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性力学网络课程第一章 绪论内容介绍知识点弹性力学的特点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弹性力学的发展弹性力学的任务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内容介绍:一. 内容介绍本章作为弹性力学课程的引言,主要介绍课程的研究对象、基本分析方法和特点;课程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课程学习的意义以及历史和发展。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因此分析从微分单元体入手,基本方程为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数学上求解困难,使得弹性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弹性体由于外力载荷或者温度改变,物体内部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作准备,但是并不直接作强度和刚度分析。本章介绍弹性力学分析的基本假设。弹性力学分
2、析中,必须根据已知物理量,例如外力、结构几何形状和约束条件等,通过静力平衡、几何变形和本构关系等,推导和确定基本未知量,位移、应变和应力等与已知物理量的关系。由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如果不分主次地考虑所有因素,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数学推导将困难重重,以至于不可能求解。课程分析中使用张量符号描述物理量和基本方程。目前,有关弹性力学的文献和工程资料都是使用张量符号的。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张量概念,请进入附录一学习,或者查阅参考资料。二. 重点1.课程的研究对象; 2.基本分析方法和特点;3.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4.课程的学习意义;5.弹性力学的发展。特点:弹性力学,又称弹性理论。作
3、为固体力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弹性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弹性体由于外力载荷或者温度改变,物体内部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作准备,但是并不直接作强度和刚度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是固体力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科分支,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不同的。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包括构件、板和三维弹性体,比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弹性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而“完全弹性”是对弹性体变形的抽象。完全弹性使得物体变形成为一种理想模型,以便作进一步的数学和力学处理。完全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与时间无关
4、,也与变形历史无关。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关系通常称为本构关系,它表达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物理性能,因此又称为物理关系或者物理方程。本构关系满足完全弹性假设的材料模型包括线性弹性体和非线性弹性体。线性弹性体是指载荷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应力和应变关系可以近似为线性关系的材料,外力卸载后,线性弹性体的变形可以完全恢复。线性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就是物理学的胡克定理。在应力小于弹性极限条件下,低碳钢等金属材料是典型的线弹性材料。另外,一些有色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线性的,但是卸载后物体的变形可以完全恢复,这种材料性质可以简化为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如果从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5、来看,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是基本相同的,研究对象也是近似的,但是二者的研究方法却有比较大的差别。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从静力平衡关系,变形协调和材料的物理性质三方面入手的。但是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件,杆件横截面的变形可以根据平面假设确定,因此综合分析的结果,就是问题求解的基本方程是常微分方程。对于常微分方程,数学求解是没有困难的。而弹性力学研究完全弹性体,如板,三维物体等。因此问题分析只能从微分单元体入手,分析单元体的平衡、变形和应力应变关系,因此问题综合分析的结果是满足一定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也就是说,问题的基本方程是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而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数学上求解困
6、难重重,除了少数特殊边界问题,一般弹性体问题很难得到解答。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弹性力学分析不再需要假设,事实上对于任何学科,如果不对研究对象作必要的抽象和简化,研究工作都是寸步难行的。 任务: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学习有限单元法、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疲劳等的基础课程。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弹性力学作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是近代工程技术的必要基础之一。在现代工程结构分析,特别是航空、航天、机械、土建和水利工程等大型结构的设计中,广泛应用着弹性力学的基本公式和结论。弹性力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的研究方法被应用于其他学科。近年来,科技
7、界将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用于生物力学和地质力学等边缘学科的研究中。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它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而且理论直接用于分析工程问题具有很大的困难。原因主要是它的基本方程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数学上求解的困难。由于经典的解析方法很难用于工程构件分析,因此探讨近似解法是弹性力学发展中的特色。近似求解方法,如差分法和变分法等,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的有限元素方法,为弹性力学的发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弹性力学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弹性体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实际工程构件和结构的强度、刚度、可靠性、断裂和疲劳等固体力学问题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8、基本假设:应当指出,对于工程材料,无论是金属材料还是高分子材料,微观上都是按一定规则排列构成的,而且材料内部经常会有缺陷存在。因此工程材料内部的缺陷、夹杂和孔洞等构成了固体材料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弹性力学分析中,必须根据已知物理量,例如外力、结构几何形状和约束条件等,通过静力平衡、几何变形和本构关系等,推导和确定基本未知量,位移、应变和应力等与已知物理量的关系。由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如果不分主次地考虑所有因素,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数学推导将困难重重,以至于不可能求解。因此根据问题性质建立力学模型时,必须作出一些基本假设,忽略部分可以暂时不予考虑的因素,使研究的问题限制在一个
9、方便可行的范围之内。对于弹性力学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后的讨论中,如果没有特别的提示,均采用以下的弹性力学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是弹性力学讨论问题的基础。超出基本假设的问题将由固体力学的其他分支来讨论,如非线性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 1. 连续性假设 假设所研究的整个弹性体内部完全由组成物体的介质所充满,各个质点之间不存在任何空隙。这就是说,物体的介质粒子连续地充满物体所占的空间,而且变形后仍然保持这种连续性。根据这一假设,物体的所有物理量,例如位移、应变和应力等均成为物体所占空间的连续函数。当然,由于固体材料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观上这个假设不可能成立。但是,对于工程材料,微粒
10、尺寸和微粒之间的距离远小于物体的几何尺寸,采用这一假设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误差。研究方法:弹性力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它仍然提出越来越多的理论问题和工程应用问题,至今仍然在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现代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弹性力学作为机械,建工以及力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学习对于专业基础,思维方法以及独立工作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以及二者结合的方法。本书主要讨论弹性力学数学方法,就是应用数学分析工具建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基础理论,并且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弹性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在数学上,是
11、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求解的方法有解析法和近似解法。解析法,即直接求解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这在数学上难度极大,因此仅适用于个别特殊边界条件问题。由于解析方法的应用困难,因此近似解法在弹性力学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弹性力学的另一解法为数值解法,它是采用计算机处理的近似解法。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有限元方法首先在弹性力学应用领域发展起来。以有限元方法为代表的计算力学的发展,迅速改变了弹性力学理论在工程应用领域的处境。以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为后盾开发的有限元程序,可以求解数十万自由度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目前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手中强大的结构分析工具。
12、在此基础之上,CAD, CAE 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不仅成为数值分析的工具,而且成为设计分析的工具。有限元方法的发展是以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得到发展的,而且弹性力学的各种变分原理,都给有限元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限元方法将计算数学与工程分析相结合,极大地扩展和延伸了弹性力学理论与方法,取得了当代力学理论应用的高度成就。 本课程将重点讨论基于能量原理的变分方法,并且介绍有限元素方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发展:弹性力学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 1678 年,胡克(R.Hooke)发现胡克定律。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探索物体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近代弹性力学的发展可以认为是从 柯西
13、(A.L.Cauchy)1828 年明确提出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建立了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和广义胡克定律开始的。柯西所做的工作是近代弹性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起点,他的工作使得弹性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固体力学分支学科。 而后,世界各国的一批学者相继进入弹性力学研究领域,使弹性力学进入发展阶段。1856 年, 圣维南(A.J.Saint-Venant )建立了柱体扭转和弯曲的基本理论;1862 年,艾瑞(G.B.Airy)发表了关于弹性力学的平面理论;1881 年,赫兹(H.Hertz)建立了接触应力理论;1898 年, 基尔霍夫(G.R.Kirchoff)建立了平板理论,1930 年, 发展了
14、应用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方法等。另一个理论上的重要成果是建立了各种能量原理,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这些能量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许多科学家.像拉格朗日(J.L.Lagrange), 乐甫(A.E.H.Love),铁木辛柯(S.P.Timoshenko)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徐芝伦, 胡海昌等在弹性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弹性力学的发展对促进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对促进造船、建筑、航空和机械制造等工业技术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弹性力学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造船,铁路,水利工程,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航空
15、航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力学工作者的贡献。广泛的工程应用也使得弹性力学得以迅速发展,并根据实际的需求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分学科,如热弹性力学,弹性动力学,弹性稳定,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弹性力学等。弹性力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给它提出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使其在许多重要领域继续展现出它的重要性。第二章 应力状态分析第一节 体力和面力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体力和面力。所谓体力就是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部各个质点上的力,又称为质量力。例如物体的重力,惯性力,电磁力等等。面力是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例如风力,静水压力,物体之间的接触力等。为了表明物体在
16、 xyz 坐标系内任意一点 P 所受体力的大小和方向,在 P 点的邻域取一微小体积元素 V, 如图所示设 V 的体力合力为 F,则 P 点的体力定义为 令微小体积元素 V 趋近于 0,则可以定义一点 P 的体力为一般来讲,物体内部各点处的体力是不相同的。物体内任一点的体力用 Fb 表示,称为体力矢量,其方向由该点的体力合力方向确定。体力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用 Fbi( i = 1,2,3)或者 Fbx,Fby,Fbz 表示,称为体力分量。体力分量的方向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应该注意的是:在弹性力学中,体力是指单位体积的力。 类似于体力,可以给出面力的定义。对于物体表面上的任一点
17、P,在 P 点的邻域取一包含 P 点的微小面积元素 S,如图所示 。设 S 上作用的面力合力为 F,则 P 点的面力定义为面力矢量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面力是弹性体表面坐标的函数。一般条件下,面力边界条件是弹性力学问题求解的主要条件。 面力矢量用 Fs 表示,其分量用 Fsi(i=1 ,2,3)或者 Fsx、 Fsy 和 Fsz 表示。面力的方向规定以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弹性力学中的面力均定义为单位面积的面力。第二节 应力概念物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物体内部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为讨论弹性体的强度,将单位面积的内力,就是内力集度定义为应力。pn 为过
18、任意点 M,法线方向为 n 的微分面上的应力矢量。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点,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 n 的方向改变而变化。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矢量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讨论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趋势称为应力状态分析。凡是应力均必须说明是物体内哪一点,并且通过该点哪一个微分面的应力。应力状态对于研究物体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显然,作为弹性体内部一个确定点的各个截面的应力矢量,就是应力状态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可能也不必要写出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为了准确、明了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必须使用合理的应力参数。为了探讨各个截面应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可以描述应力状态的参数,通常将应力
19、矢量分解。学习要点:物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例如外力,温度变化等,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物体一部分与相邻部分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内力。内力的计算可以采用截面法,即利用假想平面将物体截为两部分,将希望计算内力的截面暴露出来,通过平衡关系计算截面内力 F。内力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为了描述任意一点 M 的内力,在截面上选取一个包含 M 的 微面积单元 S,如图所示则可认为微面积上的内力主矢 F的分布是均匀的。设 S 的法线方向为 n,则定义: 上式中 pn 为微面积 S 上的平均应力。如果令 S 逐渐减小,并且趋近于零,取极限可得 上述分析可见:p n 是通过任意点 M,法线方向为 n
20、 的微分面上的应力矢量。应力 pn 是矢量,方向由内力主矢 F 确定,又受 S 方位变化的影响。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点,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 n 的方向改变而变化。这种性质称为应力状态。因此凡是应力均必须说明是物体内哪一点,并且通过该点哪一个微分面的应力。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矢量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对于研究物体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显然,作为弹性体内部一个确定点的各个截面的应力矢量,就是应力状态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可能也不必要写出一点所有截面的应力。为了准确、明了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必须使用合理的应力参数。 讨论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趋势称为应力状态分
21、析。为了探讨各个截面应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可以描述应力状态的参数,通常将应力矢量分解。 应力矢量的一种分解方法是将应力矢量 pn 在给定的坐标系下沿三个坐标轴方向分解,如用 px, py, pz 表示其分量,则 pn=px i + py j+ pz k 这种形式的分解并没有工程实际应用的价值。它的主要用途在于作为工具用于推导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另一种分解方法,如图所示 ,是将应力矢量 pn 沿微分面 S 的法线和切线方向分解。与微分面 S 法线 n 方向的投影称为正应力,用 n 表示;平行于微分面 S 的投影称为切应力或剪应力,切应力作用于截面内,用 n 表示。 弹性体的强度与正应力和切应力息息
22、相关,因此这是工程结构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应力分解形式。由于微分面法线 n 的方向只有一个,因此说明截面方位就确定了正应力n 的方向。但是平行于微分面的方向有无穷多,因此切应力 n 不仅需要确定截面方位,还必须指明方向。为了表达弹性体内部任意一点 M 的应力状态,利用三个与坐标轴方向一致的微分面,通过 M 点截取一个平行六面体单元,如图所示。将六面体单元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矢量分别向 3 个坐标轴投影,可以得到应力分量 ij。应力分量的第一脚标 i 表示该应力所在微分面的方向,即微分面外法线的方向;第二脚标 j 表示应力的方向。如果应力分量与 j 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如果两个脚标相同, i
23、j,则应力分量方向与作用平面法线方向一致,这是正应力,可以并写为一个脚标,例如 x。如果两脚标不同,ij,则应力分量方向与作用平面法线方向不同,这是切应力,例如 xy。六面体单元的 3 对截面共有九个应力分量 ij。 应该注意:应力分量是应力矢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因此是标量,而不是矢量。 在已知的坐标系中应力状态通常用应力张量表示。使用应力张量可以完整地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3 斜截面上的应力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 n 的方向改变而变化,研究这一变化规律称为应力状态分析。如果应力分量能够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那么应力分量与其它应力参数必然有内在联系。本节分析应力
24、矢量与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讨论应力状态作准备。利用三个坐标平面和一个任意斜截面构造微分四面体单元,通过四面体单元探讨坐标平面的应力分量和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的关系。根据平衡关系,推导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法线方向余弦和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一点的应力分量确定后,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是确定的。学习要点:1 微分四面体单元一点的九个应力分量如果能够完全确定一点的应力状态,则其必须能够表达通过该点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在 O 点用三个坐标面和一任意斜截面截取一个微分四面体单元, 如图所示 。 斜截面的法线方向矢量为 n,它的三个方向余弦分别为 l, m 和 n
25、。 设斜截面上的应力为 pn,i,j 和 k 分别为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pn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px, py, pz。则应力矢量可以表示为 pn = pxi+ py j+ pz k同样,把单位体积的质量所受的体积力 Fb 沿坐标轴分解,有Fb = Fbxi+ Fby j+ Fbz k设 S 为 ABC 的面积,则 OBC=lS, OCA=mS, OAB=nSABC 的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可表示为 n = l i+ l j + m k2、应力矢量和应力分量微分四面体在应力矢量和体积力作用下应满足平衡条件,设 h 为 O 点至斜面ABC 的高,由 x 方向的平衡,可得将公式 代入上式,则
26、 对于微分四面体单元,h 与单元体棱边相关,因此与 1 相比为小量,趋近于零,因此同理 如果采用张量记号,则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上式给出了物体内一点的 9 个应力分量和通过同一点的各个微分面上的应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式表明,只要有了应力分量,就能够确定一点任意截面的应力矢量,或者正应力和切应力。因此应力分量可以确定一点的应力状态。2.4 平衡微分方程学习思路: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最后达到平衡位置。平衡不仅是指整个物体,而且弹性体的任何部分也是平衡的。本节通过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讨论弹性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平衡。应该注意:在讨论微分单元体平衡时,考虑到坐标的微小变化将导致应力分量的相应改变。即
27、坐标有增量时,应力分量也有对应的增量。这个增量作为高阶小量,如果不涉及微分单元体平衡时是可以不考虑的。微分平衡方程描述了弹性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平衡,确定了应力分量与体力之间的关系。又称为纳维(Navier)方程。平衡微分方程描述弹性体内部应力分量与体力之间的微分关系,是弹性力学的第一个基本方程。切应力互等定理是弹性体力矩平衡的结果。学习要点:1、 微分单元体和平衡关系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最后达到平衡位置。不仅整个物体是平衡的,而且弹性体的任何部分也都是平衡的。为了考察弹性体内部的平衡,通过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讨论任意一点 M 的平衡。在物体内,通过任意点 M,用三组与坐标轴平行的平面截取一正
28、六面体单元,单元的棱边分别与 x, y, z 轴平行,棱边分别长 dx,dy,dz。如图所示,讨论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的平衡。在 x 面上有应力分量 x, xy 和 xz ;在 x+dx 面上,应力分量相对 x 截面有一个增量,取一阶增量,则。对 y, z 方向的应力分量作同样处理。 根据微分单元体 x 方向平衡, F x=0,则 简化并且略去高阶小量,可得2、 平衡微分方程与切应力互等定理同理考虑 y, z 方向,有上述公式给出了应力和体力之间的平衡关系,称为平衡微分方程,又叫纳维(Navier)方程。 用张量形式表示,可以写作 如果考虑微分单元体的力矩平衡, 则可以得到xy =yx, yz=
29、zy, zx=xz由此可见,切应力是成对出现的,9 个应力分量中仅有 6 个是独立的。上述关系式又称作切应力互等定理。用张量形式表示,则ij = ji2.5 面力边界条件学习思路: 在弹性体内部,应力分量必须与体力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在弹性体的表面,应力分量必须与表面力满足面力边界条件,以维持弹性体表面的平衡。面力边界条件的推导时,参考了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关系表达式。只要注意到物体边界任意一点的微分四面体单元表面作用应力分量和面力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面力边界条件描述弹性体表面的平衡,而平衡微分方程描述物体内部的平衡。当然,对于弹性体,这仅是静力学可能的平衡,还不是弹性体实际存在的平衡。面力边界
30、条件确定的是弹性体表面外力与弹性体内部趋近于边界的应力分量的关系。学习要点:1. 面力边界条件。由于物体表面受到表面力,如压力和接触力等的作用, 设单位面积上的面力分量为 Fsx、 Fsy 和 Fsz ,物体外表面法线 n 的方向余弦为 l, m, n。参考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可得 用张量符号可以表示为上述公式是弹性体表面微分单元体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公式左边表示物体表面的外力,右边是弹性体内部趋近于边界的应力分量。公式给出了应力分量与面力之间的关系,称为静力边界条件或面力边界条件。 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都是平衡条件的表达形式,前者表示物体内部的平衡,后者表示物体边界部分的平衡。
31、显然,若已知应力分量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则物体平衡;反之,如物体平衡,则应力分量必须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学习思路: 应力矢量不仅随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也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 n 的方向改变而变化,研究这一变化规律称为应力状态分析。如果应力分量能够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那么应力分量与其它应力参数必然有内在联系。本节分析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讨论应力状态作准备。利用三个坐标平面和一个任意斜截面构造微分四面体单元,通过四面体单元探讨坐标平面的应力分量和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的关系。根据平衡关系,推导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法线方向余弦和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
32、:一点的应力分量确定后,任意斜截面的应力矢量是确定的。学习要点:1. 微分四面体单元;2. 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2.6 坐标变换的应力分量和应力张量学习思路: 一点的应力不仅随着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同,截面上的应力也不同。因此必须探讨一点任意截面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应力分量能够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因此确定不同截面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确定应力状态。本节分析坐标系改变时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为了简化分析,首先假设斜截面的法线与新坐标轴方向相同,建立斜截面应力矢量表达式。然后利用斜截面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将应力矢量投影于各个坐标轴得到应力分量表达式。应力分量的转轴公
33、式说明:应力分量满足张量变换条件。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转轴公式说明了一点的应力状态,尽管截面方位的变化导致应力分量改变,但是一点的应力状态是不变的。学习要点:1. 坐标系的变换;一点的应力不仅是坐标的函数,随着弹性体中点的位置改变而变化,而且即使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方向不同,截面上的应力也不相同。一点的应力随着截面的法线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称为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分析就是讨论一点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由于应力分量可以描述应力状态,因此讨论坐标系改变时,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应力状态。当坐标系改变时,同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将作如何的改变。容易证明,坐标系仅作平移变
34、换时,同一点的应力分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只须考虑坐标系旋转的情况。假设在已知坐标系 Oxyz 中,弹性体中某点的应力分量为 如果让坐标系转过一个角度,得到一个新的坐标系 Oxyz。设新坐标系与原坐标系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l i,m i,n i 表示新坐标轴 Oxyz与原坐标轴 Oxyz 之间的夹角方向余弦。2. 坐标平面的应力矢量;如果用表示同一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作斜截面 ABC 与 x 轴垂直,其应力矢量为 pn,则 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3. 应力分量的投影;设 i, j, k 为新坐标系 Oxyz的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如图所示 。将 p n ,即 px向 x 轴
35、投影就得到 x;向 y 轴投影就得到 xy;向 z 轴投影就得到 xz;所以4. 应力分量转轴公式;将应力矢量分量表达式代入上述各式,并分别考虑 y , z 方向,则可以得到转轴公式 注意到, xy =yx , yz =zy , xz =zx 。 用张量形式描述,则上述公式可以写作 应力变换公式表明:当坐标轴作转轴变换时,应力分量遵循张量的变换规律。坐标轴旋转后,应力分量的九个分量均有改变,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描述的应力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力张量为二阶对称张量,仅有六个独立分量。新坐标系下的六个应力分量可通过原坐标系的应力分量确定。因此,应力张量的六个应力分量就确定了一点的应力状态。5. 平
36、面问题的转轴公式。对于平面问题,如 Ox 轴与 Ox 成 角。则新旧坐标系有如下关系:根据转轴公式,可得 上述公式即材料力学中常用的应力变换公式。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材料力学是根据变形效应定义应力分量的,而弹性力学是根据坐标轴定义应力分量的符号的。因此对于正应力二者符号定义结果没有差别,但是对于切应力符号定义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微分面上的切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定义,符号是相同的,而根据材料力学定义,符号是相反的。 2.7 主应力和应力不变量学习思路: 应力状态的确定,不仅需要描述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而且需要确定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以及作用平面方位。本节讨论应力状态的的重要概念主
37、平面和主应力。主平面是指切应力为零的平面;主平面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轴;主平面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平面和主应力是描述一点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关系弹性体的强度。根据主应力和应力主轴的定义,可以建立其求解方程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对于应力主轴,在主应力求解后,再次应用齐次方程组和方向余弦特性可以得到。主应力特征方程的系数具有不变性、实数性和正交性。因此称为应力不变量。学习要点:1. 主平面与主应力;应力状态的确定,不仅需要描述一点各个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而且需要确定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以及作用平面方位。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分量是随坐标系的旋转而改变的,那么,对于这个确定点,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坐标系,在这
38、个坐标系下,该点只有正应力分量,而切应力分量为零。也就是说:对于物体内某点,是否能找到三个相互垂直的微分面,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答案是肯定的,对于任何应力状态,至少有三个相互垂直平面的切应力为零。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为主微分平面,简称主平面。 主平面的法线称为应力主轴或者称为应力主方向。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根据主应力和应力主轴的定义,可以建立其求解方程。 设过点 O 与坐标轴倾斜的微分面 ABC 为主微分面, 如图所示,其法线方向 n,既应力主轴的三个方向余弦分别为 l,m,n,微分面上的应力矢量 p n,即主应力的三个分量为 px, py, pz。根据主平面的定义,应力矢量
39、p n 的方向应与法线方向 n 一致,设 为主应力,则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与主应力的关系为 px =l, py =m, pz =n。2. l, m, n 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同时,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表达式,有 将上述公式联立求解,可以得到 上述公式是一个关于主平面方向余弦 l,m,n 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求解关于 l,m,n 的齐次线性方程组。这个方程组具有非零解的条件为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 3. 应力状态特征方程;展开上述行列式,可得以上方程称为应力状态特征方程,是确定弹性体中任意一点主应力的方程。其中, ,为应力张量元素构成的行列式 主对角线元素之和。 , 是 行列式按主对角线展开的三个代数
40、主子式之和。 是行列式 的值。 由于一点的主应力和应力主轴方向取决于物体所受载荷和约束条件等,而与坐标轴的选取无关。因此特征方程的根是确定的,即 I1, I2, I3 的值是不随坐标轴的改变而变化的。因此 I1, I2, I3 分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不变量。应当指出,所谓不变量是指同一点的应力张量而言的,它们与坐标轴的选取无关。对于不同点,应力状态不同,这些量当然是要变化的4. 主应力性质;可以证明,特征方程有三个实数根,如用 1, 2, 3分别表示这三个根,则它们代表某点的三个主应力。 对于应力主轴方向的确定,可以将计算所得的 1, 2, 3 分别代入齐次方程组的任意两式,并且利
41、用关系式 联立求解,则可以求得应力主方向。应力不变量具有以下性质:1.不变性: 由于一点的正应力和应力主轴方向取决于弹性体所受的外力和约束条件,而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因此对于任意一个确定点,特征方程的三个根是确定的,因此 I1,I 2,I 3的值均与坐标轴的选取无关。坐标系的改变导致应力张量的各个分量变化,但该点的应力状态不变。应力不变量正是对应力状态性质的描述。2.实数性:特征方程的三个根,就是一点的三个主应力,根据三次方程根的性质,容易证明三个根均为实根,所以一点的三个主应力均为实数。3.正交性: 任一点的应力主方向,即三个应力主轴是正交的。下面证明主应力的正交性:a.若 1 2 3,则特
42、征方程无重根,因此,应力主轴必然相互垂直;b. 若 1 2 3,则特征方程有两重根, 1和 2的方向必然垂直于 3的方向。而1和 2 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不垂直;c. 若 1 2 3,则特征方程有三重根,三个应力主轴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这就是说,任何方向都是应力主轴。5. 正交性证明。证明应力不变量的正交性。 假设主应力 1, 2 和 3的方向余弦分别为(l 1,m 1,n 1),(l 2,m 2,n 2)和(l 3,m 3,n 3),由于满足齐次方程组,有 将上述公式的前三式分别乘以 l2, m2 和 n2 ,中间三式分别乘以-l 1, -m1, -n1,然后将六式相加,可得同理
43、根据上述关系式,如果 1 2 3,有l1l2+m1m2+n1n2 0, l2l3+m2m3+n2n3 0, l 1l3+m1m3+n1n3 0上式说明如果三个主应力均不相等,则三个应力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如果 1 2 3,有l2l3+m2m3+n2n3 0, l 1l3+m1m3+n1n3 0而 l1l2+m1m2+n1n2 可以等于零,也可以不等于零。 这说明 3 的方向同时与 1和 2 的方向垂直,而的 1和 2的方向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因此所有与 3 垂直的方向都是 1和 2 的应力主方向。 如果 1 2 3,则 l1l2+m1m2+n1n2, l2l3+m2m3+n2n3 和 l1
44、l3+m1m3+n1n3均可以等于零,也可以不等于零。也就是说任何方向都是应力主方向。 由此证明应力不变量的正交性。2.8 三向应力圆和最大切应力学习思路: 应力状态的确定,还需要讨论一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之间的变化关系。本节通过讨论任意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关系,建立三向应力圆概念,并且通过应力圆确定一点的最大正应力和切应力。分析中应用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可以通过应力分量的特殊形式主应力表达,也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建立主应力与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关系。考虑斜截面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则可以确定一点的正应力、切应力与三个主应力的关系。构造一个以正应力为横轴,切应力为竖轴的应力平面,则一点的正应力
45、和切应力位于应力平面的三个由主应力确定的应力圆之内。为了进一步探讨应力状态,最后分析八面体单元应力。学习要点:1. 截面正应力与切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六个应力分量确定,主应力和应力主轴是描述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但仅仅这些,对于应力状态分析还不够,本节将进一步讨论任意斜截面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变化。 以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力主轴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三个主应力为应力分量为 1, 2, 3,即O 点附近有任意斜截面 ABC,它的法线方向为 n(l , m, n)。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 pn 可分解为两部 分:沿法线方向的正应力 n 和沿切线方向的切应力 n,如图所示。根据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
46、的关系展开可得 因为 根据应力转轴公式 还有 2. 斜截面方向余弦;关于 l,m,n 联立求解上述公式,可以得到 当斜截面方位变更时,法线的方向余弦 n 随着改变,因此正应力 n 和切应力 n 也随之变化。这里有正应力 n 和切应力 n 两个变量,如果建立一个平面坐标系,以 n 为横轴, n 为纵轴,则斜截面上的两个应力分量( n, n )恰好是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如图所示 。设 1 2 3,则因为 l2 ,m2 ,n2均大于或等于零,因此根据上述公式的第一式,可以得到2. 三向应力圆;上式可以改写为 上述不等式表示在应力平面上,圆心在横轴,横坐标为( 2+3)/2,半径为( 2-3)/2 的圆 C1 圆周及其以外的区域。同理考虑公式的第二式,可得 它表达了圆 C2的圆周及其内部区域。对于公式的第三式,可得它表达了圆 C3 圆周及其外部区域。 综上所述,斜截面的方位改变时,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n , n )只能位于圆 C1,C 2 和 C3 的圆周所围成的区域之内。这三个圆 C1,C 2 和 C3 是两两相切的,称为应力圆。3. 最大切应力;根据应力圆,对于一点的应力状态,不难得到下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