收藏 分享(赏)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74697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课罢黜百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发展大事记,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西汉汉武帝时期 :确立其正统地位,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 : 汉初的“无为而治” : 汉武帝时期的“有为” : 二、董仲舒的思想: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 三、儒学成为正统:,汉初的“无为”,1.背景:经济残破。 2.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3.治国原则:“无为而治”。 4.应用:休养生息政策。,

2、汉初的社会经济,“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汉初的社会经济,“汉兴,按秦之敝,诸侯记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 策,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 号召流亡者各归故土,恢复故爵田宅。 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 重农抑商。 减轻田赋,十五税一。 订九章律,较秦律缓和。,文 景 之 治,重视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 。三十税一。 减轻刑法。 文景两代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皇帝励

3、精图治 :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于是作罢。,减轻刑法,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汉武帝时期的“有为”的经济背景,“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 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 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 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4、” 史记平准书,经济实力增强,国力日盛,人民生活安定。,汉武帝时期的“有为”,1.背景:经济恢复和繁荣,但社会潜伏着 危机匈奴为患;王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从“无为”到“有为”,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在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996年版,第183页。,董仲舒简介,西汉时期广川人,汉武帝举闲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他是汉代儒学的

5、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柔和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返回,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废黜。,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 法度可名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返回,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返回,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

6、治秩序。,返回,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才任官的标准。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长安设太学, 4.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

7、,“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新儒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探究练习,一、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请回答: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

8、拙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B C D,A,C,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

9、他。这个故事说明( ) 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5、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探究学习,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请回答,1、民本思想。,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