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16902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二 滑轮(第1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识点 1 定、动滑轮的特点1.请在图 1121 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图 11212.在学校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该滑轮的位置固定在旗杆的顶端不动,是_滑轮,其作用是_.如图 1122 所示,建筑工人在高处也经常使用滑轮提升重物,该滑轮随同重物一起运动,是_滑轮,其作用是_.图 11223.如图 1123 所示,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摩擦),图中F1、 F2、 F3、 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 F2 B.F3 F4C.F1 F3 D.F2 F412 12图 1123知识点 2 定、动滑轮的应用4.一辆汽车不小心

2、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 1124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所受阻力为 800 N,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N,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_N,其中比较省力的是_图.(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图 112425.如图 1125 所示,物体甲和乙的重力都是 200 N.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当用力分别匀速提升物体甲和乙时, F 甲 _N, F 乙 _N;若滑轮重均为 20 N(不计绳重、摩擦),当用力分别匀速提升物体甲和乙时, F 甲 _N, F 乙 _N;如果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1 m,则力 F 甲 移动的距离为_m, F 乙 移动的距离为_m.图

3、 11256.如图 1126 所示,把重 20 N 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 F 的大小是_N,动滑轮重力的大小是_N;若重物提升的速度是 0.1 m/s,则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_m/s.图 1126知识点 3 滑轮的实质7.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8.动滑轮可以看作变形的杠杆,如图 1127 所示, F 是动力, G 是重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是支点 B. B 是支点

4、C. AC 是动力臂 D. AB 是动力臂图 112739.请在图 1128 中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标出支点 O、动力臂 l1和阻力臂 l2.图 112810.如图 1129 所示,某同学用重为 10 N 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50 N 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 F 的可能值是( )图 1129A.20 N B.25 N C.30 N D.35 N11.用图 11210 所示简单机械,使重力同为 G 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 )图 1121012.如图 11211 所示,用 10 N 的水平拉力 F 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 A 以 0

5、.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11211A.B 受到的摩擦力为 3 N,方向水平向左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0.1 m/sC.绳子拉物体 A 的力为 20 ND.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 F 增大到 20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6 N413.如图 11212 所示的是一幅科学漫画,画中所用机械的特点是_;若胖子、瘦子、袋子的重分别是 G1、 G2、 G3,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图 1121214.如图 11213 所示,物重 G30 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拉力 F 使滑轮

6、匀速上升.图 11213(1)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上移动 20 cm,则拉力 F_N,物体上升_cm.(2)若滑轮重为 2 N,使物体上升 20 cm,则拉力 F_N,滑轮向上移动_cm.15.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 11214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绳重、滑轮的重力及摩擦),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_;(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_.图 11214516.2017上海如图 11215 甲、乙所示,分别用力 F1、 F2匀速提升重为 10 N 的物体,图_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甲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 F

7、1的大小为_N.图 1121517.2017济宁小可在 A 端用如图 11216 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 200 N 的水桶,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 A 端的力为_N;实际测量 A 端的拉力为11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为_N.图 112166教师详解详析1.动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定滑轮2.定 改变施力的方向 动 省力3. B 解析 图甲是一个动滑轮,不计绳重、摩擦,竖直拉动时能够省一半的力,当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夹角时,夹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 F2 F1 G 物 (滑轮重不能忽略),12A 错误.图乙是一个定滑轮,只能改变施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 F3 F4

8、G 物 ,所以 C、D 错误,B 正确.4.800 400 乙5.200 100 200 110 1 26.12 4 0.2 7.B 8.C 9.图略10.D 解析 当不计绳重和摩擦且拉力方向沿竖直方向时,拉力 F G物 G动230 N.不沿竖直方向拉动时所需拉力更大,即 F30 N,只有 D 符合题意.50 N 10 N211.B 解析 A 和 D 两图都是省力的, F1和 F4都小于 G;C 图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即 F3 G;B 图是费力杠杆, F2大于 G,故用力最大的是 F2.12.解析 以 B 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和物体 A 对

9、它向右的摩擦力;当 B 与 A 发生相对运动时,无论如何拉滑轮, B 相对于地面都是静止的,所以 B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3 N,方向向右,故 A 错误.图中滑轮是动滑轮,动力作用在轴上,绳子移动的速度是滑轮移动速度的 2 倍,所以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0.1 m/s,故 B 正确.绳子拉物体 A 的力等于水平拉力 F 的一半,即 5 N,故 C 错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在压力和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拉力增大到多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不变,仍为 3 N,故 D 错误.13.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G1G3G214.(1)60 40 (2)62 1015.(1)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2)使用动滑轮要多费距离16.乙 10解析 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所以需要用 10 N 的力拉起物体;乙是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17.100 20解析 因为动滑轮有两段绳子吊着物体,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拉力 F G 12 12200 N100 N;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实际测量 A 端的拉力为 110 N 时,根据F ,得 G 动 2 F G2110 N200 N20 N.G G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