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九位老人的 紧急呼吁赵朴初、 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 1995 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 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
2、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 “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 “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苏轼 (宋代文学家)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陆 游 (宋代诗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年功夫老始成。陆桴亭 (明末教育家,理学家)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叶圣陶 (
3、中国著名教育家)从教育意义说,要使中学生了解固有文化,就得教他们读经、史、古文。王光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今天,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无疑表明了中华文化正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走向复兴。我们这代人,从小就习读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教育我们,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操,即要通过自身修养,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区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人。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优秀成分对我们这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教化和推进作用。朱光潜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
4、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季羡林 (国学专家)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南怀瑾 (国学家)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5、,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
6、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 。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 , “强记”是填鸭式的教育,且容易忘记,对小孩的身心无好处。熊春锦 (当代国学名家)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教中寓学,以理自修;学中寓教,道传中华。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
7、活动,还是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经典诵读,就是上善治水,使水变善而利益我们的生命,并且能开发慧识与提升智识的最佳方法。德善的语言文字创造善美的社会,智慧的语言文字造就慧智的心灵头脑,丑恶的语言文字导致丑陋的社会,这是宇宙大道的基本法则。当今社会离道失德过久,信仰迷失时间较长,成年人的私利唯我型世界观已经形成,而且不宜改变,需要强大的社会
8、整体动能,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最可靠的方法只能顺其唯利之心,抓住下一代的道德心灵教育和智慧双运开发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浇灌民族希望之根,将希望寄托于对下一代和下几代的正确教育之中。因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最简单、最方便,又行之有效的“上善治水”的教育方法。以善水浇灌心身,水善则利万物而有静。开启慧智能够利益父母和每个家庭, “有之以为利”而能得到广大家庭的响应。所以我们对经典诵读,要高度重视,详阐其理,细述其法,使经典诵读的普适性、科学性、利益性,能够人人熟悉详知,并且乐于接受,信受奉行,自愿实践,利益家庭,主动去用经典诵读培养具有竟争能力的后代。从而使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健康地发展起来
9、,道德也就会在民心之中悄然复兴。杨振宁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 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 、 “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任继愈 (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事情可以从娃娃做起,中小学生就可以做。我们体育运动可以从娃娃做起,文化也要从娃娃做起才会有根。
10、古代的东西是文言文写的,有些地方可能不大通,没有关系,小孩子记忆力好,先记下来,慢慢消化。古代经典经得起揣摩,经得起消化,不是念一遍就完了。有些故事,讲一遍,听过去就完了,可经典文化不一样,第二遍读过来和第一遍的感受不一样,第三遍过去和第二遍又不一样,可以长期起作用。工程技术解决的是局部问题,人文科学提供的是宏观看法、全局观念。文化不能急功近利,文化没有暴发户,不能白手起家。 “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科技大学办少年班,当时我提出要补中国历史教育,否则毕业后都给人家打工去了。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给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
11、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积贫积弱, “文革”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许多中学生写的汉字还不如日本人,也不如台湾。多年极左的政治运动导致传统文化断层,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认为单是业余诵读还不够,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希望教育部门考虑。古诗文诵读还要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 杨叔子(
12、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太重要了!何况,对于思维、培养灵感、孕育创新能力,人文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讲得多么深刻,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美国八十年代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斯佩理的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人文文化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国家、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课题中应有之义。在此顺便提及,正因为考虑到人文文化对人的人格与感情、人的思维方式与水平、人的非智力因素等影响极大,考虑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我规定了我所指
13、导的博士生,1998 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 ,1999 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 、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王元化(著名学者)不能想象,如果人民文化素质日益衰微,还能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提倡诵读古诗文,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企图通过它来抵消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在汲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考核和分辨,探索并找出适当的资源来和汲取过来的外来文化同流合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汤一介(哲学家)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
14、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在诵读我们自己的古诗文的同时,能不能也从小用英文背诵一点外国的东西?如莎士比亚有些很短、很美的句子,雪莱的诗致云雀等也都脍炙人口。王财贵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21 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到那时,中国除了富强之外还是一个真正礼义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养。要达到这目标,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从现在开始,普遍地让下一代熟习背诵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小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饶宗颐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客座教
15、授)古代的国立音乐机构(大司乐)教养国家子弟,即采用“讽诵言语”的办法,注家说:“倍文曰讽。 ”“文”当然是指文学作品,倍即是背。讽如小儿背书,诵则使有抑扬顿挫,以声音调节之增加吟咏的音乐性。可见背诵是很古老的传统教学法。 叶嘉莹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我在海外教岁到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在学诗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
16、,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刘国正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我赞成中小学生多读些古诗。古诗的教学,有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嫌它古,二是嫌它难教难学。先说古。古老的并非都是陈旧的,麦稻菽粟,发掘远古的墓葬就有发现,但是至今仍然离不了它,离了它就会饿肚子。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涵蕴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我们离不了它。再说难。教学古诗,基本
17、方法是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渐染。教师只消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我幼时读三字经 , “人之初,性本善, ”背得烂熟但不懂,长大了才知道,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金 庸 (著名小说家)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余秋雨 (著名作家)谁都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一批大师重新挖掘和阐释古代经典作品开始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
18、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本人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实地,真是感受无限。 蔡志忠 (台湾文化经典漫画家)春秋战国留下的哲学思想,让我们能在做人、行为处事
19、、治国等方面有所依据;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陶冶了我们的精神层次;八卦、易经、理学、禅宗思想等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大脑的想象空间。或许有人会怀疑,多看多读中华古诗文经典就使自己更能立足于未来的科技时代?不要怀疑古籍有帮助我们的能力。老子与宋代的张载就是最好的理论物理学家,老子的宇宙观到今天都还证明他的理论正确无误。而最重要的是,令自己的大脑多啜取不同的思想可发挥想象力的自由度,多读诗词、文学著作可提升人的气质和专心程度。如果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世界上顶尖的人,这两样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布尔沃利顿 (英国著名学者)读科学著作要读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最古的,古典文学往往是最摩登的。笛卡尔 (法国著名哲学家)阅读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就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