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第一章 动画运动规律的概述 2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理解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教学重点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教学难点 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教学步骤及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 我们要怎么样学好动画运动规律? 一、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文字 脚本作用:完成动画中角色的动作表演,主要是表达前期设定中导演已经设定好动作。 导演已经设定好动作。合成 背景 设
2、定 动画 造型 动检分镜头 脚本原画 动画 线描 上色 剪辑二、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动画的运动规律、动画的时间掌握、原画和动画旁批栏:1.动画的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A 首先要符合自然的规律,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速度、节奏和轨迹的变化.判断动作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标准: 1 力是如何产生的。2.力使物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B 其次,要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这样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设计的动作才会有特色,才会吸引人们去欣赏。表现出原画师所要 具备的素质之一- 表演。 综上所述我们所讲的运动规律是物体在力的作用(动画力学)下如何运动。C 动
3、画力学是动画设计创作的理论基础。真实世界的力的关系是要通过动画的处理,才能在动画片里合理存在。作业:准备相关用具:定位尺、A4 纸、自动铅笔、彩铅、橡皮等。小结: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第一章 动画运动规律的概述 2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动画力学中力的分类;掌握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原画,以及动画、原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动画力学的分类、什么是原画、什么是动画、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教学
4、步骤及内容:1、 动画力学中力的分类1 重力物理学上称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叫 地心引力)为重力。在动画片中,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受力时 会产生不同的动作表现。2 惯性力物体没有受外力时长久的保持原有的状态,这 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 惯性 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消失后,还会借助自身 的重量沿原先的运动轨迹继续移动一段距离, 这种特点在动画制作中叫惯性力 惯性力。 惯性力 惯性力和惯性的区别在于惯性力是一种夸张的 惯性。2、动画的时间掌握 时间掌握是动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动作以 “意义”或者“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旁批栏:着的角色体现出内在的意志、情绪、本能等。 动画时间掌握主要包括时
5、间、距离 、张数与速度的关系。时间长、距离大、 张数多、速度慢、时间短、距离小、张数少、速度快3、原画和动画 原画(也称动画设计)就是角色的运动关键动态的画。 动画(也称中间画) 就是角色的运动关键动态之间渐变过程的画。 两者关系: 原画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角色的动作关键画面。 动画设计师是依据关键画面,画出角色动作的全部中间过程。原画和动画都是完成同一个镜头的工作,但是工序和 要求不一样。两者有不同的分工和合作。 动画设计师是原画设计师的助手和合作人。4、三者的关系 掌握动画的运动规律、 掌握动画的运动规律、动画的时间掌是对动画动作理论的理解。握是对动画动作理论的理解。原画和动画是形式、技法上
6、表现。画是形式、技法上表现。三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答: 因为“运动”在动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部 优秀的动画中精美的、独特的动作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怎么样学好动画运动规律?答:我们要熟练动画运动规律和时间掌握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原画和动画的技法,将三者融会贯通。作业:根据所发资料,判断哪些是原画、哪些是动画。小结: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 2
7、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 0.1 秒钟之久。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 0.1 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举例:岩画野猪 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
8、,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1)时间 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2)空间 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
9、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即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幅度要夸张一些,以取得更鲜明更强烈的效果。此外,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做纵深运动时,可以与背景画面上通过透视表现出来的纵深距离不一致。(3)速度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在动画片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一部传统的用胶片拍摄的动画电影,其摄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绘制阶段及后期阶段。作业:讨论:举例说一下中国制作的典型动画片。小结:动画电影是以绘画为基础的一个特殊片种
10、,它综合文学、绘画、音乐、表演、摄影等艺术手段共同创作。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运动规律基础 2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能从生动的动画作品中掌握基本动画原理, 动画作品中掌握基本动画原理,为后面的章节学习 奠定基础。教学重点1.什么是预备动作?2.什么是动作跟随? 教学难点 跟随动作的利用教学步骤及内容:三万五千年前 原始人洞穴壁画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前, 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前,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为 了爱色斯女神兴建了一座神庙。 了爱色斯女神兴建了一座神庙。古希腊人以逐渐动作的人物来装饰壶
11、。 古希腊人以逐渐动作的人物来装饰壶。笼中鸟手翻书1914 年,恐龙葛蒂面世 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手绘能力的动画师, 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手绘能力的动画师, 就宛如丧失了四肢的舞蹈演员。 就宛如丧失了四肢的舞蹈演员。旁批栏:一、 什么是预备动作?在每一个动作发生之前,都有一个准备和预期的动作。它 可以让观众预见到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动作, 可以让观众预见到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动作,从而为主要的 动作做好铺垫。 动作做好铺垫。一些细微的动作变化或者幅度很大的身体 动作都可以来作为预期动作。在把球投出去之前,角色做了一个非 常夸张的预备动作。二、什么是动作跟随?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画的角色动作时,既要考虑角色主
12、体的动作,还要考虑附属物体本身的重量和质感、 体的动作,还要考虑附属物体本身的重量和质感、空气的 阻力等因素。 阻力等因素。追随动作是原画设计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跟随动作: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并不会永远一起移动, 在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并不会永远一起移动,有些部 分会先行移动,其它部分随后再到, 分会先行移动,其它部分随后再到,然后再对先行移动的 部分作重迭的夸张表情。作业:临摹一套狗的转头动作。小结: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
13、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运动规律基础 2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什么是挤压和拉伸? 什么是变形? 什么是夸张?教学重点什么是挤压和拉伸? 什么是变形?什么是夸张?教学难点 变形与夸张的利用教学步骤及内容:一、什么是挤压和拉伸?拉伸和挤压最重要的原则是, 拉伸和挤压最重要的原则是,无论一个特定的物体 如何被挤压或拉伸,它的体积保持不变。 如何被挤压或拉伸,它的体积保持不变。二、什么是变形 变形是指将一副图像逐渐变化到另外一张图像的过程。变形的透视为了表现一个极端反应 的动作, 的动作,可以运用变形 的手法来处理。 的手法来处理。要想获 得变形的透视, 得变形的透视,
14、只需要 把角度推进或者拉离摄 像机就可以。 像机就可以。三、什么是夸张?动画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极端假设性.有了这个特征,什么样的夸张、变形都能实现,甚至是电影旁批栏:无法拍摄 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画出比常规动作夸张十几倍甚至几十 倍的动作。比如,表现一个极度失望的状态,可以使角色 的眼睛圆睁、嘴角歪斜、体形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迅速 萎缩、瘫软、变小。如果一个角色要显得很忧愁,我们可以使他变得更忧愁; 明亮的,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明亮;烦恼的,明亮的,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明亮;烦恼的,我们使他更 烦恼;狂野的,我们使他变得更狂野。 迪斯尼动画师将夸张运用到淋漓尽致!学习方法:多观察生活中各
15、种有趣的事物, 多观察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多动手画画人体素描和速写。作业:1.迪斯尼手绘稿临摹,30 张。 2.以手翻书的形式完成一段小球弹跳动画,时间 为 5秒 。小结: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 100-200 个镜头) ,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 秒=24 格,1 呎=16 格) 。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运动的时间掌握 2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匀速、加速、减速
16、等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掌握动画速度问题。教学难点 掌握动画速度问题。教学步骤及内容:1. 匀速、加速和减速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点。)非匀速运动又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运动称加速运动;速度由快到慢的运动称减速运动。在动画片中,在一个动作从始至终的过程中,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称为“平均速度”(即匀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是由小到大,那么拍出来在银
17、幕上放映的效果将是由慢到快,称为“加速度”(即加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是由大到小,那么拍出来在银幕上放映的效果将是由快到慢,称为“减速度”(即减速运动)。 上面讲到的是物体本身的“加旁批栏:速”或“减速”,实际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了主动力的变化外,还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如地心引力、空气和水的阻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动画片中,不仅要注意较长时间运动中的速度变化,还必须研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例如:一个猛力击拳的动作运动过程可能只有 6 格,时间只有 1/4 秒,用肉眼来观察,很难看出在
18、这一动作过程中,速度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我们用胶片把它拍下来,通过逐格放映机放映,并用动画纸将这 6 格画面一张张地摹写下来,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相等的,往往开始时距离小,速度慢;后面的距离大,速度快。由于动画片是一张张地画出来,然后一格格地拍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观察、分析、研究动作过程中每一格画面(1/24 秒)之间的距离(即速度)的变化,掌握它的规律,根据剧情规定、影片风格以及角色的年龄、性格、情绪等灵活运用,把它作为动画片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在动画片中,造成动作速度快慢的因素,除了时间和空间(即距离)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两张原画之间所加中间画的数量。中间画的张数越
19、多,速度越慢;中间画的张数越少,速度越快。即使在动作的时间长短相同,距离大小也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中间画的张数不一样,也能造成细微的快慢不同的效果。作业:讨论:讨论动画中的常见的速度变化现象。小结:“速度” ,是指甲原画动态到乙原画动态的快慢。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运动的时间掌握 2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时间、距离、张数、与速度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动画中节奏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节奏问题。教学步骤及内容:1、时间、距离、张数、速度之间的关系 所谓“时间” ,是指甲原画动态逐步运动到乙原画动态所需的秒数
20、(呎数、格数)多少;所谓“距离” ,是指两张原画之间中间画数量的多少;所谓“速度” ,是指甲原画动态到乙原画动态的快慢。一般情况下时间越长,距离越远,张数越多,速度就越慢;时间越短,距离越近,张数越少,速度就越快。但是有时并非如此。例如:甲组:动画 24 张,每张拍一格,共 24 格=1 秒,距离是乙组的二倍。乙组:动画 12 张,每张拍一格,共 12 格=0.5 秒,距离是甲组的一半。虽然甲组的时间和张数都比乙组多一倍,但由于甲组的距离也比乙组加长了一倍,如果把甲组截去一半,就会发现与乙组的时间、距离和张数是完全相等的,所以运动速度并没有快慢之别。只有将这三种因素中的一旁批栏:种因素或两种因
21、素向相反的方向处理时,运动速度才会发生变化。2.3 节奏1、节奏一般,动画片的节奏比其它类型影片的节奏要快一些,动画片动作的节奏也要求比生活中动作的节奏要夸张一些。整个影片的节奏,是由剧情发展的快慢、蒙太奇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动作的不同处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说的不是整个影片的节奏,而是动作的节奏。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人物的动作)都是充满节奏感的。处理好动作的节奏对于加强动画片的表现力是很重要的。造成节奏感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的变化,即“快速”、“慢速”以及“停顿”的交替使用,不同的速度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由于动画片动作的速度是由时间、距离及张数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这三种因素中,距
22、离(即动作幅度)又是最关键的,因此,关键动作的动态和动作的幅度往往构成动作节奏的基础。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时间和张数的作用。在关键动作的动态和动作幅度处理得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和张数安排不当。动作的节奏不但出不来,甚至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动作的节奏是为体现剧情和塑造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动作节奏时,不能脱离每个镜头的剧情和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动作要求,也不能脱离具体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同时还要考虑到电影的风格。作业:课后观赏一部节奏感强的动画片。小结: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象讲话时该快的地方没有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不该停的地方反而停了一样,使人感到别扭。旁批
23、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弹性运动 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弹性基本知识;(2)掌握弹性图的画法;教学重点掌握形变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形变效果图。教学步骤及内容:3.1 弹性运动1.弹性运动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态和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中称为“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皮球落在地面上,由于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使皮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因此,皮球就从地面上弹了起来。皮球运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地心引力,皮球落回地面,再发生形变,又弹了
24、起来。物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然,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所发生的形变大小也不一样,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物体形变比较明显,产生的弹力较旁批栏:大;皮球是用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 合。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
25、大量的弹性运动的 运用。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如果动 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使动画片更具欣赏价值。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惯性运动 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惯性基本知识;(2)掌握惯性图的画法;教学重点掌握形变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形变效果图。教学步骤及内容:
26、惯性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物体惯性的现象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例如:乘客,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会向后倾倒,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又会向前倾倒,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原因。物体的惯性还表现在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容不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小,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的物体,
27、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我们说它的惯性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物体的质量旁批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不能只是按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动画片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效果。例如: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并不明显。为了造成急刹车的强烈效果,我们在设计动画时,不仅要夸张表现轮胎变形的幅度,还要夸张表现车身变形的幅度,并且要让
28、汽车向前滑行一小段距离,才完全停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又如:飞刀插入木板,刀的前端由于木板的阻力而突然停止,后端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因此造成挤压变形。由于刀是钢制的,变形极不明显,但我们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也可以加以夸张。动画角色在奔跑中突然停步,身体也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有时要顺势翻一个筋斗,有时要滑行一小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我们在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要掌握好动作的速度与节奏。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夸张变形的幅度也越大。作业:惯性运动的表现。小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是物体改变原有运动状态难易程度的表现。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
29、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一般运动规律曲线运动 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2)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教学重点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教学难点 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教学步骤及内容:曲线运动前言:当物体在运动中速度和方向改变时,当收到自身力的作用改变角度所传递力的时候,就会形成曲线运动。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动画中的曲线运动能使人物、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曲线更为柔和、圆滑、优美、和谐,更富有旋律感。有助于表现各种细长、舒缓、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物体的质感。曲线运动有 3 种形态:1. 弧线运动抛物线属于弧线运动:如打篮球、排
30、球、乒乓球时,球的运动。旁批栏:抛物线运动只是弧形运动中的一种,请看一下上图中的人体,除非他不动,只要一动,弧形运动覆盖全身,真可谓大圈套小圈。一摇头、一摆手、一抬腿、一跨步下图 1 就是人的脚在行走中,离地时产生了弧形轨迹的例子,下图 2 是表现一个人体在惯性摆动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呈弧形的曲线运动状态。图 1图 2作业:弧形运动图的临摹小结: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呈弧形的抛物线曲线运动。旁批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授课时数课题:波形运动 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
31、波形运动基本知识;(2)掌握波形运动图的画法;教学重点掌握波形运动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波形运动图形变效果图。教学步骤及内容:人们在跑步运动中自然形成的弧形起伏运动线,红色为头顶曲线轨迹、蓝色为肘部曲线轨迹、绿色为拳头曲线轨迹、粉红色为右脚曲线轨迹、黄色为左脚曲线轨迹。波浪形波形运动规律:凡质地柔软的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点从一端向另一端推移,就会产生波形的曲线运动状态。最常见的就是飘动的红旗所呈现的波浪形运动形态了。旁批栏:风向在画波浪形曲线运动的动画时,应当明确了解关键动态原画所规定的运动主向(这里指旗子被风力所推动的方向) ,明确主动力的力点(起动点从旗杆出发)与被动力(被带动的点)的相互关系。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应该注意它主动力的位置,分析运动进程中哪个部位是产生主动力的所在,哪个部位是受主动力作用后被带动的运动。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是:看清运动的方向,顺序向前推进。物体在曲线运动进程中如无特殊原因,它的运动规律必然是朝着一个方向、顺序而进的。这是由于力的作用不断延续,直到力的消失。作业:红旗飘动的动画一套小结: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 路线呈波形,称为波形曲线运动。旁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