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辽宁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 年度)项目名称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形态、演化规律和应急处置优化提名者 东北财经大学提名意见东北财经大学刘德海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形态、演化规律和应急处置优化”项目面向我国社会安全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2018 年度立项课题“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2012 年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首先,创造性地开辟了管理科学新研究领域:群体性突
2、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演化规律分析和应急处置优化两大科学问题。(1)WHY,运用演化分析方法,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本身的演化规律。(2)HOW,运用优化分析方法,研究政府部门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其次,该项目开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这一管理科学研究新领域,界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形态,运用国际前沿的博弈论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强势政府主导”应急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和研究体系,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具有独创性,在理论学说上开辟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应急管理理论架构。研究成果在甘肃省政法委、抚顺市公安局等政府部门应用推广。该项目申报材料属实,科学发现点的原创性强、具有较高科学
3、价值、研究水平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处于国内首创、国际主流认可的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高度认可,对于推动应急管理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综上,东北财经大学提名该项目为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形态、演化规律和应急处置优化1. 总体思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历了一场高度浓缩的现代化进程和急剧的社会经济变革。在劳资纠纷、环境污染、城市拆迁、矿产资源开发等各种诱因下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的重大挑战,妥善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刃锋上平衡关系,“保一方平安”的社会维稳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国际上发达国家较为宽泛概念
4、意义上的社会集群运动与仿真分析方法,与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在管理情境、社会结构、演化机理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安全科学等相关领域对于群体性事件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更缺乏成熟的研究范式。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2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结合标准化的数理分析工具,科学地揭示出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形态和演变机理?进而构建和完善政府部门的应急决策机制?成为当前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安全科学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该项目面向我国社会安全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
5、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2018 年度立项课题“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2012 年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 年面上项目等支持下,创造性地开辟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安全科学的研究新领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该项目的体系结构、研究内容和科学发现点包括如下三部分:(1 )特征演化分析。揭示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演化机理,即 WHY的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采取复杂系统的演化分析方法,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特定历史环境初始条件和各种极端约束条件下的演化规律。具体的科学问题包括:发生机理、协同演化、心理
6、因素、信息传播、社会结构(复杂网络)、情景演化分析等。科学发现:对于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演化规律,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情景演化分析方法;“社会结构-应对策略”协同演化是事态发展的基本规律;信息缺失、信息过剩和虚假信息的多元共存状态是基本信息特征等。(2 )应急优化分析。利用演化规律优化政府部门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即 HOW 的问题。运用管理科学的优化决策方法,比较政府应对模式、优化应对措施、评价应急能力等科学问题。科学发现:上级政府介入、动用警力和社会调解是三种基本应对模式;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事态出现反复和恶化的主要因素;政府应急能力评价应基于最大偏差原则等。(3 )实践运用分析。将上述
7、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实践。具体应用领域包括煤矿安全生产、重大疫情防控、城市拆迁、劳资冲突、校园恶性事件、医患冲突、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等当前一系列重大现实管理需求。该项目构建解读中国安全生产等经济管理现象的一个动态理论框架:纵向视角的历史演化分析和横向视角的成本收益分析;揭示了重大疫情初期阶段社会传播规律,提出有效的疫情防控原则和措施;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安全治理模式,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安全治理理论体系,并在甘肃省公安厅、陕西省铜川市公安局、辽宁省抚顺市公安局等应用实施。2. 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同行引用及评价:该项目提出了应急管理的基
8、本研究范式,首次系统地构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研究成果具有研究对象(涉及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安全科学等交叉学科)、科学问题(客观规律必然王国的演化分析+政府措施自由王国的优化分析)和理论方法(非常规边界特征和情境依赖特征)的三重独特性,构建了“中国强势政府主导”应急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和研究体系,在研究范式、分析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具有独创性,在理论学说上开辟基于中国情境的应急管理理论新范式、新概念和新理论。项目组围绕中国管理情境的应急管理问题,在 EJOR、IJPE、Social Networks、DSS、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等国
9、际权威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等国内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应急管3理学界大量应用,国际十大科普网站 ScienceDaily(每日科学)等十余家国际科普网站通讯报道;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省部级领导批示等。客观评价客观评价 1:刘德海等撰写论文Constructivism scenario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zero emission regional planning: A case of Qaidam Circular Economy Pilot
10、Area in China2012 年发表在 IJPE。该文从管理科学角度提出“和谐社会 ”中国式概念和新管理理念,提出了建构主义情境分析方法,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和积极的反响。根据 google 学术搜索,被 IJPE、EJ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入选 2013 年科技部“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 5000”,该文外文版将与 SCI 数据库在同一平台内实现文献链接和检索。客观评价 8:刘德海撰写学术专著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与评估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专著首次从管理科学角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
11、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和应急管理措施的绩效评价,比较完整地构建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类、结构分析、演化规律、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绩效评价等理论框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获得辽宁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政府奖)。客观评价 9:刘德海受邀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学术报告,并在第 12 届国际应急管理学术会议、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急管理专委会第二次学术年会等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客观评价 10:刘德海受邀作为重要参与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子
12、课题“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编号:2018YFC0807500),立项时间 2018 年 8 月,金额 4000 万。2015 年刘德海获批第五批辽宁特聘教授,研究领域社会安全与应急管理。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见附表 1主要完成人情况 见附表 2、3、4、5、6完成人合作关系东北财经大学刘德海教授在申报 2015 年第五批“辽宁特批教授”时,东北财经大学丁学君副教授、宁欣教授均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长期保持着项目合作关系,该申请于 2015 年 10 月获得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等批准。东北财经大学刘德海教授作为重要参与人,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王雷讲师、
13、大连理工大学叶鑫教授等均作为子课题重要负责人,共同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重点专项子课题“ 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编号:2018YFC0807500),经过 2014-2016 年预研阶段,该项目 2017 年开始申报,2018 年 8 月获得立项,金额 4000 万。6附表 1序号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年卷页码(年卷页)发表时间(年月 日)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含共同)国内作者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数国外单位1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enefit-cost Explanation of Periodi
14、cal Fluctuation in 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Framework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刘德海,肖兴志,李宏毅,王维国2015 年第 243 卷第 974 - 984 页2015年 6 月1 日刘德海 刘德海 4 25 28 无2Constructivism scenario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zero emission regional planning: A case of Qaidam
15、 Circular Economy Pilot Area in Chin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刘德海,李宏毅,王维国,董玉成2012 年第 140 卷第 341- 356 页2012年 1 月1 日刘德海 刘德海 4 25 32 无3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event based multi-agent simulation mode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and
16、Applications /刘德海,陈静锋,柴瑞瑞,王维国2014 年第 6 卷第 33-43 页2016年 1 月1 日刘德海 刘德海 4 1 1 无4A Real-Time Big Data Gath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Indo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Risk Analysis of Industrial Operations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丁学君,田勇,于艳 2016 年第 12 卷第 1232- 1242 页2016年 6 月1 日丁学君
17、 丁学君 3 35 48 无5Complementing the Two Intelligent Bion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o Solve Construction Site Layout Proble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 宁欣,陈超宁欣,丁烈云,2012 年第 4 卷 第 1- 14页2012年 1 月1 日宁 欣 宁 欣 2 11 11 无6基于和声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突发暴恐事件分级研究 / 管理评论 /王雷,王欣,赵秋红2016 年
18、第 28 卷/第 125- 132 页2016年 8 月1 日王 雷 王 雷 3 0 0 无7考虑协同效应的突发事件救援人员分组方法 / 运筹与管理 /叶鑫,王雪,仲秋雁2015 年第 24 卷第 237- 245 页2015年 2 月1 日叶 鑫 叶 鑫 3 0 1 无8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与评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德海2012 年 2012 年 刘德海 刘德海 1 0 2 无合 计 97 123 07附表 2姓 名 刘德海 性别 男 排 名 1 国 籍 中国出生年月 1974 年 8 月 29 日 出 生 地 辽阳县 民 族 汉身份证号 410305197408294038 归国人员
19、是 归国时间 2019 年 6 月 30技术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毕业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 毕业时间 2005 年 1 月 所学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 L 办公电话 0411-84710475 移动电话 13591353749通讯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师学斋 105 室 邮政编码 116025工作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 行政职务 副院长二级单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 派 中国共产党所 在 地 大连完成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1 日 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刘德海同志长期从
20、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尤其是从管理科学范式出发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准确阐述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的非常规边界特征,系统剖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政府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案。该研究开辟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新领域,作为本申报项目的整体构思和重要工作的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1 论文 Constructivism scenario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zero emission regional planning: A case of Qaidam Circular Economy Pi
21、lot Area in China 获得 2015 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2 专著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与评估获得辽宁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政府奖);3 论文 Types of stable network structures based on exhaustive search 获得 2014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特等奖(当年四个特等奖名额)。4 论文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tender market: A case of Wenchuan earthqu
22、ake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附表 3姓 名 王雷 性别 男 排 名 2 国 籍 中国出生年月 1980 年 3 月 出 生 地 辽宁抚顺 民 族 汉身份证号 210403198003023731 归国人员 否 归国时间技术职称 讲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8毕业学校 北京科技大学 毕业时间 2014 年 1 月 所学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02486982561 移动电话 18940177132通讯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 83 号 邮政编码 110035工作单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行政职务 无二级单位 治安学系 党 派 中国共产党所 在 地 沈阳完
23、成单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1 日 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王雷同志长期从事社会安全管理和优化研究,尤其是从管理科学范式出发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准确阐述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的非常规边界特征,系统剖析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政府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案。该同志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优化方向承担了关键性任务,作为本申报项目的的第二完成人。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2016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附表 4姓 名 叶鑫 性别 男 排 名 3 国 籍 中国出生年月 1977 年
24、 3 月 出 生 地 辽宁省本溪市 民 族 汉身份证号 210502197703200916 归国人员 否 归国时间技术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毕业学校 大连理工大学 毕业时间 2006 年 1 月 所学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0411-84707650 移动电话 13555984449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 2 号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313 房间邮政编码 116023工作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行政职务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9二级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党 派 中国共产党所 在 地 大连完成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
25、2 年 10 月 1 日 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叶鑫同志长期从事社会安全管理和优化研究,尤其是从系统科学和知识管理角度研究社会安全事件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准确阐述了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的非常规边界特征,系统剖析了危机事件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政府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案。该同志在群体性事件特征分析方向承担了关键性任务,作为本申报项目的第三完成人。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1. 2016,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忻州市公共权力运行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排名第 5,编号:2015-J-3-0462. 2009,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26、智能化网上行政审批管理系统,排名第 4,编号:2009J-3-142-04附表 5姓 名 丁学君 性别 女 排 名 4 国 籍 中国出生年月 1978 年 9 月 出 生 地 辽宁省辽阳市 民 族 汉身份证号 211022197809142047 归国人员 是 归国时间 2018 年 8 月技术职称 副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毕业学校 东北财经大学 毕业时间 2014.1 所学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0411-84710475 移动电话 18641169466通讯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 217 号 邮政编码 116025工作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 行政职务
27、 无二级单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 派 中国共产党所 在 地 大连完成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1 日 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 10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丁学君同志长期从事社会突发舆情管理和优化研究,尤其是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社会舆情事件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准确阐述了社会舆情事件具有的非常规边界特征,系统剖析了危机舆情事件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政府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案。该同志在群体性事件舆情分析方向承担了关键性任务,作为本申报项目的第四完成人。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获 2017 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
28、171209900023087,获奖人:丁学君,田勇,喻言。附表 6姓 名 宁欣 性别 女 排 名 5 国 籍 中国出生年月 1979-01-21 出 生 地 中国大连 民 族 汉身份证号 211204197901210522 归国人员 是 归国时间 2008.12技术职称 教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毕业学校 香港城市大学 毕业时间 2008.10 所学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0411-84710475 移动电话 15904244741通讯地址 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 217 号东北财经大学 邮政编码 116025工作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 行政职务 无二级单位 投资工
29、程管理学院 党 派 中国共产党所 在 地 大连完成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1 日 至 2022 年 10 月 1 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宁欣同志长期从事工程安全管理和优化研究,尤其是从系统科学角度研究工程安全事件演化机制与应急管理问题,准确阐述了工程安全事件具有的非常规边界特征,系统剖析了工程安全事件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政府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案。该同志在工程安全事件方向承担了关键性任务,作为本申报项目的的第五完成人。11曾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情况:1. 宁欣(独立完成),基于施工场地布置的工程项目价值优化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贰等,2012-06-30,2012-LNL0065.2. 宁欣(独立完成),A Construction site layout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system,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著作类,贰等,2011-07-06,2011-LNZ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