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主讲人:谢晓丹 2010,心理学,第一节 思维及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 是指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完成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比较抽象和概括,二、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具体动作思维:依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3岁以前的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学龄前儿童或者艺术家等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人类典型的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人们依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2、。发散思维: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定义: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事物的本质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通过对所给刺激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并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出一个和目标一致的假设。然后根据反馈和新材料的分析,检验修正假
3、设,最终形成概念的过程。,第三节 问题解决,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 定义: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的认知操作(认知心理学)三个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1)起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也称算子,1、问题的基本成分,2、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问题解决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策略和方法: 算法式:依靠正规、机械途径去解决 启发式: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解决问题,启发式的问题解决,手段-
4、目的分析:明确目标和当前的差异,采取活动(手段)减少差异的方法核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增加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最终达到目标解决。“以退为进” 逆向工作法: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的逻辑顺序逐步向初始状态递归。,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用最佳的方式表征问题。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的固着性 心向(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定势:卢钦斯的水杯量水实验。,127,42,76,21,9,28,3,6,3,获得 100升21升25升,第四节 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一、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想象:对
5、头脑中以后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想象的心理过程特点:新颖、形象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者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特点:敏感、流畅、灵活、独创、洞察,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训练,影响因素: 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 人格因素:独立、自信、冒险和审美取向,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适当的激励 动机因素:培养内在动机,儿童创造力的训练途径,建立目标和意向 训练基本技巧 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 运用例子,国内学者的培训内容,发散思维:头脑风暴法 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猜测、想象 形象思维: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发展表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