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的舞者春风化雨观后感初教 081 吴珊 08131124这是一条被迷雾吞噬的道路,铜墙铁壁的势力让道路狭窄到难以容身,踏上这条路 ,注定要背负寂寞与孤独。然而,基廷却踽踽独行,他用从容的步调谱写出他梦想中最美的歌,一首唤醒沉睡于传统教义中却无比憧憬未来的年轻人的歌。 题记看完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感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个孤独的舞者基廷。他演绎了一场新势力与传统势力的短兵相接的斗争,他孤独的战斗着,执着而又潇洒。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从未见过这么多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
2、的声响惊起秋野广袤的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基廷就如这群放肆腾飞的鸟,潇洒地以自己的方式在平静掩盖之下的教育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力量。或许他从头到尾都知道自己最终要面对什么,但是面对自己热爱的,他愿意用一切去搏,飞蛾扑火,即使结局是狼狈的离开。 基廷是名富有激情和梦想的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当所有其他老师都以一种正统的、严肃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教学的时候,他却吹着口哨将他的学生带出了教室,带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求知之路;为了克服学生的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他带领学生将里查特有关诗歌欣赏的生硬说教撕得粉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冲出权威的束缚!这也是学生个性真正能够萌发、
3、演绎和生长的关键之举;他在院子里给学生上课,他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节奏不从众 ,让学生们明白独立品质的可贵, “规定”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有自己独特的“走姿” ;为了使学生学会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又第一个带头站上了桌子,在上面手舞足蹈在他的课堂里,学生的身体是自由的,思维是放松的,舒展的。学生和老师之间也是完全平等的,他所诠释的是一种与传统课堂截然相反的思想,一种势必要被攻击,势必要被扼杀的新的教育方式。在基丁老师的影响下,学校里出现了一批像他一样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组成了一个叫做“古人诗社”的社团。白天,他们忍受着学校里刻板,严谨的教育。晚上,
4、他们点亮梦想的火种,穿过黑暗笼罩下的迷雾树林,穿过压抑固执流淌的河流,去赴一个诗歌和梦想的约会。然而,现实总是在无情的打击着充满梦想的人们。这些浪漫的诗人,在他们一开始走上那条与众不同的追梦之路的时候,悲剧就已悄悄的埋下了种子。尼尔的自杀成为了传统势力最有力的借口,他们点燃了导火线,坚决要把基廷老师带领的新势力烧为灰烬。独舞的斗士终究敌不过浩浩荡荡全面武装的扫荡者,基廷还是无奈地离开三尺讲台,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再一次孤独起身,走向新的孤独。或许,在我们的读书年代,也曾盼望着有这样一位老师来到课堂,抛开所谓的课本,带着我们走出方方正正的教室,投我们所“好” ,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而在家长眼里是
5、无稽之谈的事。如果一位老师让我们去寻找自我,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总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我们应该会认为这位老师是真的尊重我们稚嫩的理想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回自己,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当发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拜伦和莎士比亚被僵化的理论所遮蔽,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些圣经般的金科玉律从教科书里毫不犹豫地撕掉。但是基廷先生的遭遇已向我们证明了,一直被传统势力精心呵护的教育制度下有太多的渴望是不能实现,也许还在萌芽阶段就已经被掐的粉碎。 从我们的生命被孕育的最开始,我们的父母就把教育披上了浓重的爱的色彩。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不亚于学校教育的影响的,在有些家庭里,家庭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孩子的受教育
6、的生涯。父母以爱的名义命令着我们。当我们还未了解这个世界,还不明白律师、医生什么,是否是属于我的生活时,我们已经被安排好了,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这仅仅是父母的思考。他们要让我们生活变得富有;让我们声誉变得响亮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承载着父母的希望,朦朦胧胧的朝着他们的规划一步步走着。影片中的尼尔飞扬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身上光芒万丈。然而当帷幕落下,他还得回到现实。在基廷代表的梦想与父亲赋予的希望的较量中,父母的爱让尼尔在自己寻找梦想的道路上步履艰难,最终选择用那把父亲长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术刀打开通向坟墓的道路。父母一生之中有多少遗憾啊!他们希望我们不在再错过。家长总是把自己的
7、遗憾寄托在我们身上,盼望着我们能够实现他们曾经的理想,可是在这种教育中,他们没有问过我们我们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和他们的理想是截然相反的。这是父母的爱,一种执着的无懈可击的不能推辞的爱,他们把爱炼成了枷锁,让我们无法挣脱,也不能挣脱。一直以来,学校教育自以为是其精髓的便是其传统。他们的传统思维早已经定势。在校方眼里,让孩子成功的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就是自己最大的使命,至于学生的自我,理想与兴趣都不是他们所承担的责任。这传统,是来自于我们绝望的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的传统,而不是发自作为当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的浪漫主义的传统。学校的教育者从自身经历的事实为出发点,总结出最有利于学生升学的教育方式
8、,忽略舍弃了真正适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者面对的社会是褪去了理想色彩的,黑白的背景下淡淡的彩色是突兀的。社会的压力让校方自然而然的妥协了,出于他们的本能,把他们的实利主义的性格灌输于学校教育的诸种体制之中,并且,作为师长,作为父辈,他们自以为这所做的一切均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他们认为,唯有一个在贯彻了实利主义教育的体制之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免受伤害。 于是,我们学习数学,学习经济,学习法律,学习各种规则,像一辈一辈的校友那样,同时,也学会屈服。在他们的实利主义的教育培养之下,我们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种气质,我们变得现实,我们变得善于钻营,我们变得急功近利。我们也许会成为一名合乎他们
9、设计的会计、医生、律师、政客等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生命本质中的创造力,反叛力,活力。 像成人社会一样,我们放弃了我们的理想,我们整日忙忙碌碌、蝇营狗苟,然而这却不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快乐。试问在这样的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下,像基廷那样的教师还能走多远?基廷的教育思想,是与家长与学校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孤独的抗争无法挽救整个教育局势。试想,如果基廷老师不反常规教学, ,那么他肯定也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可是,基廷老师并没有选择所谓的“如果” ,而是勇敢地走上了这条孤独的路。基廷老师走了,尽管头破血流,但仍笑容满面。我们相信:他从孤独的路上走来,一定会再向孤独的路走去。其实,现在社会里,像基廷这样的“新生代”的老师也有人在。他们和基廷一样,试图以卵击石,在教育的路上,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框架,激活一代人的灵魂和学习生活的热情与勇气,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内在,做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们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敢与传统抗衡的精神,并努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他们的教育行为中。可是,观念这道栅栏,却将他们与一大批守旧者断然分开。他们就像教育舞台上那孤独的舞者,尽管手脚带着镣铐,但仍孤独而艰难的舞动在教育的舞台上,将自己的智慧,灵气和对教育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时候,留给他们的是曲终人散后的凄凉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