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号的作用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2、。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横写“”、 ,竖写 、 表示引用的部分。 例:老师对我们说:“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里“”的话就是老师说的话,通常说话都要用“”的。通常在有些文章中都会引用一些名言或者一些诗句的,通常也会用“”的,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例: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这里“”引住的就是对一氧化碳的称谓了。 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例:你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引号里面还要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3、 例:他站起来问:“老师, 有条不紊 是什么意思?”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直行文稿中,双引号用“ ” ,单引号用“ ” 练习:1.“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妈妈上前说道。 2.雷锋的“ 钉子精神”是特别可贵的。 3.我们不能只靠老天的“照顾”。 4.“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答案: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4.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4、一、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满遭损,谦受益” 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 “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 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
5、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 ,后者为“宾”) 二、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 “总”“形散而神不散”;“分”“ 形散”和“
6、 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 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 人类在“足不出户 ”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 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云就像是天
7、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 ,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 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 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 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先生, 怪哉 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萧乾枣核)(明确:例 单引号突出“ 怪哉”之虫;例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