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知识点一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1)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2)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3.唐代(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_、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_”。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_势力最为强大。,邸店,交子,会馆,徽商,知识点二 “市”的发展 1.秦汉(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2)汉代:“市”有专门的_。 2.南北朝时期(1)形成了民间集市“_”。(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1)“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2)“夜市”比较繁荣。,管理机构,草市,4.宋代(1)突破限制突破了原先空间和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2)发展表现“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城郊
3、和乡村也出现了“市”。“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时间,知识点三 商业都会的崛起 1.兴起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_”的商业区。 2.发展(1)汉代在长安和“_”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2)唐代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长安、_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市井,五都,洛阳,3.繁盛(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商市有夜市、晓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2)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4、等。,【图示巧记】 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易错防范】 区分“市”的不同形式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易错防范】 影响古代商业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
5、发展。,【图示巧记】 古代城市职能的演变,主题,1.唐以前“市”的特点,古代“城”与“市”的变迁,史料探究,史料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注:“市师、肆师、质人”属于政府管理人员,“日中”“日入”强调时间。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答案 实行集中贸易;政府直接监管;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严格。,2.宋代“市”的突破,史料 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
6、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注:抓住关键信息“处处都有”“通晓不绝”。 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的新变化。 答案 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3.明清市镇的变化,史料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
7、究概说 思考 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变化:市镇的商业功能日渐凸显;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增多;市镇城乡经济逐渐一体化。 主要因素:政府的政治经济决策;地理位置;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规模等。,史论形成 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1)从城市功能看,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严格管理到逐渐放松限制。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从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4)从城市分布看
8、,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5)从城市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名家论史,观点:“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历史学家钱乘旦 导读: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阻碍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流体制”,如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等。,主题,1.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料,古代商业的发展,史料探究,注: “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实行的标准货币。 思考 上述图片反映了古代货币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古代商业发展有何意义? 答
9、案 变化: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意义:有利于商品流通,推动了古代商业的繁荣。,2.宋代商业的发展,史料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注:“草市”指农村的集市。 思考 从史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宋代商业发展的历史信息? 答案 宋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草市更加普遍;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3.明清商业的发展,史料 (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格局。 乾隆元和县志 注:“尚”译为尊崇、
10、注重,在此可译为主要集中于。 思考 史料反映了明清商业发展的什么特征? 答案 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市镇经济繁荣。,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市、晓市,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一批商业大都市兴起,到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
11、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拓展知识 明清“晋商”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1)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 (2)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 (3)利润的封建化,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课堂小结,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提示 白居易的琵琶行、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等。,【学习思考】(教材第18页),【自我测评】(教材第21页),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提示 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1页),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 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 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 说明:(1)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