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9628638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陕西省汉中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解答题(共 10 小题,满分 2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中国人的天下观念因其非客观性而天然向美生成,而被其规划的时间意识也同样表现出了强忍的审美特征。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首先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空观念的影响。如果说早期中国文明的空间观念受其生产方式限定,那么时间观念也是一样,前者奠基于人对土地的固着,后者则依托于土地的生殖力以及物候和天象变化等过程性经验。与现代科学习惯于将土地视为物理性存在物不同,传统中国农业社会更多体认到的是土地的生命特征。如说文解字释“土”云:“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说文解字释“生”云:“生,

2、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土是孕育生命的土,土中包含着生命的元质;生是从土中而来的生,它以草木的萌发反证生命之于土地的本己性。貌似沉寂乃至僵死的土地,因其包蕴生命动能而天然趋向于运动,是时间的始点。以此为背景,由天地化育而出的自然物候变化,则构成了时间的表象。这意味着中国人基于对土地的固着和对乡土景观观察而起的时间意识,是其天下观念的有机组织部分。它赋予了原本静态的空间地理经验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从而使其在自然生命的流动变化中彰显出时间性。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

3、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观念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

4、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首先,在这一天下的中心地带,人们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在中国历史中,这种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像中国早期历法夏小正 ,其叙

5、事模式与早期农事诗(如诗经七月 )并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 、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一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

6、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中国文明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一样,受其生产方式限定,源于人对土地的固着。B. 土地被现代科学习惯地视为物理性存在物,可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只体认其生命特征。C. 自然物候变化构成了时间的表象,这种表象也成为了中国人天下观念的有机组织部分。D.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使被 “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了活态化的审美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说文解字对“土” 的解释证

7、明时间意识是中国传统天下观念的组织部分,这属于例证。B. 分析论证中国人时间观念的起源与形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传统时间意识具有审美特征。C. 吕氏春秋十二纪可以证明,中国人的四季感知很早就被纳入“中央四方”空间架构之内。D. 列举中国早期历法和早期农事诗共同的特点,可以证明中国早期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托经验而来的中国农业时间,是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作为了时间的标识。B. 中国传统时间观念是一种乡土经验,它始于先民对黄河中游河洛中原地区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C. 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中国传统审美世界,是一个以早期农事活

8、动为基点的连续性时空放大模式。D. 基于区域性经验主观建构而成的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得以成立的原因,既有审美理由又有科学理由。【答案】1. D 2. A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 A 项,源于人对土地的固着的是空间观念;B 项, “更多体认”不是“只体认” ;C 项,有机组织部分是说中国人的时间意识。故选 D。【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

9、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 A 项“证明时间意识是中国传统天下观念的组织部分”表述错误,证明的是对“土地的生命特征的体认”。故选 A。【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 C 项“是一个以早期农事活动为基点的连续性时空放大模式

10、”表述错误。“基点”是指“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成为自然审美的奠基形式。故选 C。【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恶意注册,这一不以正常使用为目的,利用多种途径取得的手机卡号等为注册资料,使用虚假或非法取得的身份信息,以手动方式或通过程序、工具自动进行,批量创设网络账号的行为,已进入互联网空间的各个场景,从网络诈骗、网络赌博、色情诈骗,到刷粉、刷单,甚至抢火车票,无形中在方

11、方面面影响到个人网络安全。根据专家介绍,这些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只是黑产链条的最后一环,网络黑产已形成了上中下游分工明确的完整产业链。黑产人员只需通过卡商和接码平台即可获得手机号和验证码,接码平台利用“猫池”等工具接收来自互联网平台的短信或语音验证码。在伪造设备硬件信息或网络环境后,利用特殊工具,完成整个注册流程。像这样的大量虚假互联网账号,提高了诈骗团伙的“效率“,对下游买家而言,为了规避平台打击,掌握大量看起来“正常使用”的号,比拥有大量新注册账号更“高效“,这催生了黑产链条的又一环节养号,即养活和养贵账号。(选编自中国青报 )材料二:2018 年 7 月,腾讯安全对外发布(2018 上半年互

12、联网黑产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首次披露手机应用分发、APP 刷量推广、勒索病毒解密、控制肉鸡挖矿等七大互联网黑色产业链。近年来,伴随移动应用的影响力逐渐超过电脑应用,主要互联网黑产也迁移到手机平台,手机病毒的数量和种类空前增长。 报告显示,2018 上半年手机病毒类型多达数十种,且大部分病毒集中在资费消耗、恶意扣费和隐私获取这三种类型,其中资费消耗类占比达到 32.26%,恶意扣费和隐私获取类占比分别为 28.29%和 20.40%同时,手机病毒的功能日益复杂化,一款病毒往往兼具多种特性和恶意行为。据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监测显示,移动端以暗扣话费、恶意移动广告、手机应用分发、App

13、推广刷量四大黑产最为典型,堪称“掘金机器” 。通过手机恶意软件后台下载推广应用,也是手机黑产的重要变现途径。在 PC 端方面,勒索病毒、控制肉鸡挖矿以及 DDOS 攻击已发展成成熟且完整的黑产链条。受 2018年区块链产业大热影响,由加密数字货币引发的网络犯罪活动空前高涨,挖矿木马更成为了 2018 年影响面最广的恶意程序。(选编自人民网)材料三:面对猖獗的网络黑色产业链和缺乏技术、缺少安全意识的数据持有者,安全行业必须联合起来,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对抗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侵蚀,共享安全生态。“如今,在与执法者角力的过程中,黑色产业链已经完成技术上的升级,隐蔽性更高的同时,精准度也有提升。 ”安全专家

14、杜跃进认为,网络黑色产业链治理面临着跨平台、跨地域作案,取证困难,司法成本高的困境,治理网络犯罪的协同配合也存在障碍。对此,杜跃进建议,网络黑色产业链治理要从完善全产业、全链条整治机制入手,以立体防控链条摧毁犯罪产业链。同时,加强互联网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合作,实现行政监管与刑事打击无缝衔接。另外,网络黑色产业链治理应建立综合治理体系。 “一方面,加强线下案件治理,沉淀网络黑色产业人员和恶意技术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防范网络犯罪联盟,形成统一的网络违法犯罪信息通报机制。 ”信息安全研究专家刘贤刚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我们希望把信用引入到整个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 ”阿里巴

15、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表示,网络安全需要更多的创新尝试,应将危害互联网安全的犯罪分子及时拉入信用“黑名单” 。(选编自用户数据被盗取频发,如何铲除互联网黑色产业链?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 上半年出现数十种手机病毒,这说明随着移动应用影响力越来越大,主要互联网黑产已迁移到手机平台。B. 手机病毒中,资费消耗类病毒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恶意扣费和隐私获取这两类,同时病毒的功能也日益复杂化。C. 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 的 监测显示,手机黑产的重要变现途径之一是通过手机恶意软件后台下载推广应用。D. 在 PC 端方面,控制肉鸡挖矿已发展为成熟且完整的黑

16、产链条,挖矿木马也成了 2018 年影响面最广的恶意程序。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批量创设虚假互联网账号和 “养号”是互联网黑产的不同环节,前者属于上游环节,后者属于下游环节。B. 腾讯发布的2018 上半年互联网黑产研究报告 首次披露七大互联网黑色产业链,分布于移动端与 PC端。C. 一款病毒往往兼具多种特性和恶意行为,病毒功能复杂化,这是整个互联网黑色产业链出现的又一新变化。D. 数据持有者既缺乏技术又缺少安全意识,这是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猖獗的主要原因,司法成本高也是重要原因。6. 面对互联网黑色产业呈现出的新特点,目前互联网治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答案】4

17、. A 5. B 6. 提高数据持有者的网络安全意识;为数据持有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安全行业联合,通过共建共治对抗网络黑色产业链侵蚀;完善全产业、全链条整治机制,建立立体防控链条;实现行政监管与刑事打击结合;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建立信用黑名单。【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 A 项因果倒置,原文为“伴随移动应用的影响力逐渐超过电脑应用,主要互联网黑产也迁移到手机平台,手机病毒的数量和种类空前增长。 ”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

18、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A “后者属于下游环节”表述错误,由原文“对下游买家而言”推知,养号也属于上游行为。C“这是整个互联网黑色产业链出现的又一新变化”表述错误。由原文可理解病毒本身及特性不属于产业链。D“数据持有者既缺乏技术又缺少安全意识,这是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猖獗的主要原因”原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 B。【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

19、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问“互联网治理面对黑色产业呈现出的新特点需要采取的措施” ,据此确定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筛选相关信息, “面对猖獗的网络黑色产业链和缺乏技术、缺少安全意识的数据持有者,安全行业必须联合起来” ;“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对抗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侵蚀,共享安全生态” ;“以立体防控链条摧毁犯罪产业链。同时,加强互联网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合作,实现行政监管与刑事打击无缝衔接” ;“网络黑色产业链治理应建立综合治理体系” ;“将危害互联网安全的犯罪分子及时拉入信用“黑名单” ;“把信用引入到整个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点睛】解答

20、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

21、:“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禁指斯继东好像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吧,来看曾先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除了弹琴的弄音乐的,还有搞书画的,自称作家的,报社电视台的,后来甚至还来了当官做生意的。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烦。我宽解他,别人欢喜琴,你应该高兴啊?你看他们是真心喜欢琴吗?一个个穿戴得今不今古不古,三不像六

22、样生。曾先生说。还有,我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一夜之间我怎么就生出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啊?还不是拉虎皮扯大旗,行坑蒙拐骗之实?曾先生说。一只手明明有五个指头,为什么要立一个禁指,他们知道吗?曾先生说。为什么啊?我问,我也好奇。我只知道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生气归生气,人来了,曾先生照例还是客客气气。这其中,小余于曾先生是个例外。曾先生在上海时,读大学的小余是琴听得最多的一个。曾先生一人一琴回乡后,俩人便断了音讯。某一天,小余忽然寻到了桃源村,问他说是辞掉银行工作回会稽开了家琴行。之后小余就成了常客。每年

23、中秋过年两节必到,平时来也从不空手。小余来曾先生都留饭,我得加一荤一素,曾先生也会多喝一汤碗黄酒。一老一小端着酒碗,不聊别的,就聊琴。讲得最多的是文王操 。曾先生这些年翻来覆去在打的古谱就是文王操 。据曾先生讲,古籍中就有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文王操和孔子向师襄学弹此曲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文士琴人的诗作琴论中每有提及。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但文王操有据可考的曲谱有十多种,各种版本曲名不一、段数不同、曲调相异、或有辞或无辞。这中间的甄别、择选和揉合,远非简单的打谱所能一言道尽。面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忘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

24、的师傅张先生,是他把晦庵古琴传给了曾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曾先生终于把文王操打好了。曾先生呷好夜酒,我收碗盏。曾先生做手势让我等等。说是要给我听一首曲。曾先生从楼上拿下来一叠谱,我就放下碗盏净了手坐下来听。曾先生抚的就是文王操 。收声后曾先生问我好听不好听,我说好听。可我说好听有什么用啊,我又不会弹琴。曾先生笑笑,说,会弹勿会弹不要紧,琴是弹给会听的人听的。道理我是掰摘不过曾先生的。反正看见伊高兴,我也便开心。过几天,小余来把那叠谱拿走了。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我陪曾先生去体检,曾先生说一带两便,让我也做做。曾先生执意,做做就做

25、做。过几天去拿体检结论,曾先生没事,倒是我查出了问题。曾先生拿了我的化验单去问主任医生,问了很长时间。出来曾先生只说有几个指标不太好。小医院靠不住,我们去上海看看。曾先生说。我会吃会困上好贴通一个人,空劳劳去什么上海啊?我不答应了。我带你去嬉嬉外滩,看看东方明珠塔。曾先生说,顺便查一查,放心些。曾先生平时不太用手机。这次找出电话本打了不少电话。小余开的车。送到医院,一切就都由不得我了。曾先生托了熟人,住院部住下来后,胸透 CT 核磁共振生化全套胃镜切片一样一样做。我虽然字眼少,阵势还是看得出。是癌吧?曾先生倒也不瞒我:好在发现得早。我请了上海最好的医生给你做手术,侬勿要怕。临了大事,曾先生照旧

26、泰悠悠,不慌不张。我要给我儿子打电话,曾先生拦我,忙就让他忙着吧。手术前后,曾先生一步勿脱守在床边,怕不周到,还请了个陪护。虽然请了陪护,事情曾先生还是抢着做。原来曾先生也不是只会弹弹琴。“这倒好,变成你服侍我了。 ”我对曾先生说。曾先生把手上的书放下来,笑咪咪回对我:“不着慌不着慌,等你病好了,还让你原模斯样服侍我。”“这么久没摸琴,你郁屈煞了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呆得呆,说:“还好还好。 ”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月院。曾先生没食言,出院后当真带我去嬉了外滩,爬了东方明珠塔。在塔前,我俩还合了个影,是曾先生提议的。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曾先生也是第一次爬东方明珠塔。归到家的那个晚上,曾先生破例没有

27、弹琴。第二日一早掉尘时我才发现,搁庋上的琴不见了。我慌急慌忙喊曾先生。曾先生无事似的答了句:“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 ”什么?我杵在那里。“秀琴啊, ”曾先生喊我一声, “人也好,琴也好,总有一天是要脱手的。 ”我的眼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汆了出来。那天早晨,曾先生又跟我提起了张先生。他说张先生惜物却又不恋物,文革初期,前明陈圆圆的琵琶被砸, “虎啸龙吟”被盗。别人问起来,张先生淡然一笑:“这天下都今天你明天他的,一张琵琶一床琴又算什么?”曾先生说,张先生的书房里挂有马一浮先生持赠的一幅字,其中有两句他近年总会时不时想起。我问哪两句。曾先生破例用普通话吟了出来-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

28、阳春。之后,一直到过背,曾先生的手指再也没有碰过琴弦。(选文有删节)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既写了抚琴打谱的古雅、肃穆,也写了卖琴治病、托关系手术等世俗之事,雅俗交融,读来别有意味。B. 曾先生淡泊名利,宽容善良;能以彬彬有礼的态度,拒世俗于千里之外;也能因爱请托关系,为秀琴治病。C. 小说叙事娓娓道来,节奏舒缓有致,似说家长里短,透出自然恬淡之味;语言自然朴实,偶杂文言又添雅致。D. 从结尾可以看出小说是通过秀琴(即 “我” )的回忆展开叙述的,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秀琴的感激与内疚之情。8. 请结合曾先生打谱文王操的经过,简要概述曾先生对待古琴艺

29、术的态度。9. 小说最后写曾先生回忆张先生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前后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7. D 8. 文王操是曾先生的未了心事,可见其对传承古琴艺术的责任感;多年翻来覆去打古谱,可见其对古琴艺术的倾心与执着;打好谱后给不懂古琴的“我”抚琴,可见其对古琴艺术的一颗平常心;送谱给小余以及后面的卖琴治病,可见其不以古琴艺术图取名利。 9. 写张先生可以使读者更深层地理解曾先生的所作所为,能从一个侧面展现曾先生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更具特点。晦庵古琴受赠于张先生,琴不在,曾先生不再碰琴,可见他对古琴爱之深,对师傅念之切;曾先生翻来覆去打古谱文王操 ,最终完成,其实是在完成张先生的夙愿,以

30、此缅怀师傅;张先生教会他“惜物却不恋物” ,曾先生卖掉古琴为爱人治病,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他日移居山溪里” ,表现了张先生豁达与超脱,曾先生“一人一琴回乡”就反映了这种人生态度。【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 D“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秀琴的感激与内疚之情”表述错误。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曾先生的形象真实可感,更能打动读者。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文学

31、形象的情感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情感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和概括。首先找到文中对应的情节再一一分析。面对文王操琴谱难定, “诸多琴人不是忘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 ”“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师傅张先生” , “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 。-由此看出, 文王操是曾先生的未了心事,可见其对传承古琴艺术的责任感。多年翻来覆去打古谱,可见其对古琴艺术的倾心与执着。 “曾先生抚的就是文王操 ”、 “琴是弹给会听的人听的”-打好- 谱后给不懂古琴的“我” 抚琴,可见其对古琴艺术的一颗平常心。 “过几天,小余来把那叠谱拿走了” , “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送谱给小余以及后

32、面的卖琴治病,可见其不以古琴艺术图取名利。【9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问曾先生回忆张先生的作用,可理解为既是问情节的作用,又是要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张先生是曾先生的老师,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光是琴艺,更有做人的道理。所以,写张先生可以使读者更深层地理解曾先生的所作所为,能从一个侧面展现曾先生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更具特点。晦庵古琴就是张先生赠给曾先生的,

33、琴不在,曾先生不再碰琴,可见他对古琴爱之深,对师傅念之切;张先生就是对文王操琴谱抱憾的人之一,曾先生翻来覆去打古谱文王操 ,最终完成,其实是在完成张先生的夙愿,以此缅怀师傅;张先生教会他“惜物却不恋物” ,曾先生卖掉古琴为爱人治病,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他日移居山溪里”,表现了张先生的豁达与超脱,曾先生如今“一人一琴回乡”就反映了这种人生态度。总之,曾先生回忆老师,读者看来就是在观照曾先生自身,从中更能感受曾先生的形象。【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

34、、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少袭父爵,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康帝为镖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后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初至,主薄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

35、讳不出门,余无所讳。 ”寻加中书监,固让,经年床拜。复加征虏将军,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卫将军、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刺史如故。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将军如故。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 ”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因言温意。述大怒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 ”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

36、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 ”比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禄賜皆散之亲故,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太和二年,以年迫悬车,上疏乞骸骨,不许,述竟不起。三年卒,时年六十六。(节选自晋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 /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B. 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 /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C. 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 /述

37、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D. 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 /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即避讳,就是不直称尊长的名字,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B. 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后历代相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C. 尊君,是尊称,文中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和“家君” 、 “令尊”一样。D.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 ,借指七十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述被王导征召为官,因不满周围人对王导一味逢迎

38、,便直言陈述看法,王导称谢,由此可见王述率直。B. 在为母亲守丧期满后,王述任扬州刺史,后被加封中书监、征虏将军等职位,王述有时推辞,有时接受。C. 桓温希望与王坦之结为儿女亲家,王坦之告知父亲,事情遭到王述严词拒绝,王述认为不应该攀附权贵。D. 王述任宛陵令时接受了别人馈赠的许多礼物,被王导批评,但后来在多地任职,为官清廉,受到众人赞许。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王述)性情沉稳,每次遇到家中客人纵横雄辩,争相提出各种说法

39、,王述都泰然处之。王导派人对王述说“名父之子不用担心无俸禄,屈驾到小县而求取财物,很不合适。 ”【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子翻译为:谢奕性情粗暴,曾怨恨王述,用夸张的言辞痛骂他。王述不予理睬,面向墙壁站着而已。过了半日,谢奕离去了,他才回到座位上。人们因此称赞他的涵养。A “述”为人名,作“忿”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B、D;“而已”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 C故选 A。【11 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40、、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 C “王述认为不应该攀附权贵”错,原文为“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拒绝是因为瞧不起桓温的武将出身。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41、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性:名词,性情;驰辨:纵横雄辩;恬:安静,安然,坦然。句子翻译为:(王述)性情沉稳,每次遇到家中客人纵横雄辩,争相提出各种说法,王述都泰然处之。使:派;患:担心;临:到,来;宜:合适。句子翻译为:王导派人对王述说“名父之子不用担心无俸禄,屈驾到小县而求取财物,很不合适。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节选)岑参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黄鹂翅

42、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飞鞚疾如箭。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诗人在酒馆为友人饯行开始的时间早,还不到午时,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挽留之意。B. 第二句用“丝绳” 、 “玉缸 ”和美酒从侧面写宴别情景,后面以“醉”呼应,写宴别宾主都很尽兴。C. 以下三句以酒店为基点落笔,写饮酒时所见:落花成泥,黄鹂低飞,春日美景,烘托着人们的兴致。D. 下一句用一个“醉”字写出宾主在酒家畅饮的程度,醉到书信懒得书写,友人离去,让人遗憾惆怅。15.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离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

43、5. 写友人扬鞭飞马离去,很快就看不到了,可见诗人久久张望,因不忍离别而感觉友人走得太快,透露出不忍离别之意。引用古诗“东飞伯劳西飞燕”成句,叮嘱友人尽快来信,贴切地表现出故人深情。【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 的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D “让人遗憾惆怅”错误,并未表达遗憾惆怅之意,而是为了突出别情,虽为惜别,而宾主豪兴不减。

44、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做这类题,准确理解诗句意思最重要。诗的最后四句写醉后送友登程。 “望君不可见”而用“须臾” ,故友离去而用“疾如箭” ,在诗人感觉中,友人走得太快了,透露出不忍便别;而酒后便扬鞭飞马离去,也可看到友人奔波国事的豪迈姿态。结尾用古乐府歇辞“东飞伯劳西飞燕”的成句,贴切地表现出故人深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

45、空缺部分。(1)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禅精竭虑思考,却“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 。(2)屈原在离骚里揭示当时社会中人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违背做人准则的两句是”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答案】 (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46、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须臾、博、竞、度、烂柯。【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

47、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如何才能移风易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下农村一些地方的风俗,不少方面与改革进程背道而驰_17_,各种弊病后果已经凸显,已经到了不可不动的程度,但如何革新,是否以之势推进,恐怕还值得商榷。风俗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风俗的改变,也很难一蹴而就,但如何革新,是否以_18_之势推进,恐怕还值得商榷。有时候,暴风骤雨、急功近利的运动式强推,短时来看或许奏效,长远视之未尝不会铩羽而归。以法治的视角观之,移风易俗上的极端功利化,恐怕还可能

48、有违法之嫌。所谓风俗者,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 19 ) ,强制力量的介入,很容易触及到个体权利的边界。相比之下,通过乡规民约的办法,要比强制规定好得多。在地方政府引导下,民众自发缔结契约,进而自觉遵行。_20_,不合时宜的所谓风俗,就有可能得到扭转和消除,移风易俗就能收到真正成效。不过,只能依靠大家自觉遵守乡规民约,而不能被当成法律执行,乡规民约违法了,不但要依法追究责任,也是无效的。移风易俗既要有非常势力,也要有善治智慧,既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也要日拱一卒,_21_。多讲一点法,多按规律和规矩办事,才是移风易俗的正确方式。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49、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有不合时宜处,又往往与个体权利相关B. 纵然有不合时宜处,也往往与个体权利相关C. 往往与个体权利相关,但多有不合时宜处D. 必然与个体权利相关,也多有不合时宜处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火不容 雷霆万钧 长此以往 久久为功B. 格格不入 大张旗鼓 长此以往 日积月累C. 水火不容 大张旗鼓 假以时日 日积月累D. 格格不入 雷霆万钧 假以时日 久久为功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过,只能依靠大家自觉遵守乡规民约,而不 是 当成法律,乡规民约违法了,不但无效,还要依法追究责任。B. 不过,乡规民约只能依靠大家自觉遵守,而不能被当成法律,乡规民约违法了,不但无效,还要依法追究责任。C. 不过,乡规民约只能依靠大家自觉遵守,而不能被当成法律,乡规民约违法了,不但要依法追究责任,也是无效的。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