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1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原因(一)从地区角度分析 1、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导致了农村贫困的发生一般来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无法脱贫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发,农业产量难以稳定,而且这种环境往往也几乎失去了吸引投资,改变命运的机会。2008 年四川发生了地震,其中以汶川最为严重。2010 年中国西南五省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旱 灾 已 经 严 重 影 响 了 春 耕 春 播 , 云南 部 分 旱 区 绝 收 后 不 得 不 面 临 口 粮 危 机 。 极 端 环 境 条 件 下 导 致 的 农 村
2、 贫 困给 人 民 生 活 带 来 了 极 大 痛 苦 , 也 使 该 地 区 的 脱 贫 工 作 面 临 重 重 考 验 。 2010湖 北 地 区 的 洪 灾 给 当 地 的 农 作 物 以 及 养 殖 业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冲 击 ! 笔 者 家 乡 就有 许 多 人 因 为 洪 水 房 屋 被 毁 , 财 产 被 冲 走 , 造 成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2、农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的供给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贫困农户所处环境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相对落后。贫困农户远离公共服务机构,获取公共服务相对较难。公路作为与外界实现便捷交通的
3、重要工具,对解除贫困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享受中心县城的公共信息及服务,还是吸引外界投资,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农村的公路建设得不到发展,铁路、高速路这些快速交通工具在很多农村都没有,笔者从家到市区就要数个小时!3、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小农意识,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很多地方的农民仍然坚持一门一户独善其身的生产、生活格局, 人与人的结合仍主要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合作相对较少,竞争成分不高,贫困地区通婚圈狭小,人们利用血缘和亲缘关系建立的社会网络延伸半径小,人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这种圈子阻隔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社会的
4、有效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界社会先进的文化浪潮对贫困农村冲击的势头,因而更加强了贫困地区社会贫困性和贫困落后的现实状态。(2)从教育角度分析 教育投入有限,教育制度的不尽合理,都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成效不明显,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仍普遍偏低,这不仅表现在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占的比重较大,更表现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 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 300%,教育和收入及劳动生产率有正相关效应。劳动者素质如此重要,我国贫困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年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经济高
5、速发展和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低素质劳动力既难以接受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也难以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由于既不懂某些行业的技术要求,也无法快速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接受不了。这就导致自身素质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只能从事最辛苦且报酬很低的工作,生活质量差,家庭收入无望增加,摆脱贫困遥遥无期。可见,教育问题不解决,不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脱贫将会很难。名牌大学里,农村孩子的比例逐年降低。这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成就,而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的结果。人们总喜欢把农村孩子考大学称之为鲤鱼跳“农门 ”,而现在许多人担心, “农门”会越来越高,
6、越来越难以逾越。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有感触,再次深入探讨一下:i)名牌大学,农村孩子越来越少 根据央视报道:中国农大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农村生源低于30%的现象;清华大学,新生来自于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微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而最近一些年在10%到15%之间。更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农村就读名牌大学越来越少,是不是城市化进程的效应:参加高考的城市孩子已远远超过了农村孩子造成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
7、农村孩子占到60%以上。ii)超级中学,让高考竞争大提前 就拿湖北来说吧,像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这样的学校,师资力量跟县级高中是没法同日而语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孩子在高中就落后一步,在高考的角逐中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大学在目前这种招生体制下,不具自主权,不能看是城市生涯还是农村生涯,只能看分数。而看分数的结果,就使得超级中学的培养模式得到认可,高考之战,事实上主战场早已移师三年前的中考。 iii) “拼爹年代” ,农村孩子有三输 主战场的前移,打了农村孩子个措手不及。 “初中时代,十几岁的娃,情商高点的,还能专心读书,情商发育得慢的,还处在玩的懵懂状态。他们之间的成绩差距原因,与其说
8、是智商,还不如说是懂事的早晚。这也就是为什么女生成绩会普遍好于男生成绩的原因。 ”某高校招生办人士说, “而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就迎来了命运的分水岭,要么进超级中学,然后进好大学;要么进普通中学,然后进普通大学。 ”“没有超级中学之前,这道分水岭在高考。孩子们已到了十八九岁,自治能力增强了,知道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的成分多。而提前到初中,在懵懂年代,则家庭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套用句时髦的话:初中是拼爹的年代,不但比拼家庭的经济条件,更比拼家庭的培养环境、培养眼光或者说是决心。 ”但残酷的是,这种拼爹法,农村孩子都不具优势:一输输在经济基础。 在中考中,很多孩子因为差几分的
9、原因跟超级高中失之交臂,动辄上万的调剂费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贫困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在这一步就落人之后。二输输在培养环境。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面,大家都很努力,带动了所有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很多好处。然而,现在的状况是那些超级高中有很多个方面优秀的孩子,使得他们的环境更适合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农村孩子也会有很多欠缺:很多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留守孩子无人管教跟约束,很容易被不良行为诱惑,容易沉迷于网吧、游戏室 。现在家教盛行,农村贫困的孩子请不起家教,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再不去问老师的话,只会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了。三输输在培养眼光、决心上。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是
10、个尚文的村落,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历来有节衣缩食、举债供孩子读书的传统,但近年来,这一风气在悄然改变。一位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考上大学的能到省外的国有企业去,上世纪90年代,能到省里的政府部门,2003年之前,就只能到县里、乡里,而这些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还不一样去打工。同是打工,读完初中就去,省了上大学的读书费还多赚了几年钱。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能被超级中学调剂费挡在校门外的农村孩子毕竟还是小部分,但出得起钱而不愿出钱的农村家庭却呈上升趋势。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一些孩子家长已经失去了靠读书改变孩子命运的决心。(3)从政策角度分析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
11、致贫困极易发生。所有保障制度中,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经常成为贫困产生的诱因。中国的二元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可能对城市、农村一视同仁。这就造成国家在城乡居民的医疗投资、政策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如果集中分析贫困众多农民无钱看病、吃药的原因,不难发现其贫困之根源就在于生病,这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贫困地区屡见不鲜。在医疗方面,农民基本没有什么医疗保险,即使有,报销比例也非常低,一半在 10%以下,农民普遍收入低,所以一旦生病,极易致贫和返贫。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不怕穷,就怕病”。这应该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了,早在 10 多年前,在笔者的记忆里,就常听见
12、有人像说口头禅似的说这句顺口溜。2、地域政策差异导致农村贫困。以东西部经济发展为例,东部经济高速发展,西部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东部,贫困人口和贫困程度也尤为严重。我国在经济政策方面,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以前,一直都是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不仅给东部及沿海地区提供引进外资、进出口配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在金融信贷政策上,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不仅限制了西部地区的本地融资,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本地资金外流,进一步影响了西部的脱贫和发展。另外,国家更注重东部地区的基建投资,把很多基建投资分配到了东部地区。最后,我国一直以来的“剪刀差”现象导致了东西部经济差距愈来愈大,西部以生产原材料、农产品为主,
13、在现行价格体系下,原材料、农产品价格较低,而东部地区生产的产成品价格较高。西部地区越是想脱贫,就需要输出更多的原料和产品,用获得的收入购买生活所需品,这种循环持续的次数越多,经济差距就越大,当地农民就更容易陷入贫困。2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地区性对策1、促进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环境同步增长。自然灾害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可见,脱贫的第一步是要改善贫困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比如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每亩退耕地补助粮食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 150千克,黄河上中游地区为 100 千克。粮食补助的年限,先按经济林补助 5 年、生
14、态林补助 8 年计算,定退耕还草补助按 2 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多少年再继续补多少年。此外还有,实行个体承包,按照“谁造林(草) 、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将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相关的改善生态政策很多已初见成效,但覆盖面还不够广,要改变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国家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建设投入资金和人力,使已遭破坏的地区生态早日恢复,贫困农村早日恢复发展潜力和早日脱贫致富。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应当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指导农民转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地区适
15、合种植花卉、蔬菜,养殖水产品等,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充分发挥人口优势,提高地方农业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该注重由提高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通过高品质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销量。最后,应注意拓宽加工环节,农产品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的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地方政府动用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毕竟农业利润最大环节就在加工过程,通常国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
16、例是 3:1,甚至是 4:1,而我国仅为 0.8:1,低于国际水平。所以,要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开展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但同时也可见其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就可以尽早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3、加大人力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除了最大限度的资金投入扶贫外,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力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为了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需要对农民进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实用教育,那么懂农业、懂技术并且了解农村的师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国家需要专门培养这种扶贫专门人才,
17、对贫困农村农民施以有效、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二)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1、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重视教育。首先,大多数贫困农村地区,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农民对知识、科技、文化的认识和需求并不高,接受良好教育的动力不足。当这些农村没有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时,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就难以显现,导致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读不读书没多大区别。此外,在相对闭塞的小村子里,家长及孩子很容易受其他村民的影响,一些人不上学的情况会蔓延至整个村子。其次,由于父母一代接受教育少,法律意识通常比较淡薄,认为孩子去不去上学都由自己说了算,对义务教育不了解,对社会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很多孩子想上学的权
18、利就这样被父母强行剥夺了。所以,国家需要大力宣传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农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受教育权是宪法授予的权利,不应随意剥夺。对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映、解决,尽最大力量保证每个贫困地区孩子上的了学。为下一代人有效脱贫奠定基础。2、国家应当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贫困地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学校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加上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很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足,学校图书馆也只有少数的图书资料和教具,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甚至缺少最起码的办学条件,这样的状况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客观上造
19、成了学生上学积极性不高,甚至上学又辍学的情况。所以,国家应尽最大力量给予资金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兴建学校,购买设施,不仅从数量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更要从质量上确保农村孩子受教育权利得以实现。这样才能为下一代人的多方面发展创造条件,给他们以多方面的脱贫指导。(三)对贫困地区经济政策倾斜1、财政方面,国家应当加大对西部等贫困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很多贫困地区政府已经探索出了扶贫方案,但苦于资金缺乏,一直都无法实施。如果财政给以充足的扶贫专项资金,同时委托专家对贫困地区脱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资金扶贫效度。2、税收方面,国家应当考虑到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税收方面给以相应的优惠,如当
20、地某产业有潜力成为促使当地脱贫产业,则对该产业实施充分的税收优惠,助其发展壮大,带动当地农民脱贫。3、投资方面,由于东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金方面已相对充裕。国家应当多分配一些大型基建项目到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改善当地的教育、医疗及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金融投资,国家也应当对贫困地区在融资、投资项目上给以政策倾斜支持。在价格剪刀差方面,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剪刀差效应,促进社会公平,为农村贫困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参考文献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2008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3广少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4林卡,范晓光.贫困和反贫困对中国贫困类型变迁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5辛秋水.重视农村的文化扶贫6孙雪霞,刘桂玉.关于农村教育与农村贫困的思考7刘坚主编.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 2010 年)中期评估报告8郝琴.建立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9钟甫宁,农业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版.10苗齐,钟甫宁.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中国农村经济 ,11关冰.四大因素诱发农村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