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4963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次集体备课备课时间:3 月 4 日 备课地点:四楼会议室活动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出席人:王栋、袁雪源主持人:袁雪源 记录人:袁雪源 中心发言人:王栋中心发言要点(1)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

2、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3)教学构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

3、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全课总结 教学设计 (一)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

4、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 18 排,每排有 16 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 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A 组:186=108

5、1810=180 108+180=288 B 组:1820 2016=320大约 320 棵 C 组:竖式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

6、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 收南瓜 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

7、在交流。第二题 帮小蜜蜂采花蜜 连线题 第三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 拓展提升 小红家养鸭 121 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 15 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8、?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 “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 、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4)作业设计:1 9 2 2 3 4 1 1 2 3 1 2(5)补充发言记录:王栋老师: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教学艺术无止境,但实实在在始终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求“实 ”,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轰轰烈烈的研究场景,但学生是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发展。袁雪源老师:情境创设

9、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这是教学情境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教师善于把握最新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信息,北京奥运吉祥物刚刚公布,学生们对此题材十分感兴趣,研究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情境也使计算教学过程成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了计算教学的数学思考,这正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6)二次备课教案单 元 第一单元 主 备 人 王栋 执 教 人 王栋课 时 第 2 课时 课 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课 型 新授教 学目 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

10、法和格式。教学要点难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预 案 个 性 设 计一导入新课1.口算。2710= 3420= 2810= 2040=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学生在课堂练54+3= 68+2= 23+2= 59+4=2.用竖式计算。1 9 2 8 3 4 7 3 2 二讲授新课1.投影出示例图。引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2.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3.明确问题。提出要求:怎样才能求出 2412 的准确结果呢?(1)6 个

11、2 箱是 12 箱,2 箱有 242=48 个,有这样的6 个两箱就是 486=288 个。(2)10 箱有 2410=240 个,2 箱有 242=48 个,合起来 12 箱就是 240+48=288 个。(3)有的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理解算法,掌握方法。)4.竖式计算。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5.归纳算法。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第三步算的是什么?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板书:2 4 1 2 4 8 (2 箱的个数)2 4 (10 箱的个数)2 8 8 (12 箱的个数)6指导完成

12、“试一试” 。提出要求:交换 12 和 24 的位置让学生计算。明确: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乘法算式进行验算。引导小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 (培养验算的习惯,养成验算意识。 ) (板书)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 (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 3、2412=288(个2 4 1 24 8 (2 箱的个数)2 4 (10 箱的个数)2 8 8 (12 箱的个数)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评价 与 反思通过练习反馈,学生们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学生现在学习不专心,课堂时讲过的题目,学生上黑板板演过,结果上本作业时错误情况还是很多,应该想办法解决学生不专心不仔细的问题。填写说明:中心发言要点以说课形式进行,要写好教学重点、难点及在教学设计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补充发言后进行整理,形成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