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点一 “神农”的传说 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农作物:_和水稻。(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_,教民耕作。(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粟,耒耜,知识点二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_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便
2、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_出现。 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牛耕,耧车,曲辕犁,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知识点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_。 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
3、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均田制,(1)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 的方式剥削农民。 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 (4)结果 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2.土地兼并,地租,知识点四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
4、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_”。 (3)形式:_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泰半之赋,田亩税,2.徭役(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3.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知识点五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
5、并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_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_成功治黄河等。 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_。,都江堰,王景,风力水车,【图示巧记】 农业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演进,【易错防范】 理清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历史概念】 商周井田制 (1)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3)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图示巧记】 古代土地兼并的影响,【易错防范】 自给自足富足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 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
7、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主题,1.农业的耕作方式史料,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史料探究,注:注意观察图一的犁杠是直的,而图二犁杠是弯曲的。,思考 图二与图一相比有何优点?反映了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答案 优点:减轻了自身重量,使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随心所欲;耕作平稳,利于水田使用;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方式:铁犁牛耕。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农业的经营方式,史料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
8、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注:“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 思考 史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组织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由集体耕作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耕作制过渡。,3.水利与灌溉技术,史料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注:“水能利物”意为运用水利。 思考 上述史料中描述的是哪一种农业工具?有何意义。 答案 唐朝的水转筒车。实现灌溉工具由人力、畜力到水力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营方式看,小农经
9、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从生产方式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断强化。,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在农具种类上,经历
10、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主题,1.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史料探究,史料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注:“男”“女”“桑麻”“头白不出门”为史料关键信息。,思考 史料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 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史料一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
11、官府)役之,一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救荒活民书 注:“赈贷”是中国传统救荒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 思考 分析上述史料,归纳导致小农经济破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徭役沉重、土地兼并、赈灾不及时、自然灾害。,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12、(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3.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1.井田制史料,注:中间一块为公田(八家躬耕,所得归属于贵族),周边八块为私田(八家一人得一家,所得归每家所有)。 思考 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 答案 反映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主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史料探究,2.封建土地私有制,史料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13、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注:彘(zh),豕也,即猪。 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的土地制度有何不足?根源是什么? 答案 变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不足:土地兼并严重;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课堂小结,提示 原因有:(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
14、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学习思考】 1.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教材第4页),2.请就上述观点发表你的看法。(教材第7页)提示 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之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3.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
15、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教材第9页)提示 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自我测评】(教材第9页),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9页),读这些诗句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提示 (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种子,到秋天的时候就能收很多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2)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