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重 点 问 题,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中国的地缘政治传统及主要威胁中国与主要大国及国家集团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国和平发展地缘战略,中国地缘政治的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一、中国地缘政治的现实;二、中国的核心地缘政治结构解析;三、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中国地缘政治的现实,1、基本的地理环境及其地缘心理;2、人口压力和它的“生存空间”;3、地区大国还是全球大国或世界大国;4、陆权与海权的困境;,基本的地理环境及其地缘心理,、中国基本的地理环境;、中国地缘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地缘心理;、中国影响世界的表现;,国家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
2、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请你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中国的邻国,中国地缘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地缘心理,、中国呈现一种三级阶梯式的地形特点;、中国大约全部面积的13是高地,26是高原,10是山区,20是盆地,只有12的面积由平原构成;、中国的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成为普遍现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复杂多样,西部大部分高地是广阔的贫瘠地
3、区,表现出的地缘心理,更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大陆农业文化”,地势相对低的东部是人口密集的富足区,表现出的地缘心理,东部可谓是一种“依靠贸易的海洋商业文化”,中国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困于环境恶化及其他问题,例如,土壤侵蚀、耕地“贫瘠”、对有限资源的恣意挥霍等。因此,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存在的明显趋势是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而人口却仍在急速增长。,中国省级行政区,中国影响世界的表现,、强调它作为大国的作用; 、尤其强调它的独立与主权; 、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态度和强烈的反霸倾向;,人口压力和它的“生存空间”,、人口压力;、中国的“生存空间”;,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农村人口
4、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多,根据统计,目前仍有70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0岁15岁60岁 消费阶段 消费、生产阶段 消费阶段,我国人口压力带来的问题,耕地将更加紧张,森林退化和土地侵蚀进一步加剧,中国的生存空间 够吗?,中国的“生存空间”,、中国也需要“生存空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全世界进行势力扩张;、中国未来获取“生存空间”的方式;,中国也需要“生存空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全世界进行势力扩张,、现代国际社会的状况与扩张主义理论盛行的社会已大不相同;、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也是反对“中国威胁”与“黄祸”的重要依据;,现
5、代国际社会的状况与扩张主义理论盛行的社会已大不相同,当今时代,生存空间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任何领土的扩张,因为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生存空间的意义已发生根本变化。,更大生存空间的获得,在于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威胁论,“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这个狮子醒来,全世界将会为之发抖。” 拿破仑,西方“中国威胁论”的理由,、中国人口太多,会四处移民,挤占西方人的生存空间; 、中国人四处扩散会导致西方人种的退化; 、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将向西方讨还一切; 、中国的恶劣文明会传染,会降低西方文明的水平; 、中国人终有一天会限制西方的工业,夺取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权; 、中国人具有可怕的内在素质,他们甚至会破坏
6、西方的民主政体;,中国人具有可怕的内在素质,“中国人像犹太人一样富有适应能力,他们甚至比犹太人更多才多艺谁也不敢想象中国死气沉沉的巨大力量有朝一日被组织起来,变得活跃并从事军事侵略。最可怕的是。中国人恰恰有这种素质、潜力与可能。”中国人吃苦耐劳,天性节俭,长期像牲畜一样挤在一起也能生存。不讲人权。忍辱负重;不关心选举,只关心工钱。“如果把选票交给他们,往往只会选出一些对上面唯唯诺诺、对下威风凛凛的天朝式的官员,结果,合众国的制度将受到威胁,民主精神将受到践踏”。,中国未来获取“生存空间”的方式,内部:“西部开发”发战略;外部:与WTO规则真正接轨;,范围: 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陕、
7、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东、中部地带各一(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3个自治州(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西部大开发,地区大国还是全球大国或世界大国,、地区大国与世界大国;、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只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只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中国缺乏强大的内动力驱动它积极地参与世界事务;,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清朝所绘万国来朝图,根深蒂固的排外意识和文化自豪感驱使中国把外部影响看做是对中国同一性和完整性的威胁。,1,2,3,4,5,6,7,8,9,10,11,12,13,14,15,朝
8、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中国与其相邻区域有着的明确的地缘政治联系,(1)东北三省与朝鲜半岛和俄罗斯;(2)东海海域与日本;(3)台湾岛与日本和美国;(4)南海区域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5)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中国与其相邻区域有着的明确的地缘政治联系,(6)西藏自治区与印度和尼泊尔;(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中亚;(8)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9)广东省、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与太平洋区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陆权与海权的困境,、中国的地理区位特征;、发展“陆权”还是“海权”的两难困
9、境;,发展“陆权”还是“海权”的两难困境,、陆地使中国长期处于中心地位,海洋则使它遭受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发展经济大国的迫切任务,也使中国似乎必须考虑海上力量的发展;、陆权与海权的威胁在历史上曾经交替出现;,两点结论,(1)中国的对外行为取决于它的基本地理现实,而这种地理现实带有其历史、文化和地缘心理的深刻印记;(2)中国的意愿受其日益增长的权力所驱动,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将建立在它的内部成功上;,中国的核心地缘政治结构解析,1、中美地缘政治关系;2、中俄地缘政治关系;3、中日地缘政治关系;4、中欧地缘政治关系;,中美地缘政治关系,中美关系现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
10、以及战后持续最久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之全球干预和咄咄逼人的军事外交战略,美国从地缘政治的意义上已成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邻国。,中美关系现状,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各种国际关系中最令人瞩目的关键纽结之一。,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冷战时期,中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进行地缘战略竞争的平衡因素。在美、欧、日全球战略中,对华政策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手段。美、欧、日对华地缘战略通常是其对苏地缘战略的附属物。,在这一时期中
11、美之间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抗衡苏联。,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后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冷战终结,中美之间这种“准同盟关系”瓦解,中美之间联手抗苏的战略合作基础也随之消失。,当前中美战略互信缺失,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后冷战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随着苏联对美中两国利益威胁的日渐衰落,北京和华盛顿不得不去寻找中美关系间新的理论基础。虽然两国间的文化和商业交流日益频繁,政府官员的经常性互访(1989年以前)也越来越多,但他们却发现没有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在这以前,中美两国都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反对什么,而现在,他们却不知道应该一起去推动什么。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缺乏共识
12、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中美关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学者、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大伟,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后冷战时期,中国在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分量不断加重,角色定位发生质变,美、欧、日对华地缘战略已从政策手段转化为政策目标,成为独立要素。冷战意识和冷战思维仍在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外交战略。中国的发展使美国感到是它寻找到的一个新的对手。,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基本完 成了对中国的弧形战略包围,中国的战略突围方向,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合作;对抗;,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而进行的战略
13、对话。迄今共举行了四轮,分别是2009年7月27日至7月28日(华盛顿)、2010年5月24日至5月25日 (北京)、2011年5月9日(华盛顿,军方代表首次参加)、2012年5月3日至4日(北京),是双方交流磋商机制中的最高级别,对双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对话成果 一、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 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措施 二、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 美方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导向型行业) 三、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交流 将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股指期货 四、共同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五、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与交流,虽然有了诚意和最新表态,但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放松出口管制这两个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
14、议题,事实上还是没有实质性成果,今年年内恐难以达成和解。,战略对话成果,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中,中美双方讨论了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对话期间,两国主管部门还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反恐与执法及其他问题举行了对口磋商和会见。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中俄地缘政治关系,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中俄关系的现状1992年以来的中俄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俄罗斯与西方的蜜月关系结束,俄希望与中国建立特殊友好
15、关系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签署:总长55公里,没有争议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北约东扩计划的推进和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使中俄联手维护自身利益;1997年12月 两国边界勘界工作如期完成地区合作的加强;由上海五国论坛到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7月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中俄关系的特点,、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地区合作,作为该组织两个核心国家,上合对于中俄关系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新时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具有非凡的意义。首先,在本地区安全上,
16、上海合作组织拓宽了两国促进周边安全合作的领域,为中俄应对非传统威胁提供了新手段。(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其次,在经济领域,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改变中俄之间经济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的局面。再次,在国际政治领域,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能够促使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有更多的合作点。,上合组织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完善联合国及安理会的现有机制,提高其公正性和广泛代表性;在军备控制、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进行合作,反对双重标准,建立公平合理 的制度规范;在双方利益攸关的东北亚地区进行合作,争取建立平等磋商的对话机制以及利益和权力均衡的安全机制,抵制一国和某一
17、军事联盟操纵地区安全事务的状况;,国际战略协作,积极:战略伙伴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呈良性发展;战略基础稳固,战略协作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消极:大国博弈性的存在决定着中俄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还会长期存在。,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因素,历史遗产的消极性地缘政治因素;各自利益的独特性;大国交往的博弈性美国因素,中日地缘政治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古代中日关系;近代中日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古代中日关系,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与汉朝有往来。东汉:赐“汉委奴国王印”。,隋朝:日本天皇以最高统治者的名义致书隋炀帝,便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称,圣德
18、太子在这份外交文书中强调了日本与大陆王朝的平等地位。唐朝:“坚定不移地向唐朝学习!”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主流政治理念。,古代中日关系,唐朝的服装和日本的和服,唐朝服饰,日本和服,宋朝:南宋方面主要输出丝绸绵缎、香料、陶瓷、药材、茶叶等传统优势商品,日方输往中国的货物主要为珍珠、金沙、日本刀和金饰等奢侈品。元朝:在元朝的整个“后东征”时代,元日关系有着鲜明的“政冷经热”的特点。,古代中日关系,明朝:日本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朝鲜向明朝求援,万历皇帝“抗日援朝”。,丰臣秀吉,古代中日关系,唐代,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众多,两国佛教交往甚密,日本队唐朝中国多有继承,现在日本的许多古城也还保留着唐代长安的城
19、市格局。 可以说,至鸦片战争之前,日本一向是很仰视中国的,直至不列颠轰开了中国市场,动摇了日本对中国模式的信心,唤起了明治维新,甲午海战击败中国,更是刺激了岛民的民族自豪感,也膨胀了蛇吞象的野心。,日本与中国,总结:古代中日关系,近代中日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到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日军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1、冷战对立时期(1949年1972年)此时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
20、状态,原因是中国政府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日本在华财产采取一律没收的政策。日本则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态度,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拒不承认新中国。,2、友好和平时期(1972年至今)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共签署了四个政治文件。即1972年恢复邦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双方发表的中日联合宣言,以及2008年双方领导人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影响中日关系的几个问题,中日关系发展的前景,、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理性认识当前中日关系;,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双边经济互惠;、共同应对非传
21、统威胁;、共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理性认识当前中日关系,、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符合双方的利益,对于整个东亚经济联系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历史认识问题本身来说,它显然也不可能在两国隔绝的状态下获得解决,而只有通过两国间不断交流与对话、通过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入,才能使历史认识问题不仅在领导人的表态上,而且在两国广大人民的心里真正得到解决。,中欧地缘政治关系,首先我们开看下欧亚地图,中欧关系概况,在国家政治和对外关系中提到的“中欧关系”:通常是指中国与欧盟(European Union)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欧洲”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
22、,中欧关系包括两个层次: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这是与中美、中日等主权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不同的。,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欧关系的历史回顾;近代以来,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二战后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中欧关系历史回顾,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丝绸之路,这开启了中西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中欧关系历史回顾,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
23、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中欧关系发展史回顾,第一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期时代背景:冷战,两大阵营对立,孤立新中国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一时期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主要是北欧国家,如:芬兰、丹麦、瑞典、瑞士、挪威(1950年); 1954年,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 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东欧国家则迅速展开友好往来,第二阶段:中欧关系第
24、一个高峰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时代背景:冷战继续;东西方出现缓和局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西方大国中,法国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1975年5月,中国与欧共体建交 1985年,欧共体与中国签署中欧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第三阶段:中欧关系深入发展时期 (冷战结束后21世纪初),时代背景:1989年至1991年,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1989年秋,欧共体单方面中断与中国的高层往来、军事合作、政府贷款和合作项目,使得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1992年中欧关系有所回升,并逐步恢复正常化,欧盟相继出台了六份对华政策文件,中欧关系中
25、存在的问题,、中欧双方在部分核心问题上存在分歧;、中欧双方的一些变化影响了中欧关系的发展;、欧盟各国对中国缺乏足够了解;、欧盟自身特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中欧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中欧双方在部分核心问题上存在分歧,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中欧在某些问题上有根本性分歧,如主权和人权问题。,中欧双方在部分核心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所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中欧关系具有不对称性:欧盟国家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国则处于工业化进程起步阶段,双方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有不同特征,所面对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贸易往来、开放程度、环保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截止到2010年6月,欧盟已对
26、华提起127起反倾销调查。仅以2006年底至2007年12月,欧盟提出12起对华反倾销调查,这占到其对外反倾销调查的1/3,中欧双方的一些变化影响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已经逐步缩小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差距,这引起部分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忧虑,担心中国与其竞争国际市场。,欧盟,相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欧盟各国发展缓慢,社会矛盾突出,这引起欧洲国家的不满和失落情绪。,欧洲国家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创立者和维护者,担心中国以挑战者的形象出现,从而影响其既有利益。,欧盟各国对中国缺乏足够了解,真实的中国,不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真实的中国不仅有“北上广”,也
27、有“云贵川”。我们经常抱怨外界不了解中国,让外界像中国人这样了解自己,或许永远也做不到。但把中欧战略对话放在贵阳,而不是北京或上海,无疑是对中国东部城市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一种修正,也更接近于真实的中国。 环球时报社评,欧盟自身特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欧盟是一个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区域化组织,在很多方面还具有很强的政府间主义色彩,尤其是在外交、安全等涉及到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欧盟还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中欧关系:中国 VS 27(欧盟成员国)+1(欧盟),这加大了双方沟通、理解、达成共识的难度。,中欧关系前景展望及建议,中欧关系关键词:互利合作是主流摩擦分歧仍存在求同存异是基础互利共赢是关键,和
28、平发展的地缘战略,1、和平发展战略;2、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布局;,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平崛起”,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和平崛起”,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提出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中国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即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世界增添麻烦,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和平崛
29、起”,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下午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2004年4月24日,在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演讲,说中国的发展离不
30、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再提和平崛起,而讲和平发展,“和平发展”,20004年4月2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走和平发展道路,谋亚太共同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对这条道路最简明的解读就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决心走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
31、皮书。,S论坛 中国崛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最高的国家利益。至于中国是和平崛起或通过武力崛起,不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决定,它取决于中国的外部环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能和平崛起。但当外部环境阻挠、危害中国和平崛起时,中国就要有用武力来崛起决心。我们不能被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等虚名捆住手脚。,和平崛起论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由“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Rising Peacefully或者Rise for Peace。Rise有造反、起义、反叛之意。 崛起违反了邓小平确定的“韬光养晦”谋略相矛盾,在国际上过于张扬。中国还没有真正崛起,就宣扬崛起,容易引发国内民族主义发展,也易
32、引起国际对中国的警惕。 崛起不仅是个过程,也是结果。中国达到什么程度或者状态,才称之为“崛起”。因此,涉及到“崛起”的标准讨论。 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单方面把中国的强大限定在“和平”这一种形式,是自我束缚手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民主平等的世
33、界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互利共赢的世界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进步多元的世界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互信和平的世界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就是和平地发展、自主地发展、科学地发展、开放地发展、共赢地发展、和谐地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不移走
34、和平发展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当今国际局势紧密相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人口多,底子薄,不发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决定了西方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压迫、剥削、侵略、扩张,必然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
35、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中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资本的基本属性是对外扩张。“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难道能够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吗?,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论述,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布局,、同主要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维护大国关系稳定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致力于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参与维和行动,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力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负责任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