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新疆玛纳斯县第四中学 郑山峰,说教材,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形和隐性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个一级主题。 2、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之上的学习,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一,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下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理论基础,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
2、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用此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说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 “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说教材,教学重点: 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
3、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教学难点: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利用遗传图解推断显、隐性基因的组成及性状 。 4.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能力) 。,说教材,教法与学法,1、教法,2、学法,“体验式”探究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问题讨论分析法,问题引导讨论 合作学习法 画遗传图解法,说学情,1、对学生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其次,这个年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
4、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知识储备能举例说出生物的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通过精子和卵子,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说明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规律。 3、思维难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思路。 4、应用难点-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温故知新 提出质疑,3.体验实验 认识规律,4.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5.采摘硕果 拓展创新,设计思路,说设计,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当受精卵为Aa时,发育
5、成的个体能卷舌吗?,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探索。,教学过程: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提出质疑,设置问题 :1、基因与性状有何关系?2、什么叫相对性状?3、体细胞的基因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有何异同?4、基因如何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本环节设计理念: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所以我设置问题,作为知识铺垫。特别强调,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分离。同时指出:科学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推测,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转入下节
6、内容。,第三环节:体验实验 认识规律,1、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并带着问题思考:孟德尔为什么选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呢?,2、学生分组讨论:(1)、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2)、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d )没有传给子代吗?你的想法呢?,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孟德尔的三个遗传规律 。,本环节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其科学品质和精神 ;勤于动手,加深记忆 。,4、动手画出遗传图解:(听10遍不如说1遍,说10遍不如写1遍 ),第四环节: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使每一个学
7、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既运用了规律,解决了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又为下一问题学习做好了过渡。,问题:双眼皮是显性性状,而单眼皮是隐性性状。那么一对单眼皮的父母,会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父母都是双眼皮呢?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吗? (用遗传图解),第五环节:采摘硕果 拓展创新,利用家系图谱解释近亲,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的近亲关系。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遗传图解)。假设a为控制一种遗传病的隐性基因,让学生猜想她们的后代患病情况如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患病机率较高,使学生理解,亲缘关系越近,基因相似程度越大,如果结亲结婚,
8、后代的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率就大,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理解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白化病患者(中间),苯丙酮尿患者,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既是色盲病的第一个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人。正因如此,色盲病至今仍被称为“道尔顿病”。,约翰道尔顿,本环节设计理念: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围绕本节重点,设计六道习题,应用三个规律,;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拓宽视野,了解前沿科学。,六、说板书设计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遗传图解(精子)
9、父:AA A Aa(受精卵) 母:aa a(卵细胞) 二、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现象 2、实验结论:孟德尔的推论一、二3、继续孟德尔实验 4、得出结论:孟德尔的推论三 四、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说反思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内容,重点、难点都是理解基因的遗传,基因对相对性状的控制。本节内容我在我们学校上过两节,上学期代表玛纳斯县去昌吉州参加了生物优质课大赛,在那一节课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次去州上参赛,难免出现一些失误。总结起来如下: 优点: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直观,课堂容量大,有利于突破重、难点。2、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在快乐中求知、创新、合作学习。3、分层的问题设置、多样的教学评价,力争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同学都在教师的关注中取得自己的进步。4、教学设计合理,符合认知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规律。5、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分成三部分去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6、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明显的缺点:1、要求学生画生物遗传图解时,对学生的指令要求不准确。2、时间把握不合理,有前松后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