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球撞击目标球后的线路图解和斯诺克台球教程及方法扎杆杆法第二篇 台球基本功法 (一)击球姿势 学打台球也和参加其他运动一样,开始要先打好基础。而正确掌握击球姿势是台球技术的基础。下面分四个动作环节,以右手握杆为例,分别予以说明。 一、 身体姿势 1. 球杆中心位置: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圈或一个钩,把球杆后部套在圈里,然后左右推动球杆,调整平衡为止,这时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这支球杆的重心(天平原理) 。再从这个重心位置向杆尾部移动 20 到 30 厘米的部位,这段距离范围便是一般握杆的合适位置(图 2-1) 。遇到特殊打法,还可以前后再移动握杆位置。 图 2-1 球杆重心位置
2、2. 身体站立位置:先用右手按照要求握好球杆,面向球台上要打的主球方向立正站好(图 2-2) ,平握球杆,杆头指向主球,并与主球离开 1020 厘米的距离。握杆的右手拇指要和裤子的侧缝对齐。注意球杆的指向必须与主球的行进方向成一直线。 图 2-2 身体站立位置 3. 上身姿势:英式斯诺克台球,因球台台面比较宽大,所以一般多采用平视瞄准击球姿势,用卧手支撑式(也称平背式)的手支架。上身向前平视,顺着球杆方向瞄视(图 2-3) 。 4. 脚的位置:身体站立的位置确定后,握杆的右手原位不动,在两脚立正的姿势下,左脚向左侧方迈出一小步,尺度与肩相等,右脚尖向右外侧转动自然,转动角度约为 5080 度。
3、这样便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站立姿势(图 2-3) 。 图 2-3 平视瞄准 5. 面部位置:正确击球姿势的形成,不能忽视面部位置的关键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准也就不可能击球入袋。正确的面部位置是,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线与球杆的中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图 2-4) 。如何把面部摆正呢?具体做法是:在瞄准时,将下颏对准球杆中轴线上,两眼保持水平向前平视,这样,面部中心,包括鼻子、嘴和下颏,便都能与球杆和右手臂,进入同一个垂直平面里。 图 2-4 面部位置 二、握杆 后手握杆时,手腕要能自由活动,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轻轻夹住球杆,好象一个吊环,其余三个手指要虚握,千万不要握得太紧。出杆击球时,要前后摇
4、动手腕,利用腕力将球击出(图 2-5) 。图 2-5 握杆手势马志宇老师教学视频中 甩腕截图主球离库边较远时的站姿 主球离库边较近时的站姿 击球姿势(2) 三、 杆架手势 用手作支撑球杆的手架,称手杆架、架杆或架台等。 1. 卧手支架的手势:先把左手手掌伸直,手心向下,平按在球台台面上,再分开五指,然后掌心拱起,拇指紧贴食指翘起,食指根部和拇指之间便出现一个凹槽,球杆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动自如(图 2-6)。如需调整高低时,可以使手指伸平而降低高度,或拱起更高适应击球需要。 图 2-6 卧手支架(平背式) 2. 翘手支架的手势:为了容易理解,方便练习,现把这种手势分解成单项动作图解说明如下(图
5、2-7)。 图 2-7 翘手支架 (1) 将左手平放在球台台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内侧稍微转个小弯,图。 (2) 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一齐向内侧转动拱起,手掌左边压在台面上,三个手指形成支撑的手势,图。 (3) 当左手与球杆方向接近直角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尖向一起捏,图、。 (4) 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圆圈后,便可以把球杆插入圈内来支撑球杆击球,图,如果需要调整高低时,可伸展或拱起中指来实现。 如果遇到主球靠近台边,可根据情况选用以下几种手支架的手势(图 2-8)。 图 2-8 各种近台边手支架 四、 击球动作姿势 击球是台球的重要一环,虽然有时身体姿势、握杆方法、面部位置、架杆手势都很
6、正确,但是,由于出杆击球动作不良,还是打不出好球来。 击球时,从侧面看,握杆的后手与小臂必须放松,以胳膊肘的关节为轴,象钟摆一样能轻松自如的前后摆动,注意摆动幅度不要太大,不摆动时应与台面保持垂直(图 2-9)。 图 2-9 击球动作姿势 希金斯和威廉姆斯的手架威廉姆斯的手架 威廉姆斯的手架 希金斯的手架 汉密尔顿在 2007 世锦赛上的特殊手架汉密尔顿在 2007 世锦赛上 (二)球的运动与行进路线 因为台球有较强的科学道理,要想掌握好击球技术,必须了解一些物理学原理,从物理法则角度来弄清击球点的作用、选择、击球的厚薄度、台边球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的角度、击球力量大小的运用及球的旋转变化与行进路
7、线等等的互联关系。 1. 主球上的撞点(也称击点) 台球和球杆上的撞头都是圆形的,如果球杆上的撞头撞击在圆球的边缘部位,由于角度过斜,便要发生打滑现象(称滑杆) 。这说明主球的球面上,不都是可以用球杆击打的撞击点,而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可以撞击而不至于打滑的区域称为安全击球区。通常设想把主球视平面直径划分为 10 等份,取其中间的 6 个等份在球中心划个圆,称其为6/10 的同心圆,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击球,就不会发生滑杆现象,故而称其为安全击球区(图 2-10) 。如果击球水平达到高超的水平时,还可以超过安全区击球,也很少发生滑杆现象。 图 2-10 主球上的撞点 主球上的击点,是打没一杆球都必
8、须接触的点位。为开阔击球思路,了解主球上击点的扩展范围,可以思考一下,在打台球时,先用球杆把主球打出去,使其撞击目标球,达到预想的要求,这时可能有人会想到,正确的打法应该击打主球的什么部位呢?击打球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动呢?两球相撞后各自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领会掌握运用,可把主球上的击点定为 9 个基本点。这时根据击球时圆形球体和半圆形球杆撞头在相撞时容易发生滑脱现象,而在主球上划定的一个主球与杆头相撞时不打滑的击点设定范围,即取球直径的 6/10 为直径,划一个同心圆,这 9 个击点便限制在这个范围内。为初学者提供了安全击球区,待球技提高到一定水
9、平后,再可以向球体的边缘方向延伸,把主球的击点限区扩展到主球直径的 7/10 或 8/10 等范围。 当球技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后,击点范围也自然随之延伸扩大,密密麻麻遍布了球面,几乎处处都是可击之点,使球体运动千变万化、变化莫测。 现举出两个主球上击点扩展的参考图例。图 2-11,是以 9 个基本击点为基础的击点扩展情况,由 9 个击点、17 个击点、33 个击点直到 49 个击点。 图 2-11 图 2-12,是以 13 个基本击点为基础的击点扩展情况,由 13 个击点、25 个击点、37 个击点直到 61 个击点。 图 2-12 2. 主球的运动与行进的路线 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力量,用球杆击
10、打主球上的不同的上、中、下部位,主球的旋转行进的路线是不同的,现举几例说明如下(图 2-13): 图 2-13 (1) 撞击主球中上部:当球杆撞击主球中上部击点后,主球便沿着球杆的方向,直线向前面旋转前进(见图 2-13) 。至于球的旋转速度及自转情况,则直接受到球台的台呢质地好坏和出杆力量大小及快慢所左右。 (2) 撞击主球中心:当球杆撞击主球中心击点后,主球在一定距离内先向前滑动,然后开始向前转动。因为在出杆击球瞬间,球在台呢上滑行一下后,因受台呢摩擦阻力影响及本身惯性的作用,开始向前滚动。主球的滑行距离的长短,取决于击球用力的大小、出杆的射速及台呢的质地等(见图 2-13) 。 (3)
11、撞击主球中下部:当球杆撞击主球中下部击点后,主球开始向前滑行瞬间便反转滑行,然后向后滚动。但是根据出杆情况,球在滑行阶段中,只有与球台的台边或目标球相撞受阻后,才能向回反向滚动(见图 2-13) 。 (4) 撞击球的右中部或左中部:撞击主球的右中部击点或左中部击点时,球的旋转和进路情况,如图 2-14 所示。 图 2-14 球杆保持水平运动,当撞击主球右中部击点时,球开始稍有一点滑行后,即开始向左自转,同时也向前方行进,形成一种既向左转又向前行的混合运动。当撞击主球左中部击点时,球开始稍有一点滑行后,即开始向右自转,同时也向前方行进,形成一种既向右转又向前行的混合运动。 在练习上述右、左偏杆击
12、球时,可以观察一下反射角的大小,当主球与台边垂直相撞后,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的反射角,一般都在 30 度左右。但必须用中等力量击打主球。 之所以强调必须水平出杆击球,是因为击球时球杆的角度直接影响着球的旋转和行进路线的变化。例如:将球杆竖起来击球,球就不能直线行进,撞击球的右横部位时球向左进向右旋转,撞击左横部位时球则向右进向左旋转,从而出现一种横转和前转的混合运动,并以较小的弧线行进。这种击球方法,叫做“戳杆”。三)四种基本击球方法 图 2-15 中的四种击球方法,可以说是打台球必须学会的基本功法。前面已经谈到单独击打主球个部位的击点,主球的运动及行进路线。下边要谈的是击打完主球,主球再与目标球
13、相撞后,主球和目标球各自的运动及行进路线的变化情况。 图 2-15 四种基本击球方法 1 推进球 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心击点,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前进,主球也同时跟在目标球后面,缓慢向同以方向前进,行进一段路程后才慢慢的停住,这就是推进球的打法。注意用力要适度,不宜过重或过猛,否则会变了跟进球或定位球。 如图 2-16 所示,在 5 号球位有一个蓝色球,如果打进红色球后,若能使主球走到 5 号球对面,下一杆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把 5 号球击入中袋,因此可以打一个中杆推进球,使主球缓慢的走到预想的位置。 图 2-16 推进球跟进球 水平持杆,击打主球中上部击点,当主球和目标球相撞后,目标球被
14、撞前进,主球同时也紧跟在后面,不停的跟到所需要停的位置,故称跟进球。 如图 2-17 所示,把红色球打进角袋后,为使主球走到角袋附近,下一杆便可以把靠近顶岸的 7 号黑球打进右顶袋,这样需要打跟进球,主球便可以跟在红球后面,停在理想的球位,把黑球打进角袋。 图 2-17 跟进球 3 定位球 水平持杆,甩腕出杆即利用手腕的爆发力击打主球的中心稍微偏下的击点,主球略带滑动前进。当主球与目标球相撞后,主球把自己的前进动力全部传递给目标球,目标球则前进,而主球因失去动力,便停留在与目标球相撞的位置,因此就叫定位球。 如图 2-18 所示,对这中袋有一个红色球,打一个定位球,使主球停在红色球后面,下一杆
15、便可以把 6 号球打入角袋。图 2-18 定位球 4 拉杆球(也称缩杆球) 水平持杆,甩腕击打主球的中下部击点,利用甩腕的较强爆发力,使主球反转向前滑动。在主球与目标球相撞瞬间,目标球被撞前进,而主球则借相撞的反力而释放了反转力,便向后旋转退回,因此叫它拉杆球。不过要注意,在打拉杆球时,主球和目标球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在 30 厘米后退效果最好,距离越长则后退距离越短。根据个人联系程度可以逐步提高长距离拉杆的速度和主球回退的距离(图 2-19) 。 图 2-19 如图 2-20 所示,打进红色球后,采用拉杆把主球拉回来超过原位,主球正好走到 6 号粉色球的后面对着角袋,可以顺利的把红球打进角袋。
16、 图 2-20 拉杆球 这里再说一下爆发力击球。 爆发力击球,是击球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杆法,否则球技是不可能提高的。击球时只有会用爆发力,才能打出力量大的球来,才能使球高速前进、后退或旋转,使球产生千变万化的行进路线。 怎样才能在击球时产生爆发力呢?主要靠的是腕力,靠手腕的快速抖动即常说的甩腕。例如,在击球时,握杆的手不要把球杆握得太紧,这样才能便于球杆进行冲击活动,先用前臂前后抽动球杆做瞄视准备,一刹那间把球杆送出,要做到前臂与球杆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强而快的爆发冲击力,将主球击打出去.四)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 由于台球本身是个圆形球体,两球相撞时是一点接触,力量的传递也是通过这个点来实
17、现。因此,把两个球的中心C、D 连上一条直线后,便可以找到力的传递方向,它就是目标球的行进方向(图 2-21) 。 图 2-21 图 2-21 右图中用中杆和 2/3 的厚度撞击主球后,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约为 90 度左右。左图和右图相同,其分离角也是 90 度。 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大小,是根据击球力量的大小、击球的厚薄而产生变化。 主球和目标球的进路、球的位置变化等,只能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其变化规律。 下面对主球上的上、中、下三个不同部位的击球点,举例说明分离角的变化情况。 1. 击主球中上击点 用中高杆击主球上击点,厚度为 1/3 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如图 2
18、-22 左图;如果厚度为 1/2 时,则主球的进路略带点曲线形,其分离角略小于 90 度,如图 2-22 中图;倘若厚度为 3/4 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则变得很小,如图2-22 左图。 图 2-22 由此可见,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变化,一般可概括为:击球厚度小时,分离角大;击球厚度大时,分离角小。 2. 击主球中心击点 如图 2-23 所示,右图是用 1/3 厚度,撞击主球中心击点与左偏杆和右偏杆,进行一次比较的图例。即用同样的厚度撞击主球中心击点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约为 90 度,如用右偏杆时,角度则扩大,如用左偏杆时,角度则缩小。左图是用 1/2 厚度,装击主球中心稍微偏上一点的部
19、位,如果用大、中、小三种不同力量击打主球时,其分离角将产生不同的变化。例如,用一般中等力量击球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约为 90 度;若用强力击球时,分离角则缩小;若用较小的力量击球时,分离角则增大。 图 2-23 3. 击主球中下击点 当撞击主球中下击点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是厚度越大分离角越大,厚度越小分离角越小(如图-24 所示) 。 图 2-24 图 2-24(A) ,是以 3/4 厚度撞击主球的中下击点,此时,主球和目标球的行进方向,几乎接近 180 度,主球并且以较小的弧度向后方返回。 图 2-24(B) ,是以 1/2 厚度撞击主球的右下击点,此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接近 1
20、80 度;如撞击主球的中下和左下击点时,其分离角则缩小,并且以微小的弧度路线向后方返回。 图 2-24(C) ,是以 1/3 厚度撞击主球的中下击点,它比上述几个例子的分离角都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撞击主球的中下击点是一种拉杆打法,击球厚度大,主球以较大的弧度线向后返回;反之,击球厚度小,主球回返的弧度也小,因而主球与目标球的分离角也变小。(五)瞄准方法概述 瞄准是台球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环。台球准度要求很高,稍有偏差便很难把目标球打进球袋。 台球的球台上,有 6 个球袋,要想一杆接连打进较多的球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办不到的。为了练习好瞄准基本功法,首先必须弄清楚击球入袋的科学原理。下面就
21、对这一基本原理作一简要介绍。 1. 击球入袋的基本原理 (1)球路的选定 台球的瞄准方法,是根据力的直线传递原理,通过主球撞击目标球,目标球被撞击后,便沿着直线进入球袋。因为球台上有 6 个球袋,分别固定在四角和边岸中部,而球是可以在球台上到处滚动的,要想把其中某一个球打进球袋,必须在球群中观察选择,哪个球的球路、角度最合适、容易进袋(图 2-25) ,在袋口附近有一个目标球,要想使这个球进袋,便要先看看球路是否合适,然后由球袋口中心,通过目标球中心,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便是目标球进袋要走的路线。 图 2-25 再看图 2-26,这样的球路是不能使球进袋的,因为角度不合适,是不能选用的。 图
22、2-26 (2)目标球上的击点 因为目标球没有外力推动本身是不能滚动的,必须通过主球的撞击才行。根据力的直线传递原理,要把某个目标球打进球袋,不能随便乱撞目标球上的任何点位,必须根据目标球的进袋线路,确定主球应该撞击目标球上的击点位置,才能完成打球入袋。 如图 2-27 所示,由目标球所对着的球袋中心,经过目标球中心延长线,这条线和目标球外圆相交在 M 点,这个点便是目标球上的击点。 图 2-27 (3)瞄准点 目标球上的击点确定之后,接着要确定瞄准点的位置(图 2-28) 。从目标球上的击点 M,再沿这条直线向后,量出一段与球的半径相等的长度,最远点 T 就是瞄准点。以 T 点为圆心划一个圆
23、形虚线,这个圆球形表示主球要撞击目标球必须来到的位置,主球与目标球的外圆才能在 M 点相交,与目标球相撞击,主球上的力量便通过 M 点传递给目标球,使它沿目标球球路入袋。 图 2-28 2. 应用实例 如图 2-29 所示,在对着袋口中心直线左侧或右侧的 90 度范围内,主球虽在各种不同角度的位置上,但瞄准点 T 是不能变动的,此时都能将目标球打进球袋。 图 2-29 如图中的目标球在角袋口前,主球在 A、B、C、D 及 E 五个不同角度的位置,从 A 点开始到 E 点,都必须向 T 点瞄准出杆击打主球,才能使主球到达 T 点位置与目标球在 M 点相撞,把目标球打进球袋。通过此实例说明,目标球
24、的球路和击点 M 及瞄准点 T,是在一条直对着球袋口中心的球路线上,不论主球角度如何变化,瞄准点 T 是丝毫不能差的。否则,击点错了,球路也跟着变了,目标球也不可能进袋。在巴尼教学视频第一集里介绍了几个瞄准练习方法, 1)假想球法 在目标球旁想像出一个“假想球” 瞄准时不要瞄准目标的接触点 而是瞄准“假想球” 的中心点 (六)重合瞄准法(厚薄度瞄准法) 台球是用球杆撞击主球,再通过主球把目标球撞进球袋。当袋口中心点与目标球中心点和主球中心点成一条直线时,这是直线球,但在实际打球时很少遇到,当 3 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便出现了各种偏斜角度的偏角球,在打球时是经常出现的。比赛中如果掌握不好打厚球与
25、薄球的技术,是无法取胜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标球厚度的划分(图 2-30) ,有中心球、4/5 球、3/4 球、2/3 球、1/2 球、1/3 球、 1/4 球和 1/5 秋等。 图 2-30 1. 中心瞄准点 指主球的中心点与目标球的中心点直线相撞击,图 2-30 上的 T 点为瞄准点,实际瞄视结果与目标球相重合。 2. 3/4 瞄准点 将目标球直径分成 4 等分(图 2-31) ,图中主球左侧边上的延长线 A 与目标球上的 3/4 那条线对齐,然后再沿着主球中心 T1 一直向前看到 T2 点时,这个 T2 点的部位,就是击球时要用眼睛观测的瞄准点。通过这个图例说明之后,再看其他举例就容易明
26、白了。例如图 2-30 厚度与目标球的分离角与瞄准点。 图 2-31 3. 2/3 瞄准点 就是把目标球的直径分成 3 等分,如图 2-30 左边的延长线与目标球 2/3 那条线相重合,瞄准时看 T 点。 通常所说的“厚球” 一词,是指在瞄准时主球和目标球相重合的尺度,从整个球面(亦称满球)到相重 2/3 范围,均称厚球;所说的“薄球” ,是指瞄视主球与目标球其球径相重在 1/2 以下的均称薄球。 4. 1/2 瞄准点 将目标球分成二等分,主球左边延长线与目标球中心相重合,此时瞄准点恰好在目标球的右边缘上,并且这个 T 点即在主球中心的延长线上,这个延长线也是向前瞄准的视线(如图 2-32 所
27、示) 。 图 2-32 5. 其它瞄准点 对于其它瞄准点,如 1/3、1/4、1/5 等,道理也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6. 如何运用厚薄度进行瞄准 主球与目标球相撞,除直线球外必然要产生两球分离的去向角度,利用目标球本身的分离角方向使球入袋。 下面对厚薄度(亦称重合)瞄准方法,做一介绍如下。 图 2-32 中显示的是,当用球杆击打主球中心部位后,主球撞击目标球时,主球和目标球的分离角(也就是要进袋的角度)和行进路线的变化情况。 例如,当主球和目标球是薄薄相擦时,目标球和主球中心线构成的分离角为 90 度。与此相反,两球接触厚度越大,则分离角越小。当主球和目标球正面相撞时,分离角则为
28、零度了,从而变成了一条直线。所以击球厚度的变化,决定着球的去向和角度的大小。变化范围应在 90 度以内,接近或超过 90 度时,就不容易击球落袋了。 台球要求瞄准的准确度相当高,采取重合瞄准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推敲。第三篇 台球实用功法 (一)直线球练习 练习走直线,是进行正确击球姿势和握杆方法的基本训练,同时又是检查运动员出杆是否平稳的一种方法,以达到准确的掌握击球点、瞄准点和击球力度的目的。 1. 横向空岸练习 首先应该进行横空岸练习。横向空岸练习,就是将主球放在黄色球位置点上,沿横向向左岸岸边瞄准,用中高杆击打主球,击球后要使球杆保持击球瞬间的姿势不动,主球沿横向前进,碰岸弹回沿横向返回
29、原位,如果回球正好碰到球杆的杆头,说明出杆直,出杆稳,击球姿势、握杆姿势及击球点和瞄准点正确,符合要求。如果主球被击出后,由岸边弹回偏离横向运动,说明击球姿势和握杆方法不正确,或者是瞄准点和击球点偏向一边。只有反复练习,细心体会,才能做到百发百中(如图 3-1 所示) 。 图 3-1 横向空岸练习(一) 然后将三个球沿球台摆成一条直线,中间为主球(如图 3-2 所示) 。开始练的时候,三个球的间距可以大一些,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球的直径,然后用中高杆将主球击出,如果主球碰岸后弹回正好从两个球间穿过而没有碰到球,则说明击球动作及瞄准点、击球点正确。然后将三个球的间距逐步缩小进行练习,直到最后两个球中间只允许一个球通过而基本没有空隙,这时击出主球,主球碰岸后返回,如果正好从两球中间穿过而不碰它们,这个练习就算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