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和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描述免疫的功能。教学重点、难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播放视频:展示“泡泡男孩” ,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视频中的男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无菌的泡泡里?那什么是免疫?免疫系统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设疑:1、我们生活在
2、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思考回答:与人体免疫有关。(不要求完整,因在本节课的最后还要进行讨论。 )人体的三道防线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教师:1、皮肤有什么作用?观看视频。2、提出问题: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3、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 1、观看视频2、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3、学生观看,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1、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设疑:,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 1、学生阅读课本 P49 第二段。2组成:杀菌物质和
3、吞噬细胞。功能:溶解病菌,吞噬、消灭病原体。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49 第二段2、播放第二道防线的视频。3、归纳第二道防线作用。2、学生观看视频。3、归纳第二道防线作用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设疑:第一、二道防线能够抵抗大多数病原体,个别病原体非常顽固,它们攻破了第一二道防线,这就需要调出免疫系统最精锐的部队,也就是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又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49 最后一段和 50 页。1、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3。2、提问:什么是抗
4、体?什么是抗原?3、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动画。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4、提问:抗原、抗体以及吞噬细胞之间是什么关系呢?5、播放视频。6、提问: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病毒的侵袭呢?7、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1、学生阅读课本 P49 最后一段和 P50 页第一段,2、回答抗体、抗原概念。3、观看视频。理 解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4、回答问题。5、思考并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1、提出问题: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2、展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3区别表格。5、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学生回答6、课堂练习 订正习题 学生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