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严正辉,第一章 教育科研及方法概述,第一节 教育科研概述 一、科学研究及其价值 (一)研究、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是人们探求事物真相、性质或规律,以发现新事物,获得新信息的活动。,科学研究是在科学信念支配下,用一定方法,遵循一定规范,探究事物性质和规律,以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原理和方法,观测、分析教育问题,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二)教育科研的特点1. 问题性 2. 创造性3. 继承性4. 规范性 (三)教育科研的价值1. 深化认识2. 改善实践,(四)教育科研的类型1. 按研究
2、取向差异分 基础性研究亦称纯粹研究,指以认识为目的,以发展和完善理论为目的,旨在探讨教育的普遍规律,阐述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等问题的研究。应用性研究指以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为目的,旨在探讨教育实践遇到的实际问题 的研究。,2. 按研究问题性质分教育事实研究指描述教育现象“是什么”的问题的研究。教育价值研究指探明教育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的研究。,3. 按研究课题涉及范围分宏观研究指对教育内部相对较大范围的教育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微观研究指立足教育教学前沿问题,对某特定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中观研究指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通常在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中进行的研究,兼有宏观和
3、微观研究特点。,4. 按研究情境分文献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各种文献获取研究资料的研究。田野研究指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研究场地,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现象。实验室研究指研究者在实验室中,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对实验对象的行为反应进行研究。,5. 按研究结果分描述性研究指结果局限于描述或说明状况,不足以解释现状成因的研究。预测性研究指说明变量间的关系,对现象进行因果预测的研究。诊断性研究指用实验研究说明现状成因的结论比较可靠的、可作为诊断依据的研究。,二、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1. 阐明教育的基本规律2. 发展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二)实践意义1. 转变教育观念 2.
4、 提高教育决策水平3. 推进教育改革4. 提高教育者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5. 培养新型人才,第二节 教育科研的对象和主体 一、教育科研的对象及其特殊 (一)教育科研的对象教育问题 (二)教育科研对象的特点1. 复杂性2. 整合性3. 二难性4. 开放性,二、教育科研的主体 (一)科研群体1. 科研群体的含义科研群体指为适应特定科研任务而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科研的学术团体。2. 开展群体科研的意义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建设学术梯队多方面争取经费,保证科研顺利进行,3. 教育科研群体的类型以专业为基础的学科课题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结合的课题组4. 教育科研群体的合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
5、年龄结构,(二)研究者个体1. 教育科研素质的含义教育科研素质指教育者开展教育科研必备的各种素养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2. 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构成科研意识 科研知识 科研能力,3. 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树立和增强科研意识和自觉性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知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创设教育科研氛围规范管理教育科研活动,第三节 教育科研过程和原则 一、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一)对教育科研过程的基本认识1. 准备阶段选择课题研究设计制定工作计划,2. 实施阶段形成科学事实 形成科学理论3. 总结评价阶段总结研究工作评价研究工作,(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实施要领1. 准备阶段发现问题并确定课题限定课题变量,构思和表述
6、假设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形成研究方案,2. 实施阶段形成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理论3. 总结评价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评鉴研究工作总结及成果,二、教育科研的原则 (一)操作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操作性原则3. 公共性原则4. 检验性原则5. 系统性原则6. 解释性原则,(二)伦理原则1. 知情同意原则2. 尊重个人隐私和保密原则3. 公正合理原则4. 公平回报原则,第四节 教育科研方法概述 一、方法和科学方法 (一)方法1. 方法的含义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向、途径、策略、工具以及操作程序系统。2. 方法的性质调节思想、行为的非实体性工具、手段,(二)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在科学研究中所遵
7、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过程中,以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严密而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的模式化、系统化的行为组合。,二、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1. 直觉观察时期2. 思辨分析时期3. 独立学科形成时期4. 综合发展时期,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发展趋势1. 理论化水平提高2. 多元化和多样性3. 可操作性,四、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科研方法分类1. 按研究过程分类2. 按问题性质分类3. 其它分类,(二)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1. 准备阶段的方法2. 实施阶段的方法3. 总结评估阶段的方法,第二章 教育科研课题的 选择与设计,第一节 选择研究课题 一、课题
8、来源与类型 (一)课题来源1. 纵向课题纵向课题指由国家、省市区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关部门及专家审查批准的项目。,2. 横向课题横向课题也称委托课题,指由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3. 自选课题自选课题是研究者根据实践需要和自己兴趣、爱好选择的研究课题。,(二)课题的类型1. 理论性课题理论性课题(基础性课题)指以较深厚的教育科学为基础,对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教学思想等进行论证、革新的课题。2. 应用性课题应用性课题指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目的,探索基础理论应用的新途径的课题。,二、发现问题的策略 (一)发现问题的前提1. 经常关
9、注研究领域的情况2. 好思索、不安于现状,(二)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1. 怀疑策略2. 变换思考角度策略3. 类比与移值策略4. 探究与体察策略,三、选择课题的原则和方法选择问题即选题,指选择值得研究且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一)选择课题的原则1. 价值性原则2. 明确性原则3. 创新性原则4. 可行性原则,(二)选择课题的方法1. 经验判断法2. 借题蘖生法3. 定量优化法,(三)选择课题应注意的问题1. 题目宜小不宜大2. 见解宜新不宜旧3. 内容宜熟不宜生4. 课题宜重不宜轻5. 结合主客观条件,确定研究切入点,第二节 确定与论证研究课题 一、明确研究方向、分析研究背景研究者兴趣
10、、能力、专业特长、知识储备、工作特点、客观条件决定研究方向分析研究背景回答研究课题的必要性 二、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课题要求确定研究方法,三、论证课题 (一)课程论证的内容问题的性质和类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可能创新和突破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二)课题论证的过程1. 查阅资料,分析课题2. 预测结果3. 明确研究内容、途径和方法4. 完成课题的条件,制定研究计划,(三)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撰写1.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范围2. 国内外研究情况3. 研究途径和方法4. 完
11、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和成果表现形式,四、制定研究计划课题名称课题提出的缘由及意义课题目标及主要内容课题中关键概念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选择方法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研究进程安排预期成果,第三节 提出与表述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 (一)假设的含义假设是依据一定科学知识和事实,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研究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二)假设的特点1. 假定性2. 科学性3. 明确性4. 可检验性,(三)假设的作用1. 为研究活动指明方向2. 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3. 提高研究活动的新颖性和预见性,二、假设的基本类型 (一)按假设的形成逻辑分归纳假设是通过对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
12、、调查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演绎假设是根据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间的某种普遍联系,通过综合和逻辑推论出的理论或原理的假设。,(二)按假设性质和复杂程度分描述性假设是研究者关于研究对象的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各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条件与结果等因果关系的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现实事物的深入、全面了解基础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假设。,三、假设的表达方法 (一)研究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二)研究变量与假设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具有可检验性使用陈述句表述,第四节 形成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对象 (一)明确对象总体和分析单位总体指研究对象所有个体构成的全体
13、。 (二)选择抽样方法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用于研究的部分分析单位。 二、选择研究方法、手段 三、制定行动计划,第三章 教育文献研究,第一节 教育文献概述文献(Document)是记录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一、教育文献教育文献(Deucational ducumentary)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事实材料。,二、教育文献的作用1. 帮助研究者全面掌握研究问题2. 为科研提供科学论据和方法3. 提高科研效益4. 可以为独立的研究方法,三、教育文献的种类 (一)按文献载体分1. 印刷文献2. 缩微文献3. 电子文献4. 声像文献,(二)按加工程度分1.
14、 零次文献2. 一次文献3. 二次文献4. 三次文献,(三)按出版形式分1. 图书2. 连续性出版物3. 特种文献,四、教育文献的分布1. 图书2. 报刊3. 教育档案4. 非文字资料,第二节 教育文献法 一、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法的含义文献法是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知、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二)文献法的特点与局限性1. 文献法的特点(优点)间接性无对象的反应性干扰自发性、坦白性研究对象样本可较大便于纵向分析研究对象,2. 文献法的局限性最初撰写者的倾向性选择研究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信息的有限性一些资料难以获得,二、教育文献检索过程 (一)分析和准备阶段1. 确定检索目的
15、与要求2. 选择检索工具3. 确定检索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参考文献查找法、综合查找法4. 检索资料的基本要求准、全、深、快,(二)搜索阶段1. 寻找文献2. 积累文献3. 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三)文献鉴别和整理1. 文献鉴别2. 文献整理3. 撰写文献综述,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内容分析法的含义内容分析法(Analysis reproach content)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量化,依据对其内容的定量描述来判断某事实的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二、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1. 抽取文献样本2. 界定分析类目和记录单位3. 文献内
16、容量化处理4. 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 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教育观察法(Educational observation)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利用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1. 明确的目的性2. 系统的计划性3. 状态的自然性,(三)教育观察法的功能1. 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情况2. 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活动3. 了解师生关系4. 了解学生或教师群体氛围5. 了解其它教育影响的作用,二、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一)教育观察法的优点1. 简
17、便易行2. 收集的资料丰富3. 所获资料的可靠性高,(二)教育观察法的缺点1. 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高2. 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难保证3. 观察结果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三、教育观察法分类 (一)按观察状态分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又称“田野观察法”, 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法。实验观察法(Experimental observation)指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运用各种仪器设备或人为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一定条件,使被观察对象或现象发生变化的方法。,(二)按是否借助于有关仪器设备分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
18、tion)指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器感知研究对象,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间接观察法(Indirect observation)指借助仪器间接观察对象,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三)按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活动分参与观察法(Pavticipant observation)指观察者参加到被观察对象活动中进行观察方法。非参与观察法(Non-pavticipant observation)指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活动的方法。,(四)按观察的严密程度分结构式观察法(Structured observation)指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内容和项目,制定有关观察表格,在实际观察中严格按照其记录资料的方法。非结构式观察
19、法(Non-structured observation)指观察者没有事先规划好的、严格的观察步骤,而是随观察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对被观察者进行记录、分析的方法。,(五)按观察工具分非中介观察指观察者直接接触观察情境,利用感官考察被观察者的行为与活动,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中介观察法指借助于一定仪器设备观察和记录资料的方法。,第二节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原则1. 计划性原则2. 客观性原则3. 准确性原则4. 信度、效度性原则5. 冷静处理原则,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观察准备1. 确定观察目的2. 确定观察内容3. 选择观察对象、时间和地点4. 安排观察程序、培训
20、观察人员5. 培养良好关系,获准进入观察现场,(二)观察实施 (三)观察记录1. 叙述观察2. 取样观察3. 评价观察4. 记录应注意的问题语言具体、清晰;命名准确;及时、全面、详尽;文字简要。 (四)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第三节 教育现场观察教育现场观察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观察。 一、教育现场观察的步骤1. 获准进入现场2. 与现场有关人员建立友善关系3. 观察和记录4. 对付危机5. 整理、分析资料,二、教育现场观察的利弊 (一)教育现场观察的主要优点1. 资料可靠性高2. 能纵向分析对象活动变化规律 (二)教育现场观察的主要缺点1. 观察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干扰2. 观察
21、之外的活动较多,第五章 教育调查法,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调查法(Surver method)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和量表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某种或某几种社会现象、问题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考察,分析、处理获得的搜集事实和资料,得到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一、教育调查法的内涵 (一)什么是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Method of education surver)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资料,获得有关教育事实,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研究方法。,(二)教育调查法的特点1. 对象的广泛性2.
22、计划的严密性3. 途径的多样性4. 实施的灵活性,(三)教育调查法的作用1. 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现实依据2. 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3. 为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和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二、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 (一)教育调查法的优点1. 资料比较客观、可靠2. 资料信息丰富、全面3. 过程经济、简便、易操作 (二)教育调查法的缺点1. 因果归因分析困难2. 结果取决于被调查者的态度,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一)按调查作用分类1. 现状调查2. 历史调查3. 发展调查4. 比较调查,(二)按调查范围分类1. 普遍调查2. 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专家调查,(三)按调查手段分类1. 问卷调
23、查2. 访问调查3. 座谈会调查4. 测验调查,(四)按调查内容多少分类1. 综合调查2. 专题调查 (五)按调查对象多少分类1. 团体调查2. 个案调查,四、教育调查法的实施 (一)教育调查法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多向性原则3. 灵活性原则4. 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原则,(二)教育调查法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1. 确定调查课题必要性可能性题目以小见大重视参考文献论证课题,2. 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的总体及基本特征抽样有代表性3. 确定调查内容、工具和方法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方向编制具体调查内容,4. 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课题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手段和方法调查步骤
24、和时间安排调查经费的使用安排,5. 收集、整理调查资料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6. 撰写调查报告,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法的含义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也称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收集教育资料、数据的的调查方法。,三、问卷的种类1. 按问卷答案类型分类封闭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2. 按问卷标准化程度分类标准化问卷 自编问卷3. 按问卷发送方式分类送发问卷 邮寄问卷报刊问卷 网络问卷,四、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一)问卷的结构1. 标题2. 卷首语3. 问题和选择答案4. 结束语,(二)问题的设计1. 问题类型事实性问题态度性问题2. 设
25、计问题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3. 问题的表述表述问题的原则:单一性、通俗性、准确性简明性、客观性表述问题的基本要求:语句简洁、通俗易懂内容具体、清晰、含义单一立场中立,客观谨慎避免“社会认可效应”,4. 问题答案的设计设计答案的原则:相关性、同层性、完整性互斥性、可能性问题回答的类型:开放型、封闭型、混合型5. 问题的数量问卷作答时间30分钟左右问题数量50题左右,6. 问题的结构遵循原则: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大后小先次要后主要、先封闭后开放排列方式:按问题性质或类别排列按问题复杂或困难程度排列按问题时间顺序排列,(三)问卷设计的步骤1. 初步设计2. 试用3.
26、修订,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 一、访谈调查法的含义访谈调查法(Interview method)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以口头问答形式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调查研究方法。,二、访谈调查法的特点 (一)访谈调查法的优点1. 灵活性强,便于深入调查2. 能广泛获得各种可靠的信息资料3. 搜集的材料真实可靠4. 克服邮寄问卷回收率低,(二)访谈调查法的缺点1. 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低2. 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3. 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4. 无法消除被调查者的心理顾虑,三、访谈调查法的类型1. 根据访谈的设计性分类结构性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2. 根据访谈是否正式分类正式访谈
27、非正式访谈3. 根据访谈次数分类一次性访谈 重复性访谈4. 根据谈对象多少分类个别访谈 集体访谈,四、访谈调查过程和技巧 (一)访谈问题设计 (二)访谈准备1. 访谈材料和对象的准备2. 接近被调查者,(三)正式提问1. 提问明确、语气委婉2. 控制谈话节奏3. 淡化敏感性问题4. 准确记录,主动总结,第四节 教育测量调查法 一、测量和测验概述 (一)测量和测验的含义测量是根据一定规则,用数字表示考察对象某些属性的过程。测验是采用一定测量方法,用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收集数据资料的方法。,(二)教育测量和教育测验的含义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cerment)指针对教育影响下学生
28、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验(Educational test)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进行的数量化测定。,(三)教育测量的功能1. 诊断功能2. 评价功能3. 鉴定和选拔功能4. 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功能,(四)教育测量的特点1. 优点科学性较强标准化程度较高定量化水平较高能进行对比研究经济实用、省时省力,2. 局限性测验编制难度较大,费时费力教育测验通常是间接测验难以进行整体定性分析测验研究灵活性较差测验研究对研究者要求较高,二、教育测量的类型 (一)根据测量内容分类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是人普通心智功能的各种测验的总
29、称。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 test)是发现被试潜力,深入了解被试长处和发展倾向的测验。,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是对被试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或熟练水平的测量。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是对被试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人格特征的测量。,(二)根据测量目标分类诊断性测验(diagnostic tests),又配置性或准备性测验(preparative tests),指在一定教学阶段,为解学生现有水平、个别差异、问题和困难而进行的测验。形成性测验(formative tests)是教学进程中实施的、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测验。总结性测
30、验(summative tests)是在学期、学年或某课程结束时进行的测验。,(三)根据测量的规范性分类标准化测验(Standaraized tests)是由专家学者或专门机构按科学程序编制的、在测验实施过程、评分手段、分数解释上有统一标准,并对测验误差做严格控制的测验。非标准化测验(Nonstandaraized tests),也称教师自编测验(Teacher made tests),指教师为临时测验编制的简单测验。,(四)根据测量的参照系分类常模参照测验(norm referenced tests)是为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将其测验成绩与同类对象在同一测验上的平均分比较,一确定其在总体中相对位
31、置的测验。目标参照测验(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s),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将被试在测验上的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比较,看被试是否达到目标规定要求的测验。,(五)根据测验的对象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六)根据测验的材料分类语言文字测验非语言文字测验,三、测量工具简介 (一)测量量表类别量表(nominal scale),又称名量表,是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对其属性分类,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性质的量表。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又等级量表,是按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顺序排列等第次序,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距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interv
32、al scale),又间距量表,是具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的数量单位间的间距相等的量表。 等比量表(ratio scale),又比率量表,是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二)常用测量工具1. 成就测验2. 智力测验3. 能力倾向测验4. 人格测验,四、测量量表的编制 (一)编制测验的基本要求1. 较高效度2. 稳定反映被试实际水平3. 难度适当4. 标准化,(二)编制测验的步骤1. 确定测验目标2. 拟定编题计划3. 编制测验题目4. 试测和项目分析5. 修订、筛选测验题目6. 组成正式测验7. 检验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五、测量调查的实施 (一)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1.
33、测验工具的性能客观性 标准化 效度 信度2. 测验工具的价值 (二)按标准化测验要求施测 (三)客观、准确记录被试的反应 (四)合理解释测验结果,(五)测量调查的注意事项1. 遵守测验的职业道德2. 好测验试题保密工作3. 测验主试应具备必要专业知识4. 确保测验过程的标准化,第五节 个案研究 一、个案研究概述 (一)个案研究的含义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单一研究对象的完整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二)个案研究的特征1. 对象的单一性与典型性2. 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3. 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4. 结果的应用性和可行性 (三)个案研究的类型,(四)个案研究的
34、适用范围1. 诊断性个案研究2. 指导性个案研究3. 探索性个案调查,二、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1. 制定研究方案2. 确定研究对象3. 收集资料,诊断与因果分析4. 问题矫正与指导5. 追踪研究6. 撰写个案研究报告,附录1:个案研究方案设计格式课题名称:XXXX个案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与问题 (1)研究对象: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家庭住址、入学情况 (2)存在的问题:病史、家庭教养情况、个性发展与交往情况、学业情况 2研究目的与重点 (1)研究目的 (2)研究重点:诊断问题的成因、寻求有效的对策 3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1)诊断阶段。一是用测量法、观察法、访谈法确定研究对象,即确定不同于
35、常人的表现;二是详细、准确、全面收集个案资料,用分析、类比等方法进行现状评定;三是整理分析资料。 (2)指导阶段。一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制定指导计划;三是对策实施步骤。 (3)追踪评估研究阶段。一是指导后的效果;二是调整指导方案。 4研究预期成果 (1)有效指导的策略 (2)个案研究报告,附录2:个案研究报告格式课题名称:XXXX的个案研究报告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研究对象: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家庭住址、入学情况 (2)存在的问题:病史、家庭教养情况、个性发展与交往情况、学业情况 2观察、诊断情况 (1)学习、生活情况 (2)各项检测情况 (3)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 3教育的措
36、施和效果 (1)具体措施 (2)具体效果 4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第六章 教育实验法,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实验法的含义及特点 (一)含义,教育实验法(Method of educational experiment)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原理和方法,以一定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控制和操作某些教育因素或条件,通过观测与控制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现象变化的结果,以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特点1. 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2. 实验对象是学生3. 实验环境真实4. 目的是形成教育科学理论5. 描述变量间的某种确定关系,三、教育实验的基
37、本要求 (一)有一定理论假设 (二)须改变某些教育要素的状况或条件 (三)须控制某些条件 (四)从被试身心发展水平或教育活动效率等方面检验假设,四、教育实验的基本变量自变量又原因变量,是实验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本身可以自由变化的变量。因变量又结果变量,是由自变量变化作用于研究对象而引起其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又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的、可能对研究起干扰作用的因素。,五、教育实验法的类型 (一)根据实验场地分类实验室实验即在高度、精确的人工控制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自然实验即在实际自然情境和现实活动情境中进行的实验。,(二)根据操控对象程度
38、分类前实验(Pre-experiment)即对无关变量缺乏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能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景的实验。准实验(Quasi- experiment)即无随机分配的被试,只把已有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实验。真实验(Teu-experiment)即按照实验科学性要求,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能系统有序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来源,结论可靠的实验。,(三)根据实验任务分类探索性实验即揭示教育现象内在规律、探索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即以检验已获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为目
39、的的实验。 (四)根据自变量多少分类单因子实验又单项单科实验,指只操作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多因子实验又或整体实验,指需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六、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 (一)教育实验法的优点1. 发展教育理论2. 促进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验法的局限性1. 高度控制的环境可能“失真”2. 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3. 不可避免存在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第二节 教育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一、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一)实验的准备1. 确定实验课题,明确实验目的2. 明确实验理论基础,形成研究假设3. 选择被试,分解变量,设计实验4. 选择或编制统计测量工具和手段,(二)实验的实施1. 操
40、纵自变量2. 控制无关变量3. 观测因变量 (三)实验的总结与评价1. 统计分析2. 评价实验结论3. 撰写实验报告,二、教育实验设计与变量控制 (一)教育实验的设计1. 前实验的设计单组仅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仅后测设计 2. 准实验的设计3. 真实验的设计,(二)变量控制变量控制指遵循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实验的逻辑结构,分配被试、分解自变量、观测因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等策略。1. 被试分配单组法、等组法、轮组法2. 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自变量的选择自变量的操纵,3. 因变量的观测因变量指标具备的条件:有效性 客观性数量化 可靠性观测因变量的常用指标:准度速度与灵敏度难度水平,4
41、. 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来源:实验设计被试变量特征实验过程中的负效应无关变量的控制:合理安排实验程序保持无关变量的恒定设置控制组并采用“盲被试”方法减少统计误差,三、教育实验质量的评价 (一)教育实验方案的评价1. 教育实验方案2. 实验方案的评价教育实验课题评价理论基础、实验目标和假设评价变量分解和控制评价统计与测量的评价,(二)教育实验过程与结果评价1. 实验的内在效度2. 实验的外在效度,第七章 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一节 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经验(Experience)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获得的有效知识、技能,及相伴随而形成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一、教育经验和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Eo
42、lucational experience)指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知识、技能以及情绪情感体验。教育经验总结法(Summary of eolucational experience)是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将教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经验思维方法是指人们运用亲自感受、实践的直接知识乃至传统习惯观点等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认识和把握具体事物及其外部联系。理论思维方法是指建立在经验思维基础上,以揭示和把握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目的的,按照一定系统知识、遵循特有逻辑程序
43、而进行的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方法。,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1.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 2. 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实际3. 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4. 有助于找准深化教育科研的起点5. 有助于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三、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优点1. 经验模式的独特性2. 加工对象的生动性3. 方法的综合性和具体性4. 方式的回溯性,(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局限性1. 结论推广比较困难2. 有效性受环境制约3. 客观性较低,四、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1. 具有代表性、先进性2. 全面考察,综合研究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 善于理论分析5. 解放思想,
44、更新观念,五、教育经验总结的类型1. 科学性总结2. 教学法性总结3. 实践性总结,第二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 方式和步骤 一、个人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方式1. 将先进理论、观念转化为教育技能2.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3. 点滴归纳,自觉总结,二、群体经验总结的主要步骤 (一)发现经验 (二)总结和筛选经验1. 搜集掌握有关资料2. 制定总结计划3. 搜集具体事实,4. 进行分析和综合5. 组织论证6. 总结研究成果 (三)推广经验1. 直接推广2. 间接推广,第八章 教育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和实践、全
45、程干预问题情景、并在实践中寻找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一、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际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按照一定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 研究对象的特点直接性 特殊性 微观性2. 研究功能的特点3. 研究过程的特点4. 研究表现的特点系统性 开放性5. 研究方法的特点,(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1. 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适应性和灵活性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2.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缺少科学的严密性结果的准确
46、性、可靠性不够,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范围、背景和意义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范围1. 引入新教育教学改革措施2. 提高教师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3. 改善环境影响因素4. 进行中小规模的课程研究和改革,(二)教育行动研究的背景1. 弥补传统教师进修学习的缺失2. 满足教师专业群体建立和发展需求3. 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1. 诊治具体教育问题、改善教育手段 2. 提高教师反省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 增进教育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的沟通,四、教育行动研究的分类 (一)按照实践者的反思分类1. 获知型行动研究2. 反思型行动研究3. 反思行动本身的行动研究 (二)按照成员角色定位
47、分类1. 合作模式的行动研究2. 支持模式的行动研究3. 独立模式的行动研究,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过程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1. 实践性原则2. 应用性原则3. 合作原则4. 动态原则5. 科学性原则,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计划1. 发现问题2. 寻找方案3. 制定计划 (二)行动1. 数据收集2. 数据分析和反馈3. 插入检验,(三)观察 (四)反思1. 归纳、整理和描述工作2. 评价和解释,第九章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节 教育理论研究概述 一、教育理论研究及其任务 (一)理论及教育理论 (二)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是在已有教育科学事实材料和教育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
48、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抽象思维而获得的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的研究活动。,二、教育理论的构成1.教育概念2.教育命题 三、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1.概括性和间接性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3.继承性和超前性4.层次性,四、教育理论研究的功能1. 深化教育认识,提示教育规律2. 构建、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体系3. 检验教育观念,证明研究成果,第二节 形成教育理论的 过程和方法 一、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1. 确定理论研究课题2. 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3. 明确理论分析框架4. 检验形成的理论体系5. 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二、形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1. 比较法2. 分类法现象分类是以事物的某一外
49、部特征或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本质分类是以事物的多种内在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3. 分析和综合法4. 归纳和演绎法,5.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把事物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事物的方法。6. 信息和控制方法信息和控制方法是揭示事物系统运动过程中的信息联系,用信息概念、理论考察和研究系统的行为功能结构,从信息的获得、转换、传输和储存过程来研究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律的方法。7. 结构与功能方法,第十章 教育科研数据的处理技术,第一节 定性分析 一、定性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的含义定性分析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对获得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50、,以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方法。,(二)定性分析的特点1. 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2. 以质的描述性资料为对象3. 程序有弹性4. 以归纳的逻辑分析为资料方法5. 受主观因素影响、对背景有敏感性,二、定常用性的分析方法归纳法 演绎法分析综合法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指在认识或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的比较、分析,有意识、有目的地舍弃研究对象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和属性,抽去研究对象的某些重要因素、关系和属性,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分析方法。,第二节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关系和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进行的分析。 一、教育统计方法概述 (一)统计和教育统计统计是指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某种现象有关数据资料的过程。教育统计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