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英文翻译 2正文 3一、心肺复的苏概 3二、发病原因 3三、疾病分类 3四、临床表现 4五、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5六、注意事项 7七、临床资料 8八、病情观察及护理 8九、讨论 10参考文献 102心肺复苏及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心肺复苏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的探讨,能更好的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方法:本文结合护士工作实际并参考有关文献,通过对一组病例的分析得出相关的护理方法。结论:加强心肺复苏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对保证心肺复苏最终成功很重要。【关键词】 心肺复苏 【Abstract】 Objective:In this crticle,throu
2、gh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nd nurs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can better promote the nursing work.Method:The basis of practical nurses work and refer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of a group of related nursing mrthods.Conclusion:To streenghen the observatio
3、n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 (CRP),nurs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ante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 final success.【Key words】CRP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3一、 心肺复苏的概念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
4、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
5、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 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二、发病原因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三、疾病分类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4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 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
6、500 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80%。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 QRS 波群,频率多为 20-30 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心搏骤停的以上 3 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
7、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
8、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四、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人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心脏停搏 35 秒 ,病人有头晕和黑朦;停搏 510 秒由于脑部5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 1015 秒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 2030 秒呼吸断续或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 60 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 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
9、,心搏骤停 4 分钟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心室颤动,4 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如在心搏骤停 5min 内争分夺秒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有可能获得复苏成功且不留下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损害的后遗症;但若延迟至 5min 以上,则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亦难免造成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害。因此在现场识别和急救时,应分秒必争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
10、注意不应要求所有临床表现都具备齐全才肯定诊断,不要等待听心音、测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识别和抢救时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又称初步急救或现场急救,目的是在心脏骤停后,立即以徒手方法争分夺秒地进行复苏抢救,以使心搏骤停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通常按正规训练的手法可提供正常血供的 25%30%)。BLS 的基础包括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的识别、紧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早期心肺复苏(CPR)、迅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除
11、颤。对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早起识别和反应也被列为 BLS 的其中部分。在2010 成人 BLS 指南对于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都提出了这一要求。BLS 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五、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 判断意识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62. 呼救帮助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3. 判断心跳、呼吸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4. 胸外按压(C)(1) 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垫脚凳。(2) 胸外按压 30 次(17 秒完成):A
12、. 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B. 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C. 深度:胸骨下陷5cmD. 频率:100 次/分5. 开放气道(A)(1) 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2) 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托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6. 人工呼吸(B)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 2 次,采用“EC 手法”,每 6-8 秒行人工呼吸 1 次,8-10 次/分,每次呼吸约
13、1 秒,通气约 0.5 升,可见胸部起伏。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 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1) 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 秒),观察呼吸情况。(2) 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7(3) 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4) 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9.整理、记录(1) 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2) 洗手,记录抢救过程。六、注意事项12010(新版)CPR 操作主要变化(1) 实施人员应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判
14、断病人有无反应、呼吸及循环体征,评价时间不要超过 10 秒。(2) 操作顺序变化:由 A-B-CC-A-B 即: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3)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频率100 次/分,胸骨下陷5cm,婴幼儿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尺寸的 1/3,约 4-5 cm(4)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将中断时间控制在 10 秒内(5) 保证 CPR 效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医护人员每 2 分钟轮换施行者(6) 在条件许可下,要立即给予电除颤,在电击前后要尽量避免中断胸部按压,每次电击后立即以按压重新开始 CPR2. 心脏按压方法(1) 按压时手臂要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不能弯曲,不要左右摆动。
15、(2) 不能撞击式地猛压。(3) 向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保证胸廓完全回弹。(4)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得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移位,但应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3. 触摸颈动脉方法触摸颈动脉位置要准确,用右手食指、中指触摸病人气管正中(男性患者可触摸到喉结后)再滑向颈外侧气管旁开 2 指处触摸颈8动脉搏动。注意触摸颈动脉不宜用力过大,以免压迫气道造成呼吸道阻塞,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防止头部供血障碍。4. 简易呼吸器注意事项(1)呼吸面罩的尖端应朝向鼻部,不可放反,以保证通气效果。(2)正确掌握呼吸囊的挤压方法,保证准确的通气道,如球囊容量为 1.5 升,挤压球囊 1/3,通气
16、量约为 0.5 升。(3)简易呼吸器末端可直接与氧气连接,如病人行气管插管,可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心肺腹苏成功使心脏骤停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得以重建,但复苏成功后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病人合并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及远期存活率。七、临床资料本组 9 例,为我院 CCU 病房 20122013 年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年龄为 5770 岁,平均年龄 64 岁;其中 2 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好转;5 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1 例病人因不可逆的脑功能损害死亡,1 例病人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复苏失败而死亡。八、病情观察及护理1.心电监护 持续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17、防止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械以备急用。2.脑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部分患者获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脑复苏至关重要。(1)首先降温,降低体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或预防脑水肿,因此降温宜尽早实施。以头部降温为主,可用冰帽或冰袋物理降温或加用冬眠药物,一般以降至 32为宜,不能低于 31以免诱发室颤1。9(2)脱水疗法,遵医嘱应用 20%甘露醇(12g),联合使用呋塞米。脱水治疗时严密观察尿量、血压,防止脱水过度造成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稳定。(3)轻的脑损害自主呼吸均在 30min 内恢复,随之意识约在
18、数小时内恢复,较重的脑损害,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缓慢,可达数日至 10 余日,同时出现惊厥或不自主动作。严重脑损害表现反射消失,四肢痉挛,并可产生失语、失明、麻痹、痴呆或癫痫等,应注意观察。3. 急性肾衰竭的观察 (1)心肺复苏的患者,其肾脏亦必然受到缺氧的损害,部分复苏较晚或复苏后循环功能不良,休克时间过长的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必须观察尿量的变化。宜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如心功能和血压正常但每小时尿量30ml,应用呋塞米 40100mg 静脉注射,处置后仍无尿或少尿,提示肾衰竭。(2)由于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表示属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19、竭,通知医生按急性肾衰处理。4.血压观察和护理 严密监测血压,应用升压药时要严格控制滴数,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稍高,做好记录。5.呼吸观察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1)当出现呼吸深大、表浅、双吸气、点头样呼吸及潮式呼吸,为中枢缺氧性损害、呼吸系统不畅、肺部感染、代谢紊乱、脑水肿引起呼吸功能不全。无自主呼吸是由于缺氧、脑水肿影响延髓呼吸中枢的结果。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为呼吸系统阻塞症状,肺部感染而致2。(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反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06.感染的预防 复苏后的整个病程中常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气管切口感染、口腔炎,无力咳出及昏迷者给予吸痰。加强皮肤、口腔护理、气管切口护理等。九、 讨论加强心肺复苏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对保证心肺复苏最终成功很重要。尤其要重视脑组织损害、肾损害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加强四大生命体征的观察及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远期存活率。【参考文献】1 叶任高.内科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5.2 徐一萍.心肺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