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928402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三级历年真题一、单选35.勒温关于行为的公式是:B=f(P,E).其中,E 的含义是( )。(2006.5)(A)行为 (B) 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P90解析: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景的状况。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景,f函数关系。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D28、社会行为公式 B= f ( P , E ) 中,P 指( ) 。 (2009.5)(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P90解析:勒温认为行为是

2、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并指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景,f函数关系。答案:C32、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这是( )的观点。 (2007.5)(A)F奥尔波特 (B)海德(C)G奥尔波特 (D)勒温P90解析: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并指出一个著名的公式:B

3、=f(P,E)。其中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景,f函数关系。答案:D49、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2009.5)(A)观察 (B)实验 (C)思辩 (D)归纳P92解析:B 项是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C 项是哲学思辨阶段的特点。答案:A33、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 )角色。 (2007.5)(A)表现型 (B)功利型(C)先赋型 (D)不自觉P112解析:表现型角色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标的角色,职业心理咨询师即属于此类型。此外,职业心理咨询师还属于成就角色和自觉角色。表现型学者、教授;功利型

4、企业家;先赋角色父母;成就角色老师;自觉角色演员;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答案:A5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 )。(2009.5)(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P113解析:A 项,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所具有地位、身份与角色之间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所感到的冲突。B 项,角色不清是指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形成对这安因使个体的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的现象。C 项,角色中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答案:D37、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 。

5、 (2007.5)(A)客我 (B)反思自我(C)镜我 (D)物质自我P113解析: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反思自我是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物质自我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答案:C6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2009.5)(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P113解析:主我与客我,这是詹姆斯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超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

6、是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它的活动遵循“道德原则”。答案:C29、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2009.5)(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P114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 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社会自我大致从 3岁到 13、14 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

7、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心理自我需时 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答案:B36.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2006.5)(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P119解析: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来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答案:D36、一般来说, ( )之

8、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2007.5)(A)不熟悉的人 (B)上下级(C)第一次见面的人 (D)亲密的人P119 解析: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答案:D35、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2007.11)(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P119解析:A 项光环效应也成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B 项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的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

9、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C 项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答案:D51、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2009.5)(A)概括化 (B)社会适应 (C)抽象化 (D)消极P120解析: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答案:B36、一般说来,( )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2007.11)(A)加法模式 (B)加权平均模式(C)平均模

10、式 (D)中心品质模式P120解析: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印象形成的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这种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答案:D70、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的性质。(2009.5)(A)积极 (B)双向作用 (C)消极 (D)定势作用P120解析: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答案:C37、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11、,称为( )。 (2007.11)(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P121解析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B项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归类,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C 项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素不相识的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答案:A37.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2006.5)(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 系统P123解析:有些原因个体能够控制,有些原因是不可控的。如果

12、是可控的,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因为个体努力了,结果就会好,个体不努力,结果就不理想。答案:B34.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关系。(2006.5)(A)U型曲线 (B)倒 U型曲线 (C)线形关系 (D)指数曲线P126解析: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呈正的线性相关。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倒 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答案:B38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 )型曲线。(2008.5) A倒 U BU C线性 DN

13、 P126解析: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 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答案:A39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2008.5)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P133解析: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答案:C36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08.5)A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行为 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

14、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P134解析: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会增加利他,而噪音等恶劣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A。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独自一人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B观察学习;D利他对象的特点,如果是有吸引力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帮助。答案:C38.( )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2006.5)(A)焦虑 (B)嫉妒 (C)恐惧 (D)羞耻 P136解析: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

15、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答案:D37羞耻是一种( )的社交情绪。(2008.5)A积极 B作用不明 C消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P136解析: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少或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答案:D34、态度概念的 ABC模型中,B 是指( ) 。 (

16、2007.5)(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P137解析:态度概念的 ABC是指构成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Affection指情感,Behavior 指行为倾向,Cognition 是认知。答案:D33态度的 ABC模型中,B 指( )。(2008.5)A行为 B情感 C感觉 D行为倾向 P137解析: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cognition,认知)、A(affection,情感)、B(behavior,行为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成为态度的 ABC模型。答案:D71、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

17、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2009.5)(A)归因(B)态度(C)动机(D)情绪P137解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映倾向。答案:B34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 (2008.5)A适中 B较大 C较小 D最大 P141解析: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最大;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转变量最大。-影响沟通的信息差异因素答案:A35、一般来说, ( )频率的信

18、息重复,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 (2007.5)(A)高 (B)中等 (C)低 (D)偏高P142解析: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税负效果呈倒 U型曲线关系。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效果均不好。-态度转变的情境因素中的重复成分。答案:B39.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 )距离. (2006.5)(A)公众 (B)嫉妒 (C)个人 (D)亲密P153解析:公众正式场合、演讲;社交距离商业交往;个人距离在 1.54英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亲密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答案:C34、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 )。 (2007.11

19、)(A)社交距离 (B)个人距离(C)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P153解析:个人距离在 1.54英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答案:B3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 )。(2008.11)A公众 B个人 C社交 D亲密P153 解析: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类似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两者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个人。参考答案:B3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的联系。(2008.11)A心理上 B认知上 C行为上 D道德上P153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参考答案:A33、( )

20、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2007.11)(A)个体性 (B)直接性(C)稳定性 (D)情感性P153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答案:C37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2008.11)A自我暴露程度 B相互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目光P155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的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参考答案:A40(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21、肯定形式。(2008.11)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P157解析:亲和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参考答案:D38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 )。(2008.11)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P157解析: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亲和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参考答案:D41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 )。(2008.11)A熟悉 B互补 C邻近 D竞争P158解析:当双方

22、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参考答案:B39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2008.11)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P158 解析: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排在序列最前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参考答案:B40.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2006.5)(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P161解析: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答案:A42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

23、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 。 (2008.11)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P165解析: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参考答案:A41.关于爱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06.5)(A)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B)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C)爱情的基础倾向是奉献 (D)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P169解析: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的身心还未发展到成熟程度,没有爱情。

24、答案:A2、多选95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包括( )。 (2008.5)A社会行为 B社会影响 C社会意识 D本能行为 P89解析:美国心理学家 F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答案:AC92GW 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 )。(2008.5) A虚拟的存在 B现实的存在 C想象的存在 D隐含的存在 P89解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他主张社会心理学家主要采用实验研

25、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答案:BCD93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2008.5)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P109解析: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包括:家庭。家庭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答案:ABC94角色失调包括( )。(2008.5)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不清 D角色误

26、解 P112解析: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答案:ABC91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2008.11)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表现角色 D成就角色P112解析:按 角色获得方式 可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后者指主要靠个人努力获得的角色。按 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 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按 角色的功能 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按 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 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参考答案:AD101、一般来说,农民属于( )。(200

27、9.5)(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C)功利性角色(D)不自觉角色P112解析:A 项,成就角色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B 项,规定性角色是指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的角色。C 项,功利性角色指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D 项,不自觉角色指并未意识到角色扮演,只是以习惯的方式行动的角色。农民属于成就性角色、规定性角色、功利性角色和自觉角色。答案:ABC93、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 (2007.11)(A)解释经验 (B)决定期待(C)引导态度 (D)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P114解析: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自我概念有三方面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

28、经验以及决定期待。答案:ABD92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 )。(2008.11)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控制情感P114解析: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及决定期待。参考答案:ABC103.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 (2006.5)(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光环效应 P119解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景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

29、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答案:BC102、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 )的人之间产生。(2009.5)(A)熟悉 (B)不熟悉 (C)亲密 (D)不常见面P119解析:近因效应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首因效应指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让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答案:AC9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2008.11)A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 B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C按社会期待管

30、理自己 D投人所好P122 解析: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投人所好。参考答案:ABCD115、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包括( )的信息。(2009.5)(A)协调性 (B)特异性 (C)共同性 (D)一致性P124解析:凯利的三位理论能比较准确的预测人们的归因结果。根据三位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

31、应是否相同。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个体从以上三个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答案:BCD94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 )。(2008.11)A社会视角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观察位置 D时间因素P125解析: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参考答案:ABCD95亲合的作用包括( )。(2008.11)A获得信息 B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C避免窘境 D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P127 解析:亲和的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

32、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参考答案:ABC90、亲和的作用包括( )。 (2007.11)(A)提供社会参照 (B)避免窘境(C)减轻心理压力 (D)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P128解析:亲和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和避免窘境。答案:BCD90、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 ) 。 (2007.5)(A)移情能力 (B)利他技能(C)助人的榜样 (D)内疚P134解析:与利他行为相关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社会情境-他人在场、情境的社会性意义。时间压力;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

33、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境-个体心情愉悦。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利他技能。答案:ABCD91、关于嫉妒,正确的说法包括( ) (2007.5)(A)一个人不会嫉妒世界上的所有人(B)嫉妒情绪会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C)嫉妒具有对抗性(D)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不会有嫉妒情绪P136解析: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向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嫉妒情绪的特点有:具有针对性(一个人不会嫉妒世界上的所有人) ;具有持续性:具有对抗性;具有普遍性。答案:ABC96

34、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2008.11)A针对性 B持续性 C对抗性 D集中性P136解析:嫉妒的特点包括:具有针对性,具有持续性,具有对抗性,具有普遍性。参考答案:ABC91态度的特点包括( )。(2008.5) A稳定性 B内在性 C间接性 D针对性P137解析:态度的特点: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对象性。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转变。答案:ABD87、态度的特点包括( )。(2009.5)(A)对象性 (B)内在性 (C)稳定性 (D)指向性P137解析: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

35、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映倾向。答案:ABC92、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 ) (2007.5)(A)量表法 (B)投射法(C)行为反应测量法 (D)实验法P145解析: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态度测量始于 20世纪 20年代。在使用量表测量时,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态度强度两个属性。前者是对太对对象肯定或否定的反应的测量,后者是对上述反应的程度的测量。答案:ABC93、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 。 (2007.5)(A)稳定性 (B)情感性(C)直接性 (D)个体性P163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包括:情感性、直接性

36、、个体性。答案:BCD91、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 (2007.11)(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P165解析: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结伴效应指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观众效应是指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答案:AC104.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 )等方面。 (2006.5)(A)亲密 (B)依恋 (C)服从 (D)利他P169解析: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依恋,卷入爱情的人会高度特异性寻找对方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要。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答案:ABD92、爱情和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2007.11)(A)依恋 (B)利他(C)亲密 (D)尊重P169解析: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依恋,卷入爱情的人会高度特异性寻找对方宽慰;利他,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亲密,恋爱的双方会有身体接触的需要。答案: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