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社会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回顾,环境社会学的三大核心议题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自然权力(Rights and Beauty of Nature)环境社会学:人与自然的生态对话(Ecological Dialogue) 生态对话是指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的事物间的持续互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永无休止的对话。,环境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二)环境意识的觉醒 环境意识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依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2、限制作用,认识或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思想、情感、意志等意识要素与观念形态的总和 (三)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召开,渊源一:环境决定论思想渊源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渊源三:杜尔凯姆的相关研究渊源四:马克思主义渊源五:韦伯的“生态学”思想,环境社会学理论的渊源,NEP 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 理论 POET 竞争性环境功能模型 生产跑步机理论 建构主义,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第三讲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变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2,一、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1.工业化的内涵 2.酸雨 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4.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5.工业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 6.未曾料到的后果工业
3、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1.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的过程或转化之后的状态。静态上讲,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状态;动态上看,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
4、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2.酸雨,2.酸雨,(1)什么是酸雨(acid rain)? 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在内,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2)酸雨的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燃烧
5、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3)酸雨的排放源,天然排放源 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火山爆发:喷出
6、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映生成硝酸。 细菌分解: 既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人工排放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无论是煤,或石油,或天然气都是在地下埋藏多少亿年,由古代的动植物化石转化而来,故称做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大量二氧化硫,此外煤
7、燃烧过程中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为一氧化氮,继而转化为二氧化氮,造成酸雨,如金属冶炼:某些有色金属的矿石是硫化物、铜、铅、锌便是如此,将铜、铅、锌硫化物矿石还原为金属过程中将逸出大量二氧化硫气体,部分回收为硫酸,部分进入大气。再如化工生产,特别是硫酸生产和硝酸生产可分别产生可观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带有淡棕的黄色,因此,工厂尾气所排出的带有二氧化氮的废气象一条“黄龙”,在空中飘荡,控制和消除“黄龙”被称做“灭黄龙工程”。再如石油炼制等,也能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它们集中在某些工业城市中,也比较容易得到控制。,如汽车尾气。在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象天空中闪电,
8、氮气变成二氧化氮。不同的车型,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多有少,机械性能较差的或使用寿命已较长的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要高。汽车停在十字路口,不息火等待通过时,要比正常行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要高。,(4)酸雨的危害,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它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破坏包括河、湖酸化并导致鱼类和其他淡水生物死亡、高位地带森林剧减、微生态系统瓦解和雕塑、纪念碑等其他历史古迹破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水生系统的危害。挪威科学家通过湖泊调查发现, PH值低于5.2时就找不到一个蜗牛, PH值低于4时鱼类就无法生存。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
9、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 “黑壳“”效应。,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3.生物多样性
10、的消失,(1)生物多样性及其消失生物种类具有丰富多样的性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是物种的多样性, 三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就是许多物种的灭绝,从下列报告中可看出物种灭绝的严重性。 美国全球2000年报告(1980)中,指出2000年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约有1520%灭绝。 国际保育联盟(IUCN)的植物中心告,当2050年时物种灭绝数为66万186万。 威尔逊( Wilson)(1994)报告指出在50年内,人类将毁灭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 世界保护监测中心(1993)报导,全世界2.5万种植物面临灭绝,另有一万种植物已经
11、灭绝。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警告:若不立即采取措施,将4万种重要的植物的品种在未来60年内灭绝,对全球农业造成威胁。,(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系稳定 。一个地区的物种歧异度愈是庞大,彼此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相生相克的情形愈多,生态系就愈容易达成平衡。 所以维持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就是维护生态系的平衡,以提供人类各种生物永续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永续生物资源的基础。 提供人类所需食物与药物。人类所需食物许多来自野生物,尤其是海产食物。 人工育种及饲养动植物亦借野生物供应基因。 据科学家估计现在仍有8万种可食野生植物供应人类。人类利用野生物为药物已有数千年历史,就现代使用的药物有25%系
12、利用植物原料。 物多样性也在人类的美学、科学、教育、社会文化及休闲娱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栖息地的破坏:过去数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都市扩大面 积及增加数目,而野生物栖息受到破坏,而且面积逐渐减少。 由于水坝的建造,破坏了大部分河川及溪流生态系。 海水污染及海岸开发,摧毁了珊瑚礁和近海的海洋生态系。 再加上农地的开发,森林过度砍伐,严重坏野生物栖息地。 资源的过度利用:森林、鱼类及野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而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环境污染:由于土壤、水和大气污染,污染物伤害野生物,例如污染物沿着食物不断地增加毒性,使一些敏感物种减少或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由于人类活动
13、,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大气温度不断上升,据估计下一个世纪将上升1-3 ,同时海洋平面将提升1-2公尺。 许多物种将面临灭绝危机,而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更激烈的改变。 农业和林业的工业化:现代农业借品种改良,种植少量同样作物,并用机械化处理农作物,使农地的作物多样性迅速减少。 林业的工业化作业,采用大量机械,使森林面积日益减少,(4)保护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措施,开展调查研究,对稀有和濒危物种进行登记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立法,4.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
14、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4.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15、。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温室效应指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
16、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臭氧层的破坏造成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但紫外线(=200400nm)中的紫外线B(=280320nm)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据估计平流层O3减少1(即紫外线B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46。按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计,死于皮肤癌的人每年大约要增加5千人。在长期受太阳照射地区的浅
17、色皮肤人群中,50以上的皮肤病是阳光诱发的,即肤色浅的人比其他种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此外,紫外线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2)对植物的影响。近10多年来,科学家对200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线照射的实验,发现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试验中有90的植物是农作物品种,其中豌豆、大豆等豆类,南瓜等瓜类,西红柿以及白菜科等农作物对紫外线特别敏感(花生和小麦等植物有较好的抵御能力)。一般说来,秧苗比有营养机能的组织(如叶片)更敏感。紫外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因而减少捕获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生成率下降。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产量
18、降低。同时紫外线B可改变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收获产物的质量,这种变化的长期生物学意义(尤其是遗传基因的变化)是相当深远的。,臭氧层的破坏造成的危害,(3)对水生系统的影响。紫外线B的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水生植物大多贴近水面生长,这些处于海洋生态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容易被削弱(约60),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增强的紫外线B还可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淡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因此而减弱了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增强的紫外线B还可杀死幼鱼、小虾和蟹。研究表明,在O3量减少9的情况下,约有8的幼鱼死亡。 (4)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老化,增加城市光化学烟雾。
19、另外,氟利昂、CH4、N2O等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痕量气体的增加,也会引起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造成的危害,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选择不含氟的冰箱、空调机及汽车等制品。由于使用了氟利昂的喷雾类商品不在少数,因此应尽量不购买使用含氟喷雾类商品。,5.工业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5.工业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1)何为工业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或固体遗弃物):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和活动中所生产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工业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
20、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2)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工业废物消极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许多工业废渣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淋溶污染土壤和水体。粉状的工业废物,随风飞扬,污染大气,有的还散发臭气和毒气。有的废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响生物生长,危害人身健康。,(3)处理和利用,工业废物经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可成为工业原料或能源,较废水、废气容易实现资源化。一些工业废物已制成多种产品,如制成水泥、混凝土骨料、砖瓦、 纤维、 铸石等建筑材料;提取铁、铝、铜、铅、锌等金属和钒、铀、锗、钼、钪、钛等稀有金属;制造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此外,还可用于处
21、理废水、矿山灭火,以及用作化工填料等。工业废物几乎都可加工成建筑材料,或从中回收能源和工业原料。,工业废物的管理,目前各国大多以工业部门处理为主,即在政府的管理下,由排放的工业部门、工厂自行处理和利用。随着工业废物排放量的增长,日本等国发展了专业化承包处理,以最终处理为目标。 工业废物受工业生产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成分常有变化,给处理和利用造成困难。工业废物往往要经过一定处理过程方可利用,如高温形成的渣须经冷却,湿法生成的渣须经干燥,粉尘须经收集,因此成本较高。现在许多国家致力于循环利用的研究。,6.未曾料到的后果工业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1)技术的误用战争的威胁技术事故(2)技术的异化
22、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这种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技术异化”,(3)技术风险评估 科学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 理论和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同范式繁荣不确定;语义的不确定;社会背景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方法的不正确 风险评估更多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对风险的评估很难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1.城市化及“城市病” 2.城市水环境 3.城市声环境 4.城市光环境 5.城市垃圾和白色污染,1.城市化及“城市病”,1.城市化及“城市病”,城市化(Urba
23、nization):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变为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不断扩大或使农村社区变为城市社区的社会变迁过程。三层含义某一地区、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镇”的居民点的数目日益增加;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病: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 环境污染加重; 住房拥挤和房荒; 交通拥挤,车祸频繁; 高犯罪率; 对农村的影响:“一妇二老农业”或“一人农业”; 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
24、,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和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加剧了城市人口的失业。,1.城市化及“城市病”,城市环境污染城市居民活动所引起的城市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自身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的现象。,治疗方法,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治疗城市病的方法 1、如何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污染、拥堵、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欧登塞案例馆带来的处方是全城修建专用自行车道,限制汽车发展。 2.、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提出以楼层高度的平衡来实现中密度的方案。 3、广告、招牌、乱贴乱画等城市视觉污染由来已久。圣保罗案例通过实施的“清洁城市法案”,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大大扫除了过去铺天盖地的城市“牛皮癣” ,令城市原
25、本的风貌重见天日。 4、 伦敦“零碳”案例馆,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现“零碳排放”的样本,为建设低碳社会提供了一套完全可行的解决方案。,2.城市水环境,(1)水资源概述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2.城市水环境,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
26、,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
27、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2)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水污染相当严重。全国城市每年约有200亿立方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中,还有大量未达标处理的废水被偷排、漏排,不少地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 二是城市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到2005年底,全国还有27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至少有30多个城市50多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足30,甚至没有运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达标也加剧了水污染。,三是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不少化工、石化等重污染企业建在大江大河沿岸、城市饮用水源地附近和人口密集区。 四是城市
28、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淮河、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明显超出国际上3040的水生态警戒线。部分城市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还引发了地面下沉、管网漏损率增加等问题。,(3)对策,1.保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水环境较好的城市,原有的水环境总是与城市建设和规划保持一种有机的融合状态,自然的水景观并没有被更多地改造。将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城市的景观建设及市民的水生活结合起来,在水利工程中融入文化的内涵。,2.重视水环境素质教育 水环境的良好状态与民众的水环境素质是分不开的。水环境素质教育一方面使人们了解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及在当代人类生存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让市民了解本城市
29、的水资源供给状况。很多国家成立了水历史学会,水历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德国、英国等都有水历史学会,在很多国家还建有水历史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让人们了解水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及当地水环境的变迁,从而使民众了解水、认识水、爱护水。 让市民了解本城市的水资源与供水、污水排放、水危机等状况,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3.先进的水环境治理方式 水环境保护较好的城市总是有良好的水控制与环境治理方式,人们十分重视先进理念与科技的结合。这些方式既有工程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而当代更重视生态和人文的治理方式。当代水环境的控制和治理,除了利用工业方法外,还采用先进的生态方式和人文方式。水环境的治理注重人
30、文方面,也就是建设一种水文化,这种水文化包括了强化人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优美的水景观、水场所,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水、接触到水,同时进行水的教育,完善水质的管理制度,使市民能够参与到水环境的管理、保护中来,成为保护、治理、享受城市水环境的主人。,3.城市声环境,3.城市声环境,(1)何为噪声? 定义1: 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可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定义2: 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如电噪声、机械噪声,可引伸为任何不希望有的干扰。,3.城市声环境,(2)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
31、的,干扰范围大。 工业噪声: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3)噪声对人的危害 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损伤听觉、视觉器官对人体的生理影响,3.城市声环境,3.城市声环境,(4)噪声控制基本途径在我国,有关标准规定,住宅区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
32、夜间应低于45分贝。世界上一些城市颁布了对交通运输所产生噪声的限制。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3.城市声环境,(5)噪音控制的内容 控制噪声源: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阻断噪声传播: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
33、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4.城市光环境,4.城市光环境,(1)光环境由光(照度水平和分布、照明的形式)与颜色(色调、色饱和度、室内颜色分布、颜色显现)在室内建立的同房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4.城市光环境,(2)光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光污染;它主要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折射光)对周围环境和人的损害作用。处于光污染区的人深感
34、精神压抑,心情烦躁,视力也因长时间遭反射光刺激而下降。 近年来,不少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五颜六色,以求浪漫和豪华,却造成了光污染。殊不知,五颜六色的灯光除对人视力危害甚大外,还会干扰大脑中枢高级神经的功能。光污染对婴幼儿及儿童影响更大,较强的光线会削弱婴幼儿的视力,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直接危害如下: 影响人的生理:光污染主要体现在波长100nm至1nm之间的光辐射,即紫外线辐射、可见光及红外线的潜在危害,由于光辐射的穿透性不是很强,对人体来说,与光辐射直接有关的组织器官是眼睛和皮肤,其主要的急性作用是眼睛的光照性角膜炎及温热性、光化学性视网膜损伤及皮肤的
35、红斑与烧伤,迟发效应包括眼睛白内障的形成、视网膜变性及皮肤的加速老化和皮肤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强烈的阳光经过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反射进入居民家中,耀眼的光线不仅影响室内的正常生活,还可使室内温度平均升高3到4度,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诱发交通事故: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建筑物的大型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刺眼的反光,对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产生强烈刺激,导致司机头晕目眩,以致引发交通事故,据北京市的一些出租车司机反映,天气晴朗时,每当下午*时左右由西向东驾车经过北京西客站时,常常出现由于西客站玻璃幕墙产生的反光刺眼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况。,(3)城市光环境污染事件 在2001年的
36、幼龟出生期,大西洋沿岸到处都可以看到死海龟。其原因是新孵出的海龟通常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而游向水中的。可是,由于地面上的光超过了月亮和星星的亮度,使得那些刚出生的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海洋,长时间停留在陆地上,因缺水而使小海龟死亡。 美国芝加哥的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大约#$“只侯鸟;德国马尔堡的城市灯光广告,使一群仙鹤在城市上空整整飞了一夜,最后精疲力竭地掉到了地上。据美国鸟类专家统计,每年都有大约%“万只候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原来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原本在夜间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同时,城市里的鸟类还会因灯光而不分四季,在秋季筑巢,结
37、果因气温过低而冻死。,4.城市光环境,4.城市光环境,(4)城市光环境及其治理加强城市玻璃幕墙的建设管理:控制安装地区;限制安装位置;限制安装面积;协调安装颜色加强夜景照明生态设计:夜间灯光的主要功能是照明,其次才是美化,照明有一定的光线强度即可,过亮会干扰车辆和行人,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美化夜景需要柔和、温馨的灯光,如果太过刺激会让人感觉不适。夜景照明应根据需要而设计,并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城市夜景照明要严格按照明标准设计,应改变认为夜景照明越亮越好的错误看法。设计时,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等措施。,加强光环境污染的宣传和防治
38、研究:宣传不合理的夜景照明产生光污染的危害,以引起有关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在发展城市夜景照明时务必考虑光污染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对有代表性的夜景照明城市的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监测,摸清我国光环境污染现状和总结该地区防治光环境污染的措施、办法、经验和教训;着手制订我国防治光环境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环境污染的内容,并加强对防治光环境污染的科研和灯具产品开发工作。,5.城市大气污染,5.城市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及其后果,5.城市大气污染,(2)城市大气污染及其危害,6.城市垃圾和白色污染,6.城市垃圾和白色污染,(
39、1)城市垃圾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
40、,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6.城市垃圾和白色污染,(2)城市垃圾的危害及处理 对土壤的污染:固体废物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土质,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生长;有时还会在植物体内积蓄,在人蓄食用时危及人蓄健康。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
41、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对大气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如缺乏相应的防护和净化措施,将会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成分在地下厌氧的环境下,将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垃圾焚烧炉运行时会排放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
42、、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对水体的污染: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经雨水冲刷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及重力沉降落入地表水体,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污染水质、毒害生物。有些简易垃圾填埋场,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对人体的危害: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3)城市垃圾的处理 加强宣传教育,
43、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居民区和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
44、类收集。,征收城市垃圾费: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来源有限,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又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如资源回收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资源综合利用行为,并把它变为自觉行动。其
45、次,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将垃圾清运单位和处置单位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转变为企业,自负盈亏,实行有偿的社会化服务,环卫部门进行管理、监督。再次,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能力。,建立城市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培育,垃圾处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要有适于产业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因此,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的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通过税收、能源、土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4)城市白色污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泡沫塑料制品被随意扔掷,由此导致了“白色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主要来自: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农用塑料薄膜治理:关键是改变消费行为方式,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此外,要积极研制 代用品,与大家共勉,“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