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81511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本章要点 1农业生态学原理在绿色食品中的应用 2土壤质量管理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地位3. 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控制的原理4. 绿色食品发展的社会学意义 5国际有机农业标准体系的框架,绿色食品工程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农学、生态学、环境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综合运用到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通过全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人类生产足量、无污染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因此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土壤、植物保护、畜禽饲养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

2、原理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2.1 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系统(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农业生态平衡原理 2.2 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质量及有效的作物和土壤管理技术 2.3 病虫草害控制(掌握)从作物病虫草等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非化学手段 2.4 畜禽饲养与疾病控制(了解)2.5 绿色食品生产的社会学基础(了解)农村区域发展及性别平衡 2.6 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的标准体系(掌握),第一节 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系统(掌握),一、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由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综合体。其中的“生”是指生物,

3、“态”指的是生物所居住的环境。生物按照它们在系统中的功能,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及营养物质等。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他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1.目标不同农业生态系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自然生态系统:是自发的向着种群稳定、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自然资源相适应的所谓顶级群落发展,有利于保持系统与生物种群,但不一定与人的目标一致。,2.结构与稳定性

4、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经济价值较高,但抗逆性差,往往造成生物物种单一,结构简化,系统稳定性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系统的稳定性与抗逆性强,经济价值有高有低,有的不一定立即符合人类需要,正由于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人类才可以不断地开发利用。,3.调控因素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人工调控并与自然调控结合,多属外部调控。如通过绿化荒山、改良土壤等。 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依靠自然调控为主。4.开放性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开放性大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出量都大得多;必须有大量的有机与无机物质与能量的投入,否则会造成资源枯竭,系统生产力降低。 自然

5、生态系统:产生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保持在系统内;许多矿质营养的循环在系统内取得平衡,是自给自足系统。,5.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不但受自然规律控制,也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如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市场需求、资金投放以及科学技术等,都是影响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受自然规律控制、按自然规律演替发展的。 6.生产效率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有高产优势,加上辅助能源、物质、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的投入,其生产效率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要高得多。,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农业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保持生态平

6、衡和系统的稳定。物质循环:是主要通过人工和自然的投入、产出实现 的。如氮素循环、磷素循环和钾素循环等。,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捕食食物链: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如稻田中的“青草-小虫-昆虫-青蛙”食物链; 二是寄生食物链:大有机体小有机体,消费者属于寄生生物。 如“人体蛔虫”,“哺乳动物一跳蚤” 食物链; 三是腐生食物链:由微生物组成,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体还原成无机物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每种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或生物),每种食物(或生物)又被许多种生物所食,因之形成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多条食物链,形如网状,故称食物网。,三、农业生态平衡

7、原理,农业生态平衡既包括系统内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还包括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农业生态平衡不仅涉及农业生物及其生存条件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涉及人类社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平衡关系。农业平衡的恢复和重建,重要的是通过人类有目标的控制、补偿活动,再经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来实现的。,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定向演替规律,对于生态(有机)农业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病虫草害控制中,把病虫草害控制到一定程度,达到它不足以为害就可以了。因为保持一定水平的病虫草害,同时也是保护了天敌及其食物链,让农业生态系统能在人们的合理调控之下健康发展。,四、绿色食品生产与生态农业发展

8、,绿色食品生产的实践源于生态系统理论,它是以食物链和能量传递金字塔理论来设计的,主要通过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 运用: 整体效益原理, 边缘效应原理, 生物共生互利原理, 限制因子作用原理等。,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发展演变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态学理论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生物与非生物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介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还受人为过程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9、,有助于解决现代科技高度专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失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作用。如,对养分循环规律的研究为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促进养分在系统的循环、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提供了依据。 实现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两者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时期,重点是发展经济,同时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农村经济水平较高后,重点是生态建设。,以石油能源为主的辅助能源的代价日益增大,农业生态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及理论,对克服因现代化、集约化生产而带来的资源衰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态系统原理奠定了生态农业发展和绿色食

10、品生产中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的基本思路。,第二节 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掌握),一、土壤质量 土壤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即土壤提高植物和动物生产力的能力; 二是环境质量,即土壤降低环境污染物和病菌侵害的能力; 三是生物健康,即土壤质量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定义为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是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能、土壤化学性能、土壤生物学性状的综合表现,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土壤肥力。在所有土壤质量指标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其他土壤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 尽管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占土壤重量的110,但土壤有机

11、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价值和环境价值。,1土壤有机质的主要作用 有机质可以改变土壤的某些性状,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 (1)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在矿化过程中,这些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生物小循环的组成部分,它使土壤中有限的营养元素得以重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肥力长盛不衰。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是作物碳素营养的重要来源。,(2)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 土壤有机质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避免其流失。土壤有机质还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因此给沙土增加有机质,既可降低沙性土通透性过

12、强的特点,又可增强保蓄水分的能力。腐植酸本身是种弱酸;腐植酸及其腐植酸盐类可组成一个缓冲体系,可以缓冲土壤溶液中酸浓度的变化,使土壤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由于腐殖质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对化肥和重金属也有一定的缓冲能力。,(3)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坏。腐植质由于其相对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极易与粘粒和砂粒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再进一步形成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团聚体的复合程度越高,这样的土壤大小孔隙分配合理,土壤耕性好,能协调作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2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养分循环、降低害虫群体

13、数量、生产改善土壤团聚性能的物质,以及其他对土壤质量非常重要的腐殖质。作物和土壤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高度多样性的土壤生物区系。在系统内对食物源和生态位的竞争以及动态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可以限制致病细菌和真菌、寄生性植物线虫以及害虫的数量。,3 养分流动与循环 理想的养分循环有如下特征: a养分释放的数量和速率与作物吸收能够相配合,而在淋失和流失比较容易发生的时期内速效养分的释放则比较慢; b减少农场外的养分投入,尽可能利用本农场内的养分或生物固氮。 在这种养分循环体系中,除了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的销售外,基本不存在养分丢失。在理想的体系中,进入农场系统的养分100的是以饲料、肥料、粪便和其他形

14、式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上面描述的理想养分循环是很少发生的。潮湿地区养分的淋失以及自然酸化过程是很难避免的。,如图所示, 进入农场的养分为购买的饲料、肥料、动物和垫料形式。 离开农场时,以出售的奶、动物、作物产品以及溶解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为提高作物和动物产品的产量,农场一般需要施用高量的肥料、饲料。 当农场养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很大时,农场生产就会影响环境。,二、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物和土壤管理技术,有效的作物和土壤管理措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活性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主要措施包括:a有效利用作物和其他有机材料; b作物轮作; c水土流失与覆盖作物的种植及免耕; d畜禽粪便与有机肥的施用;

15、e土壤改良等。,第三节 病虫草害控制(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是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尽可能依靠作物轮作、抗虫品种、综合应用各种非化学手段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表2-2是常规农业与有机农业植保技术的比较。,生态(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不同。以下是生态(有机)农业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要求:,一、利用作物品种多样性,建立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品种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抗病谱单一的品种的结合实现较广谱的抗病特性,达到对多种病虫草害的抗性。 品种多样性的涉及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围:时间上主要是指合理轮作,播种和收获时间变化的选择; 空间

16、上是指多种作物品种的复合种植,复合种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不同作物品种的混合:混合种植要考虑到作物品种的物候期、终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购买要求。果树和大部分蔬菜可以进行不同品种的混合种植,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谷物等粮食作物,植株小,收获时难以分开,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同形式的间套作:包括在主要作物的边缘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在作物中间间隔地种植窄行的其他作物品种、不同作物品种交替地间作等。 在实践中,高秆与矮秆作物、迟熟与早熟作物、开花与不开花植物实行间作有较好的植保效果。非作物植物的管理:包括杂草、野花、树篱、风屏植物或果园底层植物,这些非作物植物可以充当病原菌或天敌的次生寄主,在没有寄主

17、作物时在这些植物上生活、越冬或越夏;待再次有寄主作物时返回危害。 一般情况下,田间作物与边界作物亲缘关系越近病虫害就越重。,二、利用合理的轮作体系,控制土传病害,长期在同一田块中连续种植同种作物,会发生“连作障碍”或“重茬病”,植株生长受挫,抗性降低,病虫害越来越重。重茬病的原因: 第一是营养原因,同种作物有相同的营养需求,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必然造成某些营养的缺乏。 第二是化感作用,有的作物根系分泌有毒物质,容易对其本身或相应作物产生毒害,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毒害作用加重; 第三是病虫的积累,由于根系分泌物的原因,病菌与寄主之间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同种作物长期连作会使某些病菌积累,危害逐年加重。要

18、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病菌的寄主范围以及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的时间长短选择和建立相应的轮作体系。表2-3是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暴发的多熟种植系统实例。,三、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健康土壤,使之形成抑制性土壤,健康的土壤是生态(有机)农业的基础之一。生态(有机)农业特别强调有机培肥土壤。有机培肥土壤为作物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为土壤提供生态系统建设的原料库,激活土壤微生物和生物,使土壤形成较高多样性的生物群落。病原菌和害虫也是该群落中的组成,但是它们在其他微生物和生物的控制下只是以较少的数量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不会引起作物病害的暴发。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生物群落比较丰富,对病原菌等有抑制作用,这种土壤被称为

19、“抑制性土壤”。,四、采取适当的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大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因素,使得在不该发生病害的时候发生病害。因此,要采取一些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通过较直接的抑制病菌或调节微生态环境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例如,抗根癌菌剂防治植物根癌病和木霉制剂防治土传真菌病就是通过微生物制剂抑制病菌; EM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就是通过引入微生物区系来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最终达到防病增产的作用; 对于叶部真菌病害可以用木贼、大蒜、洋葱或辣根提取物等植物性杀菌物质来防治。,五、适当使用允许范围内的矿质药物,硫磺、石灰、石

20、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矿质农药是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可以在必要时作为其他防治措施的辅助方法来使用。一定要十分谨慎,注意用量,以免影响有益微生物或造成污染。,六、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的意识,要坚持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清除各种病虫隐患。种子、种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尽量选择抗病品种,但不是基因工程改造的品种。同时,要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尽量减少种苗带菌量。 播种前根据病害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播种和移栽时间,避开发病高峰。 生长季节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及落花落果等病残体; 加强冬季田间管理,利用冬耕冻死土内越冬病菌,并把土表枯枝落叶等残体和浅土中的病菌翻人

21、深处,使其难以复出,减少来年的病虫危害。,多谢参与 !,第四节 畜禽饲养与疾病控制(了解),绿色食品和有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每种生物都有严格的代谢途径,与外界环境相配合适应的基础上与动物体内的酶活动和激素代谢相适应。生长是动物集中的生命过程,在动物功能的层次中是非常高的。如果要改变自然的生长过程,其他的重要特性也会相应改变。动物与生产能力是自适应的。动物内在的矛盾使得不可能所有的目标都能够实现。*如在奶牛养殖中,不可能把增加牛奶产量和牛肉产量完 全结合起来。,在绿色食品生产和有机农业体系中,畜牧生产是在动物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则指挥组织动物生产,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

22、,其基本内涵是:1提高效率根据环境资源特点,调整动物产业结构,优化动物生产组合。各地市场容量、消费水平、生活习惯差距很大,动物产业应从资源与商品结合型出发,调整其产业结构,优化动物品种组合。在品种结构,年龄结构,生产规模结构进行调整,形成高效益,多功能的转化体系。,2多层利用把动物产业与其他产业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全国各地出现的许多生态畜牧业发展典型如稻畜鱼、草牛、鹅鱼、粮鸡猪沼、加工真菌畜禽鱼、畜禽加工毛皮动物等生产模式,3减少浪费与污染如减少动物死亡率; 淘汰劣质品种、个体、推广优良品种与杂交改良; 推广二元种植结构,高产饲料的种植,青贮、氨化、盐化、微贮技术的普及; 大型养殖企业的粪

23、便再生利用技术等等;,一、动物生产系统调控管理的原则,群落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相平衡、协调发展。 种群与自然环境条件平衡。 品种与区域环境条件平衡。 根据区域条件与养殖生产的实际,正确安排动物品种结构,并根据动物生产技术情况,合理确定动物品种内的年龄组成及之间的比例,以达到扩大生产群,提高该品种动物的群体效益。个体与环境条件平衡。 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和运用边际效益的经济规律,根据每种动物生理特点和生产技术要求,确定最佳出栏期,做到规范化饲养。,二、饲养环境,畜禽的环境大致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群体四个方面:物理因素有温热、光照、噪声、地形、地势、海拔、土壤、牧场和畜舍等; 化学因素有空气、氧

24、、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水,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 生物学因素有饲料、牧草、有害和有毒植物、媒介虫类和病原体等; 群体因素有畜禽与畜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表2-4是以欧盟为例,说明有机畜禽生产环境和常规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三、营养供应与动物健康,动物的营养应尽可能依靠农场内部的饲料,动物排泄的粪便作为作物生产的废料,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农场内的动物数量应与饲草数量相平衡,即畜禽的营养和土地生产相配套。防止有机肥料过多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如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动物健康的维护需要从动物的饲养环境、饲料组成、疾病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尽量采用预防性措施和物理及生物的

25、控制手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采取化学药物控制手段。,四、废弃物控制,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畜牧排泄物对环境的直接污染; 2.畜禽排泄物滋生苍蝇、蚊子等昆虫,传播疾病; 3.畜禽排泄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降低污染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控制和降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要研究和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使得饲料在畜禽体内充分地吸收利用,减少畜禽粪尿排泄量;其次要研究和控制养殖规模业,将规模养殖与小规模农户养殖结合起来,以利于畜禽排泄物的处理。,第五节 绿色食品生产的社会学基础(了解),绿色食品生产和有机农业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26、还涉及到农村区域发展、公平分配、性别平衡和公平贸易等。 一、农村区域发展现代工业化农业生产尽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但边际社会成本要超过边际社会效益。因此: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改善农业发展的比较效益,一方面降低对农业的补贴;另一方面增加农产品的出口。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数量)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前提下,一方面增加常规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增加有竞争力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期望通过出口来增加农民收人和改善经济状况。,1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比较以欧盟国家为例来简要比较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1)资源和生产结构 一般情况下,有机农场规模比常规农场规模大。 有机农场劳动力比常规需求

27、增加1020,但畜牧养殖由于密度减少,劳动力需求减少;园艺生产劳动力增加可以达到2倍。 有机生产的禾本科作物面积减少,而牧草、蔬菜、土豆等面积增加。有机畜牧业养殖密度减少60-80。(2)产量 有机作物的产量一般比常规生产低,禾本科产量差异3040;有机生产的蔬菜产量接近常规生产。 有机生产的畜产品单头产量与常规持平,但总产量低。,(3)价格 价格差异因产品不同而变化很大。小麦差异50200,土豆50500,奶产品836,猪肉差异2070。(4)补贴 目前,除法国和英国只补贴转换期2年有机生产外,其他国家既补贴转化期,也补贴转化期以后的有机生产。 补贴数目。因国家而异,英国补贴100欧元(年h

28、m2),芬兰470欧元(年hm2),瑞士800欧元(年hm2)。(5)效益 有机生产和常规生产效益基本持平,在-200之间变动。,2有机农业对生产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都在增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机农产品可以很容易的买到,另外有机生产和供应的数量也在增加。但需求和供应对有机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在表2-5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向“上游”和“下游(配送、交换等)”分布,但这并不是说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一定能够固定在当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贸易链将趋于国际化。,二、性别平衡,社会平等是可持

29、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使绿色食品及其原料的生产也得到发展,进而对妇女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提高妇女的现金收入,进而提高妇女的地位。 会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寻求知识和技术。 她们更多地接受现代文明挣脱传统的束缚,意识到自己的贡献,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最终会主动地争取权利并发展自我。,发展绿色食品能将农村妇女从生育中解脱出来。 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女性劳动者就会为了多赚钱而自愿推迟生育,从事绿色食品妇女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重男轻女”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人们会从心底接受“男女都一样”的观念。 从事绿色食品的生产能让农村妇女少受身体上的伤害。 妇女作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者,从事

30、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有各种危害。如喷施各种农药,施用化肥等。 从事绿色农业生产,要求更多地施用有机肥及少施农药,减少了妇女与各种有害物质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大大降低了她们受伤害的几率和程度。,第六节 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的标准体系(掌握),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标准是绿色 (有机)农产品生产、检查、认证以及监督管理的基本规范。一、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见图22。,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主要包括: 1. 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

31、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地的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农田、菜地、果园、牧场、养殖场和加工厂。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2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部分。A级绿色食品规定在其生产过程中严格按

32、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3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 它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 其卫生品质要求高于国家现行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项目种类多、指标严。 主要原料必须是来自绿色食品产

33、地的、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反映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突出了绿色食品产品无污染、安全的卫生品质。 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相同的。,4绿色食品的包装、标签、储运标准标准规定了进行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时应遵循的原则,包装材料选用的范围、种类,包装上的标识内容等。,二、国际有机农业的标准体系目前,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 二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 三是国家层次。,联合国层次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标准: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是食品法典的一部

34、分,目前尚属于建议性标准。 我国作为联合国成员国也参与了标准制定。 食品法典的标准结构、体系和内容等参考了欧盟有机农业标准EU209291以及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基本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定义、种子与种苗、过渡期、化学品使用、平行生产、收获、贸易和内部质量控制等内容。 标准还对有机农产品的检查、认证和认可体系做了比较具体的说明。,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标准属于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其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优势在于网络了国际上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和研究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其制定的标准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该标准包括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及

35、加工的各类环节,是认证机构制定自己的认证标准时要依据的“标准”。,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标准在国际上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代表。 欧盟的EU2092/91是1991年6月制定的,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检查、认证以及物品使用等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规定,共分16条和6个附则。1991年制定的时候,标准只包括植物生产的内容,1998年完成了动物标准的制定,2000年8月24日正式生效。欧盟标准适用于其15个成员国的所有有机农产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也就是说,所有进口到欧盟的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符合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因此,欧盟标准制定完成后,对世界其他国家的

36、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特别是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1990年,美国颁布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法案,并成立了国家有机农业标准委员会(NOSB),由美国农业部市场司归口领导。标准委员会由15个成员组成,分别由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代表组成。1997年NOSB完成了标准的第一稿,第三稿于2001年12月份推出,供公众评论。美国的有机标准基本上与欧盟的类似,区别在于美国的标准把检查、认证、认可等完整的列入。美国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21日开始试行,2002年10月21日正式执行。 日本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具体内容与欧盟标准大部分是相似的。该标准于200

37、1年4月正式执行。,国际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性已经基本不成问题,因此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强调对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即从土地到餐桌进行真正的过程控制。 主要表现在从“土地”和“人”控制入手,强调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都能在有机控制体系的监督之下进行。 因此,在有机农业体系中,认证检查的重点是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即生产者是怎样保证产品是真正的有机产品。,强调有机农产品并不一定比常规农产品更“安全”。 随着世界性环境污染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越来越多的污染,有机农业也不能例外。 因此,尽管有机农产品禁止施用化学合成

38、品,但也不排除来自大气、水或其他途径的污染。 另外,发达国家当前的常规农产品的标准制定是非常严格的,他们认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当前的技术标准可以满足对人体健康的保证,更为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对有机生产过程不做具体规定,但对“鼓励性措施”和“限制性措施”以及“禁止性措施”进行规定。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物种类和品种不同,社会条件也不一样,有机农业标准对农民的具体操作留了很大的空间,以鼓励各地农民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操作。 标准随时根据技术发展而进行修订。 比如欧盟有机农业标准自1991年发布以来,已经进行了几十次修订,主要原因是有机农业自身以及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有机农业标准进行及时修订。,中国有机产品标准:2005年1月1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发布了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GBT19630.14-2005),并于同年4月1日实施。其中包括:生产、加工、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四个部分。,思考题1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绿色食品的生产中? 2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的控制与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控制和平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绿色食品与性别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4请分析国际上有机农业标准的发展特点和前景?,多谢参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