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加强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要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但近年来,一些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缺乏有效的强制管理体系;另外,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产品质量有所影响,如何加大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使产品吃的放心,用的放心。【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 健康保障 管理方式 监管机制 监管
2、体制 科学消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要得到健康保障,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一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主攻方向,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三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二是
3、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三是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以检测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及时督促业主整改,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四是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加大查办违法案件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大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坚持把关与服务的原则,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标准的执法力度,大力推广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等,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强化质监职能,树立行业形象,提高社会地位。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建立“绿色壁
4、垒”的关键策略 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也向发达国家开放,国外农产品全方位进入我国,同时我国农产品也将全面走向世界;这将对国内的农产品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建立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完善的标准体系,即通过制定我国的一系列标准来构筑自己的农业“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保护好我国的生物产品市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2012 年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比重达 35%以上。我们县政府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同时,也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
5、保护环境和资源自觉融入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中去,使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相结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本身就是一项环境保护或生态工作。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同时,又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资料(如无公害农药、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等)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而这类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实现“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们必须正确面对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的双重任务。我们县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要以发挥生态优势为依托,谋求科学发
6、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惠及全县人民的发展,而不是亦步亦趋走老路,拼资源、拼环境式的发展。我们所讲的保护,则是科学的保护、合理的保护、永续利用的保护、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保护,而不是机械教条的保护、为了保护而保护。加快发展与加强保护这两篇文章要一起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档次,农产品或者其原料的产地环境都要经过严格监测,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信誉,最终通过“优质优价”转化为经济收益;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经过清洁、整理或不同层次的加工,需要经过包装,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增值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
7、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同步进行。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造了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报刊杂志等多种新闻媒体,结合推广先进,开展培训和典型案件的处理等多种形式广为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法规、条件、标准、做到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综合性强的工作,没有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没有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工作将无法进行。我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将工作开展起来,
8、农产品质量得到真正的改善。 三是转变了管理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以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实现由技术管理向技术指导转变,由技术指导向技术服务转变。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技术服务、市场介入、企业参与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机制。 四是建立了监控体系。建立以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中心的,遍布各乡镇、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检网络,彼此传递信息,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反应灵敏的检测预警体系。同时配备专职农产品质检人员,并定期对质检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资格考核制度,造就一批精干、高效、懂业务、懂法律的农产品质检队伍。 综上所述,成绩固然可喜,经验弥足珍贵,问题尚须重视。我们也必
9、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势头相比,无论是监管模式,还是监管质量和水平,都有不少差距,以下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密切关注: 1、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县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小, 大部分农户实行的是分散生产, 独立经营模式, 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 都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这种分散的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也不容易统一产品质量。农户不仅生产规模小, 而且种、养的产品种类多、品种杂和乱, 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 难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求合作关系, 产销脱节, 质量得不到保证
10、, 责任无法追溯。虽然以超市化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态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发展迅猛, 已成为流通的主体形式, 但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发育滞后,“农改超”仅在部分城市刚刚启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2、监管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监控约束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 国家对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和安全的工业品、消费品等都实行了许可证制度或认证制度。尽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但生产的特点、条件和水平决定了对农产品生产不可能实施登记许可等管理制度, 对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暂时也不具备实施强制性认证和准入的条件。虽然我们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但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效
11、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手段。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多部门多环节监管,增加了工作难度。以科学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尚待建立, 监管的手段, 如标准、检测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3、科学消费的观念尚需进一步建立。目前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消费者的喜好导致了生产者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如今很多的消费者买农产品和食品时, 总喜欢颜色好看的产品。这种追求本身就离“自然”二字相去甚远, 对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起到了一种严重的误导作用。正是因为消费者存在某些不科学不理智的观念, 导致生产者为了迎合消费者, 便会想方设法在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安全的原料, 以使产品达到自然方法无法企及的感官状态, 从而为产品安全埋下隐患。此外, 尽管法律法规赋予了消费者诸多权利, 但他们通常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许多消费者缺乏维权主动性和能动性, 甚至缺乏维权意愿。从而导致违法成本降低, 而违法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增加违法行为再次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工商行政管理概论 (第三版) 主编:徐光建 副主编 :刘晓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