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技术概论.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24546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樊海洋 09 级外语 2班 200906262031摘要 科技技术影响深远,而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存在着的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科技不仅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而且促使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和放大;另一方面,教育与其它因素一起既催生了科学技术、又独立地促成了科技的增强和放大机制,还促进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甚至产品创新等;而且科技还与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协调发展和共同促进。 关键词 科学技术;教育;发展;整合;协调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集中体现在它

2、与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在此仅对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从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来间接展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及其发展的基础或前提。 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应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国民素质的竞争 。在人类步入 2l世纪科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 日益凸显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又主要表现为以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综合实力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不仅是催生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重要手段,而且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基地之一。因此全面审视科技

3、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在当前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一 科技对教育有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科技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兴起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在历史上,l8 世纪以前的近代教育从思想、内容到体制都笼罩在宗教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下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或现代教育。而从理论上讲科学教育又包括两重涵义:一层意思是强调在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的整个体系中以教育对象为主体,通过对教育对象成长特征的研究,使受教育者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层意思是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教育为手段,以培养从事职业化科学研究及其他与科学有关的社会职业活动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事实上要取得上述目标,科学

4、教育就必须以作为文化的科学得以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赢得独立地位、教育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科学和教育的双重社会建制化为前提。现在我们以法国为例,l8 世纪的法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科技活动中心,以及其科学教育之所以得以确立和普及,是因为它们都与法国启蒙运动密切相关并互为前提。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科学(即科学文化)及其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启蒙运动反过来又成为法国科学和教育的解放条件。启蒙运动把科学的精神、原则和方法贯彻到法 国社会各个领域,使科学成为谋求社会进步的惟一选择,赢得了社会对科学的认同和支持,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主导性作用 日益明

5、显;而科学文化又成为科学教育赖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科学文化的广泛传播为法国 l8世纪末和 l9世纪初彻底改革教育、科研体制全面推广和普及科学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和舆论准备。其二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新的科技成果会被教育系统直接吸收,接下来就会导致教育思想或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多媒体教学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手段、方式和方法,而且催生并推动了以远程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无纸化、不占用空间和自由选择等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教育的发展。进入 21世纪,我们到处可见科技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极大便宜,我们这些大学生,也正是科技发展

6、的受益者和见证者。其三,科学技术影响范围广,随着科技自身飞速发展而带来的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日益增强和社会应用的更加广泛,必然导致教育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教育功能的不断强化、教育普及程度的日益增强和教育制度的日臻完善。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发展不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科技作用于教育的机制主要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包括科技直接作用于教育的机制,这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的影响直接注入教育系统,使教育系统中的结构与功能在理解、消化与吸收科学技术的这种影响的条件下直接作出适应性的反馈。科技与教育作为两个独立的社会系统,在它们进行社会互动的时候,

7、必然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期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适应,从而保持系统间的平衡。也包括科技间接作用于教育的机制,即科技通过对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角色的分配功能、经济功能及教育的科学功能等社会功能产生影响,使之发生更新与变迁,从而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化。二 教育对科技产生反作用。从相互作用的另一个方面看,落后的教育理念、僵化的教育模式等会遏制人们天才思想的进发、阻碍科技的进步,但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近代科学的诞生受着教育的深刻影响。近代科学孕育于中世纪,中世纪的教育是由宗教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缔结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共生”型

8、教育。它使科学进入到基督教的强大母体之中,并随之被传播到西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共生教育在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虽然大学由教会兴办,神学是主要讲授内容,但同时还开设了法学、医学和天文学等课程, “天文学和医学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学者们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学科。医学在当时尤为重要,因为它同神学和法学一样,是中世纪大学学生可以读到博士水平的三大学科之一。这种共生教育使大学成为近代科学诞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并且意大利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个科技活动中心也是因为得益于共生教育之故。其次,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技发展的状况。科技活动的主体是科技劳动者,他们是通过教育造就出来的。教育的发展状

9、况决定了科技队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决定了这支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力及其后备力量的培养。科学认识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新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没有教育,就没有知识的继承,也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等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现代教育不但具有保持和传播知识的职能而且具有创造和扩展知识的显著作用。自美国于 1951年创立硅谷以来,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许多大学和科研院所,这里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和优势 。这里是教育中心、科研中心以及知识、技术与人才的聚集和扩散中心。此外,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决定着科技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应用和创新的程度。新的科技成

10、果虽经作出就为全人类所共有,但每一国家和民族享用这些成果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又依赖于其接受、消化、吸收和应用它们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又受制于其教育普及程度。以日本的发展为例,正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确立起 “振兴教育” “科技立国”等基本国策才最终使其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经济和技术强国。同时,现代教育与国家科技政策共同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关系的形成,即促使原来小科学时代的关系模式逐渐演变成大科学时代的新的关系模式,并且大大缩短了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系模式,并且大大缩短了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品创新的转化周期。最后,人作为社会人,从某种层面上讲,人是教育的

11、产物。教育在人的进化和文化进化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教育既是一种社会的再生机制,又是一种科技的放大机制。各种既成的科技知识及其物化形态一旦在教育机制中融合起来,便可借助不同层次的人才而得以复制和放大,并创生出全新的知识及其物化形式来。因此,教育作用于科技的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种科技的放大机制。其一方面通过“共生教育”直接催生了近代科学;另一方面不仅通过积淀、传播科技知识教导行为规范、技术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而且通过培育、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不断地推动知识、技术、产品创新,并促使科技与企业、科技与政府、科技与国家联姻,以及推进科技的产业化、国家化和国际化,由此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实现科技与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张慧人试论科学普及的社会功能J科学学研究,2001 (3):342陈望衡.科学技术美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 张钢科学文化与近代教育发展:兼论科学教育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互动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5):40434 李汉林科学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962245 斯蒂芬 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