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史料教学 活化历史课堂荣成市第二中学 王红丽 2011 年 7 月 21 日 10:23刘永进于 11-7-21 10:46 推荐寻找课程资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恰到好处的利用。王老师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 料 为 史 之 组 织 细 胞 , 史 料 不 具 或 不 确 , 则 无复 史 可 言 。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恰当的史料选择有助于突破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尤其在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定的图片、文字、数字等史料,更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反思,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
2、一步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下面以人教版选修三第 8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影响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利用史料教学,活化历史课堂。【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胜利者的世界 失败者的世界 幸存者的世界 纽约时代广场庆祝胜利的人群 毁于战火的科隆城 走过布满尸体集中营的儿童【图片说明】胜利者的世界时代广场的胜利日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拍下的一幕:在 1945 年二战结束的大背景下,在纽约时代广场庆祝人群的大场面下,一位海军士兵和一位护士小姐当街拥吻。作者由此非常微妙的传递出了胜利的喜悦,以及在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下,人性的大纯大美。失败者的世界毁于战火的科隆城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遭到盟军大规模轰炸,很多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图为1945 年初遭到轰炸之后的科隆城。在 1945 年 2 月科隆被美军占领之前,英国皇家空军对该城进行了 100 多次轰炸,基本将该城夷为平地,只有著名的科隆教堂矗立在废墟之中。这是德国天主教会通过罗马教会向盟军交涉的结果,尽管如此,该教堂还是遭到了 10 余枚炸弹的破坏。幸存者的世界走过布满尸体集中营的儿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图为英国著名摄影记者乔治罗杰在 1945 年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尸体的恶臭和恐怖以及它昭示的内涵,出现在一幅非常奇怪的平静画面中:一个小孩正经过尸骨遍地
4、的集中营地,强烈的阳光把他的脸和道路照得惨白刺眼,背景中的树林却显得出奇的宁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切历史重演呢?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空前的浩劫展示一: 两次世界大战规模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参战国 36 国 61 国参战人口 105 亿 17 亿作战区域面积 400 万平方千米 2 200 万平方千米动员武装力量 7 000 万人 11 亿人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 11 31伤亡人
5、数 2000 万人受伤,900 万人战死 伤亡 9000 余万,死亡 5500 万经济损失 战争费用 1805 亿美元,间接费用1516 亿美元 直接军费 1.1 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损失 4 万亿美元【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字让学生认识二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损失之惨重、伤亡之重大、破坏之空前展示二:“纳粹残杀犹太人”和“南京大屠杀”“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堆放的头发和用头发编织成的地毯南京大大屠杀 细菌战实战演习 南京市民的头颅 【图片说明】1.奥斯威辛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共屠杀了
6、约 600 万犹太人,相当于现在以色列全国人口总数。也占据了二战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希特勒实施犹太种族灭绝计划重要之地。据记载,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 6000 人的纪录。在奥斯威辛被毒气屠杀的达 200 万人之多。遇难者的随身财物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如用受难者的人皮做手套和灯罩、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用头发制成毛毯,用油脂制作肥皂。为使后人永世不忘这一段血腥的历史,并使其永不再现,1947 年 7 月 2 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南京大屠杀1
7、93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人心中永远的痛。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 万中国平民和解除了武装的军人惨遭杀害。周恩来总理说过:“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说明,让学生认识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的残暴本性,加深学生对侵略战争血腥性的认识。【过渡】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分子?材料一 苏联:“所有穿过纳粹制服的德国人都应该枪毙,至少应该让他们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材料二 英国:“把第三帝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 材料三 美国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
8、公平、公正的审判,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況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話,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他坚信: 用法律让罪人服罪、以公正培育正义、以理性巩固和平或许更为有效。二、正义的审判展示一: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 东京审判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罗伯特杰克逊【图片说明】1、纽伦堡审判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美、苏、英、法四大国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的规定进行的。首先,是处置战争罪犯的问题。
9、1945 年 8 月 8 日,苏、美、英、法在伦敦签订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的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上述四国组成的法庭负责纽伦堡审判。这是四大国在被占德国进行的一次最重要的合作,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战争罪犯的第一次法律制裁,因此也是国际法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纽伦堡审判是一次正义和公正的审判。这次审判比较全面,纳粹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宣判了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审判起到了警世作用,有利于防止出现新的战争狂人再度重演历史悲剧。2.远东审判东京审判是由中、苏、美、英等 11 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主持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法庭庭长和检
10、察长都是由他指定和任命的。东京审判从整体来讲,仍然是一次正义和公正的审判,使日本战争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由于在美国的庇护下使一些侵华战犯得以逃脱,所以也留下了缺憾。展示二:战后德、日对战争的态度【图片说明】图一:1970 年 12 月 7 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跪致歉“双膝跪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 勃兰特的一跪成了这个全新尺度的最高标志。当一个国家对其民族的罪恶历史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标尺去衡量和检验他的诚意和决心。 图二:2005 年 4 月 10 日,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当日德
11、国举行活动纪念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盟军解放 60周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纪念仪式并讲话:“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那段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德国决不向试图忘却或不承认那段历史的任何企图让步。”图三:日本的靖国神社图四:2006 年 8 月 15 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六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的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和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数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包括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在内的亡灵的地方。这种供奉本身就抹煞了正义和邪恶的区别。企图以抹煞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来超度战死的亡灵,深刻反映了日本民族扭曲的心灵,同时,也说明
12、了日本民族从来就没有认真反省过自己罪恶的对外侵略史。 日本内阁政要不断参拜靖国神社,突现了这种扭曲的心态,是公然挑战国际正义,践踏人类良知。【合作探究】结合以上图片及文字说明造成德、日两国对战争罪行认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认识东京审判留下的缺憾:如作为日本军事最高统帅的昭和天皇免于起诉;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反人道罪”并没有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当中(日军 731 部队、使用细菌武器;实行 “慰安妇”制度,暴力摧残广大女性等等行径却被排
13、除在问罪范围之外 );审判只追究发动战争的个体责任等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造成德日两国对战争罪行认识不同的原因:1、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不同: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使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许多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2、受害国对法西斯的态度不同:欧洲受纳粹侵略和奴役的国家从未放弃对战争的索赔和追捕。亚洲受害国对日本过于宽大,不仅宽恕日本,而且基本放弃对日战争索赔。3、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德国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徒不但不把“认罪”视为可耻,而且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谢罪”,用行动“赎罪”。日本人主要信仰神道教,视“认罪”、“谢罪”为可耻。4、两国的文化思想
14、底蕴不同:德意志民族富于思想,善于思辨,能对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日本在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影响下,对二战的认识十分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展示材料】二战是一场并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制止的了。丘吉尔二战回忆录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在竞赛中,人可以为所欲为。在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二战时美国骁将潘兴巴顿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梅汝璈(东京审判中国法官)对人类历史上共同出现于西方和东方的战争恶魔法西斯主义,如果我们不把它
15、永远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隔些年就再加几个钉子,谁能担保它哪天不会复活呢?著名导演冯小宁 铸剑为犁 打结的枪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 【合作探究】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想一想这两次人类浩劫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思路】我们学习二战这段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在当今世界和平环境中,努力学习本领,争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点拨引领】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 肩 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3、落后就要挨打。一些国家
16、墨守成规的代价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4、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5、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 的悲剧决不能重演。6、所有的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7、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课堂小结】回顾二战,我们应该牢记世界和平来之不易,面对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知道维护世界长久和平任重道远。“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壁上这段话,是今天人类共同的未来与方向。【教学反思】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原始资料,让历史课堂用“事实说话”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深化教学主题,起到活化历史课堂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