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分为那几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人的本性及组成,探讨了学习能力。讲学习心理,论述了人和动物学习规律。是教育心理学核心。个别差异及原因。教育心理学呈现出的新发展趋势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注重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调查、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调查法:以被调查者
2、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被调查者自由表达的方法。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分析其心理的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教育心理学作用从教育过程对一些心理规律探讨、揭示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为整个心理学发展做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理论)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1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 发展的不
3、平衡2 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4 发展的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心理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3、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前面,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少年期心里发展的矛盾1、独立性与依赖感的矛盾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1、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2、求知欲和识别力的矛盾3、情绪与理智的矛盾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对学习类容的选择,社会性学习,个体社会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应针对学生性格特点进行。影响人
4、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理想的方式是:控制、期望、沟通、关爱学校教育:集体规范、集体舆论、共同行动,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行为等产生影响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为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将自己行为同别人行为进行比较的参照标准。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成人感独立意向的发展:希望参加成人活动,当成人看待,否则易发生对抗。自我的分化:能认识和评定自我行为,把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自我意识强度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认识的深化,能听取他人意见,全面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自我评价从片面向全面发展,从自身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
5、性品质方面转化。布鲁纳建构思想体现在哪几方面通过儿童心理发展对客观世界表征形式的不同讨论不同时期儿童如何对客观世界进行建构通过讨论学科,知识,认知结构,阐明认知结构来源和知识建构的问题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有内在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学习动力结构原则:三种表征系统也是成功理解知识的手段序列原则:引导学习者陈述一系列问题和知识结构,以提高知识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知道学得如何。现代认知心理学有那两方面含义1、理论角度对学习进行的研究,以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2、以现代信息加工论的研究为代表斯金纳认为学习有哪几种强化程序连续强化的,定时距的强化,
6、变时距的强化定比率的强化及变比率的强化程序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与其他事物有内在必然联系。2、材料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倾向性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和新知识有关的适当观念必须主动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旧知识相互作用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假设,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学习观:构建主义把教师看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在共同活动中,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7、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主动构建者,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发展,对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可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2、关系不是直接的,以学习行为为中介。3、应把改善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作重点抓。强化动机理论主要观点1、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某种行为倾向发生,取决于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合理应用强化减少惩罚,有助提高学生动机水平,改善他们学习行为成就动机理论主要观点代表是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动机水平,期待和诱因的乘积决定,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对力求成功者,调动
8、积极性给予新颖有难度任务激起学习动机,对于失败者安排竞争不强情景,取得成功要表扬给与强化,评分要求放松,避免公共场所指责错误。成败归因理论主要观点1、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人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的倾向,维纳把归因分三个维度内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学会正确归因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归因意向,学生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有助教师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
9、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学习动机的种类:A、根据动机内容社会意义,分为高尚与低级的动机。B、根据动机作用久暂及它与活动目标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根据动机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的含义及教育理论1、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了解学生日常状况,低级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2、个体要有秩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生存的需要,在生理需要满足以后产生。3、教师要给予学生爱,创造良好和谐学习环境。4、学生有好胜心、自尊的动机和避免失败心愿,因此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特点。5、培养学生自我实现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分五个层次。人一切行为是
10、需要引起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论述自我效能感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行为受两因素影响,一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二是期。直接强化,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强化,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自我强化,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强化学习行为。结果期待,对自己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个体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个体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迁移的种类有哪些根据迁移影响效果:正迁移,负迁移。根据发生的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
11、一般迁移,具体迁移。根据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迁移的作用是什么1、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2、是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能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水平越高,产生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2、掌握必要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使后继学习有一定倾向性。4、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5、学习的指导,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指导。如何促进迁移产生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促进迁移2、注意教材整体结构及知识间联系以促进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
12、序以促进迁移4、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促进迁移5、教授学生掌握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以促进迁移论述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迁移经过一个形式训练产生。发展提高各种官能,除了训练没有别的办法。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共同要素说:两学习间有相同要素时迁移才发生,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验类化理论:贾德提出,对经验进行了概括,就能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迁移。迁移关键是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共同原理。4、关系转换理论:苛勒提出,迁移依赖两条件:一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学习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顿悟。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理解原理与实际
13、事物的关系,是迁移产生的本质。论述现代的迁移理论代表有:布鲁纳、奥苏泊尔、安德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学习影响学习者认知结构组织特征,从而影响另一学习。奥苏泊尔设计“先行组织者”改变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提高原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促进新学习保持。产生式迁移理论:由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主要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其基本思想是两技能学习产生迁移原因是两技能产生式的交叉重叠。构建主义迁移理论:迁移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构。建构性学习强调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知识学习类型有哪些根据语言信息复杂程度,分为符号、概念、命题学习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关系:下位、上位、并列结合学习
14、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4、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因素之一。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直接感知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具有生动、鲜明、真实性,易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克服实物直观局限,突出事物本质,扩大范围,提高直观效果。言语直观: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义的理解进行的直观形式。不受实践、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易使学生形成事物表象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电化(视听
15、)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现代化手段教学。可摆脱时间限制根据需要,可将重要特征特写,生动形象。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4、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遗忘的规律是什么遗忘在学习之后开始,先快后慢,相当时间后不会再发生遗忘,遗忘进程不均衡。如何应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精加工关注细节,对材料多方面感知,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提高保持效果的方法。2、有效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方法对材料赋予人为意义,促进识记保持。直观形象、特征、联想、口诀记忆
16、3、时当过度学习:使学习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集中复习;反复阅读与回忆结合。论述记忆系统及特点1、 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保留一瞬间并未被注意的记忆:储存时间极短 0.25-2s 储存信息完全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信息保持量较大。2、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保持时间很短,一分钟左右但复述后可保持较长时间,否则很快消失,记忆容量有限大约是 7+-2 个组块。3、长时记忆:信息储存超过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甚至可以终生不忘;保持容量无限。遗忘原因的主要理论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逐
17、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干扰说:学习和回忆间受刺激干扰结果,有前摄和倒摄抑制动机说:情绪或动机的压抑引起的,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恢复。同化说: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检索困难说: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操作技能的种类根据动作连贯,分为连续型和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精细程度,分细微型和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分闭合型和开放型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分徒手型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特点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2、活动执行的内隐性;3、活动过程的简缩性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练习曲线的特点曲线总趋势是进步,练习成绩存在起伏有
18、时暂时退步练习开始时成绩进步快,后期进步慢。练习中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即高原现象。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甚至下降。高原后期练习曲线又继续上升。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品上进行,教师应做哪些方面工作使心智技能所有动作以展开方式展现。注意变动活动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注意活动掌握程度,适时向下阶段转化。动作的执行要与语言相结合。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学习者调整动作表象,形成精确定向映象,在操作中调节动作的执行。必要的练习;任何技能的学习要经练习才能熟练心里练习也重要。对学习任务的熟悉,影响练习效果充分有效的反馈;内部和外部反馈量越多越及
19、时越好。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利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相同和不同点1、动作性质上,操作技能是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认知活动方式。2、动作对象上,操作技能是客观物体或肢体心智技能是观念性词汇,数字,符号。3、动作执行上,操作技能是外显肌肉动作心智技能是内隐的内部语言。4、动作结构上,操作技能有展开性,不能省略合并心智技能具有减缩性,可高度省略和简化。相同点形成和发展过程特点相同,由不熟练到熟练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表现需心智技能指导,心智技能的获得和表现依赖操作技能的内化和外化在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中,需两种技能协同活动学习策略的类型有哪些1、丹瑟路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技能2、迈克卡
20、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精加工策略的类型记忆术;位置、缩减、谐音记忆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记笔记;提问策略;生成性学习;元认知包括哪些内容元认知认识:认知者认知特点的认识,任务的认识,认知策略和使用的认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学习环境的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利用其他人支持。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哪些1、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论述认知策略的内容,并对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复述策略:利用随意和有意识记;整体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
21、与学习;划线技术;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谈谈方法的运用指导化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教学、合作学习模式问题的种类从给定状态是否明确界定角度分为有结构的和无结构的问题从性质来分为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排列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发现或呈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途径方案,选择操作步骤。4、检验假设;确定是否合乎实际,符合科学原理。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
22、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改变不利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2、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3、学生自身的特点:智力和个性教师应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记忆大量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思考的习惯。鼓励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与反思。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及独立又具有相关性2、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3、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4、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
23、可能低5、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智商品德的心理结构是什么道德认知:对道德规范及执行意义的认知,认知结果是获得有关道德观念调节控制自己行为,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知产生的内心体验,直觉的、想像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个人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实现道德动机的过程。道德行为:它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走向成熟。如
24、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4 价值辨析 5 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态度结构包括那几成分1、主要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道德情感的主要形式1、直觉的道德情感:对某种道德情景直接感知产生的情感体验。2、想象的道德情感: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以清楚意识到道德观念,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道德)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社会规则对他们
25、没约束力,按自己想象执行规则。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强制道德)注意行为外部结构,不考虑动机;是非标总取决是否服从承认的命令或规定。3、第三阶段:自律到的阶段(互惠道德)儿童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证或不公正等标总判断是非,这是儿童自身主观所支配的道德判断。态度定势如何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决于对教师的态度,已形成的态度定势。态度定势指个体由过去经历对面临的人事,具有某种,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消极态度定势,教诲和要求无作用,甚至引发冲突。积极态度定势,教诲和要求会被顺利接受并努力执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1.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外在环境因素:发展
26、的社会导致复杂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向人们提供了复杂生活方式,社会压力以升学,考试制度和家长教养方式形式传递给中小学生。内在自身因素:和个人心理发展,个性特征,对心理的压力,内心冲突,挫折及看法,体验及防卫机制使用如何有着重要的关系。2.心理评估的方式答:心理评估除使用心理测验的方法外,也用评估性会谈方式收集资料或进行诊断,确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状态。应用的技术有倾听,鼓励,询问,反应,澄清和面质,观察和自述法。观察法采用: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3.观察法使用中,观察结果记录方式有三种答:项目检核表:将观察学生的各项心里特质特征性行为作为项目列于表上,所观察学生具有某些
27、行为特征时,在对应项目前做标记,评定量表:将要观察的特质或行为列于表上,研究者将被观察学生表现与表中项目对照,根据符合程度进行评定,等级分 3,5 或 7 级。轶事记录: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对观察到的重要事实,做一种简明记录。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5.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那些?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性偏差,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进食障碍,睡眠障碍6.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1 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28、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活力,积极内心体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发挥个人身心潜力及社会功能。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归纳为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稳定协调。6)生活热情工作搞效率2 如何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答:一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辅导。以预防辅导为主,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二以少数学生为对象的个别辅导。以矫治辅导为主,补救性的辅导。1 独立开设专门心理健康课程2 心理辅导融入班级活动中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4 个别辅导 5 团体辅导;1 教学目标有什么意义?是评价教学结
29、构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和特点教学目标可用不同教学策略;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调控,评价的手段和标准。2 如何确立教学的行为目标?具体目标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表述教学目标。行为发生的条件,即制定学生行为的条件,指出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所要求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去评定学生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可接受的行为标准,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最低要求,通过测验可接受的标准,使行为目标有可测性。3.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那些方面?
30、学习态度分析。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特有的稳定的,有组织的,内在反应倾向。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时,学习态度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了。起始能力分析。要明确教学目标属哪一层次学习结果,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能力以及更次一级的能力。知识背景分析。既要分析有助于新知识获得的原有知识,又要分析妨碍新知识获得的原有知识。4.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事项有那些?1 引起学生注意 2 提示教学目标 3 唤起先前教育4 呈现教学内容 5 提供学习指导 6 展现学习行为7 适时给与反馈 8 评定学习结果 9 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5.简述探究学习的特征?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情境教学中,教
31、学环境与现实情境想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学校材料是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未被教师人为地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的情境中。6.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教学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根据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即时反馈,学习结构立即由计算机提供给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教学内容呈现生动形象,学生体验到难以得到的训练和练习。可自定步调,计算机能够对学生进行预测,决定学生起点行为和教学目标的差距。1 布卢姆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1 知识 2 领会 3 应用 4 分析 5 综合 6 评价2 论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教学任务和教学分析。组织教学
32、过程: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1.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A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B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2.群体的基本特征: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受共同社会规范制约根据一定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课堂记录的功能A 社会化功能 B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C 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 D 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E 调控与监督的功能4.课堂记录的类型:A 教室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C 任务促成的纪律 D 自我促成的纪律5.社会助长作用或社会抑制作用发生的决定因素有:A 活动的难易 B 竞赛动机的激发C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 注意的干扰6.教师
33、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A 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形成尊师爱生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使师生朝着教学目标共同努力B 正确处理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结构C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A 根据课堂中易产生问题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下阶段容易产生问题;a 开始上课的最初阶段 b 一天中最后学习时间c 午饭前 d 节假日前一天 e 集会大型活动开始。教师事应有准备依靠经验和良好判断能力,安排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活动开展教学活动B 正确对待学生三种课堂行为:可向其暗示制止、课后谈话等措施,把中性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对消极行为采取适当惩
34、罚,不能讽刺挖苦、威胁、隔离或体罚等手段。挖掘学生问题行为根源。C 进行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A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权威型,群体气氛是紧张沉闷的,如一盘散沙;放任型,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成员的活动行为消极被动无责任感;民主型,活动中表现出极大兴趣,善于合作效果好。B 教师的移情。有利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C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接受二反馈三输入四输出D 教师的焦虑。适中焦虑会激起教师努力改变课堂现状。1.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从实施教学评价时机分,为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对评价资料处理方式,分为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分为
35、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严谨程度,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2.简述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学校鉴别学生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3.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a.增加问题项目 b.提高项目的辨别力c.调整测验的难度使之保持适中d.确定客观的评分标准 e.明晰问题陈述f.规范测验项目的表述4.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要求?a.命题组卷标准化 b.实测过程标准化c.评分标准化 d.测验结果的解释标准化5.简述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A.测验性评价技术a.根据编制方法,分自编课堂和标准化成就测验。b
36、.根据用途,分为考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c.评分参照系不同,分常模参照和目标参照测验。d.根据题型,分定向和自由反应型。B.非测验性评价技术:访谈法,观察法,案卷分析法。6.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指标?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1.试述教学评价,测量,测验之间的关系a.测量是收集数据的过程,测验是测量的工具。b.评价进行定性描述,测量测验是定量描述。c.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d.测量测验所得结果,通过教学评价判断客观意义。2.试述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a.确定测验的目的 b.列出测验包括的课程内容c.写下测验计划 d.针对测量学习结果,选择题型
37、。1.简述教师的主要角色?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培养者;人生引路人b.家长的代理人和参谋 c.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d.行为规范示范者 e.心理辅导者 f.教育教学研究者2.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c.注意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3.简述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a.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b.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各种问题c.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4.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a.通过示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b.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观摩和分析
38、优秀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5.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6.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a.增强角色意识 b.正确估价自我 c.协调人际关系d.善于调控情绪 e.调控生活节奏1.举例说明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差异?A.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课时计划精练,灵活,有预见性。能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他的课时计划突出主要步骤和内容,新教师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细节上。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专家型教师善于监控自己认知执行过程。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专家型教师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教师则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专家型
39、教师教学时注意呈现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习的手段,教师积极把课堂练习当作必经的步骤。专家型教师有一套检查作业的规范化程序。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新教师缺乏教学策略,不会运用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关注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影响的活动,新教师关注课堂中的细节,自己课是否讲的成功,关注自己上课的有效性及他人对自己的课时评价。2.教师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间的关系?A.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a.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b.组织监控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c.诊断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B.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a.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b.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