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十三 计数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8421BCD码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工作波形。 . 熟悉中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及使用方法。. 熟悉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THD-1型数字实验器一台;2SS-7802双踪示波器一台。,1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中,二进制或十进制(8421码)加法计数器较为常见。如74HC160是比较典型的中规模同步计数器,可实现二十分频功能,采用8421BCD码计数,为单时钟脉冲输入。74HC160除了计数功能外,还有预置数、保持、异步置零等功能。,三、实验原理,图2-4-1 74HC160 管脚图,4位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
2、HC160功能表,采用异步置零法接成的六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器从0000(S0)计成Q3Q2Q1Q00110(即SM)状态时,担任译码器的门G输出低电平信号给端,将计数器置零,回到0000状态。由于置零信号随着计数器被置零而立即消失,所以置零信号持续时间极短,如果触发器的复位速度有快有慢,则可能动作慢的触发器还未来得及复位,置零信号已经消失,导致电路误动作。因此,这种接法的电路可靠性不高。,图2-4-2,图2-4-2电路的改进,图2-4-3,改进电路图中的与非门G1起译码器的作用,当电路进入0110状态时,它输出低电平信号,与非门G2和G3组成了基本RS触发器,用其Q端输出的低电平作为计数器的置
3、零信号。若计数器从0000状态开始计数,则第6个计数输入脉冲上升沿到达时计数器进入0110状态,G1输出低电平,将基本RS触发器置1,Q端的低电平立刻将计数器置零。这时虽然G1输出的低电平信号随之消失了,但基本RS触发器的状态仍保持不变,因此计数器的置零信号得以维持。直到计数脉冲回到低电平以后,基本RS触发器被置零,Q端的低电平信号才消失。可见,加到计数器RD端的置零信号宽度与输入计数脉冲高电平持续时间相等。同时,进位输出脉冲也可以从基本RS触发器的Q端引出。这个脉冲的宽度与计数脉冲高电平宽度相等。有些计数器产品中,将G1,G2,G3组成的附加电路直接制作在计数器芯片上,这样在使用时就不用外接
4、附加电路了。,若用两块74HC160集成块连接,可得到N100的任一进制计数。,图2-4-4 十二进制计数器,2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的设计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中,通常有环形计数器、扭环形计数器和最大长度移位计数器等类型。它们的基本电路一般都不能实现自启动,所以实现自启动是设计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的关键。,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试中规模同步计数器74HC160的逻辑功能,(1)按图2-4-1接线,将A、B、C、D、RD、EP、ET、LD分别插入八个逻辑开关,计数脉冲接单次脉冲,由CP输入,输出端QA、QB、QC、QD接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状态,并将它们连接到数码管的输入端,用于显示十进制数。按表2-
5、4-2的要求测试,将结果填入表中。,表2-4-2 测试74HC160的逻辑功能,表2-4-2 测试74HC160的逻辑功能(续),(2)计数脉冲CP接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QAQD 的波形, 了解计数器的分频功能,将波形记录在图2-4-5中。,图2-4-5 十进制计数器的波形图,2.测试由中规模计数器组成十二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1)将二块74HC160和一块74LS00按图2-4-4连接电路,将各Q端分别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状态,并将它们连接到数码管的输入端,用于显示十二进制数。 (2)在计数器输入端输入单次脉冲,测试逻辑功能,并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情况。将结果记入表2-4-3中。,表
6、2-4-3,表 2-4-3(续),3分析一个能自启动的三位环形计数器,验证其逻辑功能,检查能否自启动。,将两块74LS74和一块74LS00集成块按图2-4-6所示接好线路。74LS74、74LS00管脚图见图2-3-4和图2-3-1所示。将Q1Q3分别接至三个发光二极管,先清零,在计数器输入端加入单次脉冲CP,借助发光二极管来检测计数器状态。再使计数器分别进入各无效状态,检查计数器能否自启动,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2-4-4中。(注:将各SD端接逻辑开关,通过SD作用使计数器进入各无效状态。),图2-4-6 三位环形计数器,表2-4-4 三位环形计数器,四、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2整理实验数据。3画出内容3的状态图(包括所有无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