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妊娠贫血 42 例骨髓象与临床分析陕西省澄城县医院 连秀峰内容提要:本文分析 42 例妊娠贫血患者骨髓象与临床,骨髓象增生程度以明显活跃为主,占 88.1%,粒与红的比值,在 2530 岁年龄组最低,为 1.03。双相性贫血和巨幼贫血 29 例,占 69%。两胎以上妊娠分娩者 28 例,占 66.7%,此与贫血直接相关。妊娠贫血发病率为1.18%。妊娠合并贫血在渭北半山半川及沟壑地带发病率较高,现将我院 42 例结合临床与文献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我院 19851988 年共收治妊娠合并贫血患者 42 例,最小年龄 22 岁,最大年龄39 岁,平均年龄 29 岁。分为四个年龄
2、组,2225 岁 13 例,2630 岁 14 例,3135 岁 7 例,3639 岁 8 例。住院天数最短 9 天,最长 28 天,平均 21 天。二、检查方法:( 一 ) 、 穿 刺 部 位 : 除 一 例 作 胸 骨 穿 刺 外 , 其 余 41 例 全 部 于 髂 后 上 棘 穿 刺 ( 方 法 从 略 )。(二) 、涂片染色:所得骨髓液立即制备涂片,采用瑞氏染色法。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1.5,染色时间一般为 10 分钟,室温较低时可延长到 15 分钟。染色过程中将载有染料的涂片在低倍镜下观察,颗粒清楚,核浆分明,则为着色满意,然后在平放的涂片上缓缓加水并摇动玻片,使染料沉渣浮起,
3、再用水冲尽。晾干后用油镜计数500 个有核细胞,得出各类细胞百分比计数。三、观察项目: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对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标准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 1。 (1) 、增生极度活跃(23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有核细胞) ;(2) 、增生明显活跃(203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有核细胞) ;(3) 、增生活跃(405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有核细胞) ;(4) 、增生减低(5012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有核细胞) ;(5) 、增生重度减低(120150 个红细胞中有 1 个有核细胞) 。而且对粒系与红系之比值以及粒系与红系各期细胞数,淋巴、单核、浆、网状细胞数作为观察分析项2目。对治
4、疗前后的血常规进行对比。所得项目按统计学方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本文曾摘要发表于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63双相性贫血诊断标准 2, (1) 、有贫血的临床表现,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10g/L,女性低于 105g/L;(2) 、骨髓象既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红系及粒系的改变,又可见缺铁的征象;(3) 、单用叶酸或维生素 B12治疗,血红蛋白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必须加用铁剂方可得到充分疗效。结果与分析一、妊娠合并贫血 42 例血常规治疗前后对比分类:42 例妊娠合并贫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分类见表。表 42 例妊娠贫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分类血红蛋白XSD红细胞XSD白细胞XSD中性粒细胞XSD淋巴细胞
5、XSD2225 岁 治前48.9217.28 1.480.47 13.8011.89 78.1715.75 21.2515.76治后80.3921.45 2.410.47 9.133.46 76.5510.01 22.739.882630 岁 治前 45.7815.94 1.430.35 7.152.75 74.869.35 23.578.42治后75.8619.12 2.440.65 7.252.73 78.559.51 20.279.693135 岁 治前 62.1718.38 1.660.56 8.814.16 73.809.78 25.409.24治后84.7113.03 2.590.
6、57 10.313.82 83.833.66 15.834.073639 岁 治前 61.008.49 1.910.21 6.832.79 69.507.78 30.028.49治后109.0115.56 3.421.01 8.984.42 65.0014.14 31.0112.73注:表中各单位是:血红蛋白(g/L)红细胞(10 12/L)白细胞(10 12/L)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表 II 42 例妊娠贫血骨髓增生情况程 度 2225 岁 2630 岁 3135 岁 3639 岁 合 计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1120130170061137323临床用维生素 B12或叶酸及铁
7、剂治疗,个别病例投以少量激素或输入新鲜血液后,贫血临床表现得到明显好转。从表可计算出,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平均上升60.6%,红细胞平均上升 67.6%。二、增生程度: 42 例妊娠贫血骨髓增生程度见表。各年龄组均以增生明显活跃为主,42 例中增生明显活跃者 37 例,占 88.1%。三、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之比例:13 例 2225 岁者粒:红为(13.40.82):1,14 例 2630 岁者为(1.030.94):1,7 例 3135 岁者为(1.330.82):1,8 例 3639 岁者为(1.320.34):1。四、骨髓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类见表。由表得出各年龄组粒系、红系和淋巴细胞系的数
8、值见表和图。从图所示,粒系曲线在 2630 岁年龄组数值最低,2225 岁和 3135 岁年龄组粒系数值趋于上升,大于 35 岁趋于平坦。红系曲线在 2630 岁年龄组数值最高,而在2225 岁和大于 30 岁两个年龄组,红系数值则趋于下降。淋巴细胞系随年龄增长而呈基本平坦。由于粒系曲线与红系曲线在 2630 岁年龄组表现为“弓背相对” ,故粒与红比值在 2630 岁年龄组最低(为 1.03) ,在其余年龄组粒与红比值基本不变(为1.321.34) 。五、妊娠胎次与各型贫血发病情况:42 例患者妊娠胎次与各型贫血发病情况见表和图。从图所示,二胎各型贫血发病率皆高,而以双相性贫血最为显著,为 0
9、2.0%。胎次与年龄直相关,一、二胎次 2225 岁和 2630 岁两个年龄组,双相性贫血共 12 例,占双相性贫血总发病人数 16 例的 75.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共 10 例,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总发病人数 11 例的 90.9%。我院 19851988 年住院分娩人数共计 3550 人次,其中妊娠贫血者 42 例,发病率为 1.18%,这与年轻孕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营养单一直接有关。讨论4一、42 例妊娠贫血患者骨髓象呈双相性贫血 16 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3 例,缺铁性贫血 11 例,共计 40 例,占 95.2%。以上贫血的基本病因是营养不良,它不仅使叶酸缺乏,也使妊娠后机体所
10、需铁量增加的水平,得不到相应的补充能造成。42 例妊娠贫血患者中 41 例为农民,生活于脊贫山川及沟壑地带,少吃蔬菜,偏食辣椒,使以上贫血发生的机率增加。二、42 例妊娠贫血患者中,两胎以上妊娠 28 例,占 66.7%,多次妊娠而贫血发病率明显增加。故在半山半川及沟壑地带,切实实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是表 骨髓细胞分类2225 岁(13 例) 2630 岁(14 例) 3135 岁(7 例) 3639 岁(8 例)X SD X SD X SD X SD 原始粒细胞 0.42 0.49 0.25 0.47 0.14 0.24 0 0单幼粒细胞 4.67 3.59 4.29 3.22 4.6
11、4 2.61 4.90 2.97 中 中 幼 8.23 3.95 5.57 3.65 6.93 4.39 5.55 1.49性 晚 幼 10.85 3.98 7.64 5.55 10.93 4.34 10.60 1.98粒 杆状核 14.94 6.59 11.11 6.64 14.71 5.77 21.75 3.18细 分叶核 7.50 3.65 5.36 3.70 8.79 3.15 6.80 5.37胞 嗜 中 幼 0.54 0.59 0.25 0.33 0.64 0.48 0.40 0.57酸 晚 幼 0.44 0.38 0.36 0.46 0.43 0.54 0.10 0.14粒 杆状
12、核 0.37 0.57 0.29 0.38 0.29 0.27 0.55 0.07细 分叶核 0.48 0.56 0.36 0.36 0.64 0.38 0.80 0.28胞嗜 中 幼 0.08 0.28 0.07 0.18 0.50 0.71 硷 晚 幼 0 0 0 0 0.25 0.35粒 杆状核 0.02 0.07 0 0 0 0细 分叶核 0 0 0.07 0.18 0 0胞红 原始红细胞 0.77 0.56 1.93 1.79 0.93 0.54 0.75 1.06细 早幼红细胞 3.46 2.80 4.25 2.96 3.21 1.52 1.70 0.42胞 中幼红细胞 21.08
13、 12.54 22.93 20.13 21.00 10.58 9.00 8.49系 晚幼红细胞 6.17 4.72 2.93 2.80 10.79 9.30 10.40 10.46统 早巨红细胞 1.37 1.77 3.57 2.05 2.00 1.89 2.60 3.39中巨红细胞 3.50 3.21 6.64 5.58 2.07 2.57 10.25 14.50晚巨红细胞 3.48 4.62 3.32 3.47 3.00 3.12 4.00 4.245原始淋巴细胞 0.04 0.14 0 0 0 0 0 0幼稚淋巴细胞 0 0 0.21 0.80 0 0 0 0淋 巴 细 胞 7.96 3
14、.66 12.46 21.68 5.43 4.53 9.25 3.18单 和 细 胞 0.50 0.50 0.21 0.43 0 0 0.20 0.28网 状 细 胞 0.46 0.59 1.57 1.80 0.50 1.32 0 0浆 细 胞 0.27 0.33 1.04 1.94 0.43 0.61 0.70 0.42表各年龄组粒系、红系和淋巴细胞系及粒、红比例的数值2225 岁 2630 岁 3135 岁 3639 岁粒 细 胞 系 48.54 35.62 48.14 5.20红 细 胞 系 39.83 45.57 43.00 38.70淋巴细胞 系 8.00 12.67 5.43 9.
15、25粒系与红系比值 1.34 1.03 1.33 1.32%6050 403020102225 2630 3135 3639 年龄(岁)图 各年龄阶段粒系、红系和淋巴细胞系的关系注: 为粒系 为红系 为林系表 42 例妊娠胎次与各型贫血发病率情况6一胎 二胎 三胎 四胎 五胎例数 发病率% 例数 发病率% 例数 发病率% 例数 发病率% 例数 发病率% 合计双相 5 0.14 7 0.20 3 0.09 0 1 0.33 16巨幼 4 0.11 6 0.17 2 0.06 1 0.03 0 13缺铁 5 0.14 5 0.14 0 1 0.03 0 11再障 0 0 2 0.06 0 0 20
16、.210.180.150.120.090.060.03双 相 巨 幼 缺 铁一胎 二胎 三胎以上图 妊娠胎次与各型贫血发病率示意图预防妊娠贫血的有力措施。三、本文资料统计表明妊娠贫血发病率为 1.18%,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渭北脊贫山川和沟壑地带的实际妊娠贫血发病率。估计此发病率大约在 1015%左右。这是因为虽然众多孕妇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与以前大不相同,但她们的医疗条件和经济状况还不允许她们得到充分的及时的治疗,其中抱病不医者大有人在。四、双相性贫血的孕妇,治疗当先补充叶酸类,纠正其异常的核酸代谢,使巨幼红细胞性造血转为正常造血后,再及时补充足量的铁制剂,才可望彻底纠正贫血。7当然,对于极重度贫血的妊娠患者,快速多次的输入少量的新鲜血液和及时终止妊娠,亦为临床所必须。1989 年 3 月 2 日参考文献1、王志澄,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天津医药杂志输血及血液学附刊 1963;1(2):101。2、孔宪云,等。双相性贫血。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7;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