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人生的路途中,充满着未知与不确定性。命运难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所以,为了我们快乐与健康的生活,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一野外篇被毒蛇、昆虫咬伤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
2、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些氨水或牛奶。骨折骨折或脱臼时,应用于夹固定后再用冰水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外伤出血在野外旅游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 10 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还要争怪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食物中毒野外旅游途中,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时,除了会腹泻、腹痛之外,严重的还伴有发热或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食或盐茶水(冲泡浓茶加盐)、或者亦可以手指探喉催吐将腐败食物呕吐
3、出来。当人们在山野旅行时可能会遇到意外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自救、互救,特介绍几种应急救治的方法。被毒蛇、昆虫咬伤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
4、些氨水或牛奶。骨折骨折或脱臼时,应用于夹固定后再用冰水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外伤出血在野外旅游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 10 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还要争怪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食物中毒野外旅游途中,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时,除了会腹泻、腹痛之外,严重的还伴有发热或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食或盐茶水(冲泡浓茶加盐)、或者亦可以手指探喉催吐将腐败食物呕吐出来。二突发事件篇地震避险(一)四大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
5、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 12 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2.人多先找藏身处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秩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
6、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使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4.被埋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亲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搂、跳窗,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
7、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要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到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拒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2.若在电影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
8、防工程或地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外,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3.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以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在下车。司机要关好车床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4.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露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露。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火灾自救常识(一)火场自救的十种方法1.熟悉环境法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对我们通常工
9、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对确定的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要让所有成员都熟悉掌握。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线绘制成图,张贴在明显的位置,以便平时大家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则按逃生计划顺利逃生火场。当人们外出,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看一看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灾时能及时疏散和灭火。只有警钟长鸣,养成习惯,才能处险不惊,临危不乱。如哈尔滨市天鹅宾馆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的楼层住着一位日本客人。他在 18 日住进 11 层时,进房前先在门口看了看周围环境,知道了疏散出口,当夜里意识到失火后,便穿过烟雾弥漫的
10、走廊直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2.迅速撤离法逃生行动是争分多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且不可延误逃生良机。1989 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青年妇女已经逃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拿财物,导致丧命火场的悲剧。一般说,火灾初期烟小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3.毛巾保护法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 1.28%时,即可导致人在 13 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的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致人员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
11、,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4.通道疏散法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如无其他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如 1993 年 2 月 14 日,唐山市林西南路百货大楼特大火灾,死 80 人,
12、伤 53 人。而有位叫刘丽英的女士却死里逃生,着火时他正在三楼购物,混乱中他趴在地板上,顺着楼梯趴到二楼,从窗户跳出,得以幸存。5.绳索滑行法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栓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离险境。6.低层跳离法如果被困在二层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他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
13、,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应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容易造成重伤和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7.借助器材法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一定要竭尽所能设法逃生,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设施种类较多,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救生网、救生气垫、救生软梯、救生滑竿、救生滑台、导线绳、救生舷梯等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和设施,就可以火口脱险。8.暂时避难法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
14、火的危害。如果处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博斗,求得生存。首先,应关紧房间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要打碎玻璃,窗外有烟进来时,要赶紧把窗子关上。如门窗缝或其他孔洞有烟进来时,要用毛巾、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湿毛毯、湿床袋等难燃物品,并不断向迎火的门窗及遮挡物上洒水,最后淋湿房间内一切可燃物,一直坚持到火熄灭。另外,在被捆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及造获救。如房间有电话、对讲机、手机、要及时报警。如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摇晃,向外投掷物品,夜间可摇晃点着的打火机、划火柴、打开电灯、手电向外报警求援,直到消防大队来救助脱险或在能疏散的情况
15、下择机逃生,在逃生的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及时关闭防火门、放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以便赢得逃生的时机。9.标志引导法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门顶处、转弯处,要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 火警电话”以及逃生方向箭头、事故照明灯等消防标志和事故照明标志。被困人员看到这些标志时,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离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10.利人利己法在众多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如1994 年 11 月 27 日 13
16、 时 28 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多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歌舞厅仅有一个 0.83 米宽的小门,且有五个台阶,发现火时,舞池中所有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一人跌到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到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灾后发现,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其景惨不忍睹。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到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二)火灾逃生中五中错误行为1.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
17、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的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2.向光朝亮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他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是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3.盲目追随当人的生命突然
18、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映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4.自高向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要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
19、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5.冒险跳楼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做出第一反映。这是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反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人们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三)火场常见四种急救方法一是烧伤急救,用清水充分冷却烧伤部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员发生休克时,可用针刺或使用止痛药止痛;对呼吸道烧伤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伤
20、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紧急处理后可使用抗生药物,预防感染。二是化学物品烧伤急救,当受到酸、碱、磷等化学物品烧伤时,可用大量清洁冷水冲洗烧伤人员。三是电烧伤急救,关闭电源,使伤者脱离电源,将伤员转移至通风处,送开衣服;当伤者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当停止心跳时,施行胸外按压,或注射兴奋剂;进行全身及胸部降温,清除呼吸道泌物,对伤口进行必要处理。四是有毒气体急救,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弓身弯腰向与烟气相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逃生;中毒者抢救出来后,放在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实施抢救;伤员停止呼吸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能时供给氧气,并迅速送往医院。洪水自救常识(一)洪水到来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来不
21、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找救援。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 触电。
22、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二)突发山洪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遍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三)泥石流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
23、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的越高越好,跑的越快越好,决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三急救篇心肺复苏法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不超过 4 分钟,有可能恢复功能;若超过4 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救必须及时和迅速。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1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子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患者每分钟 1416 次,儿童每分钟 20 次。最初六七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
24、速度。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 并感到有气流逸出。2胸外心脏挤压:让患者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好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接下压胸腔 3 5 厘米(儿童 3 厘米,婴儿 2 厘米), 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患者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频率为成人海分钟 80 100 次,儿童每分钟 100 次,婴儿每分钟 120 次。在实施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应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单人抢救为 15:
25、2,双人抢救为 5:1。手指压迫止血法(指压法)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但时间不宜过长。1头顶部出血:在受伤一侧的耳前,对准下颌耳屏(就是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俗称“小耳朵” )上前方 15 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在太阳穴附近)。2上臂出血:一手抬高伤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即常规测血压的地方)。3手掌出血:将上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患者手腕部的尺、桡动脉(即平时搭脉搏的地方)。4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迫股动脉。5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三角巾包扎法用三角巾等简便器材进行包扎
26、,可以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员创造条件。用 1 米见方的布对角剪开即可做成三角巾。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是:角要拉得紧,结要打得牢,包扎要贴实,松紧要适宜。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底边向外上翻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上、耳上,把两底角和顶角在脑后交叉,回额中央打结。2单眼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从耳下绕向脑后至未受伤一侧,在该侧眼上方前额处反折后,转向受伤一侧的耳上打结。口决如下:折成带形三指宽,上一下二放伤眼;下端耳下绕脑后,健侧前额来交叉,伤侧耳下把结打。3下颌包扎: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形,留出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伸向头顶部在两耳交叉打结固定。4
27、肩部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顶角盖住后肩部。用顶角系带在上臂三角肌处固定,再把另一底角一翻后拉,在腋下两角打结。5单胸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对准衣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用两底角围胸,在背后与顶角系带打结固定。6双胸包扎:将三角巾一底角对准肩部,顶角系带同腰,在侧底边中央打结。7手背部包扎:将三角巾一折为二,伤手放中间,手指对准顶角。把顶角上翻盖住手背,然后两角在手背交叉,围绕腕关节在手背上打结。我的感想: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我们在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自我救援,互相救助的意识与方法远远跟不上生活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为
28、了自身生命的安全,我们十分有必要去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的措施。在观看了一些自救的视频之后,我意识到,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我们必须随时做好一个人面对危险的准备,与命运,与自然抗争,为自己,为他人赢得生存下去的权利。在国内,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相当薄弱。就像在汶川地震中,每年在全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火灾中,有极大部分伤亡人员是因为不懂自救与互救而导致丢失生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有自救互救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措施,我想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将会少很多。不要等到灾难来临时才想到去学习这些,不要等到留下什么遗憾再去抱憾终生,或者,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到现在为止,一个
29、个血的教训还不够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学习掌握自救与互救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 了生 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人的生存受环境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热爱我们的生命,去保护我们的生命。在空余时间学习一些自救互救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举个例子,从唐山大地震统计资料得知: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 95%,24 小时内救活率为 81%,4 8 小时内救活率为 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
30、就是生命。地震时如此,那么在其他突发事件前也是这样,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常识与措施于己于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科学的自救、互救是早期抢救伤病员的重要手段。平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就可能在紧急时刻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原来我们自己就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在发生事故的 四 分 钟 之 内 是 最 佳 急 救 时 间 , 如 果 我 们 了 解 一 些 自 救 知 识 , 我 们也 可以拯救很多人。就 是 由 于 我 们 对 于 这 方 面 知 识 的 缺 乏 , 在面临突发性事故时,往往手忙脚乱,就算及时拔打急救电话,救援人员也不可能及时赶到,就 会 错 过 最 佳 急 救
31、 时 间 , 所以真的应该掌握这些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这样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不会慌乱,保持理智的头脑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在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 人人都是急救员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居民的自救和互救技术普及率都是相当高的,而在内地,懂自救和互救的非专业人员少之又少。 ”一位资深医学家说“拿最常见的脑出血和心肌梗塞为例,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听说过,有的家庭甚至还遭遇过,周围有病人因为突发疾病,或瘫痪在床,或失去言语功能,严重的甚至离世。而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甚至路人,有几人能够意识到,如果在 4 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有效的抢救,就可以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大幅度增加病人的救
32、治效率,将损伤降至最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此,人人都要学会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当自身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及时、正确处置,就有可能“死里逃生”或免于终身残疾。下面再初步介绍一下初步 CPR 救援方法吧:(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 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 85%的人有兴趣参加 CPR初步训练,结果使 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 20 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 4 分钟内实施初步的 CPR,在 8 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
33、度是关键,初步的 CPR 按 ABC 进行)A开放气道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抢救者将患者鼻孔闭紧,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两次全力吹气,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每次吹气间隔 1.5 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C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
34、2-3 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 10 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并运用这些自救互救的措施,危机时刻说不定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感谢夏老师,带我们走入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不仅领略到了各地不同的风景与各种运动,也学到了很多自救互救的知识。也感谢夏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展示、锻炼自我,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情,也让我们了解到平时不会了解的一些旅游景点、人文风情。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