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7744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79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八 章 晶体的成核与生长 第章 1 1一 、 相变过程推动力 G T,P 0 、 相变过程推动力 1恒压下的温度条件 由热力学原理,在等温等压下有 : G= H T S H T 0 相变的平衡温 度 H 相变热 由热力学原 在等温等压下有 在平衡条件下: 0 T H S 度 ; H相变热。 T T T H 而在任一温度T的不平衡温度下: 2 0 0 0 0 T T H T T T H T H T H G T=T 0 -T , 2 0 称为过冷度。讨论: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 G0 , (1 ) 若相变过程放热 , 则 H0 , 要使 G0 , 则 T0 , 即T0,要使 GT 0 ,表明

2、系统必须过热 。 即 0 ,表明系统必须过热 结论 : 在恒压条件下 , 相平衡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 3 结论 : 在恒压条件下 , 相平衡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 (过冷度或过热度)即为相变过程的 推动力。 32 恒温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2 恒温下的压力和浓度条件 对于理想气体 ) ln( ) ( p RT p T 对于理想气体 : T 0 ,P 0 时,(g)(s)平衡 , ) ln( ) , ( p RT p T 当气相压力为P 时 0 ln P P RT P 0 平衡蒸 汽压力 过饱和蒸气压比 =P/P 0 过饱和蒸气压 度 4 过饱和蒸气压 度 = -1=(P-P 0 )/P 0 )

3、 1 ln( ln RT RT 4 ) 1 ln( ln RT RTln c RT 对于溶液: ln 0 c c RT c 0 饱和溶液浓度; c 过饱和溶液浓度; 为过饱和度 ) 1 ln( 0 c c RT c为过饱和度 若为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 : ) 1 ln( ln c RT c RT ) 1 ln( ln 0 0 c RT c RT 5 5相变自发进行: 对于气体,需P P 0 ,过饱和蒸气压差 P 是凝聚相变的推动力; 对于溶液,则需c c 0 ,过饱和浓度c是液相发生相变的推动力。 总结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过冷度 ( 恒压 ) 过饱和蒸气 总结: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过冷度

4、( 恒压 ) 、 过饱和蒸气 压(恒温)、过饱和浓度(恒温恒压)。 6 60.150.25T 0 T 7 7三晶核形成条件 成核-生长机理相变包括二个阶段: 核化过程 形成晶核 晶化过程 晶核长大成晶体 核化过程形成晶核 ; 晶化过程晶核长大成晶体 。 过冷度 T 下,液相开始结晶 L S 过冷度 下 液相开始结晶 m TT T 液相 固相 假设体系中形成n 个半径为r 的球形核坯, G由二部分组成: G 1 (体积自由能):系统中一部分原子由液态转变为晶态, 自由能降低 ; G ( 界面自由能) 由于产生新相形成界面 需要作功 使 G 2 ( 界面自由能) : 由于产生新相形成界面, 需要作

5、功, 使 系统自由能增加 。 8 8成核时有 G= G 1 + G 2 =V G V +A G G 1 G 2 V G V A 即: 4 r球形晶坯半径; SL n r G n r G V 2 3 4 3 4 n单位体积中 半径r的晶坯数。 系统相变自由能变 将 G V = H T/T 0 代入得: n r T H n r G V 2 3 4 4 化 G是晶坯半径r 和过冷度 T 的函数。 9 SL n r T n r G V 0 4 3 92讨论: 图中曲线体积自由能 G 为负值 界面自由能 G 为正值 当 T 较小时, G 2 始终为主导,晶坯半径r 小时, G 1 r k )时,r 3

6、( G 1 ) 为主 , 核稳定存在,且 随r 的增大 , G 0 T 1 r k 核稳定存在 随 的增大 降低(r k )时, r 2 ( G 2 )为主 导 核溶解消失 越大 越大 T 1 G 1 G 导 , 核溶解消失 ,r越大 , G越大 (0),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r 称为临界半径 10 r k r k 称为临界半径 。 T H T G r L S L S k 0 2 2 10 T H G V V k 3. 分析 : (1 ) 值越小 表示新相越易形成 3. 分析 : (2 ) 在相变过程中,T 0 和 都是 (1 ) r k 值越小 , 表示新相越易形成 ; 0 正值,析晶相变时为

7、放热过程 H0 ; (3 )降低晶核的界面能 和增加 相变热 H 均可使 值减小 相变热 H , 均可使r k 值减小 , 有利于新相形成; 11 11(4)临界自由能或成核位垒的计算 : G k 值越小 ,相变越容 易进行 SL n r G n r G V 2 3 4 3 4 易进行 。 T H T G r V V L S L S k 0 2 2 则有 2 3 2 3 3 16 ) 2 ( 4 ) 2 ( 3 4 SL V k G n n G G n G G SL SL SL 则有 : 2 3 ) ( ) ( 3 V V V V k G G G SL 2 2 16 4 SL n nr A 临

8、界核的表面积为 : 2 4 V k k G nr A 临界核的表面积为 : 临界核的表面能为: 2 3 k 16 A SL SL n 12 即 G k =1/3 。 该式化学物理意义为:当形成一个临界核时, 不管胚芽形状如何 形成自由能必须达到临界核表面能 才能超 2 k V SL G 12 不管胚芽形状如何 , 形成自由能必须达到临界核表面能 , 才能超 过表面能势垒,形成稳定的晶核液 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二、 液 -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1、晶核形成过程动力学 核化过程分为均匀成核 与 非均匀成核二类。 均匀成核 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由于热起伏 均匀成核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由于热起伏 而中产

9、生,几率处处相同; 非均匀成核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容 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形成晶核的过程。 13 131).均匀成核 成核速率I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的晶核数目(晶 核个数/ 秒 厘米 3 ) 。 取决于单位体积液相中的胚芽数目和分 核个数 秒 厘米 ) 取决于单位体积液相中的胚芽数目和分 子加到胚芽上的速率。 单个原子或 分子 同临界 晶核 碰撞 的频率 k i v n n I 的频率 ; n k 单位体积中具有临界尺寸r k 的 粒子数; 临界晶核周界上的原子或分子数 ) exp( 0 RT G n n k k n i 临界晶核周界上的原子或分子数 。 单位体积原子数 RT

10、碰撞的频率 可表示为 : n 0 单位体积原子数 ; G k 临界成核自由能。 14 ) exp( 0 G m 0 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 G 原子或分子跃迁新旧界 碰撞的频率 可表示为 : 14 ) p( 0 RT G m 原子或分子跃迁新旧界 面的迁移活化能。) exp( ) exp( 0 0 RT G RT G n n I m k i v G G ) exp( ) exp( 0 RT G RT G I m k ) exp( ) 3 16 exp( 2 2 2 0 3 0 RT G T H RT T I m V V A B A B A受成核势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 15 受成核势垒影响的成

11、核率因子 ; B受跃迁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15讨论:成核速率I 与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降低 T 增大( 保持在较小范围) 此时G 可忽略 2 1 G k 当温度降低, T 增大( 保持在较小范围) , 此时G m 可忽略。 I v I v P D 2 T k 即成核势垒降低 , 成核速率增加; v P 即成核势垒降低 , 成核速率增加; I 达到最大值后: 温度继续下降, T 较大,液相粘度 16 T 成核速率与温度关系图 增加,使G m 会增加,质点迁移速 率下降,导致成核速率降低。 1617 172) 非均匀成核 2) 非均匀成核 熔体具有过冷度或过饱和度后不能 立 即成核的 主 熔体具有过

12、冷度或过饱和度后不能 即成核的 主 要原因是成核时形成液- 固相界面需要能量。 当母相中存在某些界面 ( 如容器壁 杂质粒子 当母相中存在某些界面 ( 如容器壁 、 杂质粒子 、 气泡等),这时成核就会在这些异相界面上首先 发生 因为界面的替换比界面的生成需要的能量 发生 , 因为界面的替换比界面的生成需要的能量 低,所以异相界面的存在可降低成核势垒,使非 均匀成核能在较小的过冷度下进行 均匀成核能在较小的过冷度下进行 。 18 18设 :新相的晶核与平面成核基体间的接触角为 , 设 新相的晶核与平面成核基体间的接触角为 , 晶核形成一个体积为V 的球冠状颗粒,此时自由能变化为: LS LS

13、NS NS LN LN V s A A A G V G 0 Cos NL LS NS LN : 液晶与晶核间界面能 LS : 液晶与基质间界面能 晶核与基质间界面能 LN NS : 晶核与基质间界面能 :晶核与基质间接触角 R LS 2 222 2 2( 1c o s) sin LN NS AR ArR LN S G R 2 * 非均匀成核的球帽状模型 成核 剂(M) NS 19 2 3 23 c o s c o s 3 VR V G 非均匀成核的球帽状模型 19 即非均相成核的临界半径与均相成核时的临界半径 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非均相成核的临界成核自由能可表达为 非均相成核的临界成核自由能可

14、表达为 ) ( ) cos 1 )( cos 2 ( 16 2 2 3 * f G n G k NL s ) ( 4 3 2 f G k V s G s * 非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 G k 均匀成核时自由能变化; 1 ) cos 1 )( cos 2 ( 4 1 ) ( 2 f 4 即 非均相成核位垒总是低于均相的 即:非均相成核位垒总是低于均相的。 20 20晶核与基质完 全 润湿时,不需 要 讨论: 成核。 当 =0 , f( )=0 , G s * =0 当 90 f( ) 1/2 G * 1/2 G 完全不润湿, 均相成核。 当 =90 , f( )=1/2 , G s * =1/2

15、 G k 当 =180 , f( )=1 , G s * = G k 所以: 在0 f( ) 1范围, G k * G k 所以: 在0 f( ) 1范围, G k G k ) exp( * G G B I m k 非均匀晶核形成速率为: B 常数 21 ) exp( RT B I s s B s 常数 21非均匀成核的特殊情况 1、成核发生在粗糙表面上 果设基底的真实表面积位其表观表面积的m 倍,则: 比平滑面大 即粗糙表面比平滑表面的 要小 有利于成核 () cos LSN S LN m 比平滑面大 ,即粗糙表面比平滑表面的 要小,有利于成核 。 2、成核基底的表面曲率的影响 N L L

16、S 基底曲率为正 N S 基底曲率为正 基底曲率为负 相同体积的核,均相成核表面积:曲率为正 平面 曲率为负; 22 22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 晶核达到临界尺寸后,熔体中质点按晶体格子构造不断堆 积到晶核上去 使晶体长大 晶体生长速度受温度 ( 过冷 积到晶核上去 , 使晶体长大 。 晶体生长速度受温度 ( 过冷 度)和浓度(过饱和度)等条件控制。 LS G 质点从液相通过界面 迁移到晶相所需活化 能 LS G V G v H T Te ,反应自由能 能 LS G : 界面厚度,约等于 分子直径。 V G 23 23设: 液相固相的迁移活化能为 ; LS G 液体与晶体自由能之差为 G V ;

17、 固相液相的迁移活化能为G V + ; 界面层厚度为 界面质点数 LS G 界面层厚度为 ; 界面质点数n ; 单位时间质点 由液相 固相迁移的速率(Q ) : ) exp( 0 RT G n Q S L S L 单位时间质点 由液相 固相迁移的速率(Q L S ) : RT 单位时间质点由固相 液相迁移的速率(Q S L ): ) exp( 0 RT G G n Q V S L L S 24 RT 24质点从液相 固相迁移的净速率为: exp( 1 ) exp( 0 ) RT G RT G n Q Q Q V S L L S S L RT RT ) exp( 0 RT G S L 令 为液相

18、到固相的频率因子 ) p( 0 RT 晶体生长速率以单位时间内晶体长大的线性长度表示, 也称为线性生长速率 用 表示 为液相到固相的频率因子 也称为线性生长速率 , 用u表示 。 exp( 1 ) T H RT G n Q u V 25 exp( 1 0 ) RT T T H n V 25讨论: (1)当过冷度 T很小时 : T H T H 1 ) exp( RT T RT T 0 0 ) p( R T T H n RT T T H n u 2 0 0 ) ( u T 说明在过冷度 T 很小时 , 晶体生长速 26 u T 说明在过冷度 T 很小时 , 晶体生长速 度与 T成线性关系。 26(

19、2)当过冷度 T很大时: 1 ) exp( 1 0 RT T T H 0 RT T u n (1-0) n u n (1-0) n 此时晶体的生长速度只与质点的迁移有关 受到质点 此时晶体的生长速度只与质点的迁移有关 , 受到质点 通过界面扩散速度的控制。其关系为: T (与扩散有关) 27 T ,q , (与扩散有关) , u 。 27综合过冷度 T对晶体生长速度u 的影响 : 综合过冷度 对晶体生长速度 的影响 在熔点温度, T=0 ,u=0;随温度下降, T ,u ; 达到最大值后,温度再下降,粘度增大,使相界面迁移的频 率因子 ,u。所以u T 曲线出现峰值 。 logu g -5 -

20、6 u T的关系 与I T的关 -7 与I T的关 系相似 。 28 -8 28 T 8 GeO 2 生长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三、析晶过程分析 (1 )I 和u都需要有 T 生长速率 u 成核速率 (1 )I 和u都需要有 T , 且都有一个最佳 T 值; 成核速率 I v (2 )I 和u 的曲线峰值不重 叠 , 一 般成核速率I 的曲线 叠 , 般成核速率I 的曲线 位于较低温度区。二峰值的 距离大小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性质; 29 过冷度与晶核形成及晶体生长的关系 29(3 )I 和u二曲线的重叠区 高温亚稳区 低温亚稳 区 (3 )I 和u二曲线的重叠区 叫析晶区,在该区域内,I 和 u都

21、有较大值,有利于析晶; 生长速率 u 区 (4 )A 点为熔融温度,其附近 阴影区为高温亚稳区 B 点为 u 成核速率 I v 阴影区为高温亚稳区 ,B 点为 初始析晶温度; 图右侧的阴影区为低温亚 图右侧的阴影区为低温亚 稳区,在该区熔体粘度过大, 质点迁移困难,晶粒不能长大 析晶 区 30 过冷度与晶核形成及晶体生长的关系 30(5 ) 在 I 和u二曲线的重 高温亚稳区 低温亚稳 区 (5 ) 在 I 和u二曲线的重 叠区,左端为粗晶区,右 端为细晶区 。 生长速率 u 区 端为细晶区 。 u 成核速率 I v 粗 晶 细 晶 析晶 区 晶 晶 31 过冷度与晶核形成及晶体生长的关系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