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 1 页 共 5 页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金属元素概述 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予结构特征 (1)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目前已知的 112 种元素共有 90 种金属元素。(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 个。 (Ge、Sn、Pb 4 个 Sb、Bi 5 个,Po 6 个)原子半径较同周期非金属原子半径大。(3)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固态时全是金属晶体。2金属的分类 (1)冶金工业上黑色金属:Fe、Cr、Mn(其主要氧化物呈黑色) 。有色金属:除Fe、Cr、Mn 以外的所有金属。(2)按密度分轻金属:4.5gcm 3(如 Na、Mg
2、、A1)重金属:4.5gcm 3(如 Fe、Cu、W)(3)按存在丰度分常见金属:如 Fe(4.75)、Al(7.73)、Ca(3.45)等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3金属的物理性质 (1)状态:通常情况下,除汞外其他金属都是固态。(2)金属光泽: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3)易导电一导热:由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使金属易导电、导热。(4)延展性:可压成薄片,也可抽成细丝。 (5)熔点及硬度:由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强弱决定。最高的是钨(3413) ,最低的是汞(39) 。4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作用(2)与 H2O 作用(3)与酸作用(4)与碱作用(仅 Al、Zn
3、 可以)(5)与盐的作用(6)与某些氧化物作用5金属的冶炼 (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 2HgO=2Hg+O2 2Ag 2O=4Ag+O2 (2)热还原法(常用还原剂 CO、H 2、C 活泼金属等)Fe2O3+3CO=2Fe+3CO2 Cr2O3+2Al=2Cr+A12O3(3)电解法(适用于非常活泼的金属) 2A12O3=4Al+3O2 2NaCl=2Na+Cl 2 (二)碱金属元素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2)钠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 2 页 共 5 页2
4、Na + Cl2 2NaCl2Na + O2 Na2O2(黄色火焰)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及解释: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四处游动生成气体;酚酞变红生成碱。与酸反应2Na+2H+=2Na+H2 钠不足,直接与酸反应;钠过量,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与盐溶液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 Na 与水反应生成 NaOH,再考虑 NaOH 是否与盐反应。a投入 NaCl 溶液中,只有 H2放出。2Na+2H 2O=2NaOH+H2b投入饱和 NaCl 溶液中,有 H2放出,还有 NaCl 晶体析出(温度不
5、变)) 。c投入 NH4Cl 溶液中,有 H2和 NH3逸出。2Na+2NHCl=2NaCl+2NH3+H 2d投入 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生成。2Na+H2O+CuSO4=Cu(OH)2+Na 2SO4+H2(3)钠的保存及用途: 保存: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 O2、H 2O 等反应,保存在煤油中。用途:a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4Na+TiCl 4=Ti+4NaCl bNaK 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制造高压钠灯,作为电光源。2碱金属元素(1)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IA 族(Li、Na、K、Rb、Cs)(2)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3)主要性
6、质:原子半径为同周期最大,易失电子。强还原剂且从 LiCs 金属性增强。取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强碱性,从 LiCs 碱性增强。 (三)镁、铝、铁及其化合物1镁、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及原子结构镁(Mg):位于周期表第 3 周期第 IIA 原子结构铝(Al):位于周期表第 3 周期第 IIIA,原子结构 Mg、Al 均为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电子,其性质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原子结构不同性质上也有差异。2镁、铝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均为银白色。不同点:铅的硬度比镁稍大,熔沸点比镁高,这是由于镁、铅的金属键的强弱不同。3镁、铝的化学性质比较:Mg Al暴露在空气中(与O
7、2反应)常温下被 O2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抗腐蚀性很快与 O2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抗腐蚀性比镁强燃烧 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 2Mg + O2 2MgO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4Al + 3O2 2Al2O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 3 页 共 5 页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2Mg +CO2 2MgO + C 4Al+3MnO2 2Al2O3+3Mn2Al+Fe2O3 Al2O3+2Fe与 H2O 反应 Mg+2H2O Mg(OH)2 +H 2 与沸水只有微弱反应与非金属反应 3Mg + N2 Mg3N2 2Al+ 3Cl2 2AlCl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Mg + 2HCl = Mg
8、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与氧化性酸反应 能反应,无 H 2生成4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A12O3和 Al(OH)3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H2O。Al 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Al(OH)3+3H+=A13+3H2O Al(OH)3+OH=A1O2+2H2O5生成 Al(OH)3沉淀量的图像分析(1)向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直至过量。图 1 所示。(2)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图 2 所示。(3)向 NaOH 溶液中滴加 AlCl3溶液直至过量。
9、图 3 所示。(4)向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图 4 所示。(5)向盐酸中滴入 NaAlO2溶液直至过量。图 5 所示。(6)向 NaAlO2溶液中通人 CO2直至过量。图 6 所示。6铁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 4 页 共 5 页(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铁位于第四周期第族,是过渡金属元素的代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铁元素是一种变价元素,通常显示+2 价、+3 价,其化合物及其水溶液往往带有颜色。(2)铁的性质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棕黄色的烟)3Fe+2O2=Fe3O4Fe+S=FeS Fe+I2=FeI2注:铁与弱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低价铁的
10、化合物与酸反应a非氧化性酸Fe+2H +=Fe2+H2b氧化性酸:常温下遇浓 H2SO4、浓 HNO3会发生钝化,而加热时会剧烈反应。与水反应:3Fe+4H 2O(气)=Fe 3O4+4H2与某些盐熔液反应:Fe+Cu 2+=Fe2+Cu,Fe+2Fe 3+=3Fe2+(3)铁的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在地壳中含量约占 5,仅次于铝。分布在地壳中的铁均以化合态存在,游离态的铁只能在陨石中得到。铁矿石的种类较多,重要有:赤铁矿(Fe 2O3) 、磁铁矿(Fe 3O4) ,褐铁矿(2Fe 2O33H2O)和菱铁矿(FeCO 3) 。(4)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氧化物FeO Fe2O3 Fe3O
11、4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化合价 +2 +3 +2、+3水溶性 均难溶于水稳定性 不稳定6FeO+O2=2Fe3O4稳定 稳定与酸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Fe3O4+8H+=Fe2+2Fe3+ 4H2O与 CO 的反应 FexOy+yCO=xFe+yCO2制取 高温熔融,过量的铁与氧气反应 2Fe+O2 2FeOFe(OH)3的分解2Fe(OH)3Fe2O3+3H2O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 5 页 共 5 页铁的氢氧化物Fe(OH)2 Fe(OH)3物性 白色,难溶于
12、水的固体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化性(1)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Fe(OH)2+2H+=Fe2+2H2O(2)与氧化性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 2O(3)空气中放置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1)与酸反应Fe(OH)3+3H+=Fe3+3H2O(2)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制备煮沸蒸馏水,赶走溶解的氧气煮沸 NaOH 溶液,赶走溶解的氧气配制 FeSO4溶液,加少量的还原铁粉用长滴管将 NaOH 溶液送入 FeSO4溶液液面以下Fe2+2OH-=Fe(OH)2将 NaOH 溶液滴入 Fe2(SO4)3溶
13、液中Fe3+3OH-=Fe(OH)3(5)Fe 2+和 Fe3+的性质Fe 2+具有氧化性,主要表现还原性4Fe2+O2+4H+=4Fe3+2H2O(Fe 2+被氧化)Fe 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 S2、I 、SO 32 等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3+S2=2Fe2+S 2Fe 3+2I=2Fe2+I2 Fe 3+是典型的弱碱阳离子,与 HCO3、AlO 2。等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CO32+3H2O=2Fe(OH)3+3CO 2Fe 3+遇苯酚溶液呈紫色;可用于检验 Fe3+亚铁盐、铁盐的存放方法:亚铁盐溶液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 Fe2+被氧化,滴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防止 Fe2+水解。铁盐溶液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防止 Fe3+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