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出师表浏览题一、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诸葛亮的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是前出师表。 选自 汉魏六朝散文选注。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下写给皇帝的奏章,多用于 陈述衷情。本文是 诸葛亮写 给后主刘禅的。二、重点实词:三、经典评语(一)评价出师表的: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陆游书愤)(二)评价诸葛亮的:1.古隆中牌坊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3.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和传说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
2、,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古人自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四、原文填空1.第一自然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当时的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 观)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 观)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对后主进行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2.第二段提出应内外一体严明赏罚的建议的具体内容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4.第六段作者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
3、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文中的“卑鄙”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概括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 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6.作者在结尾向后主提出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 诹 善道,察 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五 问答题1.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古石幽
4、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一篇(出师表)言辞恳切,情真理足,耿耿丹心为后主,请写出诸葛亮出行前为后主深谋远虑,殷殷叮嘱的三项建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主旨:亲贤远佞。2.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国内政治,使北伐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完成兴复 汉室的大业。3.怎样理解 “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兵北伐前所写的奏议,向后主 陈说自己出 师的请求和希望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 室大业的愿望。4.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希望国内政治修明,使北伐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 “北定中原”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5.全文的抒情线索是:报先帝而忠陛下
5、,希望刘禅能 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 兴复汉 室的大业。6.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 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以警其心。7.为什么在分析不利的形式之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要后主既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急,又 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8.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为全篇议论张本。29.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 类小人,跟府中疏 远 ,有所偏袒,如任其 发展下去, 则内外异法,法治不行则 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10.第五段提出了什么建议?段内各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6、建议:亲贤远佞。这段可以分做三 层:首句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 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先 汉因亲近贤臣而兴隆;后汉因亲近小人而倾颓。次句引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故事,以事例验证“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补荐贤臣, 晓之以理,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 发达。11.诸葛亮的刘禅的第三条建议是?由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后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亲贤远 佞(亲贤 臣,远小人)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宠信宦官黄皓,昏庸无能,不辨忠奸。1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内容: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效忠刘备
7、父子的情感。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点明刘备拥有怎样的品质? 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13.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 顾之恩,而出 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15.六、七段表达作者对刘备父子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16.作者的政治愿望和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7.第七段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忠于刘备
8、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1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 贤惟德,能服于人。”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 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 铸造成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19.联系文中相关的情节评价一下刘备的为人。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20.结合三国演义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眼中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例如:制造木牛流马,看出其创 造
9、的奇巧;布八卦阵,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看出他高超的军事才华;借东风等看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闻强识;写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词采飞扬,真诚感人等。21.此文全篇为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情所贯穿。怎样理解诸葛亮的忠心赤诚?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劝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 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 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22.从第一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当下形式对蜀国不利的因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第一段确实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分析当前危机的形势,二是指出朝中有
10、很多忠心耿耿的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但是这一部分,不可分割,因为讲形势是为了说明尽管天下形势紧张,可我们有很多良臣,重用他们就能解决天下大事。说形势主要是为了引出第一点建议:开张圣听23后主昏庸,“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为免除后顾之忧,作者在出事前就纳谏、法制和用人等方面向后主提出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条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最用心的内容是哪一条?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诸葛亮特别强调了第三条,不仅从军政,内政两方面举荐忠臣良将,而且以先汉兴隆的经验和后汉倾颓的教训为证,强调亲贤远佞是兴国之本,同时第一条、第二条建议,也是在第三条建议的基础上才有的。作者写此表文的目的是希望
11、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出事北伐的目的得以实现。为什么还要追述当年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一段经历呢?(作者自叙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自己是淡泊名利之人,后来却出山做官并声名显赫,对此你怎么看这个似有的问题?)诸葛亮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使其备受感动,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才效忠陛下,为了3完成先帝遗愿才兴兵伐魏。同时也借此让后主意识到创业的维艰,希望后主能够振作,有所作为。30.文章回顾了对作者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他们分别可以概括,三顾茅庐,临危重任,白帝城托孤。你认为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言辞恳切,力劝后主效仿先帝治理国家,遵
12、遗诏,多听贤言。表达了自己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31.有人说:读李密之(陈情表)而不泪下,非孝子也。度空明之(出师表)而不泪下者,非忠臣也。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有道理。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忠心谏后主。言辞恳切,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忠臣的忠肝义胆。32.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蕴含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水镜先生曾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写就出师表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万千。蕴含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1)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2)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非常思念。3)忆及与先帝的奋斗历程
13、,更添伤感。3)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4)刘禅暗弱,忧心忡忡。33.作者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饱含着对后主怎样的希望?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34.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回顾先帝“叹息痛恨”之景有何深意?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35.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出师北伐前在内政和军事上做了哪些安排和准备?请归纳出来。内政上积极谏言,提出三条建议,举荐贤臣,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军事上深入不毛,平定南方。积极筹划北伐,为兴复汉室做准备。此文的题目是出师表
14、,为什么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谈了三点建议,这和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作者上表的目的,不在于阐述为何出师,怎样出师,而在于要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修明政治,有所作为,已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此作者着重阐发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提出了三条建议。整文既表达了他对先帝的感激爱戴之情,又寄寓着对后主的激励和殷切期望。34.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情节与文中哪些话表述的内容一致?结合这些句子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诸葛亮是一个为兴复汉室奔走效劳忠心耿耿的贤臣。35诸葛亮在即将出师北伐之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亲贤远佞,表达对先帝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对刘氏父
15、子的忠诚及兴复汉室的决心。36诸葛亮对国内政治问题所提出的建议中着重陈述的是什么?有什么用意?亲贤远佞,本文要谈的是劝后主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所作为,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同时希望国家政治清明,使北伐有稳定的战略后方,解除出师的后顾之忧。37本文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试说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包含作者对先帝大业未竞的惋惜伤感,对蜀汉前途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包含着对刘禅的希望,希望他居安思危,治理好国家。38.作者为什么强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作者出身卑微,志趣淡泊,为表现刘备礼贤下士
16、的品德,和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做铺垫。39.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事两表留楷模”。本文就是对联中所说的“两表”之一,请你说说本表备受喜欢的原因?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以抒情贯穿其中,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先帝的之恩的无限感激,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情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集中表现,本文形式与内容上完美结合备受后人称赞。40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诚挚,缘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1出师表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作,南宋诗人陆游称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请找出文中一些情辞恳切,脍炙人口的名句,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体现了宁静、淡泊,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一生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