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卫生应急管理与体系建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刘 民 教授,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卫生应急的定位 三、中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四、中国卫生应急实践案例,一、基本概念,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 特指对突发事件的响应。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一、基本概念,3、卫生应急:是指为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
2、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危害,所采取的一切活动的总称。4、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卫生应急工作的计划、实施与评价活动的总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 2、公共性 3、严重现 4、紧迫性 5、复杂性 6、易变性,6,突发事件与严峻挑战,人口,资 源,社 会,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 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7,多元因素混杂 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蔓延产生重要影响,事件频发与多因混杂,8,自然因素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2004 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2004年10月13日,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学会与威胁社区的各种灾害共存,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免遭灾害袭
3、击的主要途径。,自然灾害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担加重,9,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发生频率高、 造成损失重、 影响危害大。,从灾害的最初成因看,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五大类。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10,生物因素更为复杂 病原微生物比人聪明,不合乎逻辑的逻辑每天都给我们带来严酷的考验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病原微生物不断变化 生物安全菌、毒株管理,11,社会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相关事件 相互影响、关联,公共卫生事件,相
4、关事件 相互交织、渗透,以人为本生命为先,突发事件与卫生事件 事件单项、次生、衍生、耦合发生,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卫生部门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该成为重要的角色。,事件分类相对静态 事件演变绝对动态,政府领导决策是关键,12,应急管理与实践科学,政治性,国际性,影响性,二、卫生应急的定位,1,主要任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2,卫生应急体系 -国家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4,以法律为依据,预防为主,以人群为目标,统一协调对外为基本,危机管理的原则,以科学为核心,快速反应为要求,明确目的与坚持
5、原则,以减少危害为目的,以人为本公众利益至上,二、卫生应急的定位,3,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领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卫生监督; -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 -处置措施的效果和效益评价; -事件后的恢复重建。,16,卫生应急与医药改革,三、卫生应急体系,指挥决策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紧急医学救援系统; 卫生监督系统; 风险沟通系统; 专家咨询系统。,18,一案三制与全面发展,预案的编制年,“一案三制”全面推进年,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年,纵深推进夯实基础年,走向依法科学常态规范管理,经受严格检验年,预案
6、,机制,体制,法制,中国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卫生应急体系建设6个转变和发展 从无序到有序,法制体系基本建立。 从分散到集中,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从单一到协同,机制全面优化。 从经验到规范,预案体系逐步完善。 从被动到主动,基础建设得到强化。 从无形到有形,能力明显提升。,(一)从无序到有序, 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了法律法规、行业规章、规范标准和管理操作四个层面,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卫生应急全过程的法制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70多部法律法规; 出台全国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等10余个部门规章; 印发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7、编写了卫生应急工作手册等操作规范和指南。,(一)从无序到有序 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全国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等,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等,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二)从分散到集中 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23/62,卫生应急体系框架,医疗救治 体系,疾病预防 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机构,医疗、急救 机构,卫生执法 监督体系,卫生应急 专业队伍,专家咨询 委员会,医疗救治 机构,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三)从单一到协同
8、卫生应急机制全面优化,强化部门间、军地间、区域间、国际间的协作。 卫生部与30多个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 与军队、武警部队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机制 分不同区域建立重点传染病联防机制 与港澳台卫生部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周边部分国家建立了信息通报和技术支援机制,(四)从经验到规范 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相互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总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部门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和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地方各类预案,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国务院办公厅
9、组织实施(体系总纲、规范指导),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部门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制定部门负责实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地方预案,地方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卫生应急预案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各企事业单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五)从被动到主动 卫生应急基础建设得到强化,在全球首创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 启动了全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正在建立国家、省、地市、县级卫生应急指挥决
10、策平台; 建立了全国中毒和核辐射救治网络; 搭建了中国实验室卫生应急检测网络; 推进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的创建; 卫生应急应用性科研和物资储备。,(六)从无形到 有形 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升,组建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中毒事件处置、核和辐射事件医学应急等 4大类27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初步实现了队伍机动化、装备携行化、医院车载化、自我保障化的目标。,卫生应急队伍建立,不同类别的应急队伍; 专家队伍; 队伍装备; 队伍的 培训和演练; 队伍的调用。预备役式管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卫生应急职业精神 忠诚使命,团结奉献,依法科学,有序高效 经验和启示 树立全局观念
11、要有创新意识 善于沟通协调 充分发挥专家和科技的支撑作用,忠诚使命,团结奉献 依法科学,有序高效,34,案例一:中国甲流感疫情,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截至2010年5月底,全球共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至2010年5月底,中国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2.7万余人,死亡804人,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科学、有序应对疫情 组织专家及时研判疫情态势,根据疫情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 迅速成立了卫生部牵头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随后陆续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类疫情
12、防治方案、指南,指导各地规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科学防控,加强科技支撑,迅速立项,集中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如: 在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相关信息后72小时内研发出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甲型H1N1流感PCR诊断试剂盒 组织约13000名自愿者参加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截至2010年4月底,累计完成约1亿人份的疫苗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情概述,2009年4月底 外堵输入 内防扩散 做好应对第二波疫情的准备 2009年6月11日 减少二代病例 严防社区传播 加强重症救治 应对疫情变化 2009年9月初 强化
13、预防措施 突出重点环节 加强重症救治 减少疫情危害 2010年3月底 科学有序防控 提升监测水平 做好重症救治 完善应对准备,病 例 数 骤 增,病 例 数 下 降,乙 型 流 感 超 甲 型,暂 停 报 疫 情,11月,12月,4月15日,1月,37,案例二:青海省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特大地震,20万余人受灾,2698人死亡灾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医疗卫生救援条件十分恶劣,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卫生部牵头总指挥部卫生防控组,及时组织研判灾区医疗卫生救援需求,统一部署 14日下午,已有440名医务人员工作赴灾区现场,当日救治伤员2300人,向外转送伤员165名
14、震后3天内,灾区重点加快伤员救治和重症伤员转运,同时部署灾后各项卫生防疫措施 至震后第10天,灾区基本实现了医疗卫生防疫全覆盖,并不断加强高原病防治和鼠疫防控等重点工作 至震后第30天,灾区医疗卫生服务秩序稳步恢复,卫生防疫整体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救灾物资、经费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6月初,灾区累计诊治伤员9千余人,转运伤员3109人;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案例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名运动员以及教练员、裁判员,各代表团官员和媒体工作者等7万余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观众人数更是空前 卫生部与北京奥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了三方协调工作
15、机制,实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各有关部门密切沟通、有效配合、协作联动卫生部整体协调全国卫生资源,派出联络组和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指导、全力支持积极开展奥运医疗卫生保障的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支持各赛区城市积极筹划、落实措施, 赛事期间的传染病防控、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医疗服务和医疗急救等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奥运期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无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食源性和药源性兴奋剂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1,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健其骨干 加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固其根本 强化卫生应急信息化管理,强其魂魄 强化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善其身周,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