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637177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布日期: 2007-09-03 浏览量: 1158 (2006 年 3月 29日包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 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实现经济强市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我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基础上制定

2、的,是对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全市人民实现经济强市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也是制定各级各类规划、计划以及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各类市场主体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规划提出的关于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任务,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统筹运用各类公共资源予以完成。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包头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

3、济总量迅速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基础更加雄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功能和环境承载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初步探索出一条国有企业多、负担重的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包头模式”并跨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800.8亿元,为计划目标的 2.2倍,较 2000年的 228.4亿元增长 2.5倍,“十五”期间累计实现 2441亿元,年均增速 22.7%,

4、超过“九五”1424 亿元,年均增速提高 1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60亿元,为计划目标的 7.8倍,较 2000年的 60亿元增长 8.3倍,“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398亿元,年均增速 56%,超过“九五”1171 亿元,年均增速提高 5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 102.2亿元,为计划目标的 2.5倍,较 2000年的 27亿元增长 2.7倍,“十五”期间累计完成 289.4亿元,年均增速 30%,超过“九五”162 亿元,年均增速提高 2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218元,为计划目标的 1.7倍,较 2000年的 5436元增长 1.4倍,“十五”期

5、间累计 46805元,年均增速 19.4%,超过“九五”23312 元,年均增速提高 13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667元,为计划目标的 1.4倍,比 2000年的 2548元增长 83%,“十五”期间累计 17660元,年均增速 12.9%,超过“九五”6519 元,年均增速提高 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九五”末的 8.460.031.6 调整至45442。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一五”实现经济强市目标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存在一定

6、的结构性风险,资源、土地、环境的制约和就业特别是城镇新增人口的就业压力加大;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体制改革亟待深化,老工业基地和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外向型经济规模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还需进一步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我市现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准确把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并进入周期性上升阶段,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

7、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跨国产业转移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力布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优先目标,这些都将为我市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机会。此外,我市又处于国家向俄蒙开放的前沿,具备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也为融入世界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环境看,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以资本、技术密集和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为特点的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内需求特别是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为我市钢铁、铝业、装备制

8、造、电力、化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重化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制约,为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四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确立,以及“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我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开拓了新的领域。五是自治区大力支持重点地区、重点产业以及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全区规划发展的“六大产业”中,冶金

9、、装备制造、化工、稀土产业的基础和重点均在包头,为我市进一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宏观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经济运行保持长周期快增长、资源和环境承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等都在加大,与此相关的一些制约因素也将长期存在。 综合以上分析,“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但从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仍然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因此,未来五年将是我市经济社会继往开来、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构筑新优势,再攀新高峰,加快推进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主要

10、目标 第一节 发展定位 包头地处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是国家“呼包银”经济带和自治区“呼包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按照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及潜在优势,我市应把未来的发展始终置于全国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顺应“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经济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总体趋势,通过五至十五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六大产业基地、中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国家重要的六大产业基地。坚持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铝业、装

11、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产业基地。 -中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巩固自治区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呼包银”、“呼包鄂”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区域性的产业集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 -人居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以及宜人居住的高品位全国文明城市。 第二节 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乡互动

12、和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富裕包头、文明包头、生态包头、平安包头”,早日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调整结构,优化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与区位、资源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产业结构。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

13、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薄弱环节,加快社会发展,加大对农村牧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注重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牧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创新模式,持续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非资源型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摆到重要地位。努力扩大就业,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

14、众生活水平,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主要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力争实现“两个突破、五个前列”。即实现人均 GDP突破 8000美元、城镇化率突破 80%;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在中西部地区保持前列。在巩固自治区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把包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年均增长率生产总值达到 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5%、财政收入达到 20%、固定资产投

15、资达到 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2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优化为 45244。 -社会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4岁;全市总人口达到 275万,城镇化率提高到 80%以上;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 -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期末降低 2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5%以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

16、盖率达到 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2平方米,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达到 12.2%,基本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达到 300天以上,2007 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水体按功能区划分达到各自环境标准,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90%和 7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9%。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和 16%以上,分别达到26400元和 1000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1%以内。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全

17、面提高。 经过五年的奋斗,实现“六大基地”、“四大格局”、“五大体系”、“六种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六大基地:即努力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钢铁基地、铝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电力基地、煤化工基地、稀土基地。四大格局:即工业新型化、农牧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的产业格局;中直区直企业、稀土高新区企业、旗县区企业、市属企业协作共进的企业格局;八个旗县区财政收入分别进入自治区前列的财政格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格局。五大体系:即形成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功能完善、可以承载更大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覆盖面广、保障能力强的社会保障体系;机制灵活、人尽

18、其才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体系;创新能力强、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研发应用体系。六种城市竞争力:即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 到 202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 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建成全国经济强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第三章 加快产业集聚 实现工业产业升级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升级”的主题,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走集群化、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建设钢铁

19、、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和稀土六大工业基地,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农畜产品加工、铜业、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和精品纺织六大特色产业。到 2010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实现 8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8%,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 46%左右。其中六大基地实现增加值 66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 4个投资上百亿元、7 个 50亿元和 103个上亿元项目;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 12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 66个投资上亿元项目。 第一节 大力促进产业升级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要求,加快推进

20、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钢铁、稀土、重型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在冶金、装备制造、电力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实施 10个大型和 100个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训 1000个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骨干的“十百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抓好包钢钢铁冶炼自动化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等一批项目建设。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引进培育高新技术项目,推进

21、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效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发展壮大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以及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机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三、重视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把全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状况。加快推进产

22、业转型,立足现有资源及产业优势,在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减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促进资源利用转化升级,加快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转向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实现由粗放性开采向有计划保护性开采、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第二节 全力打造六大基地一、钢铁 推进以包钢、华业特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建设,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钢铁产品结构,以现有生铁、钢、钢材及其延伸产品为核心,延长铁矿石-钢铁冶炼-钢材(特种钢、不锈钢)-钢制

23、品的钢铁产业链,在扩大板、管、轨、线等普通钢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发展不锈钢、稀土钢等精品钢材,形成独特的多用途系列化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快河西工业区建设,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特色钢铁生产和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包钢集团技术改造、华业特钢年产 60万吨不锈钢二期、海盛建材冷轧薄板、大安钢铁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争钢铁产量达到双 1500万吨以上,实现增加值 350亿元以上。 二、铝业 推进以包铝和东方稀铝为主体的铝产业集群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及铝合金、铝制品生产基地。延长产品加工链条,充分利用电力资源优

24、势,坚持铝电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围绕板、带、箔、材等重点,大力发展铝基合金、高精铝板带、高档铝箔、稀土铝合金等,形成铝冶炼-精铝、合金铝-铝轮毂、化成箔、铝型材等铝制品产业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以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希望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产业内部关联度和产业技术水平,实现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东方希望铝电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包铝 25万吨电解铝及配套 150万吨预焙阳极块、铝轮毂锻造、大型铝工业型材,浙江东磁化成箔等项目。电解铝产能达到 100万吨,稀土合金铝和深加工产品用铝比例达到电解铝总产量的 60%以上,力争铝产业实现增加值 105亿

25、元以上。 三、装备制造 推进以一机、北重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强化科技带动作用,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联合,重视引进和消化吸收好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重型汽车、矿用汽车、铁路车辆、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为重点,实施整机带动零部件、元器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石油化工、输配电、环保和军工等大型机械装备及其配件的加工制造。扶持制造业高技术项目,以发展激光加工、精密高效加工、数字化设备制造等为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壮大装备

26、制造业规模。重点实施一机集团车辆生产线技改及扩能、北重集团民品生产线技改及扩能、二二厂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以及金风科技百万千瓦产能的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力争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106亿元以上。 四、电力 推进以河西电厂、东华热电及达茂风电为主体的电力产业集群发展,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合理布局电源点,立足就地转化和西电东送,充分考虑水、煤和环境容量等因素,稳步推进火电项目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型机组、中水应用、热电联产和循环流化床洁净煤发电等新技术。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在鼓励煤矸石、劣质煤、垃圾发电的同时,利用我市丰富的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风力等新能源发电。重

27、点支持一电、二电、东恒热电等电厂扩能改造,加快河西电厂、东华热电和东方稀铝、包铝自备电厂以及达茂、固阳、白云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力争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800万千瓦以上,实现增加值50亿元以上。 五、煤化工 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建成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加大资源转化力度,发挥包头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在现有酸、碱、盐等基础化工产品基础上,依托大青山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包头现有工业基础,以神华煤化工项目为重点,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发展煤制烯烃、煤制油以及下游系列产品。壮大产业生产规模,在实施好神华煤制烯烃等重点项目的同时,推动土右旗等有条件的地区构筑新的煤化工

28、项目。形成年产甲醇 300万吨、醋酸 20万吨、聚乙烯 30万吨、聚丙烯3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并加快塑料产业的开发。力争煤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 25亿元以上。 六、稀土 推进以稀土高新区和稀土集团为主体的稀土产业集群发展,建成世界级的稀土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打造优势稀土品牌,加快稀土科技、贸易、物流、人才、信息等资源整合,建设国家级稀土研发应用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以稀土高新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稀土产业向集约化、清洁化、高新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围绕稀土原料-新材料

29、-元器件-终端应用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稀土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做好稀土应用领域前沿和尖端技术攻关,实现稀土产业从原料加工向高新技术应用的转变。重点抓好稀土氧化物、稀土永磁电机、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汽车尾气净化材料以及稀土高镁合金包芯线高技术产品开发等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稀土产业实现增加值 25亿元以上。 第三节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一、电子信息 从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发展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以工业控制类、企业管理类和设备智能化软件开发为重点,积极培育销售收入超 5000万元的软件龙头企业,把包头软件园打造成国家级

30、软件园。提高产品制造水平,引进国内外整机生产技术,加快发展新型元器件和整机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初步形成以微电子、新型元器件、等离子电视、计算机、数字视频、移动通信以及网络产品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定扶持和优惠政策,支持 IT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通过资本运营和信息技术产品的扩散,实现企业规模和产品领域的扩张,努力使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抓好近五代 TFT-LCD液晶显示面板、汽车遥控温度预值系统、等离子平板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制造。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 25亿元以上,其中软件业增加值力争实现 6亿元以上。二、农畜产品加工

31、 积极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将农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推进特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步伐,促进马铃薯、油葵、甜菜、玉米以及乳、肉、鹿、中药材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发展新型农村牧区工业经济,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目标,完善农村牧区仓储、运输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下转第二版) 重点实施海德集团马铃薯深加工、华资实业玉米加工乙醇汽油、伊利集团超高温灭菌液态奶以及呱呱叫实业油用葵花籽精深加工等项目。日处理鲜奶达到6000吨,年产葵花油 2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甜菜

32、糖和葵花色拉油生产基地。力争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 25亿元以上。三、铜业 依托产业配套能力,提高铜工业发展水平。适度发展铜冶炼业,坚持矿冶并重原则,积极参与蒙古国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建设白云鄂博至满都拉口岸铁路,协调蒙古国境内口岸至矿区铁路建设,打通原料供应渠道,满足铜冶炼资源的需求。发展铜制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加大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重点实施 1000吨单晶铜以及铜冶炼和深加工等项目。力争铜产业实现增加值 26亿元以上。 四、新型建材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构筑重点项目,以加快发展粉煤灰建材、微晶玻璃、优质水泥等

33、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材料及工艺先进的特种玻璃生产规模,提高水泥生产集约化水平,用高品质“大水泥”淘汰工艺落后的“小水泥”。强化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为基础,制定并出台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统筹兼顾资源综合利用型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利益,推动新型建材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晶牛集团微晶玻璃基地、蒙西水泥扩建、新创瑞图粉煤灰综合利用、精正粉煤灰轻质高强方孔墙板及陶粒等项目建设。水泥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微晶玻璃达到 60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平板玻璃达到 1000万重量箱以上。力争新型建材业实现增加值 23亿元以上。五、生物制药 提高科技含量

34、,壮大产业规模。依托包头中药厂、康力药业、蒙正药业等制药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蒙药;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高新技术,鼓励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发展生物制药。重点抓好草原糖业 L-乳酸、维生素 B12,蒙正药业新特药研发生产以及北京泰融兽药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力争生物制药产业实现增加值 3亿元。 六、精品纺织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鹿王羊绒集团、赛立特尔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加快新产品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拓宽羊绒、羊毛、亚麻等应用领域,努力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高档功能面料、精品羊绒衫以及毛、绒、麻系列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实施赛立特尔

35、技术改造和搬迁、鹿王集团羊绒印花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开发区亚麻湿纺等项目。力争纺织工业实现增加值 20亿元以上。 第四节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一、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坚持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相协调,逐步形成市中心区、近郊、远郊三个层次的产业布局。优化开发市中心区,严格控制新上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生产及生活服务型第三产业,通过城市中心区的“退二进三”,切实解决中心区建设用地饱和、产业拓展受限、环保压力增大的矛盾和问题。合理布局近郊工业区,引导企业向近郊工业集中区转移,形成以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为中心的东河铝业板块、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中心的河西钢铁板块、以神华煤化工和东方稀铝为中心的西南郊重化工板

36、块、以一机和北重为中心的北郊装备制造板块、以稀土高新区为中心的中部高新技术产业板块。构建远郊特色园区,各远郊旗县区应根据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固阳重点发展矿产、冶炼、建材等产业;达茂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旅游、薯业等产业;石拐重点发展高载能工业及其它接续产业;土右重点发展煤炭综合利用和开发以及奶业、中草药和葵花籽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白云重点发展采矿、稀土加工和风力发电等产业。 二、建设新型工业发展基地 实施“西移东进”战略,通过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高起点构筑和建设新型工业发展基地。推进包头新型工业发展基地建设,在昆都仑河以西、包兰铁路以南区域,以煤化工、冶金

37、、机械制造、建材、能源及高新技术六大“产业板块”为主体,突出产业闭合循环,延长产业链,集物流、研发、生态、绿化于一体,建成引进和发展大项目的重点工业区。建设土右工业发展基地,依托土右旗资源及交通优势,以电力、煤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及石灰石、石英石加工等产业为主体,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打造包头东部工业卫星城。 第四章 努力壮大服务业 构筑第三产业新格局 按照“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升层次”的要求,以商贸流通、运输物流、餐饮、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金融、信息、中介及会展业为重点,以经济贡献度高、产业拉动力强、就业空间大的服务业项目为支撑,构筑与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第三产业

38、新格局。到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818亿元,年均增长 19%以上,实现“4450”目标,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 44%,从业人员达到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 50%以上。重点实施 8个投资上 10亿元、75 个上亿元项目。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一、商贸流通业 巩固商贸流通业在全市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集聚效应和扩张能力的商贸中心。实施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网点布局,加大农村牧区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农产品交易、农业生产资料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等市场体系建设,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扩大无公害食品流通。打造商贸流通大企业集团,扶持发展一批主业

39、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重点支持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争取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在包落户。鼓励发展新型业态,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加盟以及大型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建设包百、神华、娜琳、巴彦塔拉、东百五大商贸区和鞍山道、文化路、幸福路、和平路、环城路、温州街六条商业街,抓好新时代中心商务区、新希望集团大商会、环渤海凯星汽车城、东方明珠休闲广场等项目,培育发展钢材、建材、汽车、煤炭、工业品、蔬菜、农畜产品、边贸、粮油等十大类专业批发市场。力争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 225亿元以上。 二、运输物流业

40、以建设连通华北和西北的重要运输枢纽和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大公路运输站场改造力度,发展厢式货车、集装箱运输和长途客运,形成设施配套完善、装备先进、中转方便、管理科学、信息畅通、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公路运输系统;建成铁路快捷货运体系,推进大宗货物集中化运输;积极开辟国内外航线,增加航班密度和航空运输能力。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完善重点区域、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建设,引进国内外物流业的先进模式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推进物流业的规模化、社会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形成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

41、相结合的大物流格局。推进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立足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鼓励运输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合资合作发展物流业,建成中西部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使物流业成为我市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粮食、蔬菜果品、生产生活用品等五大特色物流园区建设。力争运输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5亿元以上。 三、餐饮业 适应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的需要,发展各具特色、不同档次的餐饮业。积极开发特色餐饮,围绕日常消费、假日消费和旅游消费三大领域,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风味的“蒙餐”等特色餐饮产品;采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扩大餐饮名店经营范

42、围和规模,培育特色美食街区,营造餐饮文化氛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内外餐饮市场,重点培育“草原火锅”等地方名优餐饮品牌,发展壮大已形成规模的小肥羊、小尾羊等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新的龙头企业。力争餐饮业实现增加值 59亿元以上。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旅游业 实施区域联动、产业联动和精品名牌发展战略,逐步实现旅游业向支柱产业、旅游强市和全国旅游重地的三大跨越。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古迹和草原民族风情以及市区生态园、植物园、大型公共绿地等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有较强吸引力的度假景点和景区,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游、草原民族风情游、自然风光游、文化古迹游、宗教景

43、观游、工业军品游和边境口岸游等八大特色旅游品牌,在发展夏季旅游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冬季旅游。增进区域合作,协同开发“呼-包-鄂”金三角精品旅游线。加快旅游业环境建设,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整体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搞好旅游促销,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规范旅行社经营秩序和行为,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培育高水准的国际、国内旅行社。重点抓好香格里拉、豪德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和成吉思汗旅游区、五当召、九峰山、梅力更、南海湖、黄河风情园等旅游景点的改造。力争旅游业实现总收入 60亿元以上,接待游客65

44、0万人次以上。 二、房地产业 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及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和建设,鼓励和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开发商投资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及年限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发展住房信贷业务。建立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支持住宅产业化示范小区建设,限制零星插建项目和非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力争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 40亿元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 300万平方米。 三、社区服务业 以便民利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服务业向产业

45、化、规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健全社区服务体系,适应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积极发展家政、健身、托老、保洁等服务业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规范社区物业管理,以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设施配套化为目标,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全面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力争社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8亿元以上。 第三节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一、金融业 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发展要求,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支持金融机构改革,按照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协助做好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分支经营机构的改革工作,加大国内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支

46、持民营金融业特别是民营中小银行与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商业保险领域,全面提高保险业的保障、融资和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信托、担保、典当、拍卖以及大型机器设备租赁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设立绿色产业、稀土产业等发展基金。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以建立金融信用为先导,开展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个人信贷业务,开发适应居民消费投资需求及企业投融资需要的金融新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金融业实现增加值 40亿元以上。 二、信息服务业 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扩大信息服务领域,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信

47、息网络设施和主要行业、部门的各类综合信息系统及若干大型专业数据库,实现网络宽带化、综合化和互连互通。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建成集政务、商务、教育、医疗、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借助数字电视网络平台的开通,做好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增加视频点播、电子图书等服务内容。重点抓好 40万城市家庭信息化、法人数据库、公用事业收费“一卡通”、中小学城域网、金保工程、统计数据库系统、120 急救指挥中心信息与分析系统、城市应急平台和数字地震网络节点以及环境质量决策支持系统等项目建设。力争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75亿元。 三、中介会展业 通过促进市场专业化分工和提高服

48、务水平,加快中介业和会展业发展。拓宽中介业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市场调查、资产评估、会计、工程、管理、法律、认证等各类服务,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广泛、运作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组建行业协会,推动中介行业内部自律,促进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升会展业服务层次,立足我市产业和产品优势,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会展企业并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抓好优势产业、产品和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会展项目,努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建立会展行业协会,发挥信息收集和协调服务职能,不断提高会展业的运营管理和配套服务水平,扩大展会影响,建成中西部区域性会展中心。重点抓好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力争中介会展业实现

49、增加值 8亿元以上。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物质条件和体制保障,在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到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7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9%。重点做好 26个投资上亿元项目。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一、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依托科技进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以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为目标,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扩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作物播种面积;以提高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为重点,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推行舍饲圈养和模式化饲养,实现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贡献率,继续组织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支持大宗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努力扩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比例。推广农牧业机械化,抓好以机耕、机播、机收为重点的机械化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