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污染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开发地球资源的加剧,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文章概述了什么是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的现状以及我国的具体防治措施等内容,提出了一些国内外处理海洋污染的主要途径。最后,阐述了关于处理我国近海污染现状的对策。关键词:海洋污染;现状;防治措施海洋面积辽阔,占了地球表面积的 71%,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1 什么是海洋污染1.1 定义所谓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
2、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发生诸如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包括渔业)、破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少舒适程度等的有害影响。其中,凡是进入海洋并能破坏海洋生态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都是海洋污染物质。主要的海洋污染途径有:河川流入(工业生活等废水)、大气沉降(挥发性放射性物等)、直接排入(工业、生活、船舶泄漏等)。1.2 分类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3、。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1.3 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造成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
4、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1.4 海洋污染特点(1)污染源广: 人类所产生的废物不管是扩散到大气中、丢弃到陆地上还是排放到河水里,由于风吹、降雨和江河径流最后多半进人海洋。例如在屋内喷洒的滴滴涕,有一部分挥发于空中,另一部分降落到地面上。挥发于空气中的摘滴涕随着大气的漂移会沉降到海洋;降落到地面上的滴摘涕随同垃圾移出室外后,经降雨、河水径流也会把它带入海洋。所以有人称海洋为一切污物的“垃圾桶”。(2)持续
5、性强:大气污染了,一次大雨可以使天空晴朗;河流污染了,汛期可以把污水冲到海洋;而海洋却只能接受来自大气和陆地的污染物质,再也没有其它场所可转移了。所以,一些不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长期在海洋中蓄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通过海洋生物的摄取,污染物质可进入生物体内。由于海洋生物对污染物质一般都有富集作用,所以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比海水中的浓度大得多。(3)扩散范围大:浩激的大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海水主要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伴随着海水涨潮和落潮而来的流动,即潮流。潮流的方向是往复的或者小范围内旋转性流动。陆地来的工业废水刚刚排人海洋后,由于其密度比海水小而浮在海水上面并不马上与海水混合
6、。海水的另一种流动方式是方向恒定的“海流”,亦称“洋流”。这是海水的主要流动方式。它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又从深层流向赤道。由于这些流动按一个方向进行,所以它可以将混入海水中的污染物质带到很远很远的海域。(4)难以控制 :由于海洋污染的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海洋污染控制的复杂性。要防止和消除海洋污染,必须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综合研究工作。2 海洋污染的现状 2.1 概况人类把海洋当作天然的垃圾倾倒场。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自古以来,海纳百川,陆上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统统汇入了海洋。直到 20 世纪以前,海洋本身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因为以前流归大
7、海的污染物(有毒或无毒的)很少,在海洋这样一个大的水域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污染物的浓度自然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海洋的自净能力。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海洋是一个藏污纳垢的排污场所和天然净化地。然而,海洋水体的自净能力终究是有限的。20 世纪后半页以来,随着全球现代工业发展、人口剧增、海上频繁活动,海洋污染也日趋严重,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各种有害物质如废水、废气、废渣,通过陆地、海上和大气等途径(主要是通过入海河流的携带或滨海厂家、城镇的直接排放)进入海洋,使得海水的温度、PH 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
8、2.2 目前海洋污染的突出表现2.2.1 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 1 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 10 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石油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严重污染,人们一方面向大海索取石油,一方面又把石油抛向大海,造成了一次次的“黑潮” 。有人初步估算,
9、全世界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就有 1000 万吨。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相当大。据测算,1吨石油进入海洋后,就会使 1200 公顷的海面覆盖一层油膜。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能量交换,减弱太阳能辐射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污染物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使生物分布发生变化,改变群落和种类组成;石油对鱼卵和幼鱼的杀伤力很大,海水含油量在0.1 毫克/升时,孵出的鱼苗大都有缺陷,只能活 12 天;海水中的石油污染物会在鱼、虾、贝类、藻类体内积蓄起来,降低食用价值,会使长期食用的人患病;一起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会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使海水中生物濒临死亡的威胁,并祸及
10、海鸟和人类。2.2.2 重金属和酸碱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 9 千吨汞的记录,这 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 4 千吨。镉的年产量约 15 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重金属(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对海洋的污染也是一大是祸源。据估计,全世界由于工业污水、
11、矿山废水及重金属农药的流失等而进入海洋的汞达 10000 吨,与目前世界汞的年产量相当。这些重金属在海洋中被生物吸收,通过食物链一级级的传递、积累,最后导致鱼体内含有大量汞、铅等。最终受污染之害的是食用这些鱼类的人类,如 1953 年在日本九洲发生的汞中毒事件,造成了 255 人死亡,2227 人患了中枢神经病。2.2.3 农药引起的赤潮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 10 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
12、有密切关系。有机物质和营养 盐类:这类物质比较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鱼虾贝类的死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牧业排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它们被排入近海而造成海洋污染,引起 “赤潮” (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 。生活和工业废水使沿海水域富营养化,废热水中的热能会提高局部海水温度,使某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从而产生赤潮。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使得生物大量繁殖,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消耗了水中
13、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中生物的大量死亡,鱼虾绝迹,海洋变成臭气难闻的“死海” 。1998 年发生在香港和广东海域的赤潮,就使两地渔业遭受严重损失。 2.2.4 放射性核素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 等半衰期为 30 年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目前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 26 亿居里,这个量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核武器爆炸后的大量放射
14、性元素进入海洋,核工厂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投入海底的放射性废物等等,造成了对海洋的放射性污染。这种放射性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这种污染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在此后几代人身上表现出来。2.2.5 塑料污染又称“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随意弃置成为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也十分严重,主要来自浅海水产养殖漂浮设施、渔网、水产品容器等。沿海和海上生活垃圾据法国国际信使周刊报道,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由350 万t 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聚积而成的“第七大洲”,面积达343 万km2,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
15、1/3。从1997 年至今,这一垃圾板块的面积已经增加了两倍,科学家预计到2030 年它的面积还可能增加9 倍。由于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均寿命会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或微粒,而分子结构却没有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浮游动物、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如POPs、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2.2.6 海洋热污染局部海域的水温如果高出正常水温4 C
16、 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入,就会产生热污染。热污染的生要危害是使海水温度上升,降低水中溶解氧,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新陈代谢。上述各类污染物质大多是从陆上排入海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进入或是通过大气输送到海洋的。这些污染物质在各个水域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完全一样。3 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3.1 我国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自 1978 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
17、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逐步建立了海洋综合管理制度,编制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发布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制定了全国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纲要等。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按照“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进行专业处理和就地处理,禁止工业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四是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五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沿岸海域环境。包括调整不合理的城镇规划,加强城镇绿化和
18、城镇沿岸海防林建设,保护滨海湿地,加快沿海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加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脱氮和脱磷能力。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在渤海海域,启动船舶油类物质污染物“零排放”计划,实施船舶排污设备铅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废水、废油、废渣回收与处理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和渔业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回收,岸上处理,达标排放。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目前,中国船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计划已经完成。今后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国家重
19、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等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做到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不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定溢油应急方案。3.2 国外的经验清除海洋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难的。防止油水合二为一的唯一选择是喷洒清除剂,因为只有化学药剂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清除海洋石油污染还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油缆阻挡石油扩散。英国有一位农场主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
20、质量多 15倍的石油,可防止油轮流出的石油污染海岸,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污最为有效。1992 年,一艘油轮在舍德兰群岛附近失事后,在海上放置了 22 千米长的禾草排,从而保护了海滨浴场和渔场不致遭受污染。3.3 治理的新思路栽培海藻群体特别具有减低富营养化的潜力,大力发展海藻栽培来调节养殖环境中动植物生态平衡,是解决上述问题有希望的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设想和理念。结语:海洋是地球上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不论在大气环流、降水,还是气温与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海洋水在水资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保护好海洋环境,不仅仅是有
21、益于 130 多个海洋国家,同时对全球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由于海洋覆盖面大,一旦污染,治理极端困难,要保护海洋环境,首先必须控制和监督对海洋的污染;再次 要建立污染治理试验区,加强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系统等;同时要健全法制,加强海洋环境意识;最后,应大力开展海洋污染机理与防治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方曦,杨文(西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成都610500) 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 IENCE AND MANAGEMENT)第32卷第 9期 文章编号: 1673 - 1212 (2007) 09 - 0078 03【2】刘海洋,戴志军(中山大学城市与资源规划系,中山大学河口与海岸研究所)原载环境保护科学2001, (4):6-8。 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 (11):p3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75 号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