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口高考数学知识点梳理一、预备知识1、有理数:整数、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2、平方差公式: ,22)(baba 22)(ba3、平方差公式: 4、一元二次方程:(1) 、对于 ,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2acbxa 042acb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只有一个根) ;当 时,方程没有实02b 042acb数根.(2) 、求根公式: acbx24(3) 、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 ; .abx21 acx215、一元二次函数:(1) 、一般式 ,当 时,函数开口向上,反之向下。对称轴: ,)0(2acbxy abx2顶点坐标 )4(a,(2) 、顶点式 ,对称
2、轴为 ,顶点坐标)0(2akhxy hx)(kh,二、集合1、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表示法:描述法,列举法,韦恩图法.3、自然数集 N;整数集 Z;实数集 R;正整数集 N ;有理数集:Q.4、若集合中有 个元素,则子集的个数为 个,真子集的个数为 个,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nn212n个.(空集是任一集合的子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n5、交集: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并集:将两个中的元素合并后得到的集合全集:所有研究对象构成的全体补集:在全集中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6、充要条件(1) 、若 充分条件;的是, 则 qp(2) 、若 必要条件;的是, 则q(3) 、若 充要条
3、件.的是, 则三、求函数定义域1、分母不为零 2、二次根号中的式子大于等于零3、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 4、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四、函数的单调性1、单调性即增减性 2、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增减性五、函数的奇偶性1、判断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求.)(xf2、若 ,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 ,则函数为偶函数;若 ,)(xf )()xff )()(xff则函数为奇函数.六、指数函数1、定义:形如 的函数)10(ayx,2、性质:)10(ayx,的取值a 1a 10a图像增减性 增函数 减函数共同点 定义域:R 值域:(0,+) 恒过点(0,1) 奇偶性
4、:非奇非偶函数七、对数运算公式 ),且( 10bNMaNMaalogloglog NMaaalogllognall Nalalog nmaanloglog1la 01la换底公式: )10(logl cabca,推论: 1logba八、对数函数1、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10(logaxya,2、性质:)(logxya,的取值a 1 10a图像增减性 增函数 减函数共同点 定义域:(0,+) 值域:R 恒过点(1,0)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九、三角函数1、弧长公式: (弧度制) (角度制)rl8nrl2、扇形面积公式: 360212nrlS3、直角坐标系中任意角 的终边上有一
5、点 ,则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定义:)(yxP, (tancossin 2rxyrry 其 中,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cossi2cosinta5、诱导公式(记忆公式时一律将角 当成锐角):(1) 、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sin)2sin(kcos)2cos(k tan)2tan(k(2) 、判断所求角所在象限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符号(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sin)sin(cos)cos(tan)ta(si)si( cs)s( ta)ta((3)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偶指 的奇数倍或偶数倍)2cos)2sin( sin)2cos(in6、和差公式sicosin)si( si
6、ncos)cos(ta1tta7、二倍角公式cosin2si 2222 sin1cossincos ta1ta8、正弦型函数:形如 ,其中 .)sin(xAy 0,A,周期称 为 相 位称 为 初 相 ,称 为 振 幅 , A 2T9、辅助角公式:)sin(cossin2xbaxba10、正弦定理: ,其中kRCcBA2iii 为 常 数的 外 接 圆 的 半 径 ,为 kABC余弦定理: Aos22acbos22Cabccos22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11、三角形面积公式: BcaSsin1si2sin1十、数列( )Nn1、一般数列中:(1) 、已知数列的前 项和,则 1
7、nnSa)2((2) 、数列求和的方法:拆项法(裂项相消法) 、累加法、错位相减法等.2、等差数列中:(1)、通项公式: dnan)1((2) 、前 项和公式: 2)(11 naSn (3) 、等差中项:若 cbcba成 等 差 数 列 , 则,(4) 、等差数列中,间隔相同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 mkkmkaa32(5) 、 也成等差数列., nnnSS232(6) 、等差数列中,若 qpnmaaqpnm, 则3、等比数列中:(1)、通项公式: )0(1an(2) 、前 项和公式:nqaSnnn1)(1(3) 、等比中项:若 cbcba2成 等 比 数 列 , 则,(4) 、等比数
8、列中,间隔相同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 mkkmkaa32(5) 、当 , 是成等比数列,当为 奇 数 时且或 kq1 , nnnSS232时, 不是等比数列为 偶 数且 kq1 , nnS32(6) 、等差数列中,若 qpnmaqpm, 则十一、平面向量1、 共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2、 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长相等的向量3、 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长相等的向量4、 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0/ 121yxba5、 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06、 向量内积: 21cosyxbaba,7、 向量的模长: 2|yx十二、平面解析几何1、 中点坐标公式: )2(11,2、 斜
9、率: ( 为直线的倾斜角)12tanxyk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0BACyd4、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215、 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22)()(rbyax)(0yxM, 200 )()(rbyax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22ryx)(0yxM, 20ryx6、 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关系: ,离心率:a22cb)10(eac7、 双曲线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 ,关系: ,离心率:a8、双曲线渐近线方程:焦点在 轴时,渐近线方程为xxaby焦点在 轴时,渐近线方程为y8、 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离心率: 1e9、 弦长公式: 212
10、124)(xxkd十三、立体几何1、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直线.2、 可以确定平面的条件:a、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b、 直线与直线外一点c、 两条相交直线d、 两条平行直线3、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4、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5、 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6、 若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7、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比如书翻开一定的角度形成的立体图形)8、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9、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11、行10、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平面垂直11、棱柱体积: ShV12、棱锥体积: 3113、球表面积: 球体积: 24R34RV十四、排列组合1、公式: )!(mnCmn)!(mnP2、二项式定理: nnnn bCabaCba 10a、其中等式右边的式子称为二项式的展开式,共有 项.1nb、二项式系数为 mnCc、二项式的第 通项公式为1mnmbaCT1d、二项式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指未知数的指数等于零的项.十五、概率1、 设在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生了 次( ) , 叫做事件 A 发生的频数,事件 A 的频n n0数在试验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叫做事件 A 发生的频率.n2、 当
12、试验次数 无限大时,频率 总稳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则这个常数即为概率.m3、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为0,1.4、 古典概型(适用于有多种可能结果):设试验共包含 个基本事件,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n性都相同,事件 A 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 个,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nmAP)(5、 概率分布列:随机变量 1x2x3x ix概率 P 1p2p3p ip6、 均值(数学期望): nxxE321)(7、 方差: ,其中22)(D npxpE23212)( 8、 独立重复试验(适用于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在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每次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且它们互相对立,在每次实验中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相同,设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AP)(则在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次的概率为n knknpCP)1()(9、 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分布可看做二项分布,记为 ,二项分布的均值和),( pnB方差分别为: ,pE)()()D十六、数据处理:1、 样本方差: (用于样本数据处理)22212 )()()( xxxns n2、 总体方差: (用于总体数据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