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箱梁支架、模板施工方案一、箱梁支架施工施工工艺:支架基础硬化,架设梁体施工支架,安装梁体底模、侧(内)模,绑扎钢筋及预应力管道等,灌注底层混凝土,安装顶模,绑扎梁体顶层钢筋,灌注顶层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 90%强度,龄期大于 15 天,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模板和膺架的拆除:各阶段梁体张拉及灌浆完毕,且孔道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0%以上,方可拆除模板和膺架。支架采用满堂膺架,左右两幅箱梁平行、连续施工。支架基础结构为灰土混凝土,支架、底侧模安装完毕后进行模板预压,根据预压值确定支架模板预供度,并进行支架高程调整。立模前应充分平整场地,并用 18t 压路机压实地基,上面铺筑 15cm 厚三
2、七灰土和 10cm 厚 C15 混凝土,宽度为 40m(每边超宽 2m) ,长度满铺河底,在河底边线上砌筑 50 砖墙,高度 1m,后面填土压实,表面铺筑同上。说 明 : 1、 立 杆 ( 梁 底 0.6*8) -1, 50( 横 ) *4( 顺 ) =2根 -1980。 2、 立 杆 ( 翼 板 ) 32, ( 横 ) 3( 顺 ) 5根 。3、 立 杆 ( 梁 底 变 坡 ) ., ( 横 ) 6( 顺 ) 根 。4、 立 杆 ( 梁 底 墩 顶 4) , 7( 横 ) ( 顺 ) 根 7。5、 立 杆 ( 梁 底 中 跨 ) 9, ( 横 ) ( 顺 ) 根 。估 算 小 计 : 立 杆
3、 根 , 配 套 顶 、 底 托 ; 个 扣 件 。、 横 杆 间 距 ( +) ( 因 为 是 上 下 两 排 ) 孔 64。7、 横 杆 间 距 ( ) 梁 底 8孔 ( 底 ) +孔 。、 横 杆 间 距 ( ) =孔 。估 算 合 计 : 共 计 钢 管 ( 不 含 剪 刀 撑 用 ) 。支架间距计算:立杆支架间距800*600mm ,小横杆间距600mm ,大横杆间距800mm,每根立杆可支撑面积为 0.48m2。墩身中心两侧 3.8M 立杆支架间距400*600mm,每根立杆可支撑面积为 0.24m2,梁底变坡处 3M 宽立杆支架间距600*600mm。立杆高度的确定:根据地面高差
4、将杆件分为若干拼装方块进行搭设,采用可调整顶托调整箱梁面标高,顶托上放置 100*100mm 方木找平,作为梁底平台,以确保箱梁混凝土浇筑时整体系统的牢固和稳定,但顶托调整的高度不得大于 300mm。考虑立杆承压时,预留施工沉落值在硬基层上和木与木之间的非弹性变形为 6mm 等因素,立杆高度应比设计高度大 10mm。支架立杆的垂直度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影响整体稳定性,垂直偏差必须小于全高的 L/500,水平度控制在 L/400 以内。沿脚手架外延及全高,横向在两端,纵向每 5 排设置一组双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 4560,剪刀撑必须用扣件与立杆相连接。1、小横杆计算:钢管立柱的纵向间距为 0
5、.8m 横向间距为 0.6m 因此小横杆得计算跨径 L1 =0.6m。箱梁横桥向平均截面积 0.501m2忽略摸板自重,在顺桥向两立杆范围内恒载重量为:g1=0.5010.625=7.515KN/m倾倒混凝土和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均按 2.0 KN /m2 计算,横桥向作用在小横杆上的均布荷载为:g= g1+0.6x2 x2=7.515+2.4=9.915KN /m弯曲强度:=gl 12 /10w=9.915x6002 /10x5.078x103 = 70.29 MPa =215 MPa抗 弯 钢 度 : f =q l14/150EI=9.915x6004/150 x 2.1 x 105x1.
6、215x105=0.336mm3 mm2、大横杆计算:立柱纵向间距为 0.8 m,因此大横杆的计算跨径 l2 =0.8 m,现按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由小横杆传递的集中力 F=9.915X0.6=5.949 KN,最大弯矩为:M max=0.267x 5.949 x 0.6=0.953 KNm弯曲强度:= Mmax /W=0.953 x106/5.078x103 =187.678MPa =215 MP a抗弯钢度:f =1.883 x Fl22/100EI=1.883 x5.949X103X8002/ 100x2.1x105x1.215x105 =0.0028 mm3 mm3、立杆计算:立杆承受
7、由大横杆传递来的荷载,因此 N=5.949 KN,由于大横杆步距为0.8m,长细比 = l /i=800/15.78=50.7,查附录三,得 =0.828,那么有:N=A =0.828X489X215=87052N=87.1KN NN,满足要求。4、扣件抗滑力计算由 R=5.949KN8.5KN,满足抗滑要求。预拱度设置:钢管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1=3mm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2=32=5 mm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3=5 mm支架预拱度设置为 20 mm。二、箱梁模板施工:外模板:底模和翼板底模采用木模(20mm 厚)板,梁翼底部互相垂直布置两层 80100m
8、m 木枋,上层木枋间距400,下层木枋间距600,箱体底部布置互相垂直的两层木枋和一层工字钢,上面两层木枋间距300,下面一层 10#工字钢,梁肋侧模沿高度设上、下两道横向 10#槽钢,槽钢外设竖向 80100mm 木枋,穿 16 对挂穿心螺杆,间距600。顶板底模板采用小型门式架及 80*100mm 木枋作支撑。为了能够拆除箱室内支架及模板,在梁面板上跨梁端支座约 1/3 处预留 600*600mm 孔洞,四周预留钢筋,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80%以上时拆除内模。内模回收后,焊接顶板钢筋,吊模封闭洞口。内模板:箱室内模板由箱室内侧模板和箱室内顶板组成,箱室内顶板底模安装待箱室内侧模板拆除后方能开
9、始施工,箱室内旁板之间采用门式架或钢管加固,螺杆与箱梁钢筋焊接牢固。内模用木板拼装成型,整体入室,接缝处用彩条布封闭以防漏浆。三、支架预压施工方案:为保证箱梁施工支架稳定性,不产生不均匀沉降,对箱梁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箱梁自重的 100%。预压面积考虑 9x1.6 米。设跨中、距中跨墩身边 3 米处两个预压点。中跨跨中箱梁段重量 2.1T/m2,施工荷载乘以 1.15 系数,预压重量为 2.1 x 9 x 1.6x 1.15=34.78T,按 35T 施加预压重量。距中跨墩身边 3 米处箱梁段重量 2.595T/m2,预压重量为 2.595 x 9 x 1.6x 1.15=42.97T,按
10、 43T 施加预压重量。预压方式:用成捆钢筋或成捆盘圆逐步在支架模板上加压,直至预压重量,满载后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沉降值稳定为止,将沉降值作为预压值,以后模板支架施工按此值预留预压值。测量观测方式:如下图(1)模板支架安装稳固后,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测量间距1200*3200mm ,在相应位置标识清楚。(2)预压后,在上述测量标识位置,重新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算出预压值。(3)测量采用仪器:DS3 水准仪、1 米钢板尺、塔尺。预压值算法:预压值=预压前箱梁底标高-预压后箱梁底标高木方预压值=预压前箱梁底标高-预压前顶托
11、标高- 预压后箱梁底标高-预压后顶托标高钢管预压值=预压前顶托标高-预压前底托标高- 预压后顶托标高-预压后底托标高地面预压值= 预压前底托标高-预压后底托标高。四、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 搅拌机:必须搭设防雨操作棚,机体安装坚实平稳。(2) 必须有良好的单独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3) 搅拌机操作杆必须装有保险装置,进料斗应有挂构及链;搅拌机拉铲必须使用安全电压。(4) 木工圆锯: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的防护罩和安全防护板及月牙罩。圆锯要设松口刀(分料器); 操作必须使用单向电动开关。要有良好的接地保护,并安装漏电保护器。(5) 手持电动机具:电夯、振动棒等。必须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操作时必
12、须佩带绝缘手套; 防护罩壳安全有效; 外壳必须有效接地或接零;橡皮电线不得破损。(6) 电焊机:一、二次线(电源、龙头)接线处应用齐全的防护罩,二次线应使用线鼻子;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7) 乙炔发生器:距明火距离应大于 10m;必须装有回火防止器; 应用保险链、防爆膜,保险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使用合理。(8) 氧气瓶:各类气瓶应用明显色标和防震圈,并不得在露天暴晒;乙炔气瓶与氧气瓶距离应大于 5m; 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回火防止器;皮管应用夹头紧固; 操作人员应持有效证上岗操作。(9) 钢筋、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10)
13、展开预应力钢绞线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11) 多人合运钢筋时,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倒和塌落。(12) 在高空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时,须搭设脚手架和通道。(13) 起吊钢筋或骨架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或骨架降落到离地面1 米以内时准靠近,就位支撑方可摘钩。(14)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要仔细检查排架上下的扶梯、工作台,确保牢固方可施工。(15) 箱体两侧(立杆高出翼板 1.2M 以上)设置坚固有效的防护栏及安全网。(16) 作业场地两端外侧应设有防护拦杆和警示标志。(17) 作业前,应检查被拉钢丝两端的镦头,当有裂纹或损伤时应及时更换。(18) 在测量钢丝的伸长时,应先停止拉伸,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侧面操作。(19) 作业中操作应平稳、均匀,张拉时两端不得站人,不得用手摸或脚踩钢丝。(20) 拆除脚手架周围应设围栏或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管,禁止人员入内,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21) 拆除脚手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除中间扣,再拆除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22) 拆下的脚手杆、脚手板、钢管、扣件、钢丝绳等材料,应向下传递或用绳吊下,禁止往下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