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说唱背古诗.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606244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唱背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唱背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唱背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唱背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唱背古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提示: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成都锦江之滨独自散步赏花的情景。黄四娘家里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弯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舞去,留连忘返,可爱的黄莺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歌唱着。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 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

2、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

3、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 里 的 山 上 鸟 都 没 有 ,万 里 的 道 路 上 连 一 丝 人 的 踪 迹 也 没 有 ,只 有 在 江 上 的 一 只 小 船 上 ,有个 披 着 蓑 衣 的 老 翁 ,在 寒 冷 的 江 上 独 自 垂 钓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4、,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夜,湖水的波光和月光两相融合,湖上没有风浪,水面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远望洞庭的山(即君山)和水一片青翠,好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色的田螺。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

5、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马诗】 作者

6、: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 奔驰在疆场。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所 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

7、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

8、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孟浩然 春 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

9、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i 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10、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乡间民风淳朴,为诗人提供了一片乘月闲游的桃源乐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悠悠然,又有无穷既惊且喜的意趣。少年行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

11、马高楼垂柳边。一斗新丰美酒价值十千元。京都长安有很多的游侠少年。今日与你相逢,一见如故,为你开怀畅饮真是痛快。我们的马就系在高楼下的垂柳边。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

12、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华山 (宋)寇准 只 有 天 在 上,更 无 山 与 齐。 举 头 红 日 近,回 首 白 云

13、 低。皇甫冉送王司直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赠汪伦作者: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平月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千里送鹅毛唐 缅伯高将鹅贡唐朝,山高路又遥。 沔阳湖失去,哭倒地号号。 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咏鹅鹅、鹅、鹅,曲 项 向 天 歌。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