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566565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治理失业是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摘要:2007 年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的新要求,统计局对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再一次修正,从而了较为客观、科学和权威的衡量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失业率指标是关键性指标。要想如期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失业治理。 关键词:失业治理;小康社会; 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F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03-02 2一、 衡量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分析 自从十六大到 2020 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

2、的更高的小康社会的奋斗后,统计局于 2003 年组织专家开始对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立项。2004 年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立工作,2005 年在征求发改委和各部委意见的基础上开始使用,并实践中的反馈情况对指标体系修正和。2007年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的新要求,统计局对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再一次修正,从而了为止较为客观、科学和权威的衡量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见表 1。 二、失业率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的指标 从表 1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3测指标

3、体系共包括六大类、32 项分指标。指标、作用,可以综合反映出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指标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就能力民生,的生活和质量;经济发展社会矛盾便会加剧,从而对社会挑战;经济发展基础,国民的政治、文化权利的追求和保障便会受到,人与自然的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难以。 在经济发展指标中,失业率指标的状况举足轻重。可以说,失业率指标是经济发展指标的核心和关键性指标,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失业率一系列指标会的和制约作用,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 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美国

4、经济学家奥肯于 20 世纪 60 年代了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奥肯定律。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关系,指出,当 GNP 低于潜在 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 1%。即当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 GNP 低于潜在的时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失业率的、就业率的同样会带来程度的经济增长。也说,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着就业的经济4增长弹性。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由三架马车来:投资、出口和消费。失业率意味着生产领域中人力资本投入的。人力资本是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要的比例,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在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入,一国经济增长将较为缓慢甚

5、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为零甚至为负,经济发展也将失去物质基础。据资料显示,我国因失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使 GDP 损失一年不少于 1 万亿元(潜在 GDP=(95%的劳动力供给量/就业量)GDP),难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慨叹,高失业率伴高的生产损失或高的生产停顿就好像干脆把相同的汽车、食品和房屋扔进大海一样。 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民生和生活质量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的生活来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与贫困相伴。即使失业者能够享受到低保待遇,其平均收入也只于本地平均收入的 20%30%。来说,失业越长,贫困程度

6、也就越高。至于长期因失业的贫困,从个人角度看,会使失业者个人和整个家庭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的能力下降,消费跟消费能力与就业5时相比更是急剧下降,其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日常吃穿用等的开支萎缩,直接到失业者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从社会角度看,会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使恩格尔系数、民生状况恶化,不利于内需,若社会需求整体下滑幅度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 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与稳定 一,失业者,是长期失业者经济大,能力参加需要支出的社交活动,自卑感强,易被社会所孤立和排斥,心理负担较为沉重,甚至心理扭曲、变态,仇视社会,报复社会,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国际劳工组

7、织在本世纪初的全球就业议程中指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世界上人工作而生存,它人们融入社会、自我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这使得工作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另一,失业率过高会基尼系数上升,使居民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是社会震荡的潜在因素。这时,社会矛盾,诸如社会团结度下降、家庭破碎等交织在一起。,失业是贫困、疾病、失学、离婚、犯罪、盗窃、仇恨等的根源,会地社会安定,不利于社会。 4.失业率过高会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 6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生活,文化投资较高层次的追求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家庭中娱乐服务性支出已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

8、文化产业的值占 GDP 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国民素质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热情与意识,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12下一页据资料显示,失业者遭遇到多重不利境遇的性大大高于在业者。生活的打击使多数失业者够,或者是不愿意加入到的社交和政治活动中,从而其和价值观念。有些失业者会被边缘化,产生政治冷漠情绪;有些失业者会因自身所处的不利境遇而抱怨社会,使政治认同感大大下降。 7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都会产生负面。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失业率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指

9、标体系中最为的指标,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的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治理失业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 治理失业是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小康社会的基础性要求,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基石是在较低失业率基础之上的。失业率是社会繁荣程度的晴雨表,较低的失业率说明社会景气度高,经济健康发展;反之,失业率过高,劳动力资源闲置浪费,劳动者自身难以其社会价值,而且身处贫困状态而无力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人的发展。,会延缓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阻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二) 治理失业是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这里

10、的发展指政治、8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位一体的社会总体布发展,而且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的发展要。发展的核心要求是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的与稳定。,我国的社会问题较多,涉及到贫富差距、教育、医疗、住房、民主、公平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治理失业,解决就业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不解决就业,矛盾的化解就无从谈起,社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年来,了措施来我国的失业问题,但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国际金融危机等的,我国的就业矛盾仍然棘手和。为此,应在几个努力:,在发展观上由以往的单纯强调 GDP 增长转为就业优先发展;,在分配观上应使的分配政策体现就业的公平与机

11、会均等;,在改革观上应把改革的和社会承受度有机地起来,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规范和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营造的劳动。 (三) 治理失业有利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发展的点和落脚点。人的发展包含多内容,其点是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发展,其体现是人的多追求,诸如物质文化需求、生活质量需求等程度的。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的,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为人的发展必要的发展条件;另一,人社会和发展社会的主体,一旦发展,会大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9人的发展的途径是劳动者的就业。从政治学角度看,就业权是人权的体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就业是劳动者生存的保障;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社会生产,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文忻,杜凤莲.失业与城镇人口收入差距 J.经济评论,2008,(1):36-39. 2 薛进军.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 J.人口科学,2005,(5):2-11. 上一页1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