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67642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4分)(2018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13题。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块状山地 D.地堑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D.乙受热变成丙答案 1.C 2.C 3.A解析 第 1题,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

2、形成的。根据图示,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浅海,C 正确。浩瀚沙漠、冷湿沼泽、长寒苔原环境下,不能沉积形成石灰岩,A、B、D 错误。第 2题,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层不同,有断层分布,相对两侧岩体上升,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块状山地,C 正确。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图示不能体现出背斜、向2斜构造,A、B 错误。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一般形成谷地或盆地,不会形成山地,D 错误。第 3题,根据图示,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都是沉积岩,A 正确。丙是侵入岩,丁是喷出岩,生成的地质环境不同,B 错误。丙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丁不是,C 错误。乙受热变成变质岩,不能形

3、成花岗岩,D 错误。(2018四川成都质检)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 37N西坡 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 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 米)。据此完成 46题。4.下列各月中,海拔 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5.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6.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A.900米 B.1 400米处C.1 800米处 D.2 300米处答案 4.C 5.B 6.C解

4、析 第 4题,根据图示,在纵坐标轴中找到 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读图可知,2 月对应数值约为 15,4月对应数值约为 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 5,12月对应数值约为 15,C正确。第 5题,根据材料,内华达山脉位于美国西海岸,37N 西坡,根据气候类型分3布规律,这里属地中海气候,7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B 正确、C 错误。内华达山脉西坡位于山地迎风坡,A 错误。7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受海风影响小。且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多少不同,降水垂直变率较大,D 错误。第 6题,在横轴中找到 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

5、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 1 800米处约为 0,1 800米以下大于 0,1 800米以上小于 0,说明地面至 1 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 800 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 1 800米处降水量最大,C 正确。(2018山西孝义一模)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 0 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 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78题。7.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8.甲地负积温等值线

6、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减少农药使用量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D.改变耕作制度答案 7.B 8.B解析 第 7题,根据图示,同纬度西部负积温等值线南凸,说明其数值低于东部,即西部较东部冷。主要是由于东部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西部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较大,B 正确。图示区域东西部比较纬度位置没有差异,A 错误。海陆位置对我国冬季北方气温影响较小,C 错误。冬季,该区域均受西北季风影响,D 错误。第 8题,甲处负积温等值线向高值凸出,说明该处负积温值较同纬度偏4低,积温低,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A 错误。因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下降,B 正确

7、。积温低,农作物和果树容易遭受冻害,不利于安全越冬,C 错误。不会改变耕作制度,D 错误。(2018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毫米/时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下面图 a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图 b表示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 911题。图 a图 b9.在同一区域中,图 a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A.t1 B.t2 C.t3 D.t41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 )A.草地B.水泥路面

8、C.裸地D.沥青路面11.若降水量相同,与图 b中符合的是( )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5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答案 9.D 10.A 11.B解析 第 9题,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示在同一区域中,t 1时段下渗率最大,t 4时最小;但降雨损失率是时间越长,累积损失越大,从开始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所以 t4时累积降雨损失量最大,D 正确。第 10题,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若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下渗容量也最大,A 正确。水泥路面、沥

9、青路面透水性差,因此下渗容量小,B、D 错误。裸地由于地表缺少植被,地表径流速度较快,因此下渗少,下渗容量小,C 错误。第 11题,根据材料,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示的降雨损失量累积最多,最少;下渗率大,其下渗容量也大;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B 正确。二、综合题(2 小题,共 56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 分)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 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 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

10、(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 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博斯腾湖区域图6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7 分)(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 分)(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5 分)答案 (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

11、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解析 第(1)

12、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7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

13、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0 分)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中部,水位主要受湖水蒸发和水源补给影响,唯一的外泄通道是达兰鄂罗木河(下图中 D处河段)。达兰鄂罗木河连接呼伦湖和

14、额尔古纳河,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近年来达兰鄂罗木河出现断流。(1)说明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6 分)(2)推测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8 分)(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4 分)(4)针对呼伦湖受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影响所产生的问题请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12 分)答案 (1)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2)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

15、存8(4)疏通达兰鄂罗木河或新建人工运河,使呼伦湖湖水能够外泄;引海拉尔河上游河水入湖,增加湖水补给;合理利用呼伦湖流域的水资源减小湖水损耗;保护草原植被,涵养水源等。解析 第(1)题,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要从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角度及地形因素分析。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水流向额尔古纳河,当湖泊水位低,额尔古纳河流入湖泊;从地形看,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海拉尔河流量大,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第(2)题,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要从河流补给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气候变化角度分析。从气候变化看,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

16、下降;从补给看,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从人类活动看,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导致断流。第(3)题,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由于该河为湖水的唯一排泄通道,河流断流,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等产生不利影响。第(4)题,呼伦湖受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影响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要结合产生的问题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断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含盐量升高等问题,所以应当疏通达兰鄂罗木河或新建人工运河,使呼伦湖湖水能够外泄;引海拉尔河上游河水入湖,增加湖水补给;合理利用呼伦湖流域的水资源减小湖水损耗;保护草原植被,涵养水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