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87887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 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 CD碟片。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

2、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 蝴蝶泉边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

3、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绒球花傣(di)族景颇(p)族阿昌(chng)族德昂(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ng)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 ,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

4、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

5、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

6、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

7、本上。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3. 学习本课的 11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教具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词语搭配练习。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二、新授:(一) 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

8、的蒲公英。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二) 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1 学生质疑: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1) 乡下是什么地方?(2)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3)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4)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5)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6)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2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

9、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

10、明。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

11、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三、作业。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早晨 中午 傍晚绿色 黄色 绿色细心 观察爬天都峰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 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 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

12、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 VCD、图片、文字介绍等。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认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

13、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c.去掉拼音读词语。d.去掉词语读生字。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感悟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识记

14、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 11个字,并分别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 ,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 ;“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二课时巩固生字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朗读感悟1、读读想想。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 、 “笔陡” 、 “似乎是从

15、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2、读读说说。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3、读读写写。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抄写优美的段落。4、读读问问。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读读议议。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

16、,引导学生答问解疑。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17、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角色朗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

18、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交流课余生活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教学建议: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

19、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习作设计一、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二、说一说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三、写一写开始写吧

20、!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2、要把话写通顺。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灰雀学习目标1、认识“桦、胸”等 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 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

21、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 、“胸(xing)脯(p)” 、 “白桦(hu)树” 。注意“诚”“病” “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 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 1自然段告诉了

22、我们什么呢?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 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 、“来回跳动” 、 “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 、 “者”书写时笔画要

23、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第二课时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

24、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8、10 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 310 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

25、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 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

26、赛。小摄影师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细读感悟1、读文想问题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

27、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第二课时精读入情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演读入境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

28、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开嘴吩咐准备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a.读一读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拓展活动“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

29、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奇怪的大石头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 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2准备生字卡片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汇报预习效果

30、a、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2切入本课主题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2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3 按序逐段来反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

31、语解疑惑。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朗读感悟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

32、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孤零零” “严严实实”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4齐读课文交流感想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的句式说一说。分组交流。课外拓展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

33、找这方面的材料。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语文园地二习作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2.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

34、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 、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 ,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 ;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1. 出示要求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用一件事来写;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2. 小

35、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3. 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1. 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2. 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1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 。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

36、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 我心中的偶像 任性的表妹)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五、修改誊写。1、写好后自行修改。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第二教时教学过程:一、欣赏佳作。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 1篇。1、投影展示习作。2、评议: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1遍。课后分析:三年级时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之前举行了“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

37、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 。从孩子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 认识“促、忆、异、 ”等 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 10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

38、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 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是

39、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如:第一句诗。“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

40、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 。 “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 , “逢”: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 (板书:登高)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

41、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3、朗读指导,并背诵。自由练读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师生接龙背指名背)四、拓展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学生畅所欲言。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字风筝学习目标:1会认 5个生字,会写 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

4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PPT 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 (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

43、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一)整体感悟。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3全班交流(最有趣)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

44、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 “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1) “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 “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2)练习朗读。(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4)展示朗读。(三)感悟放风筝

45、的乐趣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 ,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5展示性朗读。6拓展。(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 ,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 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风鸢图明徐渭柳

46、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 “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

47、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四、识字写字。 (略)小结: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秋天的雨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

48、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 。 (板书课题)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 (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个性化读书。 (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1、

49、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c.教师范读指导。 (配音乐朗读) (学生倾听)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 (个别读,齐读)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