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 导论一、 判断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 选择题321 世纪 30 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出现于 1936年 B 涉及垄断问题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三、 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 、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 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
2、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 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7Ed1 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8若某商品的 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 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 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2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
3、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价格理论 B单个厂商 C单个消费者 D资源配置2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A 面粉和大米 B汽
4、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录音机和磁带3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4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5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服装 B 化妆品 C金银首饰 D食盐6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3 -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 需求曲线的移动7某一时
5、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 0)的有A汽油和汽车 B面粉和大米 C苹果和自行车 D猪肉和牛肉9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彩电价格下降 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D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10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 20%,在这种情况下 A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 20%B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 20%C 食盐生产者的
6、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 20%D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 20%11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棉花种植面积C技术水平 D 棉花的价格12.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A大于 1 B小于 1 C等于 1 D等于 013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 Qd= 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 Qd=600-5P时, (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A 低于 50 B高于 50 C等于 50 D上升14某日内,X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
7、 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 50 单位和 80 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日 X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 30 单位 B减少 30 单位 C 增加 130 单位 D减少 130 单位- 4 -15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小麦的价格下降 B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C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 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16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 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A过原点的 45 线 B过原点的直线C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D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17一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A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B互补品的价格 C收入 D以上都正确18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A收入
8、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C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 上述答案均不正确19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 供给不变)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20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21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 D 消费者的偏好22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A 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斜率为正 D斜率为负2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A正值 B负值
9、 C 0 D124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A反方向变动关系 B同方向变动关系 C没有关系 D难以确定五、简答题- 5 -1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六、分析论述:1试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的现象,并依此分析政府应该采取哪些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2试用弹性理论分析“保健品”和“药品”哪个更适合薄利多销?第三章 效用论一 、解释概念 预算线 边际效用 替代效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均衡 边际替代率递减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吉芬
10、物品二、判断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3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4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5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6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7所有的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8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9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10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11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12在同一条
11、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 6 -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13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14若 MUx/PxMUy/Py ,消费者应增加 X 商品的购买,减少 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三、选择题1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BMRSxy = Px / PyCMUx / Px = MUy / Py D MUx / MUy = Px / Py2 MRSxy 递减,意味着当 X 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 Y 商品的数量A 越来越多 B 越来越少 C保持不变 D 以上均不正确3 设对某一消费者有
12、MUx/PxMUy/P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AX、Y 的价格不变,增加 X 的购买量,减少 Y 的购买量B X、Y 的价格不变,增加 Y 的购买量,减少 X 的购买量C仅当 X 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 X 的购买D 仅当 Y 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 Y 的购买4 当消费者对商品 X 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 MUx 为A正值 B负值 C零 D 不确定5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效用是可以衡量的 BMU 递减CMRCSxy递减 D货币边际效用不变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 1 个单位 X 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 2 个单位的 Y 商品的消费,则有AMRCSxy=2
13、BMRCSxy =1/2CMUx/MUy=2 DMUx/MUy =1/27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7 -8 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9 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10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
14、衡点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沿着原有的预算线移动 D不变11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A增加 B减少C. 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D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12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不变 D不规则变动13I =PxX+PyY是消费者的A需求函数 B 效用函数 C预算约束方程 D不确定14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A边际效用递减 B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传递性 D不饱和性1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 I,全部用来购买 X1,X 2,且MU1/P1MU
15、 2/P2,当商品价格既定时,若要达到消费者均衡,需要A增加的 X1 购买,减少 X2 的购买 B 增加 X2 的购买,减少 X1 的购买CX 1,X 2 都增加 D X1,X 2 都减少。16消费者达到均衡时A总效用最大 B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C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DMRCS 12 =P1/P117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A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B 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8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1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垂直于横轴 D平行于横轴五、简答题:1简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16、。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3试用图形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4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5用图形分析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六、分析论述题: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2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低档物品还是吉芬物品?请结合图形解释你的结论。3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4比较基数效用
17、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第四章 生产论一、解释概念 边际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 二、判断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 MP0 的阶段。- 9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 AP 的第一阶段。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4AP 曲线与 MP 曲线相交于 MP 曲线的最高点。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
18、的。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9在生产的第阶段,AP 是递减的。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 MP 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12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 必然递减。1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 10% ,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 10%。三、选择题1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f(L,K) ,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AMPAP 阶段 BMP 下降阶段C APMP0 阶段 DMP 与 AP 相交之点起至 MP 与横轴交点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
19、际产量一定为负B只要 MP 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MP 曲线必定交于 AP 曲线的最高点D只要 MP 减少,AP 也一定减少3对于生产函数 Q=f(L,K)和成本方程 C=wL+rK来说,在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MRTSlk=w/rCdk/dl=w/r D MPl/MPk=w/r4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 10 -A相等 B不等 C 无关 D以上情况都存在5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 w ,资本的价格为 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Aw/r Br/w C - w/r D- r/w6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ATP 会
20、一直增加 BTP 会一直减少 CTP 先增加后减少 DMP 会有一最大值7在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 1 个单位的劳动,需要减少 2 个单位的资本,则有ARTSlk=2,MPl/MPk = 2 BRTSlk =1/2, MPl/MPk=1/2CRTSlk=1/2, MPl/MPk=2 D RTSlk=2, MPl/MPk=1/28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 20 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 8 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A1 B2 C3 D 49当生产函数 Q=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A 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 为零 D上述任何一
21、种情况10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B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五、简答题: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4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六 分析论述题:1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 11 -生产要素?2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
22、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3面对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很多厂商尝试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试用最优要素组合分析厂商的调整行为。第五章 成本论一、解释概念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隐成本 边际成本 正常利润二、判断1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2成本函数的形式为 C = wL + rK 。3LAC 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4在 LAC 曲线下降的阶段, LAC 是 SAC 最低点的连线。5LAC 曲线呈 U 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6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 LAC 曲线呈下降趋势。7MP 处于最高点时, AVC 处于最低点。8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
23、增加,AFC 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 A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10SAC 呈 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11SAC 曲线呈 U型特征是由于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影响。12LAC 呈 U型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不经济的作用。13MC 曲线 AC 曲线相交于 AC 曲线的最低点。14SAC 曲线总是 LAC 曲线的最低点。15AP 曲线的最高点和 AC 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16在 AC 曲线最低点的左侧, MCAC ,在其右侧,MCAC。17已知产量为 8 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 10 元,当产量增加到 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 11元,此时边际成本为 1 元
24、。三 选择题1在 LAC 曲线与某一条 SAC 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A 相应的 LMC 与 SMC 曲线相交之点 BLAC 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12 -C相应的 LTC 与 STC 曲线相切之点 DLMC 曲线达到最低点2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正常利润3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A显成本 B隐成本 C 固定成本 D机会成本4MC 曲线达到最低时AMP 最大 B AVC 最小 CTC 最大 D AC 最小5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 TC 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AAVC 最小 BMC = ATC CATC
25、最小 DMC最小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MCAC 时,AC 下降 BMCAC 时,AC下降CMC=AC 时,AC 达到最低点 DMC= AC 时,AC 达到最高点7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 TVC 相切的产量上有AAVC 最小 BMC =AVC C MC 最小 DMC 处于上升阶段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MPAP 时,AP 上升 BMPAP 时,AP 达极大值CMCAC 时,AC 上升 DMC=AC 时,MC 达极大值9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 AC 与AVC 曲线A最终相交 B仅可无限接近 C永远不会相交 D重合10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 MC 值应该A是该产量上的 TVC
26、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 TC 曲线的斜率B 是该产量上的 TC 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 TVC 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 TC 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 TVC 曲线的斜率- 13 -D以上都不对11平均固定成本A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 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C曲线是 U型的 D以上都不对12SAC 曲线 U 型特征的原因在于AMU 递减规律 B规模经济与不经济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无法确定13厂商为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属于A显成本 B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正常利润14成本函数C=f(Q)表示的是A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B 成本
27、与产量之间的关系C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D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15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 曲线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16在 LAC 曲线最低点上ALAC 曲线与 LMC 曲线相交B 代表最优规模的 SAC 曲线过 LAC 曲线与 LMC 曲线的交点C代表最优规模的 SMC 曲线过 LAC 曲线与 LMC 曲线的交点D 代表最优规模的 SMC 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 SAC 曲线的最低点五、简答题:1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2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六、分析论述题:1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