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10 年 1 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二、矿产资源现状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障程度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基础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矿产资源勘查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重点工程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二、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与综合利用五、矿山开采准入条件六、利用区外、国外的资源与市场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原则和
2、总体要求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五、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六、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七、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严格依法实施规划二、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四、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五、实施科技兴矿六、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附 表:附表 1-附表 7 略附表 8 广西各市矿山数及有关矿产总量调控指标表附表 9 广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 10 广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
3、 11 广西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 12 广西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 13 广西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 14 广西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 15 广西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 16 广西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 17 广西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 18 广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 19 广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 20 国家规划矿区一览表附表 21 自治区规划矿区一览表附表 22 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 23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 24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一览表附表 25 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一
4、览表附表 26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一览表第一章 总 则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产出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广西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 号)要求,结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广西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工作实际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
5、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是指导广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规划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录中所列除铀矿以外广西已发现的矿产。规划范围为广西境内陆地、岛屿。规划基期年为 2007 年,规划期为 2008 至 2015 年,展望至 2020
6、年。第二章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广西地处祖国南部,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我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世居壮、汉、瑶、苗等 12 个主要民族,2007 年末总人口 5002 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944 万,占 38.86%。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陆地区域面积 23.67 万 km2,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 69.8%,耕地面积6322.05 万亩,占土地面积的 17.81%;大陆海岸线长 1595km;地表河流众多,总长 3.4 万 km,水域
7、面积约 4700km2。广西属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位于华南、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经济自“十五”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5955.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其中:第一产业 1241.35 亿元,占 20.9%;第二产业 2425.30 亿元,占 40.7%;第三产业 2289.00 亿元,占38.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3%、53.5%和38.2%;20032007 年,全区 GDP 年均增长 12.8%。2007 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2555
8、 元,较上年增长 13.8%,20032007 年平均年增长 11.8%。矿业是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 年全区规模以上矿业和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572.43 亿元,占当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7.68%,矿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矿产资源现状(一)矿产资源特点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广西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大地构造分属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矿产资源丰富。截至 2007 年底,广西已发现矿种 145 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 97 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226 种)的 42.92%;在 45 种主要矿产中,广
9、西有 30 种,包括:煤、铁、锰、钛、铜、铅、锌、铝、钨、锡、锑、镍、钴、钼、金、银、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滑石、水泥灰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石膏、膨润土、饰面花岗岩、蚀面大理岩、稀有金属矿产等。全区 14 个市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其中,铝土矿、锰矿主要分布于桂西百色、崇左地区,锡、铅、锌等主要分布在桂西北河池地区,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桂南北海地区,水泥用灰岩、重晶石等主要分布在桂中柳州、贵港、来宾地区,花岗岩石材、钛铁矿等主要分布在桂东梧州、贺州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桂西百色和桂中来宾合山等地区。资源储量大、集中度高。有色金属(锡、锑、铅、锌、铝、钨)、黑色金属(锰、钛)、贵金属(银、金)、饰面
10、石材和其它非金属(膨润土、重晶石、高岭土、滑石、水泥用灰岩、水泥用页岩和泥岩等)保有资源储量较大,为广西优势矿产。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锰、锑;居第二位的有锡、离子型稀土、水泥用灰岩;居第三位的有重晶石、独居石(轻稀土)、饰面用花岗岩(包括辉绿岩);居第四位的有钨和铝;居第五位的有锌、银、高岭土和滑石。同时,矿产资源集中度较好,铝、锰、锡等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桂西地区,且与之开发相配套的能源充足,有利于矿产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开发。铁、煤、磷等大宗矿产短缺。广西铁、煤、石油、铜、磷等国民经济支柱性大宗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多为贫矿。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少,以褐铁矿、赤铁矿贫矿为主,只能与
11、区外的富铁矿搭配使用;煤矿大部份为低热量的褐煤和高灰、高硫、低发热量的烟煤,且产出厚度薄、规模小、分布散,需控制使用;陆上石油仅有百色盆地油田;铜矿、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少,矿床规模小,品位低,难利用。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小矿多,大矿少。广西矿床规模有少量特大型和大型矿床,但以中小型为主,全区保有资源储量的能源及固体矿产地共 2293 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 139 处、占 6.06%,中型 303 处、占 13.21%,小型1851 处、占 80.73%。同时,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如高硫高砷金矿、碳酸锰矿、松软锰矿、宁乡式铁矿、胶磷矿等)、综合矿较多,利用难度较大。(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
12、勘查现状广西地质研究和中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程度较高。到 2007 年底,完成了全区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 10 幅,占全区 28 个图幅数的 35.7%;完成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151.46 幅,占全区 587 个图幅数的25.8%,面积 7.04 万 km2,占全区面积的 30%;完成全区 1:100 万航空磁法测量;完成 1:20 万航空磁法测量 20.07 万 km2;完成 1:5 万航磁测量 13.49 万 km2;完成全区 1:100 万重力测量;完成 1:20 万区域重力测量 21.39 万 km2,约占全区面积的 90.6%;完成全区 1:2
13、0 万重砂测量;完成 1:20 万区域化探测量(涠州、斜阳岛 32 km2 除外);完成 1:5 万化探测量约 6 万 km2;完成全区 1:50 万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编制了广西第三代 1:50 万数字地质图,建立了广西 1:250万、1:50 万、1:20 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100 万、1:20 万区域重力数据库,1:100 万航磁数据库,1:25 万遥感影像图数据库,1:20 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1:20 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二轮区划数据库等。截至 2007 年底,全区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近万处,其中查明并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2293 处。已开
14、展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能源矿产地 237处,其中达详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占 70%;铝、锰、铅、锌、锡、铜、钨、镍、金、银、高岭土、重晶石、滑石、水泥灰岩、膨润土等重要矿产已开展过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985 处,以锰、锡、铅、锌、铝、金等勘查程度较高,铜、镍、钨、高岭土等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矿产已开展过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 1071 处,其中金属矿产地 328 处、非金属矿产地 743 处。截至 2007 年底,广西共有有效探矿权 1799 项,涉及矿种 49 种,探矿权面积 31305.15km2,占全区面积的 13.22%。其中预查 7 项,面积
15、174.83km2;普查 1724 项,面积 29548.66km2;详查 46 项,面积 801.87km2;勘探 22 项,面积 779.79km2。全区“十五”期间地质勘查年均投入主要工程量为:钻探约 1.5万 m、坑探约 0.3 万 m、井探约 3.2 万 m。进入“十一五”后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增加,至 2007 年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钻探 10.59 万 m、坑探 3.82 万m、井探 2.86 万 m,主要用于勘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近年来,矿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 2007 年底,全区
16、共有矿山 5096 座,其中大型矿山30 座,中型矿山 97 座,小型矿山 2024 座,小矿 2945 座,从业人员 13.41 万人。开采矿种以煤、锰、铜、铅、锌、铝、锡、金、滑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等为主,年产矿石总量 13884.23 万吨。全区有色金属矿产平均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 83.46%、10.4%和 66.39%;锰矿平均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 78.99%、10.9%和 56.3%;煤炭平均回采率为 76.5%;普通萤石、耐火粘土、硫铁矿、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磷矿、膨润土、石膏等几种非金属矿平均回采率为 77.72%;全区矿产资源
17、综合利用率约为 30%。总体上,国有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高,采选综合回收率达65%以上;但小型矿山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矿业及其加工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产业地位。2007 年,全区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矿业(采选业)现价工业增加值 76.11 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 5.01%;全区规模以上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工业实现增加值 572.43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7.68%。矿业开发为广西冶金、建材及后续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百色平果铝业基地、大新锰业基地、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生产基地、柳州贵港水泥生产基地、象
18、州重晶石生产基地、龙胜滑石开发基地、合浦高岭土开发基地等七个矿业开发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截止 2007 年底,全区 5096 座矿山中,非金属矿山(含建材类)占 87.3%,其中大部分又以露天开采为主,对地表环境破坏强度较大,全区矿山累计占用或破坏土地面积 20736.27 公顷,其中,采场占用 16714.2 公顷,固体废物堆放占用 2139.16 公顷,尾矿库占用 1377.15 公顷,地面塌陷破坏 505.76 公顷。“十五”以来,全区初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了新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环境工程“三
19、同时”制度,矿山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到 2007 年底,全区共有 403 座矿山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 4 亿多元。到 2007 年底,全区矿山恢复治理面积 3681.14 公顷,总恢复治理率为 17.7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勘查投入相对不足,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广西地质勘查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和社会资金构成。“十五”期间,广西地质勘查投入年均增幅约为 5%,进入“十一五”投资增幅已超过 10%,到 2007 年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达 2.3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 19.7%、地方财政占 15.4%、社会资金占 64.
20、9%,社会资金已成为广西矿产勘查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从总体上看,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矿产勘查投入仍显不足,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不多,主要矿产储采比下降,保有资源储量不断减少,大、中型老矿山后备接替资源匮乏,现有大中型矿产勘查基地偏少,资源保障形势十分严峻。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矿山数量特别是小矿偏多,一些矿区矿山布局不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现象仍较严重。采、选、冶、加工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矿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不高,原矿、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部分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全区大多数小矿山开采、
21、选冶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采选综合回收率不足50%;大部分矿床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尾矿综合利用和二次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破坏较为严重。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滞后,重开发轻保护现象突出矿产开发导致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仅 17.75%,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地面塌陷、沉降、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因资金问题,大部分已关闭矿山和相当部分小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未能有效开展,被破坏废弃的
22、土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多元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尚未建立。5、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不健全,勘查开发监督管理较薄弱矿业法律法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配套政策不尽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勘查开发监督管理较薄弱;依法开展勘查开采活动的意识不强,圈而不探、以采代探、乱采滥挖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尚未根本好转。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障程度“十一五”乃至今后十至十五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兴桂”战略的深入推进,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资源消耗高速增长,资源供需形势将十分严峻。受资源赋存特点、条件
23、和勘查难度所限,广西煤、铁、磷等大宗矿产资源储量难以大幅提高,其它矿产的资源储量增长也有一定限度,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更显突出。据预测,到 2015 年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种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大致为:煤炭 14128 万吨、铁矿石 3797 万吨、锰矿石 587 万吨、铝土矿 2000 万吨、铅金属 38 万吨、锌金属 64 万吨、锡金属 7 万吨、钨金属(WO3)2900 吨、锑 6.5万吨、金 6000kg、硫铁矿石 100 万吨、重晶石 144 万吨、滑石 66 万吨、高岭土 300 万吨、水泥用灰岩 8695 万吨(附表 7)。根据广西现有矿山采选生产能力和规划期间新增矿山生产能力,到
24、 2015 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矿种有铝土矿、钨、稀土、银、水泥灰岩、高岭土、滑石、重晶石等,部分可销往区外、国外;可部分满足市场需求的矿种有锰、金、硫铁矿、锡、锑,市场保障率为 2085%;煤、铁、铜、石油等长期缺额大,市场保障率均低于 10%,绝大部分靠从区外或国外购进,磷、钾盐几乎全部依赖区外供给。据预测,到 2010 年,煤、铁、锰、钛、铝土矿、铜、铅、锌、钨、锡、锑、金、银、硫铁矿、普通萤石、重晶石、滑石、高岭土、水泥灰岩、轻稀土、石膏、膨润土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均能满足届时矿山开采需要,其中基础储量将消耗完的有锑、重晶石、轻稀土矿等;到 2015 年,普通萤石、锑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
25、将不能满足届时矿山开采需要,其中基础储量将消耗完的有滑石、普通萤石等;到 2020 年,滑石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将不能满足届时矿山开采需要,锰、钛、铝土矿、铜、铅、锌、钨、锡、金、银、高岭土、饰面用大理岩等矿产的基础储量亦将消耗殆尽。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矿产勘查,大幅度新增资源储量并及时提升资源储量级别,以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工业兴桂”的战略决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依法治矿和科
26、学办矿为准则,以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契机,以加快铝土矿、锰矿、高岭土等区内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利用为主题,大力发展一批大、中型矿山及深加工的资源型企业;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铝材及锰、锡、锌、高岭土等矿产品深加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益;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资源勘查效果和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区外和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和市场;统筹兼顾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7、。二、基本原则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管理过程中,坚持并遵循以下原则:(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合理部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结合实际,发展地方特色矿业,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二)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摆在首位。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力争在短缺矿种的勘查上有所突破;优势矿产的资源储量,继续确保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的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共伴生矿产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矿产开
28、采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努力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尾矿、废物的再利用及循环利用。(三)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政府与企业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的各自职责,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建立并完善适应广西实际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开放区内矿业市场,营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前来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外省和周边国家的优质煤、富铁矿、磷矿
29、、钾盐等矿产,积极引导区内企业跨省跨国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大力恢复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切实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重点抓好重要矿区、交通干线、江河沿线等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六)资源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统一原则。坚持“谁破坏、谁复垦”原则,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土地的破坏,最大限度复垦利用被破坏的土地,促进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七)科技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原则。加强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
30、能力,重视研究并运用适合广西特点的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和开发利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争取锰、锡、铅锌、金银等矿产的找矿新突破,增强矿产品转化及多层次、深加工能力,提高矿产品价值的科技含量。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勘查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内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力度,力争重要矿产资源及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突破,资源总体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切实解决中低品位及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
31、开发利用问题,研发尾矿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征和清洁生产特征的无废矿山和绿色矿山;构筑高度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被破坏废弃的土地得到及时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形成矿业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广西短缺矿产资源供应渠道基本稳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二)2010 年目标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完成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 3.38
32、 万 km2;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1.02 万km2;1:20 万区域重力调查 2.25 万 km2;1:5 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 1.02 万km2。开展全区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与资源潜力评价,以及铝、锰、锡、铅、锌、镍等重要矿产的调查评价工作;重点围绕南岭、右江、丹池、桂中、大瑶山、桂东南等矿产资源集中区开展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推进已有大中型矿山与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的深部勘查工作,预期新发现矿产地 25 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 1015 处,提交一批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333 及以上)(专栏一)。专栏一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主要指标指 标 20082010 年 2011
33、2015 年 属 性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处) 1015 810一水铝土矿(矿石 万吨) 15000 5000高铁三水铝土矿(矿石 万吨) 10000 15000煤(矿石 万吨) 5000 5000锰(金属 万吨) 1000 1500锡(金属 万吨) 8 15钨(WO3 万吨) 6 10铅锌(金属 万吨) 300 200镍(金属 万吨) 10 10锑(金属 万吨) 10 10铜(金属 万吨) 10 10新增查明资源储量金(金属 吨) 30 50预期性银(金属 吨) 2000 2000高岭土(粘土量 万吨) 5000 5000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使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增
34、长与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基本适应,全区矿石总产量达到 1.70 亿吨,年均增长 7%;全区规模以上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工业增加值达 871 亿元,年均增长 15%,其中矿业(采选业)工业增加值 101 亿元(专栏二)。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与广西工业发展新格局趋于协调,分区开采得到有效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实现。在做好桂西、桂中、桂南、桂北、桂东五大地区矿业布局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南丹、平果、靖西德保、大新天等、合浦、贵港玉林等六个矿业经济区。专栏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 属 性矿石量(亿吨) 1.70 2.38 预期性矿山总数(座) 4700 4500 预
35、期性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工业增加值(亿元) 871 1751 预期性矿业(采选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101 163 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 3.5% 4.5% 预期性主要金属矿产采选综合回收率(%) 60% 63% 约束性主要非金属矿产采选综合回收率(%) 64% 67% 约束性煤矿平均回采率(%) 80% 85% 约束性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40% 43% 约束性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优势矿产为依托的有色金属工业及建材非金属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勘查、开采、选矿、冶炼、加工能力协调发展,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状况得到遏制,矿山“多、小、散”状
36、况得到有效改善;资源开发基本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矿山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 2010 年,矿山总数减少到 4700 座左右,大中型矿山占全区矿山总数的比例提高到 3.5%以上;矿产精深加工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比重有所提高,产品质量、品牌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大型核心矿业集团的建设,逐渐建成一批铝、锰、锡、滑石、重晶石、水泥、石材、高岭土、膨润土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矿业集团。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进一步摸清重要生产矿山“三率”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三率”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消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重采轻掘、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到
37、 2010 年,全区主要金属矿产平均采选综合回收率达 60%以上,主要非金属矿产平均采选综合回收率达 64%以上,煤矿平均开采回采率达 80%以上,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达 40%以上。暂不能综合开采或者采出后不能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有用组份的尾矿资源,基本得到妥善保护和处置。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初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规划分区管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大中型矿山的动态管理和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状况进一步好转。严格执行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依法落实土地复垦责任,逐步建立土地复垦监管体系,努力实现“边开采,边
38、复垦”。到 2010 年,实现所有矿山“三废”达标排放,新建和生产矿山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30%以上;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得到全面复垦,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5000 公顷以上,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 30以上(专栏三)。专栏三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指标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 属 性新建和生产矿山 全面治理 约束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历史遗留矿山 30 45 约束性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 全面复垦 约束性矿区土地复垦率(%)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 30 45 约束性5、矿产资源管理目标建立和完善以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为主要手段的
39、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责任制和公众监督机制,落实规划各项指标;建立较为完善的矿业监督管理体系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和土地复垦制度;完善矿业权审批制度,探索建立矿业权设置规划预审制度,加快构建与广西矿业发展相适应的以矿业权市场、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市场体系。(三)2015 年目标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20112015 年,完成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 4.04 万 km2,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0.95 万 km2,1:20 万区域重力调查 1.55 万 km2,1
40、:5 万区域重力调查 0.44万 km2,1:5 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 0.60 万 km2。继续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圈定成矿有利地段,进一步摸清重点成矿区带地下 5002000m 的深部资源潜力;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已有矿山及深部找矿取得新进展。20112015 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810 处,形成一批重要资源后备勘查开发基地,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进一步增加(专栏一)。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加大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力度,全区固体矿产开采总量达到 2.38亿吨左右;全区规模以上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工业增加值达 1751亿元,其中矿业工业增加值 163 亿元
41、。矿山总数减少至 4500 座左右,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 4.5%以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矿业布局和结构,逐步完善矿业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功能和机制。加大产业链延伸,提高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矿产品的比例(专栏二)。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和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全区矿产平均采选综合回收率在 2010 年基础上再提高 3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达到 43%以上。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和实时查询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报告制度。新建和生
42、产矿山继续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45%以上,建成一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示范区(点)。进一步完善矿山土地复垦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继续得到全面复垦,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9000 公顷以上,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 45以上(专栏三)。5、矿产资源管理目标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健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秩序;建立比较完善的矿业权市场;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多元化、多渠道融资投资机制;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社会服务功
43、能和对政府决策的支撑作用。(四)2020 年目标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基本实现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基地的战略接替;矿业权市场及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勘查新格局基本形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到 2020 年,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2015 年基础上再提高 13%,矿山“三废”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60%以上,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12000 公顷以上,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 60以上。第四章
44、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全面加强地质工作,以国内、区内优势和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积极促进和引导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鼓励社会多渠道投资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效益明显、适应经济发展的地质勘查,保障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充分的基础资料和矿产资源支撑。一、基础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出资,按照 “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需求等统一部署。基础性地质调查开展南丹县
45、、柳州市、桂林市、贵港市、梧州市等 5 幅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7.42 万 km2;宾阳、古美、南丹、丹洲、信都、合浦、防城等地区42 幅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1.97 万 km2;贺县、桂平(北半幅)、梧州(北半幅)、灵山(5/8 幅)、贵县(南半幅)、小董、钦州、东兴等 8 幅 1:20 万区域重力调查 3.80 万 km2;南宁、钦州、北海等 12 幅 1:5 万区域重力调查 0.44 万km2。完成桂南片区区域重力调查综合报告和全区 1:20 万区域重力调查综合研究报告。开展广西成矿地质环境与主导控矿因素研究、广西重点成矿区带大比例尺成矿区划与成矿预测、广西能源矿产成
46、矿地质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广西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全区煤、铁、锰、铝、铜、铅、锌、钨、锡、钼、镍、金、银、锑、硫、稀土、重晶石、萤石、高岭土等 19 种重要矿产为调查对象,全面清查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家底,理清矿业权权属关系。开展广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充分综合已有地质成果、全面更新基础地质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广西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应用矿产预测评价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 19 种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评价,基本摸清全区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全面评估其找矿潜力。开展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和丹池成矿带 1:5 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 40
47、个图幅 1.62 万 km2;开展南岭(广西段)锡多金属评价区、德保扶绥铝锰矿评价区、融水三江锡铅锌矿评价区、南丹河池锡多金属矿评价区、百色田东盆地油页岩评价区、宁明上思盆地油页岩评价区、桂中盆地石油天然气评价区等 7 个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专栏四,附表9、10,附图 3)。二、矿产资源勘查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结合广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市场需求,确定铝土矿、锰、锡、钨、铅、锌、金、银、镍、高岭土为自治区重点勘查矿种。规划期内鼓励勘查石油、天然气、铂族金属、铁、铜、铝土矿、铅、锌、锰、岩金、银、钴、镍、铌、钽、钛铁矿、金刚石、硫铁矿、磷、滑石、高岭土、膨润土
48、、油页岩、花岗岩、大理岩、耐火粘土、石灰岩(熔剂、水泥、电石)、白云岩、脉石英、矿泉水、地热等矿种;限制勘查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煤、砂金。(一)勘查规划分区按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要求,分为重点勘查区、鼓励勘查区、限制勘查区、禁止勘查区四类。1、重点勘查区重点勘查矿种分布相对较集中的区域、全国重点勘查区范围或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以及资源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及外围区域划为重点勘查区。全区划分出重点勘查区 26 处(专栏四),面积8686.09km2,其中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区 14 处,面积 8313.57km2;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区 12 处、面积 372.
49、52km2(附表 11,附图 3)。国家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及地质勘查专项经费主要投向重点勘查区的矿产勘查工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勘查区的前期风险勘查。2、鼓励勘查区鼓励勘查矿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且具有找矿潜力的地区,资源潜力好但勘查难度大的勘查空白区等划为鼓励勘查区。全区共划分出 16 处鼓励勘查区(专栏四),面积 10834.37km2(附表 11,附图3)。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依法在鼓励勘查区开展勘查工作,鼓励矿山企业开展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而作的接替资源勘查,并可在本企业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区依法优先取得探矿权。专栏四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区及其重点工程重点调查评价区南岭(广西段)锡多金属矿、德保-扶绥铝锰矿、融水-三江锡铅锌矿、南丹-河池锡多金属矿、百色-田东盆地油页岩、宁明-上思盆地油页岩、桂中盆地石油天然气重点勘查区田阳洞靖-巴别、那坡龙合-靖西魁圩、靖西南坡-三合、靖西大道、扶绥山圩、龙州响水堆积型一水铝土矿,南丹芒场矿区及外围、南丹大厂矿区及外围、河池五圩矿区及外围锡多金属矿,合浦那车垌高岭土矿勘查区,宾阳王灵、来宾石牙、横县陶圩-贵港三里高铁三水铝土矿,大新下雷-天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