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予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识本课的 10 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
2、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 y),辨析“予”的字形。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
3、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3)简介圣诞节。交流:每年的 12 月 25 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4、如愿以偿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习课文第 1 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交流出
5、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随机理解:“攒”:存着。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 100 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3、学习课文第 3 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
6、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1)指名读最后一
7、段话。(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1、从语言感受人物。(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2) 读完讨论交流:平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
8、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出示: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拥有一个穿着裙子
9、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于是,她取
10、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
11、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三、点击“给予”,感受“爱”。1、整篇课文中,
12、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五、 拓展说话练习: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
13、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31 给予树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 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 ”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 “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 开始对
14、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我想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教学目的: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4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方法:1.读写结合法。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
15、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 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设计理念: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 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
16、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再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月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读得
17、很对,“给” 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 j”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 是一棵怎样的树?、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 是什么意思?(“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
18、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那样的时候你们觉得幸福吗?、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
19、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 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学生继续读找。、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生:妈妈把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师:那是相互的给予。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
20、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 (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 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学生自由读。 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一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你觉得它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写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 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援助(点击变红):“援助” 是什么意思?
21、 “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一直盼望(点击变红):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 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 ;早晨,他盼望。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
22、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指导朗读(指名读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卡片(点击变红):、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
23、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
24、充满爱。、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 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 “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7、当金吉娅把卡片和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后,我们可以想象到:陌生女孩得到了什么洋娃娃、关爱。金吉娅得到了什么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我们得到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和
25、体贴。8、在这件事中妈妈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担心、生气、激动)9、根据自己的体会,再说说“给予” 的意思。“给予 ”不仅仅是是送、给,不仅仅上如愿以偿,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给予树是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让我们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五、书写指导、认读词语。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先认读再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句子。)、学写生字。予、担、宽、裕、买、猜、糖、即、卡、盼
26、、仁、贴认读说说哪些地方要注意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六、课后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31、给予树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课后反思:一、抓住文本,引导学生理解“给予” 的含义。二、说写延伸,升华情感。三、以读悟情,音乐激情。这是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文章朴实感人,所以朗读的训练也是我这节课重点。通过比较句子,进行朗读;通过找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朗读;男女生齐读,个别读尽管设计得不错,但在整堂课上,觉得还应该在朗读上花更多的时间,只有这样,通过一次次朗读,唤醒孩子们体内的情感,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文本。夏造中心小学 邓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