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郊登科后赏析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 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龌龊(wchu):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放荡(d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2、。思无涯:兴致高涨。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白话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创作背景 公元 796 年(唐贞元十二年) ,年届 46 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作品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
3、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 ,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 ,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
4、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 “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 、 “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名家点
5、评宋国材:失意处牢骚幽愤过甚,得意后便尔骄穉放荡,何语未免寒态。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余尝读孟东野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及登弟,则自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第之得失,喜忧至于如此,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宋黄彻巩溪诗话:乐天及第后,阳觐留别同年云:“擢第未为贵,拜亲方始荣。 ”此毛义得檄而与之意也。论者以“春风得意马蹄疾”决非孟郊语,其气格亦不类。而白公亦有“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阳乡情” 。此又不可晓也。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孟郊落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 ”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
6、 ”愁有余矣。诗意投刘侍御云:“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叹命云:“题诗怨还怨,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怨有余矣。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明瞿佑归田诗话:东野诗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大地宽?”气象如此,宜其一生局蹐也。惟登第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颇放绳墨。然长安花,一日岂能看尽?此亦谶其不至远大之兆。明陆时雍唐诗镜:末二句似古诗语,不类绝句常调。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故友人时称“平昌孟东野” 。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有孟东野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