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4037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三一轮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D 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今天 3D 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倘若将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客观地认识世界C.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2、具有社会属性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改造客观世界解析 选项 B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说的是人们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选项C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因为材料中体现不了实践的社会性;选项 D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选项 A 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答案 A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和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扩张”。他们的发现第一次提出了“暗能量”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如果“暗能量”确实存在,这将 ( )引起哲学领域的革命,推翻并重构“物质”这一概念印证物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地位关系发

3、生改变进一步佐证物质具体形态的丰富多样性A. B.C. D.解析 “暗能量”存在和发现,充分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具有客观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我们能够认识这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充分说明,物质具体形态的丰富多样性,故正确,说法错误,“暗能量”的发现将进一步证实“物质观”的正确性。答案 B3.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A. B. C. D.解析 离离原上

4、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题肢体现了人们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有所不同;体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包含的哲理相同。答案 B4.美国某研究小组曾经做到让一束光停留了 16 秒。时隔半年,德国某研究小组让光在一种不透明晶体中静止了 60 秒。整个操作可设想为:打开门,让一束光进入暗室,然后关上门,一分钟后再打开,让光出去。暗室就是这种不透明晶体,它拥有一种特性电磁诱导透明效应,这让它在一束特定频率的控制激光下能够变得透明,相当于暗室的门打开了。但这 60 秒,已经称得上是研制量子中继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了。这一

5、科技成果佐证了 ( )意识活动的主动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客观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A. B. C. D.解析 题中光的运动与不透明晶体的关系,体现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同时体现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客观世界,故入选。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预测未来,但不能保证正确的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总是前进、上升的,故排除。答案 B5.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

6、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 B. C. D.解析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且符合题意;项错误,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项错误,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答案 D6.美国人海因里希调查了 75 000 起工伤事故后,提出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的概念,即8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

7、因素,10%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仅有 2%是因为不可控因素。这一法则告诉我们 ( )A.生产实践是发生工伤事故必然前提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C.减少工伤事故必须按安全生产规律办事D.只要生产中能摆脱“人”的因素,就能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解析 根据 8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因素,10%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仅有 2%是因为不可控因素,可知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尊重规律,故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选项 B 说法错误;选项 D 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 C7.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新

8、的科学研究发现,专门的成熟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科学家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创造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这主要表明 (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揭示自然之谜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特征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规律一旦被科学研究发现,便具有客观性A. B. C. D.解析 题中科学家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创造了新方法,体现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同时也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揭示自然之谜,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而没有体现实践的社会性和客观物质性,不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和发现不发现没有关系。故 B

9、 项正确。答案 B8.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 B. C. D.9.有研究表明: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它会把经常重复的运动或行为记忆贮存起来,当再次遇到这种行为时,大脑就会开启自动行为模式,不再参与决策,去做其他的事情;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

10、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解析 材料说明了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 D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故 A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答案 D10.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写过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 B. C. D.解析 对“白鹭立雪”这一景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

11、识,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说法正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说明人的意识能能动地反映物质,说法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意识能动地认识事物,没有体现意识能动地改造事物,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对事物的反映不同,但没有对错之分,说法错误。答案 C11.本世纪以来,一种被称为“左手材料”的人工复合材料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光学和应用电磁学领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青睐,对其研究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然而它的出现却是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前苏联科学家的假想。这表明了 ( )A.超越现实的假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B.符合规律的假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C.思维的眼睛能够主动创造出假想的世界D.

12、相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实现社会存在解析 材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中“精准应验”的说法有误;假想属于认识,认识活动源于社会实践,故 B 项说法错误;社会预言属于社会意识,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故 D 项说法错误。答案 C12.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最能长久凝聚人们好奇之心的,莫过于深邃神秘的宇宙。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刚发表时,支持的人极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发表时,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不赞同甚至明确反对;宇宙大爆炸理论刚刚问世时,饱受世人的讥讽但如今人们终于认可了它们对宇宙的解释。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掌握的理论

13、B.质变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任何时候都应促成质变C.宇宙的存在是客观的,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解析 材料表明人们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故 C 项符合题意;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故 A 项表述不科学;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并非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故 B 项表述错误;D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答案 C13.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听众落泪。听过“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许多在外的子女回到了父母身边或送来了对父母的问候。这佐证了 ( )A.音乐是人脑加工改造

14、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在特定条件下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C.意识因为具有主动创造性,因而具有直观现实性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解析 音乐作品作为意识,其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A 项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故 B 项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其要通过实践活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故选项 C 错误。答案 D14.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

15、雕刻。”这说明 ( )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到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认识必然不同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A. B.C. D.解析 雕刻创作既要受到雕刻者“艺术观念”“技艺水平”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又要受到雕刻对象的自然属性和规律的制约,故选,排除;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排除。故选 B 项。答案 B15.自古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树当做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由树来庇佑。苗寨里的人无论出生或去世

16、,都会种一棵树表示纪念。在“人本是树”的生命哲学的引导下,村民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人本是树”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哲学的智慧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发挥意识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A. B.C. D.解析 题中说明发挥意识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故入选。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村民正确的意识和价值观,而不是强调其观念是唯心主义,也没有强调人的哲学智慧从何而来,故排除。答案 D16. 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

17、构成。到了 19 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 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B. C. D.17.“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而且被视为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它让病患者告别打针之苦。这一事例说明 ( )实践是一

18、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A. B.C. D.解析 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错误,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研究人员发明了无针头注射器,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符合题意。答案 D18.习近平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说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理论创新

19、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C. D.解析 习近平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表述错误,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表述错误。答案 B19法国科学家声称,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老鼠发生肿瘤的风险更高,寿命更短。报告发出后,某机构展开调查后认为,该科学家研究的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其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这佐证了( )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完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20、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C. D.解析 题中强调转基因研究较为复杂,不能一蹴而就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复杂性,同时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入选。题中没有涉及正确的认识,不能说明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故排除。观点错误,完善研究手段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故排除。答案 D20.在多年不懈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为更好地揭示蝗灾爆发机制,以及开发可持续性治理策略核心的控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该研究成果说明

21、( )获得正确的认识是科学研究的目的获得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科学研究是推动人们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A. B. C. D.解析 题中科学家成功破译飞蝗的基因图谱,推动认识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强调为开发控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故入选。观点错误,科学研究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故排除。观点与题意不符,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没有谁更重要,故排除。答案 D21.2014 年初,现代黑洞理论创造者之一斯蒂芬霍金再次震惊了物理学界,他通过研究指出,“事件视界”的说法并不合理,原有黑洞的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应是“灰洞”,这为当今理

22、论物理学界的焦点争论提供了一个新观点。这告诉我们 ( )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认为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会更接近真理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A. B. C. D.解析 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故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黑洞概念被“灰洞”所代替,说明了认识是反复进行的,故选。与题中强调的认识反复性不符。答案 B22.在一张纸上同时画一个白色矩形和一个黑色矩形(两个矩形要一样大),我们会感觉白色矩形要显得比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

23、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A. B.C. D.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解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故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客观规律,与题意不符。答案 C23.无需 wiFi 信号,点一盏 LED 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

24、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h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 1W 的 LED 灯珠,灯光下的 4 台电脑即可上网。“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 )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A. B.C. D.解析 题中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是通过科学实验获得,说明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能动性

25、并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故排除。答案 A24.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C. D.解析 本题材料中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表明该地方在实践中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故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故表述错误,不能

26、入选;中“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否认了认识是发展的,是错误的。答案 D选择题答案:ABBBD CBCDC CCDBD ADBDD BC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50 分)25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

27、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 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 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

28、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 分)26.当下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复制和拷贝。但洋模式被“买光”后,我们该怎么办?专家指出,文化界要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 5 000 年文明史的国家,当代中国的巨变更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素材。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靠简单模仿产生的文化是没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原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9、的依据。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规律具有客观性,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应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创造具有长远生命力的文化;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推动文化原创。27.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 1998 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 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

30、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答案 (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 1998 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