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第二讲 贫困,第二讲 贫困,第一节 贫困概述 第二节 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及成因 第三节 我国城市贫困状况及成因,第一节 贫困概述,一、什么是贫困? 二、贫困的标准 三、贫困的类型 四、我国贫困概况,一、什么是贫困?,成都市区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上海市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425元。 美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但这里也不乏沿街乞讨者和无家可归者,还有一些住破旧房屋的穷人。美国通常把穷人称为“低收入者“,而各州对“低收入“的定义有所不同。在记者暂住的密苏里州,月收入少于下列标准的就算是穷人了:单身家庭1064美元;2人家庭1427美元;3人家庭1789美元 每增加一
2、个家庭成员,这个数字增加363美元左右。,一、什么是贫困?,贫困的实质 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与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一、什么是贫困?,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称之为贫困,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缺乏的现象。 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
3、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二、贫困的标准,1、热量支出法 即以每人每日所需摄入的热量为基准 2、生活形态法 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 3、生活需求法,又称“市场菜篮法” 它是根据当地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 4、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法 这种方法认为入不敷出的人就是贫困者,所以只要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大于1,就列为贫困。 5、编制贫困指数法 它以生活质量为度量标准,根据居民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评
4、价来确定最低生活标准。 6、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指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到60%作为贫困线。,三、贫困的类型,(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 (三)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 (四)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1、绝对贫困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绝对贫困是从维持生命的角度出发,以维持人的最低生理需要为指标加以区分的。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
5、缩再生产; 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按国际标准,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不同的国家因国情不同其标准略有差异,如我国的标准为每天收入低于0.7美元的人为绝对贫困。,(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2、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个国家,由于某些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如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而产生的低于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况或者贫困状态。 由于相对贫困不是从最低生理需要出发而是从相对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的,因此在任何一个社会或者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其社会经济非常发达也必然存在着相对贫困。
6、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1、狭义贫困 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在物质(或者经济)方面的一种困难状况,它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即生活不得温饱,生产难以维持。 2、广义贫困 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状态。 广义贫困除狭义贫困的内容外,还包括社会、文化等意义上的贫困,营养不足(营养不良)、人口平均寿命短、婴儿死亡率高、文盲人数众多等。,(三)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1、长期贫
7、困 是指某一些人或者家庭长时间地处在贫困的一种状态。 长期贫困与绝对贫困、狭义贫困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长期贫困既可能是绝对贫困也可能是相对贫困,既可能是狭义贫困也可能是广义贫困;另一方面,绝对贫困、狭义贫困可能是一种暂时的贫困。 2、暂时贫困 是指某些人或者家庭的生活不是长期的而是暂时地处于一种贫困状态。暂时贫困往往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四)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1、城市贫困 指发生在城市里的贫困。 2、农村贫困 指发生在农村的贫困。,四、我国贫困概况,2002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820万人 2003年底则上升到了2900万 2004年,按年人均纯收入低
8、于668元的标准,年末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610万。 按年人均收入669元-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 若按联合国规定的每天人均生活费1美元为标准计算,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2.12亿! 2007年尚有2148万人。,四、我国贫困概况,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自2009年提高了扶贫标准,但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按当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有2.54亿人口每天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但依据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人均1.25美元天),相差近一半。
9、】 随着2011年的到来,中国将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比2008、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受此影响,全国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 一些中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09年大幅增加,同时贫困发生率也将可能有较大幅度提升。以贵州为例,2000年的贫困人口为890万人,2010年下降到50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5%,居全国第二。但是如果采用新标准,2011年贵州的贫困人口将上升到1000万,比目前的人数增加一倍。,四、我国贫困概况,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有12亿人口每天
10、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 其中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为2.12亿。也即最低贫困人口,称低贫困线。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贫困人近7亿,占总人口的50%以上,这也称高贫困线。世界银行列出的中低收入国家大多采用高贫困线。中国也是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低收入的国家之一。,第二节 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及成因,一、现状 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9423万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8。,第二节 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及成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行标准上:1985年206元,1990年300元,1999年625元,2003年
11、637元,2005年652元至今。 现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过低,仅相当于国际贫困线确定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的1/5,相当其贫困标准的1/10;相当于美国贫困人口标准的1/50。,1985年,我国开始制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是206元人民币,每人每天不足1元。当时世界银行提出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1美元,贫困人口标准是每人每天两美元。20年后的200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提高到652元,增长了两倍。但农民消费的主要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了远不止两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实际不升反降了。 按目前每人每天1.8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标准,只是我们通常所能购买的最普通的1斤大米或1斤面粉的价钱,但只靠1
12、斤粮食而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是不能再生产出健康又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的,仅只能维持生存而已。,二、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农村贫困 制度缺乏导致农村贫困 文化匮乏导致农村贫困 教育匮乏导致农村贫困 保障缺乏导致农村贫困,例如:,甘肃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 历史上曾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仍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温饱贫困线之下,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53个贫困县,其中4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到目前,全省仍有170多万农村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没有稳定脱贫,极易返贫。,甘肃农村贫困最直
13、接的原因在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生存环境严酷。此外,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素质低下,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突出特征是严重干旱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干旱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以陇南、临夏、甘南等地州为主的南部高寒阴湿及少数民族地区,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秦岭山地的交汇地带,山大沟深坡陡,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阴湿,冻、旱、涝、雹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地形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是全省贫困程度最深、剩余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在地域分布上
14、,甘肃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及少数民族地区,这两大区域集中了40个国定贫困县和95%左右的剩余贫困人口。由此可以看出,甘肃农村贫困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自然条件的严酷。 从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看,甘肃贫困地区带有共性的特征就是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非农产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发展的启动力严重不足。教育落后,卫生条件差,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素质低下,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我国城市贫困状况及成因,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贫困问题一向被看作为一种农村现象。这不仅因为农村的贫困人口在全国总贫困人口中占很高的比例,而且还因为当时城市的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也是微不
15、足道的。1992年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报告中国减少贫困战略,对我国八十年代的城乡贫困人口的比例进行了估算,其估算结果表明1980年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28%,然而即使对城市居民使用了更高的贫困线,当时城市的贫困人口的比例仅为2%左右。根据以上比例计算出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是2亿多,而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为4百万左右,前者是后者50倍。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城乡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都有了大幅度下降。根据上述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1989年农村的贫困人口仍有1亿3千万,而城市的贫困人口只是1百万左右,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被估计不到0.4%。,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经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
16、初的低速增长,城市居民收入也是缓慢上升,加上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贫困的变动趋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也就是说城市贫困人口的比例从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逐渐上升的趋势。 到了上个世纪末,我国城市贫困的状态变得更加严重。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失业和下岗职工突发地大量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发展的相对落后,都从不同方面加剧了城市贫困的恶化。城市贫困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的外国学者把近几年出现的城市贫困称为中国的“新贫困”。,城市贫困人口状况,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早已存在,主要包括属于民政救济对象的“三无人员”,即那些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城市居民。然而随着城
17、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贫困人口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构成已经从传统的救济安抚对象,转移到由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的劳动机会丧失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下岗人员及其家属”,这一部分人口比例在城市贫困人口中占80%左右。从城市贫困者的构成上看,无收入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企业不景气的职工均占较大比例。,城市贫困人口的财产状况,首先,看金融资产,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平均金融资产的增长幅度是非常高的,贫困群体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却非常的少。如:1984年,城市居民户均金融资产仅为1338元;到1995年底,据部分城市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户均金融资产30
18、982元。贫困户户均金融资产却仅有3139元,只是平均水准的1/10。这同温饱户的户均金融资产(28562元)相比差4.9倍,与富裕户户的户均金融资产(169121元)相比,甚至高达52.9倍。以山东省为例,1996年全省城镇困难户人均每月用于储蓄的款项仅为1.09元,而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每月用于储蓄的款项是6.5元。,其次,从城市贫困群体成员的固定资产来看,其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家庭耐用消费品和自有住房两部分。以1995年为例,贫困户户均固定资产为18548元,小康户户均固定资产为32561元,富裕户户均固定资产为64557元。,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状况,城市贫困人口由于其收入大大低与居民的平均
19、水准,在消费水平上也是明显处于弱势。1996年,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家庭实际收入呈负增长,一项统计结果显示,该年贫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9元,与全国城市居民平均水平相比低60%,与1995年贫困居民平均水平相比仍低18%,其收支倒挂248元,1997年,城市困难户在除了食品以外的人均主要消费支出具体情况是:衣着支出180.76元,为居民平均水准的3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0.28元,为平均水准的28%;医疗保健支出92.43元,为平均水准的50%;交通通讯支出69.33元,为平均水准的29%;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191.06元,为平均水准的43%,居住支出219.34元,为平均水准的33
20、%;杂项商品支出61.43元,为居民平均水准的33%。全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185.64元,因难户是2148元,为平均水准的50%。总之,城市贫困人口由于其常常入不敷出,故在各项消费性支出上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准,处于贫困状态。,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状况,城市贫困人口由于收入低,消费水平也低,所以其营养状况不良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由于其心理压力往往比非贫困者大,因此,他们的患病率也就比非贫困者高。然而,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条件却是很差的,这无疑又加重了其生活的艰难程度。,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态度及心理状态,一方面,由于城市贫困人口收入微薄,入不敷出,收支倒挂,在食品消费上,量少质低,穿用支
21、出也是极少,因此,他们普遍对生活现状不满意。 另一方面,贫穷曾被作为“革命的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那种不以穷为然的心态却变成了“视穷为辱”。城市贫困者普遍存在的“卑微”心态,封闭、拒绝、自卑、甚至气傲等不良心理现象。也有的因穷而嫉恨一切,进而反社会,对富贵、有钱人鄙夷、仇视、甚至以犯罪来显示其叛逆心理。,二、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第一,高失业率导致城市贫困。 仅从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基本上处在3%左右的水平上,然而这一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按照国际失业的标准概念,失业人群也应该包括下岗人员。如果按照这一概念,我国实际的失业率要大大高出3%的水平。不少学
22、者对此进行了估计并且普遍认为在10%左右。我们根据1999年的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出的城市失业率是11.5%。在一些老工业城市,实际的失业率甚至更高,在15%以上。即使如此,我们的结果也有低估的可能,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另外一种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失业概念,即离岗或待岗。,二、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第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城市贫困恶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有效的失业保险体系,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虽然中央政府增加财政上的资助力度,但是具体落实到人和户时情况又有所不同。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在武汉和沈阳的一项调查,2000年大约有46%的下岗职工没有收到任何生活费收入。,思考题:,贫困是个人造成的吗? 给钱就能解决贫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