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民俗学研究,概要: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尽管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第一节:理论发展,一起源研究起源研究产生于19世纪初期,代表学派有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太阳神话学派;以爱德华.泰勒为代表的人类学派,又称进化论学派;以科隆父子为代表的芬
2、兰学派,又称历史-地理学派或比较研究法和神话-仪式派等等。,神话学派: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的一个学派,也是近代民俗学最早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派,受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影响产生,当时人因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转而向民间文字的收集发掘,其中以格林兄弟为代表。 神话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广切民间文化源出于神话,由于神话的演化,民间故事,叙事诗,传说等才相继产生。神话乃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具有无所包容的性质。,人类学派:人类学派民俗学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 达尔文进化论和当时正在茁壮兴起的社会人类学。E.泰勒是该学派的先驱者,安德鲁.郎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人类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各民族
3、的风俗习惯,不管如何原始,如何独特,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括着先民们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人类各民族从生物性和心理学规律来看,有着一致性。因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等,也就是有着某种共同性。,芬兰学派:是由芬兰民间文艺学家尤里乌斯克伦与其子卡尔克伦创立的民间文艺学流派。兴起于本世纪初。这个学派以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以19世纪传播学派理论为出发点,认为民间故事都是从一处传播到另一处,并由简明形态向繁复形态发展。这个学派的学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实证主义影响,力主广泛搜集故事异文,比较研究故事情节之差异,从地理上确定这些故事最初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同时根据故事
4、情节由简到繁的变化,探寻其原型。最终目的是确定故事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分布情况。由于这个学派既从历史演变中追寻故事原型,又从地理分布和传播路线追寻故事发源地,故名。这个学派是民间文艺学中第一个不依靠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而独立形成的学派,又以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为原则,故影响深远。芬兰学者阿尔涅、安德森,德国学者布朗德,美国学者汤普森,瑞典学者卡尔丰塞多等人都是运用历史地理研究法取得很大成就的学者。但由于这个学派只着眼于情节类型的变化,只重视故事的发源地和传播情况,不解释故事的意义,而流于形式主义和公式化,30年代之后也受到不少批评。,第二节:民俗调查,第二节 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有关资料的搜集
5、整理,是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基础。民俗学是一门“现在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当我们进行民俗史研究,或某些与古代民俗有关的课题研究时,也应注意到用文献学的方法来搜集资料,以作为对田野作业方法的一种补充。,一 田野作业方法 对于存活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极为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才能观察到、搜集到。 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资料,能使我们看到活的民俗形态,看到形形色色蕴含着民俗意义的文化物品,从而使民俗学研究建筑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种田野作业的方法是民俗研
6、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田野作业中,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比较容易取得第一手材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保证这材料的绝对可信性。为了提高资料的可靠程度,必须进一步采用“参与法”,即调查者深入到被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共同生活,从生活方式的参与,进而到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的参与。,研究者用“参与法”进行调查,固然优越于一般的“采风”。但又不如直接从被调查对象中寻找有文化知识的人去进行调查。 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往许多民俗事象正处于衰竭消亡或变形的过程之中,对于民俗学研究来说,确实有一个及时抢救资料的问题。只有更多的人手投入,又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这个问题才可望妥善解决。,二
7、.文献学方法民俗科学包括民俗史、民俗学史,进行这些研究离不了古籍资料。而且,不仅搞古代民俗文化研究,即使研究现在的民俗,也要参考文献。所以,文献学方法在民俗研究的资料搜集中不可忽视。,中国是一个历史文献极为丰富的国家,许多文献中保存了著述者搜采的民俗资料,特别是一些以反映地方风物民俗为主的著作。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各类古籍中的民俗资料丰富而有价值。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使之与调查所得参稽印证,有利于民俗学研究。,第三节 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在介绍处理民俗文化事象的专业方法之前,首先要强调的是民俗研究的概括审视的总体方法,即观点兼技术性的方法。 无论就哲学观点还是方法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说,就
8、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研究民俗文化事象都至为重要,是其他任何层次的方法论都难以取代的。,要达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的目的,就要掌握一种技术的方法去进行探索,但同时又必须具有哲学的观点,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宏观透视能力,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正是这样一种哲学观点的代表,它既具有哲学的概观性质,又兼有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技术性质,因此,它在民俗文化研究中,应该担当起主导作用。,一 分类法 分类是收集到足够资料后,开展科研的第一道工序。只有经过对材料的科学分类,才可能进入分析和比较研究阶段。,二 分析及综合的方法 所谓分析,是指对搜集来的大量资料,试从各种角度进行周密细致的解剖,
9、找出其中所包含的各部分因素,找出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依一定的观点、标准进行筛选,删掉无用的或无关紧要的部分,留下对进一步研究必要的有用的部分。,三 比较方法 这本是一般的科学方法,当然也适用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比较,可以在纵向上进行,那就是古今之间的比较。比较也可以在横向上进行,那就是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某类民俗的相互比照。人们生活于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之中,对许多问题往往习焉不察,而对于异民族的文化却有一种新鲜感,比较容易发现其特点。,四 统计方法这是一种采用计量方式的技术性更强的方法。上述种种方法,注意点偏于事物对象之质的规定,而统计方法则偏于事物对象之数的规
10、定。量的统计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它是质的基础,对质的规定提供辅佐性的论据。虽然是辅佐性的,但却往往很有力,可以使我们对民俗事象质的分析、和判断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选择方法的标准不是时髦,关键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合乎课题的需要。吃肉用刀,喝汤用勺,才能各得其所。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方法,允许吸取和运用,但要力求消化和真正掌握,方能取得较理想的成果。同时,要随时总结经验教训,作出必要改进。,实地调查前的准备: 1、课题选择 2、文献准备 3、物质准备 地图、影象设备、测量绘图工具、记录表格、证件、生活用品、药品、礼品 4、调查提纲 被调查者的生平、民族、语言文字、生产、生活状况等,实地调查的具体方
11、法: 1、观察与参与观察 2、个别访问 3、调查会 4、问卷法 5、谱系调查法 6、自传调查法 7、定点跟踪调查法 8、文物文献搜集法,实地调查的记录和调查报告 1、调查记录方式: 影视记录、录音记录、文字记录。 2、关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研究成果的常用文体。它的特色表现在资料性和学术性。一般而言,调查报告有二类:记录式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记录式调查报告多用于报告人讲述的某一主题,调查者整理,多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综合性调查报告是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类整理,认真分析而形成的科研成果,应用最普遍。 综合性调查报告基本格式分三部分: 1、导语(或前言), 2、正文,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