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P12a) 答: 1脑损伤病人研究;2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 扫描);3磁共振成像(MRI);4事件相关电位(ERP)(时间分辨率高);5单细胞记录技术:是一种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技术。2. 什么样的生物学证据能够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2P28a) 答:1区别性特征:将一个刺激同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b) 2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c) 例如:诺贝尔奖得主 David Hubel 和 Torsten Wiesel 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视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然后,直
2、接在每个动物的眼前呈现简单的视觉刺激,如垂直的光栅。结果显示,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得特别强烈。这样,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 10 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3. 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过去经验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2P34a) 答:1Schacter 和他的同事(1991)证明,
3、与物体有关的过去经验的确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b) 2这些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三维物体的图画。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c) 3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
4、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这些结果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复。d) 4Schacter 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4. 4Neill(1977)的负启动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有何发现?他是如何解释的?4P74a) 答:1实验过程:Neill(1977)使用 Stroop 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因为首次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后,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该研究被看成是开
5、拓性的。实验:Neill 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Neill 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Neill 要求被试命名 Stroop 刺激词的印刷颜色。b) 2发现: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Neill 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 Stroop 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其
6、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Tipper 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c) 3理论意义: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负启动效应作为一种实验技术,在选择注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事实上,一些研究者已经把负启动效应的获得,看成是人类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抑制加工成分的证据。d) 在 Posner 和 Cohen(1984)看来,视觉注意应该包含几个成分?各是什么?4P86X2e) 答:Posner 和 Cohen(1984)把视觉注意分成三个成分:f)
7、1把视觉注意施加到一个目标上;2把注意从一个目标上解除;3把注意转移到新的目标上。5. 3视觉忽视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状或特点?4P90X2a) 答:1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2对于单侧视觉忽视病人;当提示有效时(即目标出现在所提示的位置上)时,目标呈现在忽视的一侧或非忽视的一侧,两种条件之间没有大的差异;当提示无效(即目标出现在所提示位置的对侧)时,与正常被试相比,病人的作业严重受损。3视觉忽视可以是客体主轴的一侧,而不简单是那个客体所占据的空间的一侧;4Behrmann 和 Tipper 的纲领实验证明,在不同的条件下,视觉忽视可以基于不同的参照框架;5Hillis 等人在 NG
8、身上所进行的实验说明:1半空间忽视并不损伤病人调整注意窗口大小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注意损伤的性质作一些限制;2非优势顶叶损伤,能导致半空间忽视这种注意缺陷的梯度变化。注意窗口的中心,忽视现象最轻,脑损伤对侧注意窗口的边缘,忽视现象最严重。6. 加工水平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举出一个支持它的实验证据。5P104a) 答:1加工水平途径:也称加工深度途径,是由 Craik 和 Lockhart 提出来的。这种途径假设,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该途径还假设,人们能够在几种不同的水平上分析刺激。浅水平包括从物理或感觉特性上分析
9、,深水平则要求从意义上分析刺激。b) 2加工水平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c) 1如 Craik 和 Tulving 曾经要求被试首先回答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者是关于词的意义的,或者是关于词的物理表明特性。结果发现,就回忆出一个词的可能性大小来看,前者大约是后者的 3 倍。d) 2Parkin(1984)发现,同作非语义判断相比,作语义判断的被试,在后来的回忆测验上成绩更好。e) 3Sporer(1991)发现,与判断照片上人物面孔的性别或鼻子的宽度相比,判断照片上的人物面孔是否诚实,导致更好的再认(即判断照片上的面孔是否先前曾经出现过)成绩。f) 4.研究者发现,两种任务能产生特别强的记
10、忆保持,一个是被试自己产生材料,另一个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与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生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7. 什么是记忆的产生效应?它是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的?5P104X2a) 答:1记忆的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b) 2许多实验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c) 例如:以英文单词为材料,使用了两组被试,其中,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例如,在产生任务中,他们向被试呈现刺激词“sea” ,要求被试报告出以字母 o 开头的“sea”的同义词(被试的正确反应应该是“ocean” ) 。在大声朗读任务中,被试的任务比较简单,他们只
11、需大声读出词对(如“sea-ocean” )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8. 什么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它是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的?5P105a) 答: 1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i. 2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前三种加工角度经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自我参照效应完全可以用到广告设计中。而且同语义任务、物理属性任务相比产生了最好的回忆。9. 4在词
12、干补全任务中,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指导语有什么区别?5P121X2a) 答:1在词干补全任务中,过程分离程序同时使用两种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i. 包含测验: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ii. 排除测验: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iii. 2二者的联系:两种测验最后都是统计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的概率。iv. 3二者区别:在包含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v. 在排除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即:有意识记忆组织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b) 无意识记忆促使被试用
13、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排除测验让两种心理过程的作用对立起来,是过程分离程序最重要的思想。10 什么样的想象称作心情一致性?如何进行考察?5P128a) 答:1心情一致性:当学习材料与人当前的心情一致时,记忆更好。换句话说,有着愉快心情的人,对令人愉快材料的记忆,好于对令人不愉快材料的记忆,而心情不愉快的人,对令人不愉快材料的记忆更好,这个现象称作心情一致性。b) 2考察心情一致性常用的方法有两种:c) 1一种方法是研究心情不同的两种人;在这种个体差异研究中,抑郁的人脑倾向于回忆更多的消极的材料。这些发现对临床生理学家有重要价值。如果抑郁的人倾向于忘记他们曾经有过的愉悦经历,而更多地回忆起痛苦
14、的经历,那么,抑郁症症状将进一步加重;d) 2另一种方法是操纵人们的心情;例如,要求被试回想让他们感到特别幸福或不幸的过去事件。 11.哪些因素影响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5P129a) 答:心理学家从以下方面提出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b) 1当人们识别面孔时:面孔识别的准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通常对属于自己种族的面孔记忆得更好,如果事发时目击者对嫌疑犯面孔的注意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记忆的准确性也会下降;2当人们在所目击的事件发生之后接受了误导性的信息时;3当人们对从未发生的事件产生虚假记忆时,记忆的不精确性都会出现。4倒摄抑制也会导致目击者不精确的记忆:倒摄抑制是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
15、指因为最近学过的新材料的干扰,人们回忆旧材料有困难。12.7. 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事后的误导性的信息会导致不精确的记忆?5P130a) 答: Loftus 和她的同事们(1978)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幻灯片。一辆跑车在一个交叉路口停下来,然后转弯,撞上一个行人。一半被试所看的幻灯片上,交叉路口处有允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一半被试则在交叉路口处看到停车标志。这些幻灯片呈现之后 20 分钟一周,让被试回答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细节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包含与幻灯片中细节一致的信息,或者包含不一致的信息,或者不提及这种细节。回答完问题后,被试看到两张幻灯片,一张上面有允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
16、一张上面有停车标志。被试的任务是选出他们先前看过的幻灯片。结果发现,同接受一致和中性两种信息的被试相比,接受了不一致信息的被试,再认的准确率要低。这说明,事后的误导性信息,会导致不精确的记忆。13.关于视觉词汇识别,研究者提出了哪几种假设?各自的观点是什么?8P185X2a) 答:有关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b) 1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c) 2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这个过程显然是间接的,因为按照这种假设,我
17、们必须经过把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样的中介环节;d) 3双路通假设:认为有关词意义的语义记忆,既可以通过视觉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语音通路,间接达到。换句话说,我们的阅读过程可以是灵活的。14.多重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8P191X2a) 答:多重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的所有意义都自动通达。语境不能直接影响词汇加工,但可对词汇加工器的输出起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意义。它预期,在一致和不一致的语境中,都应该观察到启动效应。15.选择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8P191a) 答: 选择通达模型认为: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
18、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选择通达模型预期,读者将利用语境来选择歧义词合适的意义,依靠语境的模型和歧义词加工的花园路径都属于这类模型。16.重排序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异词意义通达过程?8P19217.答:1重排序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可供选择的意义,按相对频率高低顺次激活,语境信息通过提高合适意义的激活程度来影响通达。因此,不同类型的歧义词上,应该观察到不同的结果模式。2例如:当语境支持偏向歧义词的次要意义时,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将得到提高,但主要意义的激活水平仍然足够高,因此会造成主要与次要两种不同意义之间的竞争。如果语境支持的是均衡歧义词的次要意义,那么,这个额外的提高,可能足以克服主要意义相
19、对频率上的优势性。可见,相对频率与语境的相互作用,能重新排列通达的先后顺序。18.整合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8P192a) 答: 整合模型认为:最初的激活也是有顺序的,但语境仅仅在后词汇的整合阶段,影响词汇加工器的输出,一个意义的成功整合,会自动中止任何未完成的通达过程。因为可供选择的意义顺次通达,所以,当语境支持主要意义时,次要意义则得不到通达。19.花园路径模型提出了哪些句法分析原则?各自的含义是什么?8P204X2a) 答:在花园中径理论框架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b) 1一个是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在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
20、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8P204X4c) 2另一个是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d) 什么是原型?它有哪些特点?6P137e) 答:按照 Rosch(1973)的理论,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f) 原型的特点:1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原型途径能很好滴说明典型性效应 2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3启动之后人们
21、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4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5原型具有相似家族范畴的普遍属性。20.为什么同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相比,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6P141X3答: 1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当人们想表达一个概念时,基本范畴已经足够了;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3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4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基本范畴对于普通人具有特别的价值,但是,对于专家来说,下为范畴可能也有特殊意义。因此对于专家来说,基本范畴的特殊地位可能不再存在。21.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关于合理性的信仰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方法?10P256答:Kirby(1994)的饮酒年龄研究证明,关于合理
22、的信仰,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方法:在 Griggs 和 Cox 的研究中,年龄不超过 19 岁的卡片上,年龄标志为“16 岁” 。.Kirby(1994)的研究证明,关于合理的信仰,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方法,即是否翻看年龄不超过 19 岁的卡片,检查这张卡片另一面上饮料的名称。Kirby 对这个饮酒年龄任务做了部分调整,使得一种条件下年龄不超过 19 岁卡片上的年龄标着为“4 岁” ,而另一种条件下,年龄不超过 19 岁卡片上的年龄标志为“18 岁” 。 结果发现,同设计到检查一个 4 岁的孩子是否正在引用啤酒这种测验相比,当测验设计到检查一个 18 岁的人是否正在饮用啤酒时,人们
23、更可能使用否定后件的方法。 实验说明了:合理性(一个 18 岁的人饮用啤酒要比一个 4 岁的孩子饮用啤酒合理得多)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证伪的推理方法。22.JohnsonLaird 等人(1972)的信封邮票任务实验是如何做的?能说明什么问题?10P257答:1信封邮票任务,说明了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2他们向被试呈现四种材料,一种是未封口的信封的背面,一种是封了的信封的背面,另外两种是分别贴有 50 里拉和 40 里拉邮票的信封的正面。被试的任务是检查寄信人是否违反了邮政局关于“封了的信封必须加贴 50 里拉邮票”的规定。他们要求被试回答,为了检验寄信人是否遵守了下面的规定,被试应该翻看哪一个或哪几个信封;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试翻看了那个封了的信封和那个贴有 40 里拉邮票的信封。翻看封了的信封,本质上属于肯定前件,而翻看贴有 40 里拉邮票的信封,本质上属于否定后件。a) 3这项实验说明,在“抓住不守法者”这种具体的实际的推理任务中,人们能够自发地应用否定后件这种证伪的推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